古典绘画临摹中的材料技法运用研究
2015-01-06卓然木雅森李艳峰靳琪玉
卓然木·雅森 李艳峰 靳琪玉
(新疆艺术学院美术系 新疆 乌鲁木齐 830049)
一、临摹古典绘画的作用与意义
(一)加深对古典绘画的认识
临摹古典绘画,我们首先从绘画的临摹来讲。绘画中的临摹,不论在西方还是在中国都有相关的论述,例如谢赫六法中就有提到“传移模写”。从中我们可以看出“传移”是学习绘画时积累的必经之路,关于临摹绘画的技术,东西方绘画也各有不同。比如中国的壁画临摹,有现状临摹和复原临摹;西方的古典油画的临摹有原貌临摹,也有技法的临摹等。因此在古典油画学习的过程中,要向传统学习,在临摹中了解前辈大师的绘画技巧。那么首先要知道临摹的概念,不是简单的照本宣科而是按照原作绘制作品的过程,重点在过程中学习其技法和对相应材料的掌握。
在14世纪凡·艾克兄弟改良绘画调和剂之前,画家所绘的是蛋彩画,也就是现在我们所说的坦培拉,后来油画的发展过程经历了古典、现代等几个时期。在不同的时期,由于受到当时的社会环境、艺术思想和技法的制约而呈现不同的面貌。在临摹古典绘画时,我们分为两部分,一是坦培拉,一是古典油画。
古典油画总的来说是绘画语言各要素的综合运用,具有理性、客观、科学的特性。从大的背景来说,是时代、国家、民族、地理等因素的影响,从个体来说是画家的人生经历、性格特征等的不同而形成不同的绘画风格。文艺复兴时期的画家重理性、重科学性、尊重客观,运用明暗法和薄雾法来塑造形体,画中的背景在阴影中笼罩,明暗交界线柔和的过渡,人物比较优美,如达芬奇的《蒙娜丽莎》《岩间圣母》,拉斐尔的《西斯廷圣母》。但同时期的尼德兰画家R·康平的三叶祭坛画 《受胎告知》就不是用的明暗过渡来表达室内外景物。
工业革命后油画艺术受到了科学技术的影响,有了新的变化,例如印象派在受到新古典主义、浪漫主义、现实主义等的影响下,由于照相技术的出现,在新的绘画语言上有了创新,更加丰富了画面表现形式。
(二)加深对古典绘画的材料、技法的认识
“工欲善其事,必先利其器”。想要创作出优秀的作品,就必须先去了解古代大师的作品是如何进行创作的。因此我们用临摹优秀古典绘画的方式去研究传统材料的运用与绘画技法的表现,通过对实践研究中发现的问题进行总结,来不断完善材料技法的教学体系,使其趋向成熟。
从绘画材料上来说,都必须具有三个基本要素:依托的材料、色彩理论知识、媒介剂。首先是依托材料,我们进行绘画创作,必须要找到相适应的依托材料。这是进行艺术创作活动的前提,比如坦培拉绘画的木板和石膏。油画创作的内框、外框、画布等。色彩理论知识,顾名思义就是对所使用颜色的了解和掌握。媒介剂,就是将一个物体与另一物体相融或相互贴合的媒介。艺术创作从认识和掌握绘画材料入手,才能使艺术创作出的作品更能表达自己的感情。
技法,就是绘画艺术要表达的效果所使用的表现方法,比如坦培拉绘画,需要用小笔触、排线的方法进行刻画,油画古典写实技法需要层层罩染,使绘画作品逐步达到自己想要的效果。
无论是古典或是当代,只要脱离不了架上绘画的方式,那必然离不开对材料和技法的掌握,在临摹实践中我们收集和分析了大量的优秀古典绘画作品,这其中包含了对作品的认识、临摹的方式、技法的表现和材料材质的运用等内容,这既从感性层面来认识绘画,也从理性层面来科学地对待古典绘画。同时在教学上进行了大量的调查,积累了一部分宝贵的经验。立足于绘画材料和技法的不断深入探索,相信这一点将有利于绘画教学和创作。
(三)临摹古典绘画的意义
通过认识临摹古典绘画及其所运用的材料、技法,其一,我们可以更好地了解古代大师如何表现其作品,学习他们优秀的绘画技法。其二,古典绘画作品历经时间的洗礼而依然焕发光彩,例如文艺复兴时期达芬奇的《蒙娜丽莎》,作品历经四五百年时间的考验至今魅力依旧。这引起我们当代绘画者对如何保存好作品的思考。其三,从临摹中证实了绘画材料与技法对于艺术创作的重要性,从而激发我们设置专门的材料技法课程的决心,通过课程的设置和传授,有利于激发学生的艺术创作力和促使他们对材料技法的重视。
二、坦培拉古典绘画的实践
坦培拉,国内也译为丹培拉,是指一切由水溶的胶性颜料及结合剂组合而成的表现技法。在油画媒介剂尚未被革新前,坦培拉是西方绘画的主要方式之一,它的历史可以追溯到古希腊时期,这种古典技法以其独特的魅力感染了众多的艺术家,这其中就包括乔托、波提切利、达芬奇、怀斯等等,他们运用坦培拉这一古典技法表现自己不同的风格。坦培拉绘画所使用的调和剂真正地打破了油、水不相融的特点,使画面效果通透、自然和谐。它的这一特性使得绘画表现技法不受约束,而且具有速干的效果,这样就缩短了绘画的时间,可以使艺术家在创作时更清晰地表达自己的艺术感受。
通过学习、欣赏、临摹坦培拉绘画,重点在于对材料和表现技法的研究,从古代大师当时的创作程序来说,一个大师管理着一个工作室,绘画呈现分工分阶段的合作状态,甚至一幅小画也是如此,这是因为坦培拉绘画的绘制过程是按照一定的程序来完成的,不同的阶段使用不同的材料,比如木板的选择、石膏的配置等等,都是按照严格的顺序来进行的,坦培拉绘画的技巧完全是建立在个人对材料的认识和师徒之间传授来进行的。
(一)古代大师的坦培拉绘画
绘画技术的发展是西方艺术发展的有力向导。如杜乔的蛋彩画《圣母与天使、预言者、圣徒》(图1),这幅作品是在木板上绘制的。在材料的准备上,首先在涂了胶的木板上先铺一层亚麻布,然后上八层混合了粘土、动物胶的粗、细两种石膏,刷完后打磨,底子为光滑的白色,然后将稿子绘于底子上,在肉体部分之前完成衣纹的描绘,所有肉体部分底层涂上一层绿色,局部用黑色或红色加强并用排线的画法围绕对象的素描关系进行刻画,用预先调好的颜色一层一层的上色,整个刻画丰富而透明。
图1 杜乔 圣母与天使、预言者、圣徒
图2 杜不菲 惊喜
对圣母长袍的刻画古代大师使用的是群青,群青这是一种从半宝石、天青石中获得的颜色,由于颜料的昂贵,为了降低成本,杜乔在底部塑形时用了大量的白色。衣纹的刻画按照一定的程序进行,预先调配好五种调子的颜色,从阴影的纯色到高光的白色依次排列好,由于蛋彩画干得很快,小笔触总是清晰明朗的。
(二)我们临摹坦培拉绘画的实践
我们选择临摹一幅杜不菲古典妇女肖像画《惊喜》(图2),这幅画中妇人的皮肤占了画面比较大的面积,临摹它可以感受坦培拉的绘画技法所表现出的皮肤颜色以及质感效果。
在木板上涂上8遍调和好的石膏底料,按步骤涂基底。在画面上平涂一遍土绿的底色,统一画面色调,注意要薄。但在平涂时要控制笔的水分,水分太多可能会导致画板的底料出现断层,底色上好晾干后,就要开始进行造型与上色,用古典画的步骤先用单色来塑造黑白灰的素描关系,第一遍首先用土绿色来描绘,用细小的笔触,顺着人物的结构来画。第一遍就要画出人物素描关系与画面的空间关系,然后依次用土红、群青、土黄。在画的过程中,要根据画面颜色的冷暖变化来控制颜色的浓度,这个变化是很微妙的,到此步骤时,人物的肤色已经初步有效果了,因为还没有用到白色,所以整体纯度偏高。下面的步骤使用白色,白色的运用要格外谨慎,通过实践发现白色的运用很容易使画面变粉,而且画粉之后很难再提纯。画面中就遇到这个问题,白色过多的使用导致人物肤色变粉、发闷,色彩的透明度变弱,非常影响画面的效果,后期调整时就算用不加白的纯色再提,也很难回到之前色彩透明较高的画面效果。应当在开始使用白色的时候就严格控制白色的用量,尽量少用,始终保持画面色彩的饱和度。
(三)对比分析临摹产生的问题
从绘画材料上来说,1.画板的问题,分别选购木质三合板和硬纸板,来分别进行试验,发现两者各有优劣。切割成型的纸板相对木板更加平整,与木框粘合时也更容易,具有时间短,效率高的特质,但纸板在绘画过程中容易产生形变,画面中心会微微凹陷,虽然不太影响画面效果,但由此可见纸板与木板相比其稳定性不高,不适合长时间保存。2.白色的使用是古代大师绘制和现代实际临摹中出现的最大的不同,其原因在于,现在临摹中对颜色等材料的不熟悉。在古代大师绘画中,白色是基础色,对白色的运用从开始一环就存在,而在现在临摹中,白色的运用是在最后一步上,薄薄的层层罩染,因此一个画家绘画表现的成熟需要时间,熟悉各种材料,掌握绘画技巧,可见绘画是建立在可靠的知识和对材料训练有素的运用之上。
三、油画古典技法的实践
(一)《岩间圣母》原绘制步骤分析
选取列奥纳多·达·芬奇创作约于1508年的板上油画《岩间圣母》(图3),在木板上做好石膏基底以后,将人物粗略的勾画出外轮廓,用棕色调出大体的块面,确定高光和投影,用手指抹、压的方法将色彩进行柔和过渡。这种手法在当时是很平常的事情,然后用黑貂笔一样的细笔对局部进行精确巧妙的刻画,从欣赏图画中我们看到这其中的一些颜色已经有了变化,比如绿色的树叶可能变得偏棕色且暗淡,皮肤的肉色像大理石般的冷。据卢浮宫的x射线图显示,耶稣的头顶原来是倾斜更偏向观众的,在更接近对面人的位置,所有底部的图像都可以看到,因为肉色中的铅白对于x射线是不传导的,吸收并防止达到黑色层。[1]
图4 佚名 女子肖像
从局部来看圣母头部和耶稣头部的绘画技巧一样,在暗部和投影处,可以清楚看见手指印,长袍部分显示了复杂的结构层,他首创在最后的群青一层绘上蓝铜矿色。群青的运用加强了这张画的色彩对比,因为当时颜料昂贵,圣母长袍上的黄线用的是铅锡黄,长袍的开裂很可能是由于快干油所致。
(二)《女子肖像》临摹实践
临摹《女子肖像》(图4),从基底制作开始,由于作品呈现的方式是布面油画,因此在粗麻布上做油性底子,每层等干后打磨平整,一直到看不到布纹为止。然后开始起稿,这一步要十分仔细,将外轮廓,高光、投影等分别画出,再用熟褐将稿子描一遍,沿明暗交界线开始铺大的单色,同时用准备好的软毛笔将色彩揉开。按照这个步骤,表现人物的单色素描关系,第一步完成后上一次快干油。待干后第二部开始上黑白色,在亮部适当加入蓝色,开始以色彩的冷暖来区分前后,由于熟褐呈现暖色,又是薄薄的一层层罩染的,所以暗部透明这也就是所谓的有“气”。待第二次快干后,在进行一次整体上油。然后进入深入刻画。这样绘画的好处是显现出所画对象的典雅气质,表现皮肤的质感,色彩的“高贵”。
(三)对比分析临摹产生的问题
从材料来说,现代实际临摹中的颜料使用的是锡管装的颜料,有化学成分,而古代大师所使用的颜料是自己制作,用矿物色加油调和而成的色彩,色彩的明度和纯度都比较高。油画颜料调和剂,是现成的合成调和剂,古代大师使用的调和剂是自己亲自制作出来的,比如达·芬奇使用的核桃油是把核桃仁浸泡、清洗,最后熬炼,直至把油分离出来。
《岩间圣母》《女子肖像》两幅作品的基底不同,古代大师的作品绘于木板上,木板的稳定性比布的稳定性要强,因此克服这一不足,在进行古典绘画时要在木板上铺一层麻布或棉布。
通过对比分析,古代大师们对于自己绘画所使用的材料及掌握程度就像熟悉自己身体的每一部分一样。因此对于学习绘画的我们来说,对作品的临摹,不只限于“像”或“不像”,关键是从临摹的过程中学到古代大师进行创作时如何使用材料和运用表现技法的,从而使自己更好地认清绘画的本质,让自己脚踏实地的学习基本功。
四、坦培拉与古典油画材料技法运用对比分析
(一)材料
为切实认识古老的坦培拉绘画和古典油画对材料的运用,我们从古代大师的作品中找到一些典型的事例加以欣赏、分析、临摹,通过一系列的对比,说明绘画是建立在可靠的知识储备和对材料熟练掌握的基础上进行的一项活动。古代大师们极其用心地对颜料、媒介剂进行研磨和实验,通过亲历亲为的实验来掌握第一手资料。这一点我们从达·芬奇的资料介绍,就可以很清晰的得出:绘画是一门系统科学。现代科技发达,现代颜料品牌很多,色彩也很丰富,这无疑为我们省掉了研磨颜料的麻烦,我们可以直接去画材店买来这些材料,但是却使我们养成了“要什么”而不是“为什么”的懒性行为。在马克斯·多奈尔的自序中写道:“勃克林说过,没有对材料的基本理解,我们就是材料的奴隶,或者说,跟古代大师及其优良传统比起来就像一些冒险者。”[2]
(二)技法
对比分析坦培拉绘画和油画古典技法,我们知道古代大师在画出作品前,接受了学徒时期的严格训练。老师的教授是非常重要的,他们按照一定的规律作画,在画的过程中,每一步都按照规律,合乎逻辑的进行,同时保持着整体性,就像在进行一项布置周密的工作。他们认真地对待着自己的作品,对作品的虔诚度是我们应该学习的。绘画中用细笔勾画,一笔一笔的排线,使作品通透,也就是所说的使作品更富有“气韵”,才更能打动观众。从达芬奇的作品中我们可以清晰地看到他作画的步骤和笔触。因而“薄雾法”的产生也绝非偶然。是通过大量实践得出的新绘画技法。
(三)审美价值
我们都知道审美价值是一种更显精神性、情感性、超功利性的价值,最为明显是这是一种以满足人自身的需要的一种价值,是客体特定的属性与主体需要发生作用时显示出来的令人获得审美享受的一种价值。表现在,其一,古典技法适应现代的需求,满足欣赏者的审美需要。其二,对于艺术创作者、教育者来说,传达美的情感需要。通过对比坦培拉绘画和油画古典绘画,使得我们欣赏一幅作品时,不仅仅停留于像或不像,而是通过所使用的材料和绘画技法的表达来更深层次的解析一幅作品的内在意蕴。在进一步的实际临摹时发现问题分析并解决问题,使之运用于实际教学中。
五、总结对比结果并运用于教学中
在分析和临摹前代大师的作品后,我们思考在当下社会高速发展,如何在尊重传统的基础上,运用材料、技法来丰富油画创作的表现形式,更能表达艺术家的思想情感,使绘画形式更能表现当下的时代精神、人民的生活。这是年轻一代油画创作者所面临的问题,同时也是艺术教育工作者尤其是油画材料与技法专业教育教学所面临的问题,艺术家要把自己的精神内容传达给观众,就必须借助材料。材料的重要性就体现出来。材料随着社会科学技术的进步而日新月异,迅速改变着人们对艺术的审美与看法,并直接突出表现在艺术家对材料观念性的认识、选择与应用上。这就使得材料本身的语言说服力被挖掘、被发现、被个性化。从而也使得在材料自身的自然力和创造力的释放和表现中赋予新的生命。同时我们也应该注意到,现代画家坚持他们用随意简单的技法、不受任何材料法规制约的约束,虽能体现出画家个人的创造力和个性,但对作品的存放保护是无益的。
因此将对比分析得出的结果运用到实际教学中,除了临摹古代大师的作品外,对其作品所使用的绘画材料和技法的实验及绘画态度要特别引起注意,对绘画的材料进行多方面的介绍,了解材料特性,认识材料本身的审美价值和精神意义,尊重绘画材料使用的规律,加强学生的动手能力,让他们知道绘画材料是表达思想感情的重要载体,也是绘画语言的重要组成部分,在研究和教学过程中形成自己的个人风格,来展现自己的艺术风格与美学思想。但一件作品必然是由物质材料所组成,不同的材料会产生不同的效果,因此材料技法的运用是我们创作优秀作品的基础。
[1]英国昆腾出版公司编.西方美术大师绘画技法[M].诸迪,于冰,韦秀玉译.南宁:广西美术出版社,2006:32.
[2] [德]马克斯·多奈尔.原著者序[A].[德]马克斯·多奈尔.欧洲绘画大师技法和材料[M].杨红太,杨鸿晏译.北京:清华大学出版社,2006:1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