植根西北风情 引领时代技艺——新疆音乐文化干部技艺发展观
2015-01-06王安潮
王安潮
(中国艺术研究院音乐研究所 北京 100029)
新疆是古代“丝绸之路”文化的重要驿站,是中华民族最为绚丽、极富特色的音乐分布地域之一。但在现代化文化发展大潮中,因天时、地利及文化自性危机等多重原因[1],新疆音乐文化发展滞后于兄弟省区的现代技艺发展步伐,从而成为需要帮扶、提升的对象之一。尤其在流行音乐进入人民大众生活后,对现代语境下的流行演唱的深入认知,成为新疆文化干部引领全区人民精神生活必须面对的新任务。“新疆文化干部进修班”就是旨在集中训练新疆地区实用型文化干部的系列互动及有力举措,至今已在西安音乐学院连续举办五期,这五期培训班训练的技术不同,从全面而实用的角度对快速提升新疆地区的文化干部技艺起到了突出的效果。它首先从新疆文化主体性的角度对其进行可行性的探索,而非抛开固有文化积淀而另起炉灶,而这种意识恰恰是新疆音乐文化干部所欠缺的[2];其次是从世界语境对其进行切实的技艺集训,让这些在当地具有引领作用的文化干部在业务内容上先“富”起来而后再去带动一片人,从多元音乐教育的理念中去培养自己的技艺,这也是新疆音乐文化新发展中所不足的[3];再次是发展要在继承的基础上进行,也就是要两条腿甚至多条腿走路,既要能紧跟时代步伐,也要能发掘、发展家乡音乐文化,实现双赢甚至多赢,家乡的俚曲能做到局内人的演绎深度,世界风金曲也能信手拈来,从培养耳朵的角度实现多重技艺的构建,这也是新疆音乐文化干部所要达标的思想[4]。“新疆文化干部进修班”第五期主要针对的是流行唱法及其相关技能的培训,因有了上述教育理念及前几期培训班的成功经验而又凸显其特色,因而更为引人关注,从中我们可以管窥出新疆音乐文化干部技艺发展的特有角度。6月22日晚,在校艺术中心歌剧舞剧厅举行的“结业汇报音乐会”就是这一培训成果的集中展示。从中可见,最新流行演唱技艺与原有新疆地域演唱方法有效地结合,演唱中所展现的技艺精湛、风格绚丽而又不失地方文化特色,让古城观众见识了不一样的新疆文化干部新风采。笔者从这场音乐会所展现的新疆音乐文化干部发展思想值得一品,特此书来与大家研讨。
一、对流行风尚的准确把握
时尚审美的把握是流行演唱之根本,音乐会中有五位演唱了不同流行风格的流行音乐作品,他们对技艺的准确把握在彰显培训因材施教的成功外,也展现出对风格与流派的深入把控。孜鲁皮亚·依明演唱的 《白天不懂夜的黑》(那英原唱)、巴德尔勒特演唱的《心灵睡觉的地方》(韩磊原唱)、陆璐演唱的《What’s up》(美国乐摇滚队 4 Non Blondes原唱)和《乌兰巴托的夜》(赵涛原唱)、帕孜拉·那斯尔演唱的《陪你一起看草原》(乌兰托娅原唱)、努热蔓·阿布来提演唱的《我用所有报答爱》(张靓颖原唱)等,都是流行范围很广且极具风格取向的歌曲,代表着不同地区、时期时尚审美的趣向,它们已经成长为风格迥异的艺术性较强的声乐作品,是流行音乐专业的必备训练曲目之选,经过各位文化干部演唱的诠释,又呈现出新的艺术个性,展现出经由专业流行演唱培训后的综合技能特点。
作为1995年发行的、那英的代表性作品,《白天不懂夜的黑》有着大幅度的音域跨度,亦有着婉转上口的动人旋律,经由那英特色的嗓音而以其淋漓尽致的感情宣泄打动了听众,它发行后不仅荣登各地电台的排行榜,还成为那英天后级歌坛地位的扛鼎之作。演唱者依明当晚的诠释保留有那英原作嗓音沧桑质感,也有其自身的绚丽细腻婉转的音色。《心灵睡觉的地方》作为《汉武大帝》片尾曲随着电视剧2005年1月3日在中央电视台一套黄金档播出后迅速为大众所喜爱,沧桑的温婉,粗犷的柔情,既是汉武大帝的多面情感世界,也是韩磊声音的特色所在。巴德尔勒特的演唱充分利用综合的声音演唱技巧,再结合自己多年嗓音的历练,呈现出沧桑而不失华丽的独特嗓音特色和奔放演唱风格,听来别有一番情味。《What’s Up》作为欧美摇滚乐劲曲于1992年10月13日发行后就成了美国乐迷追捧的宠儿,后来在欧洲、以色列、巴西甚至亚洲等国家风靡一时。陆璐以其新疆多年的生活经历,再结合欧美歌曲演唱的语言润腔及各种声音技巧,将这首经典劲歌处理得极富美国范儿。而她演唱的贾樟柯、左小祖咒填词、普日布道尔吉作曲的《乌兰巴托的夜》(1985)又以浓郁的草原声韵而富有别样的风韵,她将赵涛、谭维维、杭盖乐队、乌兰托娅、阿穆隆、娜仁其木格、黑骏马组合、降央卓玛、左小祖咒等前辈歌星都曾成功演唱过的蒙古族风格歌曲处理得更有独特的声线,其中,学院式的规范体现在流行演唱训练中,如综合用嗓、运气、情感层次等技巧,是她有别于既往名家的特色之处。《陪你一起看草原》悠扬而舒缓的曲调在乌兰托娅清澈透明的嗓音演唱下,为听众打开了一幅美丽的草原画卷:碧草无边辽阔的草原,散布在草原上的牛羊,奔驰的骏马和马上的牧民,其意境铺垫当然还为“陪心爱的人一起看草原”的人性主题服务,爱人眼中的青草蓝天、白云轻飘,还有着勾起大众普遍的思念情愫,这一撩人心弦、美的令人心颤的意境,在原唱宽厚磁性的嗓音下会带人进入草原的情境中,它在2009年6月13日一经推出就深深地打动了每一位听者。那斯尔用其歌声唤起了人们对这一美好情境的回忆,其演唱有着流行风尚的亲切感,又因其民族地域嗓音而综合运用了现代流行演唱技巧,从而有别于原唱者,可谓别开洞天。《我用所有报答爱》是谭盾运用世界音乐语汇及多元化文化视角而为张靓颖打造的当代流行音乐佳作,在电影《夜宴》中很好地展现了宫廷斗争的权力、死亡的戏剧张力和爱情、欲望铺展的凄美意境,它既有流行音乐朗朗上口的旋律也有洋范儿的欧美音乐的新观念。所以,歌曲在2006年8月20日经《夜宴电影原声带》《武侠三部曲》等推出后迅速为大众所喜爱,作品还曾获得第十二届香港电影“金紫荆奖”中的“最佳电影歌曲奖”“新浪-奥康2006网络盛典年度电影歌曲大奖”等奖项,也成为流行唱将们演唱会中的常备曲目,也是具有国际知名度的中国流行歌曲。阿布来提的演唱很好地运用了高亢而不失悲情的嗓音,而在高潮处又融入真声的金属质感,很好地展现了歌曲的难度,在体现流行风尚之中不失雅致品质,也较好地展现经由专业演唱训练后的综合技术能力。
纵观上述流行金曲的演唱,一是演唱者均较好地继承了原唱的特色之处,并又从培训班专业技巧训练中予以一定发展,尤其是运用了基于其民族地域的嗓音及其相关技艺,从而使其演唱更具民族声音的色彩与张力,而不再是“鹦鹉学舌”甚至是“东施效颦”的简单模仿;二是演唱者均较好地运用了集训中所得的专业规范的声乐演唱技巧,并从作品内容处理的深层次把握上再做风尚展现,再对现代语境下的流行演唱会予以了一定的民族情味融入,他们不局限于名家范本的羁绊,这种自信是专业集训所赋予他们的,所以又根据自身技巧特点并结合新疆地域的演唱民风,从而给予新诠释以大胆的新风新韵;三是对他们在新疆文化干部经年工作经验和积累进行了有效利用,将其融入到“翻唱”的创新之法中去,并经由辅导教师彭媛娣、雷安红、任勇、王华等老师的特定训练,从而达到了一个新的流行风尚认知深度;四是各种风格作品的把握能力综合而全面,所展现的作品风格迥异,技巧不一,演唱者的成功演绎即是验证经由学院训练后的全面把握能力。
二、民族特色的风格绽放
民族特色与风格的呈现是演唱艺术灵魂。追求时尚固然重要,保持传统优势更为根本,演唱者在成功处理流行作品的同时,也带来新疆或周边地域风格的传统歌曲,并用所学流行演唱技艺对其进行新的装扮与诠释,从而以其优势而对家乡艺术予以了风格绽放。这种绽放因其是发自深层次的经年积累,从而更为特色鲜明而引人入胜。五位演唱者所选其传统西北地域歌曲风格多变,较为全面地代表了西北民族风情。孜鲁皮亚·依明演唱的 《美丽的新疆》(依明江·玉素甫曲)、巴德尔勒特演唱的《大蒙古》(蒙古胡日德乐乐队作品)、陆璐演唱的《乌兰巴托的夜》(普日布道尔吉曲)、帕孜拉·那斯尔演唱的《女人的心》(哈萨克斯坦歌曲)、努热蔓·阿布来提演唱的 《情人》(新疆喀什歌曲)、全体齐唱的《青春舞曲》(新疆民歌,王洛宾整理)、《跳起来吧》(新疆维吾尔族民间歌舞麦西来甫)等,都是西北地域风格浓郁的、有一定流行范围的歌曲,欢快明晰的节奏、热情洋溢的曲调、优美自然的风情、热情奔放的情绪,其浓郁风格的绽放既有外在形式的热烈又有内在情韵的渲染,尤其是齐唱的后两首逐步将演唱会推到了欢悦的沸点。
《美丽的新疆》是一首旋律舒展的新创作歌曲,但它基本是以新疆的音调和节奏,作为一首叙事加抒情的意在抒怀家乡的歌曲,它以热情的基调赞美了新疆的山水、风物,而演唱者运用婉转灵巧的声线来表现新疆的半音回环特别引人入胜,而在副歌部分的甩腔则更好地融合了流行唱法的真挚朴实自然的手法与艺术歌曲唱法中的“气托腔走”的技法,展现出较强的声音起伏变化幅度,其流行唱法的难度也随之令人侧目。《大蒙古》和上述歌曲相类似,也是对蒙古族历史、山水、风物的歌赞,它运用长调的音调素材,大量长音的运用凸显了演唱者气息的控制能力,而“嗖音”的间插手法又突出了蒙古草原音乐的特色。演唱者以“大”字为情感基调,对草原的开阔境界、悠远历史、苍茫氛围、无尽情思进行了激情抒怀。《乌兰巴托的夜》也是一首草原风格的歌曲,所不同的是,它较多地融入了流行元素,词多且密集些,适合于现代蒙古人城市化生活的表现,基本节奏音型固定而又有切分节奏融入的手法更适合于流行音乐演唱特长的表现(见例1)。巴德尔勒特在小音符的演唱上处理得更为细腻,对共鸣的运用既照顾到蒙古歌谣的鼻腔特色又注意了流行演唱口语化和直白感。哈萨克斯坦风格的歌曲《女人的心》带有明显的阿拉伯民族音调,那斯尔作为新疆哈萨克自治州的歌唱演员对此曲的演唱较为注意风格的纯正,如她对节奏律动处理得动感使其极富舞蹈性特色,而对旋律起伏处理则又更为洒脱、优雅,总体上又注意异域风情的“媚态”暗语,使这首意在解释少女之情思的含蓄之作有着多层次的意境。同样作为情歌,阿布来提演唱的《情人》具有喀什的音阶特点,虽然没有了热瓦普、手鼓的特色乐曲伴奏,但演唱者抓住了歌曲热情奔放的风格特点,注意了长短音气息的张力投放的对比,从内在韵味入手而将风格紧紧把握。音乐会的高潮齐唱的《青春舞曲》是王洛宾1939年搜集整理的维吾尔族歌曲,它将紧促音群的叙事功能发展出来,将旋律大跳起伏的激情涌动作用以青春律动展现出来,气质的六度音程大跳则进一步渲染了情绪,副歌部分的衬词结合新疆节奏又进一步渲染了舞蹈的摇曳感(见例2)。齐唱的形式很好地展现了歌曲热烈奔放的新疆风格特点,尤其是重复演唱的副歌部分逐步加强的音响幅度,更好地展现了作品的外在形式之美。最后演唱的维吾尔族民间歌舞“麦西热甫”中的《跳起来吧》是最具典型风格的舞曲,它早已是广场舞上的伴舞作品了,热烈欢快的节奏与简单易懂的音调,令全场为之随声附和,音
乐会达到了欢乐的高潮。
纵观传统民族风格作品的演唱,五位演唱者均从自身感知出发而对歌曲进行了深入解读,尤其是加入了进修班上所学流行演唱的多种技艺,从而使其演唱更富有口语式表达的亲切感和风格表达的地域化特点,展现了不同民族传统音乐的时代审美新发展。其特点之一是抓住民族音调的特点而展现旋律之美的同时,又融会流行演唱的亲切感而对其进行时代审美的融入,注意音调的口语式的“叙说”,有别于以往过多依赖于“润腔”的变化来展现歌曲旋律的变化;之二是抓住节奏律动的特点而展现民族音乐舞蹈性特点的同时,又融入现代流行音乐注重节奏基本律动的框架而寻求多样化形态变衍,从而凸显了新疆及其周边民间音乐节律时代美感;之三是民族唱法与通俗唱法的融合,其实在此之前已有韩红、腾格尔等歌手对此有过成功的探索,只不过这群在新疆工作多年的歌者,他们在运用民族唱法的基本框架内再融入时尚感强的流行唱法,并将其杂陈于同一演唱场域之中,就带有传承发展的别样意味,而他们又将干训班中所学再带入今后的工作之中,这将起到文化引领的深远作用,而这正是国家帮扶新疆文化建设的内在构想和期望。
此外,音乐会中唯一的钢琴演奏者范洪霞也是在新疆工作多年的文化干部,她演奏的《降B大调波罗乃兹舞曲 WN15》(肖邦)、《前奏曲》(拉赫玛尼诺夫)及《春舞》(孙以强)也有着中外手法并陈、雅俗风格绽放的艺术演绎趋向,其娴熟的演奏技艺是短训班的成果之一,是这场以演唱为主的音乐会风格的一个点缀,从另一层面反映了干训班对民族与世界音乐记忆的充分眷顾之理念。
三、多元音乐技艺教育的本与末
对新疆音乐教育的发展观已有多元的目标与定位[5],近年来在国内外展演的新疆音乐作品是其展现成果的窗口[6]。近年来,《“后集成时代”的音乐文化与思维》《培养各民族的音乐人才是少数民族音乐教育的主要目标》《双重乐感的理论与实践》《再提 “二十世纪的两本书”》《教学生唱自己家乡的歌——少数民族音乐传承的系统工程》等文章,对少数民族音乐文化传承给予了具体的指导下意见,也引发了教育内容与技艺发展的深刻反思[7]。对新疆音乐文化的现代发展一直是民族音乐建设的重点之一,几代人为之做出了卓有成效的成绩,王洛宾、雷振邦、田歌、石夫、周吉等在维汉文化挖掘、发展融合的道路上做出了各自的贡献,刀郎、帕尔哈提、艾尔肯等一批流行歌星也对本土音乐文化的时代化推进进行了个性化探索。
在这场技艺探索的过程中,笔者越来越注意到如下的几个问题:一是视野问题,其中以多元融会的发展观者居多,也就是一定要以开放的胸怀接受来自世界范围内的音乐技艺,很多国际上流行的演出技法被学院大胆借鉴。当然,音乐文化的技艺无所谓先进与落后之别,其基本标准在于运用得当。笔者坚持多元音乐文化发展理念是新疆等西北音乐教育可行的策略,此次系列干训班培养的成功就是例证。二是技艺本身的问题,也就是技艺的传统和现代在主次问题上的孰本孰末,有学者认为固本是首选,也就是要坚持民族地区的演唱法,求变是改变甚至是衰败民族音乐的不利之举,也就是积极吸收国内外的成功演唱技术;有学者认为音乐技艺要紧跟时代,流行风遍及大街小巷,流行音乐强大的势力不容忽视!干训班坚持以民族地域音乐文化为主要训练理念,在此基础上大胆引入流行风尚,各具特色,彼此分行,民族风格的歌曲可以借鉴世界流行风的演唱技艺,但份额要少且要适可而止,民族歌者演唱流行风的作品也要以其本原形态为主,并适当融入民族地域的演唱风格,但不能喧宾夺主。时下有很多民族唱法(学院派)、美声唱法的歌者演唱《My heart will go on》成风,抛弃作品风格而随意用技艺会破坏原作风格的,这是要慎重为之的,风格是作品的根本,技艺是作品表现的枝末,不能本末倒置,胡乱拉郎配!
以西安音乐学院作为西北唯一的专业音乐学院,在新疆音乐文化的帮扶、引领上一直不遗余力,乐于奉献,已办五期干训班从不同角度对新疆文化干部进行了针对性实训,学员回到各自岗位上均成为独当一面的时代音乐工作者,他们所取得的成绩是技能培训探索的一个缩影。他们基于学员的地域或民族特色进行了风格加固,培养了其民族音乐技艺的自信心;又敢于发展其世界音乐技艺,打开其艺术视野的同时也开拓了多元教育理念。学员们将其所学带到工作岗位,引领当地新疆音乐文化的技艺再上新台阶,引领了时代的技艺。相信,蕴藏丰富的民族地域特色音乐文化,新疆及其周边地区一定会在这一文化帮扶发展的洪流中更好地展现其内蕴美、时代美。
[1]邢维凯.全面的现代化,充分的世界化:当代中国音乐文化的必由之路——关于 “中国音乐文化自性危机论”的几点思考[J].中国音乐学,1997(3).
[2]崔学荣.主体间性视野中的中国传统音乐文化教育[D].福建师范大学,2010:2-4.
[3]王丹,杨帆.新疆音乐教育专业本科毕业生多元音乐文化认知研究[J].中国音乐,2012(3).
[4]张欢,付晓东.“双重乐感”的人才培养设计——以新疆多元音乐文化为案[J].中国音乐,2008(4).
[5]付晓东,张欢.新疆音乐教育的目标与定位——构建多元文化背景下的新疆音乐教育[J].中国音乐,2008(1).
[6]王宝龙.20世纪下半叶新疆地区的交响音乐创作[D].中央音乐学院,2011:4-10.
[7]李松,樊祖荫,张欢,萧梅,谢嘉幸.对中国少数民族音乐文化传承的反思——“第三届全国高等音乐艺术院校少数民族音乐文化传承与学术研讨会”主题发言[J].中国音乐学,2013(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