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流浪肇事肇祸精神疾病患者的心电图特征分析

2015-01-05伍海林刘志鹏万爱兰

实用临床医学 2015年12期
关键词:肇事精神疾病流浪

伍海林,刘志鹏,万爱兰

(1.江西省精神病院精神科,南昌 330029; 2.南昌大学附属第一医院心身医学科,南昌 330006)

流浪肇事肇祸精神疾病患者的心电图特征分析

伍海林1,刘志鹏1,万爱兰2

(1.江西省精神病院精神科,南昌 330029; 2.南昌大学附属第一医院心身医学科,南昌 330006)

目的探讨流浪肇事肇祸精神疾病患者的心电图特征。方法收集2014年5月至2015年1月江西省精神病院收治的206例流浪肇事肇祸精神疾病患者作为观察组,以206例同期入院的、有家属或者监护人陪护的非流浪肇事肇祸精神疾病患者作为对照组,采集心电图后进行特征分析和比较。结果观察组的心电图异常率(55.3%)高于对照组(31.1%),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24.73,P<0.001)。2组心电图异常的发生例数中,均以窦性心动过速和ST-T变化居多。2组各类型心电图异常的发生比例中,仅窦性心动过速(P=0.003)、QT间期延长(P=0.009)的差别有统计学意义。结论相对于非流浪肇事肇祸精神疾病患者,流浪肇事肇祸精神疾病患者心脏受损的可能性较大,因此在使用抗精神病药物治疗时可能应注意选择对心脏毒性小的药物。

精神病; 心电图; 流浪患者

随着社会经济的发展,流动人口的不断增加,流浪精神病患者数量呈逐年递增的趋势,救治需求增加。这些特殊人群由于流浪而缺乏家庭和亲人的照顾,常常不能获得及时的治疗和护理,其精神症状也得不到及时有效的控制,因而更易发生暴力事件和冲突,成为社会治安稳定的潜在威胁[1]。随着《南昌市肇事肇祸精神患者收治管理实施办法》的出台,流浪肇事肇祸精神疾病患者的入院人数近年来不断增加。由于流浪肇事肇祸精神疾病患者大都在街头或地下室流浪,露宿、饥寒交迫使其基础疾病增多,容易造成各器官损害,特别是心脏的损害,因此,研究这一特殊人群的心电图特征,对于有针对性地提供治疗、护理和管控具有一定的现实意义。本研究对206例流浪肇事肇祸精神疾病患者的心电图特征进行分析,报告如下。

1 对象与方法

1.1 研究对象

收集2014年5月至2015年1月江西省精神病院收治的流浪肇事肇祸精神疾病患者206例作为观察组,随机抽取同期入院的、有家属或者监护人陪护的非流浪肇事肇祸精神疾病患者206例作为对照组。

所有研究对象均符合中国精神疾病障碍分类与诊断标准第三版(CCMD.3)精神障碍的诊断标准。

1.2 研究方法

所有研究对象均在入院后未使用抗精神病药物前进行心电图检查。受检者在安静状态下平卧,采用十二导联同步ECG EXPLORER 500系列数字化心电工作站描记十二导联同步心电图,由心电图专业医生进行诊断,各类异常心电图的诊断标准依据《临床心电学》[2]。同一患者的不同类型心电图异常均记录汇总。

1.3 统计学方法

收集整理资料后,采用SPSS 13.0软件进行数据分析。计数资料比较采用χ2检验,以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 一般情况

观察组206例,男149例,女57例,年龄17~65岁;其中精神分裂症151例(73.3%),情感障碍50例(24.3%),其他5例(2.4%)。合并有躯体疾病的患者共计71例,占34.5%,包括:外伤12例、糖尿病5例、心血管疾病30例、营养不良10例、癫痫2例、胆结石4例、慢性肝炎8例。

对照组206例,男138例,女68例,年龄14~63岁;其中精神分裂症139例(67.5%),情感障碍49例(23.8%),其他18例(8.7%)。合并有躯体疾病的患者共计29例,占14.1%,包括:糖尿病6例、心血管疾病10例、慢性肝炎5例、胆结石3例、肾结石4例。

观察组合并躯体疾病的比例显著高于对照组(34.5%比14.1%),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23.29,P<0.001)。

2.2 心电图检查结果

观察组心电图异常改变114例(占55.3%),对照组心电图异常改变64例(占31.1%),观察组心电图异常率显著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24.73,P<0.001)。整体而言,2组心电图异常的发生例数中,均以窦性心动过速和ST-T变化居多。2组各类型心电图异常的发生比例中,仅窦性心动过速(P=0.003)、Q-T间期延长(P=0.009)的差别有统计学意义。见表1。

表1 2组心电图异常情况比较 例

3 讨论

随着社会的发展和人类文明的进步,流浪精神疾病患者作为一类社会特殊群体已受到社会和政府的广泛关注。有文献[3]指出,流浪精神患者多合并躯体疾病,尤以心血管疾病居多。流浪精神疾病患者由于缺乏有效的监护,长期在外流浪生活,饮食、睡眠等基本生活没有保障,卫生状况及自我照顾能力下降,合并各种躯体疾病的比例明显高于普通住院患者[4],本文也获得了类似结果。

本研究发现,流浪肇事肇祸精神疾病患者的心电图异常率较非流浪肇事肇祸精神疾病患者高,其中以窦性心动过速和Q-T间期延长最为显著,Q-T间期延长可能与患者的窦性心动过速有一定关系。该结果提示,相对于非流浪肇事肇祸精神疾病患者,流浪肇事肇祸精神疾病患者心脏受损的可能性较大。当然,出现此现象,和前述流浪精神疾病患者多合并躯体疾病,尤以心血管疾病居多有直接的联系。

鉴于流浪肇事肇祸精神疾病患者心功能的异常,在临床使用抗精神病药时,可能应该尽量选用非典型抗精神病药。非典型抗精神病药物具有用量小、起效快、疗效好、安全性高的特点,有文献[5]提出其可作为临床治疗流浪乞讨精神分裂患者的首选用药。不过,由于受《南昌市肇事肇祸精神患者收治管理实施办法》的限制,在只提供基本医疗保障的前提下,临床实际工作中流浪肇事肇祸精神疾病患者的典型抗精神病药使用远多于非典型抗精神病药,此种情况可能不利于该类患者心功能的保护。因此,本研究所获结果提示社会保障部门和医疗卫生部门应针对流浪肇事肇祸精神疾病患者的心电图特征,采取针对性的措施进行治疗、护理和管控。

[1] 唐锴,叶庆红,陈志斌,等.流浪精神患者的救助现状分析[J].海南医学,2012,23(5):125-127.

[2] 黄宛.临床心电学[M].5版.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005:488-489.

[3] 邓先华,张美燕,毕建强,等.流浪精神病患者合并躯体疾病调查[J].临床精神医学杂志,2014,24(4):265-266.

[4] 杨勇.流浪与非流浪精神分裂症患者临床特征对比研究[J].华西医学,2008,23(3):548-549.

[5] 甄庆伟,孙佳文.经典与非经典抗精神病药对流浪乞讨精神分裂症患者临床疗效对比[J].中国健康心理学杂志,2013,2l(2):175-176.

(责任编辑:况荣华)

2015-03-23

万爱兰,主任医师,E-mail:903594921@qq.com。

R749

A

1009-8194(2015)12-0025-02

10.13764/j.cnki.lcsy.2015.12.010

猜你喜欢

肇事精神疾病流浪
无限追踪
轻型精神疾病的诊断与治疗
“无形”的病痛——关怀精神疾病人群
打猎误伤老农肇事逃逸被公诉
流浪
肇事逃逸?休想——汽车事故防逃逸监测系统
流浪的歌
3 当我们失去健康:精神疾病
流浪猫鲍勃
驾驶员擅自偷开公车肇事公司仍需担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