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关于提升辽宁沿海经济带整体性功能的对策建议

2015-01-04关溪媛

环渤海经济瞭望 2015年3期
关键词:腹地经济带辽宁

■关溪媛 吴 亮

辽宁沿海经济带是国家沿海经济发展战略的重要组成部分,是我国面向东北亚开放合作的重要区域,共包括大连、丹东、锦州、营口、盘锦、葫芦岛6个沿海城市所辖行政区域,陆域面积5.65 万平方公里,海岸线长2920公里。该区域具备优越的区位条件和资源禀赋、强大的工业实力和发达的交通体系以及良好的对外开放基础和完备的城市功能等诸多发展的优势条件。2009年9月,国家发改委印发了《辽宁沿海经济带发展规划》,将辽宁沿海经济带的发展建设定位为东北地区对外开放的重要平台、我国沿海地区新的经济增长极。5年来,辽宁沿海经济带的发展取得了显著成绩,地区生产总值从2008年的6950亿元增长到2013年的13742亿元,平均年增长率接近15%。产业集群发展尤为迅速并形成了相当的规模,它们对辽宁省区域经济发展、东北老工业基地升级改造做出了显著贡献。

整体协调发展面临的问题

尽管辽宁沿海经济带发展建设较快,但是内部各城市协作性不强,区域整体的示范带动作用尚没有明显表现出来,没有形成整体的巨大合力来辐射腹地,带动腹地的经济腾飞,所以说其经济发展龙头的功能尚不健全,主要问题突出表现在以下方面:

(一)各城市的产业发展定位相似,平行建设

辽宁沿海经济带内6个城市都是以发展临港经济、构筑沿海经济体系为发展方向,也都是以发挥沿海、港口区位优势来招商引资为发展方式。这样的产业规划造就了各地的产业园区建设途径相似,产业定位趋同。很多产业的空间集聚指数产生了重叠现象。例如:石化产业集群就包括大连大孤山石化产业集群、大连西中岛石油化工产业园区、锦州石化及精细化工产业集群、盘锦石化及精细化工产业集群、葫芦岛聚氨酯产业集群等,以目前辽宁现有的石化产业基础难以支持如此之大的产业集群规模,造成各地在争取新的石化项目入驻时势必互相竞争、竞相给予项目优惠,造成区域利益流失。另一方面辽宁沿海经济带应综合利用港口资源,优势互补、联动发展。而目前的辽宁的主要港口各自为政,大连港、营口港、锦州港、丹东港等这些港口纷纷要做强做大,都在建设各种大泊位码头,如30万吨原油码头及配套仓储功能服务区,目前已经建成的30万吨原油码头有5个,计划建设还有5个,造成基础设施重复建设和严重的资源浪费。

(二)城市经济发展不平衡,竞争多于合作

辽宁沿海经济带内各城市的经济、对外开放和城市化水平均是不平衡的,详见表1。

从经济发展水平上看,大连市各项经济指标都居于前列,其GDP约占整个经济带的55.8%,营口位居第二,其GDP占整体的11%,而其他4个城市的GDP比重均不高于10%。公共财政收入上,大连也占到了全经济带的55%,可谓一马当先;经济带中各城市对外开放水平同样是不均衡的,其程度还要高于经济发展的不均衡程度,如大连市进出口额占经济带外贸总额的78.9%,该比例均远高于大连市GDP在经济带中的比例。而城镇人均可支配收入和三产占GDP比重可以反映居民生活水平和城市化程度,大连都是排名第一,说明大连在经济带内的综合实力比较突出。

经济带内城市经济实力的不平衡性将极大地影响城市间的区域合作。资源集中于大连市,使得该市成为辽宁沿海经济带中的“增长极”。就目前来说,大连市的聚集效应仍大大强于扩散效应,即不断地吸引着更多的资源集聚过来,而对其他城市的外溢作用有限,这将继续扩大区域内经济发展水平的差距。最终的结果是,各城市虽然在形式上把本地区归入经济带建设中,但经济实力的差异通常难以打造出公平的协作机制和一个共同发展的良好平台,城市间也很难建立对等的相互关系。在这样的环境下,各城市必须极力争取自身内在的利益,以自身发展为主,区域全局的发展放在其次,与其他城市之间的关系也是竞争大于合作。

(三)行政分割下城市各自为战,协调难度较大

辽宁沿海经济带各城市的运行具有明显的行政分割特点。一是各城市忽视比较优势的作用,均试图建立一个相对独立完整的产业体系。城市的战略目标与战略重点趋同,产业重复构建,彼此不配套。二是各城市争夺人才、劳动力、资源的竞争非常激烈。为吸引企业进驻,给予过度的优惠政策;为保护与扶持本地企业,人为地阻碍了地区间的要素流动和资源的优化配置,使资源配置效率低下。在行政分割的同时,协调机制的缺乏也使城市间的联系薄弱。虽然辽宁沿海六城市曾共同设立了辽宁沿海城市经济联合体,以管理和协调区域间的合作,加快沿海地区的对外开放,促进区域经济共同发展,但只限于各市政府协调的阶段,缺乏更高层次的权威性,且内容组织协调机制尚不完善。此外,各地区合作从总体上来说仍是低层次的,在一些关键领域难以统一。

表1 2013年辽宁沿海经济带各市经济发展数据表

提升整体性功能的对策建议

为了实现《规划》中的目标,更好促进辽宁省、东北乃至全国区域的协调发展,当前辽宁沿海经济带要重点强化一体化建设,增强整体性形成更大的凝聚力和辐射力,同时借助产业带构建沿海带动腹地的桥梁,寻求拉动腹地经济发展的有效途径,进而实现区域经济整体发展水平的提高。

(一)构建有权威性、制度化的组织领导机构,增强协调、推进和规划研究能力

沿海经济带开发开放的过程实质也是制度创新、体制转型的过程,组织机构的作用至关重要。辽宁沿海经济带在形成初期阶段,领导机构一直属于临时性的协调小组。目前,辽宁沿海经济带的常设办事机构“省对外开放领导小组办公室”挂靠在省外贸厅,以办公室5人之力,无论是从行政体制、协调力度,还是推进管理、政策监察、规划研究都显得极其不适应,难以承担沿海经济带全面开发建设的推进工作。当前的辽宁沿海经济带已进入全面开发建设阶段,亟待建立相对规范的具有一定权威、跨地区协调能力、政策制定并监督执行的组织机构。建立辽宁沿海经济带组织领导机构,可采取“三位一体”运行模式,即行政区域协调机构、产业政策指导机构、战略规划研究机构。该机构的主要职能:规划布局、政策制定推进、行政协调、跨区域产业整合、研究区域产业发展、宣传策划、公共服务配套等。各级政府应该大力配合辽宁沿海经济带建设,打破城市间的贸易壁垒和行政壁垒,建立多层面的区域合作协调机制和高层次的合作联动机制、信息沟通机制,在协作中谋求发展,在发展中实现共赢;打造开放有序、公平竞争的市场环境,形成统一、协调、有效的竞争规则,为辽宁沿海经济带的发展创造更为有利的平台。

(二)加快辽宁沿海经济带的产业整合,实施三次产业协同发展战略

辽宁沿海经济带产业发展中必须统筹做好园区规划发展,争取做到错位发展,资源整合、效益最优。大连市在石化产业错位发展、产业整合方面做出了较好的示范,目前大连市政府已经确定大孤山石化区化工项目将转移至大连西中岛石化产业园区和松木岛化工区,松木岛将定位发展精细化工产业,而大连西中岛石化产业园区将定位发展大型石油炼化产业,并且西中岛石化产业园区发展总体规划已经被国家发改委正式批复,成为国家新一轮石化产业布局调整和结构优化升级战略的核心承载区域,将加快推动炼化一体化等龙头石化项目以及关联产业项目的集群发展;再例如葫芦岛聚氨酯产业园充分利用上游TDI原料供给优势,整合产业链、引入相关一系列上下游企业进入园区也取得非常好的效果。但是目前的产业整合大多局限于城市区域范围内,城市间的产业分工和产业协作发展有待加强,各城市应该根据原有产业基础因地制宜、在全经济区全局高度上定位自身产业部门,实现产业的整合发展,提升区域整体发展能力。

一般而言、经济开发区的建设多以工业项目投资为主,“二产”先行,“三产”后续进行,“一产”逐步跟进,产业结构在较长时期严重失衡。这不仅导致经济区在很长时间内存在环境建设好而人气不足的现象,也严重地制约了“二产”的发展。进入全面开发建设阶段,沿海经济带应采取三次产业协同发展的战略,提高第二产业的集中度,突出产业定位和发展特色;适时地引进“三产”建设项目,如为经济带内产业配套的生产性服务业、金融业和物流业等现代服务业、利用沿海经济带丰富的旅游资源大力发展具有地方文化特色的海洋旅游业等。

(三)整合港口岸线资源,构建沿海与腹地互动的产业带

辽宁沿海港口资源丰富、港口群优势突出,应发展壮大临港产业,进行港口群的战略整合,提高沿海产业的开放度,同时构建腹地大通道,为港口和临港产业的发展提供支撑。可借鉴山东青岛的运作思路,对沿海经济带的产业、港口、城镇化等三条“岸线”进行统筹运作、同步建设。港口之间要做好功能定位,避免恶性竞争,目前大连港、营口港、锦州港、丹东港和盘锦港各有优势、应该功能错位发展、优势互补,互相竞争只能造成重复建设、货源分散、造成整体海运费用增加,降低规模经济效益。

整合港口资源后,就要构建沿海经济带立体空间产业体系,形成以沿海中心城市为核心,相互辐射、联动、错位发展的区域产业经济带,实现以轴线牵动板块,进而带动区域整体发展。这样不仅可以将沿海与腹地互动的产业联动起来,而且能促进辽宁三大区域战略实现空间整合。整合跨地区的内陆与沿海产业链还可以起到加强垂直分工,实现互补发展,放大产业集聚的溢出效应。在辽宁沿海港口中,大连港腹地最深,吞吐量最大;营口港近年来受益于沈阳经济区出海产业通道发展也非常迅速;而锦州港、丹东港囿于腹地狭小发展略逊。辽宁沿海经济带的港口的腹地拓展具体应该努力建成四条海陆通道:一是辽西港口通道,延伸锦州港腹地,由阜新向内蒙古中部、朝阳向内蒙古西部延伸,打造资源型、农牧加工产业集群,并经阜新的巴新铁路由内蒙向蒙古(乔巴山)、俄罗斯(赤塔)铁路连接,构建“第三条欧亚大陆架”;二是辽中港口通道,延伸营口港腹地,由沈营线北上延伸铁岭,依托东北西线铁路北上至吉林四平、黑龙江满洲里,并与内蒙古东部地区对接,发展装备、石化,以及钢铁产业;三是辽南港口通道,延伸大连港腹地,沿哈大线发展装备制造产业,北上延伸至俄罗斯,承接军工和航天产业,南下跨渤海至山东,合作开发海洋经济产业;四是辽东港口通道,延伸丹东港腹地,借助东北东线公路和未来高速铁路开通,积极向吉林通化、黑龙江鹤岗延伸腹地,构建跨区域农轻产品加工出口产业集群。

综上所述,辽宁沿海经济带肩负着振兴辽宁、辐射东北的历史使命,在其成立之初就确定了其发展定位和目标。目前,辽宁沿海经济带发展迅速但是整体效应较差、产业结构不尽合理,对腹地的辐射带动效果不明显,这些大大影响了其作为经济发展龙头功能的发挥,也是阻碍其建设目标实现的羁绊,所以必须要有清楚的认识并在今后在发展过程中着力解决。

参考资料

1.关伟.辽宁沿海经济带产业结构分析[J].地域研究与开发,2011(4).

2.王雅莉.对辽宁沿海经济带战略的几点思考[J].城市,2010(2).

3.常丽.辽宁沿海经济带产业发展研究——基于环渤海视角[J].区域经济,2012(5).

4.李靖宇,刘海楠.论辽宁沿海经济带开发的战略投放体系[J].东北财经大学学报,2009(5).

5.冯艳芳.对辽宁沿海经济带开发产业布局的思考[J].经济问题,2009(12).

猜你喜欢

腹地经济带辽宁
辽宁之光
一条江的嬗变长江经济带绿色发展之路
读辽宁 爱辽宁
读辽宁 爱辽宁
辽宁舰
陕西呼应长江经济带
港口经济与腹地经济互动发展综述
基于SWOT分析法的台州港集装箱运输发展策略
厦门港集装箱集疏运系统现状分析及发展研究
长江经济带与汉江生态经济带如何协调融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