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浅析高校思政课专题教学的基本流程

2015-01-04杨正群

文教资料 2014年22期
关键词:时效性阶段思政

杨正群

(洛阳师范学院 马列部,河南 洛阳 471022)

浅析高校思政课专题教学的基本流程

杨正群

(洛阳师范学院 马列部,河南 洛阳 471022)

要提高高校思政课的教学时效性和实效性,在实施专题教学的同时,必须不断优化专题教学的基本流程。思政课专题教学的基本流程可分为课前准备、奠基阶段、思维碰撞及课后反思四个阶段。

思政课 专题教学 时效性 实效性

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以下简称思政课)是培育大学生思想政治素质的主渠道,是对大学生进行意识形态教育的主要途径,在帮助大学生坚定理想信念,树立科学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方面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因此,如何提高思政课的教学实效性一直是备受各界关注的问题,特别是05方案实施以来,各高校积极组织钻研新教材,不断探索新的教学模式、教学方法,取得了显著的教学成果。但是,思政课普遍存在教学内容多与学时少的矛盾,许多高校为了解决这一矛盾,探索用专题式教学模式取代传统教学中按章节授课的模式,并取得了大量的科研成果和较好的教学效果。

要提高思政课教学实效性,就必须不断提高思政课教学的时效性,而要提高思政课的教学时效性,在实施专题化教学的同时,必须更合理地安排教学流程。思政课专题教学的基本流程可分为以下四个阶段。

一、课前准备

课前准备阶段,作为思政课教师既要备好教材,领会教学的基本内容,又要结合专题教学的特点去拟定教学目标,明确教学重难点和教学要求,同时要备好和专题相关的热点及难点问题;要阅读有关的新闻及报纸杂志,关注相关的各种媒体资源,明确教学过程中需要增加哪些知识点,教学中需要运用哪些素材和资源;还要备好学生,分析不同院系、专业及班级的学生知识存储状况和能力基础,分析学生在学习过程中可能遇到的困难和问题。根据以上要求和目的,设计出不同的教学方案,在教学过程中做到因材施教,为提高思政课的教学的针对性和时效性做好充足准备。

教学过程应该是教师与学生同为主体双向互动的过程。因此,要提高课堂教学的时效性,不仅需要教师在课前备课、备学生,学生为课堂也需有所准备。任课教师在拟定好专题内容后,就已经为学生设置了该专题的学习目标。而一个好的老师,可以把课前准备作为引子,引导学生阅读相关文献资料,收听、收看相关的视音频资料,做好充分的课前准备。在这个阶段,学生的学习过程和老师的备课过程很相似。在这个阶段,可以引导学生直接接触一些经典作家的原始文本及其他专家学者的学术性文章,学生思想的碰撞自然而成,为优化教学效果打好了基础。

在专题化教学过程中,任课教师可以把专题课的最后几分钟作为下一个专题的预备课,向同学们预告下一个专题的学习内容和学习目标,提供他们需要阅读的书目、文章,可以参考的网站及相关的视频、音频资料,和学生一起商量并制订学习计划,请学生在课后根据老师提供的相关资料及建议对下个专题进行自主性学习。让学生自主控制学习内容和节奏,有助于学生养成自我控制、独立学习的学习习惯。学生在独立学习中可能会发现他的兴奋点,这些兴奋点更容易激发他们进一步学习的热情。

当然,专题化教学对老师提出了更高的要求,首先,老师必须找到和专题相关的最优的文献及视音频资料供学生参考,并能在课堂教学过程中进行及时有效的引导,要求授课老师在课前准备阶段必须熟悉并深入研究自己提供给学生的学习材料,并设想学生可能会提出的问题,明确为了达到既定的教学目标,针对不同的教学对象,自己需要做一些什么样的引导,做好教学设计,准备好教案、课件,对即将到来的专题教学做到心中有数。

二、奠基阶段

教学的一个重要原则是“因材施教”,不同的院系之间、班级之间、学生之间的差异都是非常大的,作为班级教学(甚至有时是上百人的大班教学)的讲授方式,因材施教原则的落实难度是比较大的。

每个专题的第一次课,教师要首先了解授课对象对本次课的基本理论知识的掌握情况。并通过对这一情况的了解,在上课的过程中注意到不同院系、班级的知识、能力储备情况及同一班级内部同学之间的个体差异,以便在授课过程中有的放矢,提高教学的针对性和时效性。

“欲速则不达”,学习和做事情是一样的,必须脚踏实地,一步一个脚印。如果不能静下心,是达不到应有的学习效果的。任何一个基本理论的知识点,都包含丰富的内容,还有其独特的方法论意义。我们首先必须从各个方面和角度全面、深刻地理解理论知识的内容,这样才可能运用理论知识客观、冷静、全面和深刻的思考和处理问题。

在奠基阶段,任课教师要引导学生认识到精读马恩等经典作家原著的重要性,并能在教学目标的指引下,对相关的学习资料进行对比性的研读。特别是那些与本专题相关的具有思维挑战性的学术性文章进行研读。这些文章的作者既有本领域的著名专家、学者,又有其他专业如管理学、政治学、历史学、心理学、数学等方面的专家。通过对这类文章的研读,不同的专家学者因其理论背景不同、视角不同而观点各异,甚至有思想冲突,能够给学生的思维形成一定的冲击力,帮助学生培养深刻的、独创的、批判的思维习惯,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而这正是学生形成独立思想的关键,也是与传统课堂讲授学习最大的不同。

闻道有先后,术业有专攻。教师可以通过引导,让学生明白应如何进行自主性的阅读和思考,进而潜移默化地提高学生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并树立起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从而达到理论真正入耳、入脑、入心的效果。

这才是学生在学理论,而非老师教理论,老师只是理论学习的引路人和教学活动的组织者。经过奠基阶段的学习,学生对于相关理论知识的理解就会深入得多,亦将大大提高他们运用理论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通过他们对一个个观点,一句句名言,一篇篇文章,一个个案例的深入剖析,他们对理论的理解就不再是一个个单独的面,而是由一个个面构成的知识立方体,从而自觉地形成理论上的自觉,进而增强理论自信。

三、思维碰撞

在这个阶段,主要是教师组织学生分小组讨论,学生通过奠基阶段的学习已经获取了大量信息,对与专题相关的理论知识有了初步认识,在思维碰撞阶段就可以在师生及生生相互交流的过程中输出信息。这样既可以锻炼学生的表达能力,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又可以让学生明白自己对理论知识的掌握和运用情况,以及自己学习的盲点所在。

思维碰撞阶段主要是进行讨论式课堂教学。通过课前准备阶段教师的精心准备和组织安排,奠基阶段对理论的深入学习,在本阶段则引导学生围绕一些重要的教学问题、人们普遍关注的热点话题或者重大的时事问题展开充分的思考和讨论。师生都可以充分表达自己的认识,提出质疑,展开争论,最后获得结论。在各种观点、论据的展开和争辩之中,深层次地暴露和反映本专题的主题,最后一步步得出各自的结论。当学生对理论知识有了初步的掌握之后,学生在应用知识的时候,对知识的把握和理解会更深刻和牢固。而且,学生在应用所学知识解决问题的时候,必然会对原有的知识进行创造性的加工,而这本身也是一个学习性的过程。

在思维碰撞阶段,讨论式课堂教学在以教学问题为载体,以学生的自主、开放和创造性的活动为主体,教师的实时引导为主导的基础上,将学习的主动权还给学生,在学生独立思辨、互动讨论、思维碰撞的交织中焕发出课堂教学的真正活力。

要提高思政课的时效性,思维碰撞阶段的问题设置显得尤为重要。本阶段所讨论的问题,既可以是任课教师在课前准备阶段提前布置,又可以是课堂中在教师的精心引导下发现的问题,亦可以来自课堂讨论中师生的即时质疑。疑能促思,有问题才会思考,通过设疑、质疑和释疑展示和实现教学目标,这样可以促使学生全身心地投入到课堂学习中,激发出学生的探究动力,从而促进学生形成独立思考,并主动形成课堂学习和课外自主学习相结合的新的学习模式。相对于传统的教学模式,这必将为学生自主、开放和创造性地学习搭建更广阔的舞台。

问题的分析和解决过程是在师生平等、民主的氛围中实现的,教师和学生同为课堂的主体。学生是学习的主体,教师则扮演组织者、引导者的角色。如果教师只是把讨论的问题交给学生,一味追求课堂的热闹,课堂讨论就失去了意义。课堂讨论是一个复杂的动态过程,在学生激烈的讨论、争辩过程中,教师要实时引导学生发现问题,引导争辩的方向,掌握讨论的进程,最后引导学生形成正确的思维方式和掌握相关的原理知识。在这个过程中,通过生生之间、师生之间的各种互动,合作、交流、讨论,集思广益,实现信息交换,扩大信息和思维容量,这样既可以及时为同学们释疑解惑,又可以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良好的思维习惯和创新意识及创新能力。

在专题讨论结束后,教师要对讨论过程与结果做适当的总结和评价。如,教师要及时归纳学生对专题讨论的新认识或解决办法,强调专题学习中的重要的观点及理论内容,加深学生对讨论主题的理解。教师还要点评在思维碰撞阶段中表现出色的个人或小组,为今后的课堂讨论提供榜样。在点评时,应注意面向全体学生,对表现优异的学生要求从严,在优点中找缺点,使他们学习有方向;对于表现相对落后的学生则要从宽,在缺点中找优点,使他们对今后的学习充满信心和热情,进而达到整体优化、共同提高的目的。同时,要指出在讨论过程中存在的一些问题,提出改进建议,为以后的讨论或其他教学活动打下坚实的基础。因此,在这个阶段,教师的组织和协调教学过程能力,即教师驾驭课堂的能力显得尤为重要。

在专题学习结束后,如果学生对这一专题的某些问题仍有疑问或感兴趣,还可以自己寻找相关的资料,进一步对相关理论知识进行探究。师生之间、生生之间亦可以通过网络等其他学习平台继续交流。

四、课后反思

课后教学反思,是指教师以自己的教育教学行为及结果作为思考对象,对自己在教学过程中的所得、所失、所感进行分析和审视,以便在今后的教学过程中扬长避短,精益求精,进而提高课堂教学的时效性和实效性,同时也是教师进一步优化课堂教学效果,提高自己的整体素质和业务水平,实现自身可持续发展的重要举措。对自己成功的教学经验的反思,能把这种经验从感性认识上升到理性的感悟,从偶然的收获走向必然的成功。对教学过程中的遗憾的反思,是教师超越自我,取得进步的关键所在。教师在课后一定要反思自己的失误所在及失误的原因,反思应该对失误采取什么样的补救措施,并避免在今后的教学过程中再出现类似的情况。对学生智慧火花的反思,能够对教师提高自己的教学水平和教学经验起到互补作用,也更有利于掌握学生的思维水平和理论知识的把握状况,有助于在下一阶段的教学过程中做到因材施教。

课堂是师生双边互动的主阵地,为了使教学反思有效推进,富有成效,就应该拓展课后反思的对象,引导学生参与学习反思,形成立体互动,以学生的学习反思促进有效教学。

课后学习反思,是学生在课堂教学结束之后,以自己的学习活动和学习结果为思考对象,对自己在本次课的课前预习状况进行自我回顾,课中思维、发言等综合状况进行自我分析,对自己的学习方法、学习效果等进行自我评价和总结的过程。这是学生有效地提高自我学习的意识和能力的有效途径,可有效地促进学生的自我完善和发展,进而提高思政课的时效性和实效性。由对课前预习的反思,可以看到自己对学习材料的取舍是否得当,思考问题是否全面、深刻、理性;对课堂表现的反思,可以帮助学生看到其他同学的优点,反思自己的不足,并通过对思维碰撞的反思,提高自己的思辨能力;对学习效果的反思,有利于及时查漏补缺,对未解决的问题追根究底,对学习中产生的新问题进一步探究,使自己的学习效果日臻完美。通过不断的学习反思和探索,逐渐形成一套适合自身的学习习惯和解决问题的方法,形成“疑—思—学—疑”的良性循环,让学生在不自觉中学会学习。

猜你喜欢

时效性阶段思政
思政课只不过是一门“副课”?
关于基础教育阶段实验教学的几点看法
关于国企党建与思政宣传有效结合的探讨
在学前教育阶段,提前抢跑,只能跑得快一时,却跑不快一生。
思政课“需求侧”
思政课“进化”——西安交大:思政课是门艺术
试析如何确保新闻采访的真实性和时效性
荷载预压加固吹填土时效性研究
浅谈如何提高兽医防控的时效性
当下新闻编辑时效性分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