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对中法高等教育的几点思考

2015-01-04韩婧

文教资料 2014年22期
关键词:法国大学教材

韩婧

(天津外国语大学滨海外事学院 法语系,天津 300000)

对中法高等教育的几点思考

韩婧

(天津外国语大学滨海外事学院 法语系,天津 300000)

在现代社会对人才需求逐渐加大,且质量要求逐渐提高的情况下,比较中法两国的高等教育理念、模式和教学管理具有重要意义。法国高等教育独具特色,拥有良好国际声誉,而我国高等教育正处在由精英教育向大众教育的过渡阶段,学习借鉴法国高等教育具有十分重要的作用。

高等教育 中国 法国

教育是每个国家的未来,被各国家摆在首要地位。法国的高等教育独具特色,拥有良好的国际声誉。在法国高等教育中,大众教育和精英教育相辅相成。大学宽进严出,增加了法国文凭的透明度。中国高等教育正处在从精英教育向大众教育发展完善的过渡阶段。通过对两国教育理念、模式和教学管理进行比较分析,可以得出有利于我国高等教育发展和改革的启示。

一、中法两国高等教育之比较

1.教育观念。

法国教育注重知识应用和能力培养,从小学以来就非常注重培养学生的动手能力和生活自理能力。在学生学习的不同阶段,安排夏令营、义工、志愿者等多种形式的活动,目的是锻炼学生的身体、智力和劳动能力。法国初等教育是高等教育的良好准备和辅助,而高等教育则重视学生道德、身体、劳动技能和学习的全面发展。在法国的五年求学生涯中,我亲身体会到其特色。在大学期间,我参加过社工,和同学一起参加过众多体育活动(漂流、爬山、马拉松等),像每位法国同学一样,每年至少一次去专业相关的企业公司里实习,从零做起,体会真正的学以致用。最后,还有选拔性的期中和期末两次考试,检验学生全年对知识的理解和掌握。考试题目灵活新颖,注重学生自我观点的阐述和体现学生解决问题的能力。

自古以来,中国教育就是通过考试选拔人才的应试教育。从小学到大学,在家长和学生眼里,学习成绩是衡量学生优秀的最重要标准。在高等教育中,大学生维持从小学、中学以来的应试教育心理,把过多经历都放在应付考试和考取各种证书上。虽然大学里,中国教育引进了新的国际高等教育模式和理念,但是,在心理上,中国大学生还很难调动自己的主观能动性。此外,生活中,某些中国大学生的生活自控、自立、自制能力有待提高。原因之一是中国独生子女的国情。家人把大量爱和关注都给了一个孩子,代替孩子做很多事,使得孩子进入大学、开始独立生活时,很难在生活上、心理上自立、自控、自主。

2.教学形式。

当代大学教学面临学生群体多样性的挑战,如何选择一种让更多学生受益的教学形式至关重要。在法国,教学形式多样。注重学生个性特点,教师通过对学生的细心了解,与法国教育服务机构合作,帮助学生制定适合自己的前程规划。比如,学生可以咨询相关机构,通过专业测试,更清晰地了解自己更适合哪种职业。某些非盈利性服务机构可以帮助大学生发现自身优势,更准确、更快速地适应职场生涯。总之,教学理念围绕如何为国家输出更好的工作者。法国教育是为社会企业单位输出人才服务的。法国教育非常注重学生真实的工作能力和职场适应能力。学生和老师之间的交流互动很频繁。教师会鼓励、激发学生独立寻找答案,而且答案不一定是唯一的。创新意识的培养要从小抓起。教学地点不单局限在课堂里,学生有很多课程是在学校以外,如博物馆、动物园、农场等地方学习的。法国大学的课堂里有小组讨论和课题两种主要教学形式。这样的教学形式为学生创造了更多相互交流和讨论的机会,有利于学生团队精神的培养,有利于建立日后工作中同事之间的和谐关系。法国师生之间关系平等,老师尊重学生提出不同的意见进行深入讨论,一节课里师生频繁互动。在法国大学里,每个专业老师并没有配备教材,教师会把最新科目知识教授给学生。课后,列出一系列相关书籍,让学生通过阅读论证这些知识的正确性。

在中国大学中,教学偏重培养研究型人才,重视学生的理论和写作能力。因为学生数量多和学校经济条件的限制,大学无法提供每位学生真实的实习锻炼机会。中国处理师生关系,崇尚教师的绝对权威。在中国文化中,打断别人,尤其打断老师被认为是不尊重的表现。部分中国学生在课堂更多的是倾听,缺少主动思考和反驳意识,因为中国传统文化里教师有至高的权威性,学生很少提出不同于授课老师的观点。学生的心里和潜意识里都把老师所说的信奉为真理。采用这样的授课模式,课堂上安静了许多,但遗憾的是不利于学生创造性思维的培养。

3.高等教育的课程。

法国大学,学生一个学期平均有10门以上不同的必修和选修课,丰富多样,有些学科更是跨越型的。如一节成本控制课,就包含物流、会计和管理等多学科的内容。学校会通过社会政治经济和相关行业的新形势,及时调整和加入新的课程安排。这样的排课方式体现了法国西方教育的灵活性,重视知识的更新。

中国大学的课程设置上,秉承了中国传统文化,但因此而缺少了创新性。原因是中国大学起步晚,发展受到前苏联教育的影响。分析中西方传统和教育之间的关系,有利于我们更深刻地了解现状,有利于发展。

4.高等教育的教材。

在法国,初级教育是有教材的,教材中很重视图画和色彩的运用,再和文字结合。这样的教材增添了趣味性,能够吸引学生的阅读兴趣。进入大学,大学科目一般没有印刷出版的教材,教师通过幻灯片阐述重要的观点和知识点,格外强调学生的课外阅读能力,即推荐与专业课程相关的著作,鼓励学生阅读完之后,提出自己的观点和理解。

在中国,从小学到大学,每一门课程都有国家或者学校规定的教材。和法国相比,中国更注重教材中的文字,教材有越变越厚的现象,知识点越来越丰富。对学生来说,教材是通过考试的宝典,学生把大部分注意力都用来研究和学习教材。但是,教材的编写中可能出现错误,有些教材需要更新,但是因为中国人口数量众多,要更换一本科目的教材,必须投入大量人力、物力和时间。

5.诚信教育。

法国是一个高度诚信的国家,诚信二字伴随法国公民的一生,生活中的一切都与诚信度有关。比如,法国公民的银行账户与其诚信度相关,诚信度高,那么贷款额度和透支额度就高。法国是纳税国家,每个公民都要诚实填写自己每一年的收入所得,然后自觉向国家缴纳相应的税。大学是社会的影子,对不诚信、有作弊行为的学生,处罚更严厉。因此,法国大学的考试是选拔性,宽进严出,严格保证教学质量。学生会更自觉地准备考试,靠自己的努力。作弊是不道德行为,会被学校开除和记录在案。

在中国,诚信原则历来强调,但不诚信的行为在社会上时有发生。公民在食品、出行等方面都有隐患和担忧。国家对于这种行为的处罚,还没有很完善的法律条文,让一些丢失诚信的人钻了法律的空子,逍遥法外。这样消极影响,会对中国大学产生负面作用,如考试作弊等不诚信行为时有发生。这些不诚实的行为不利于中国教育的声誉,并影响教学质量的评定。

二、改进高等教育的思考

通过对上述中法高等教育五个方面比较的一些思考。

1.丰富教育理念,注重素质教育,培养能力全面的专业人才。

大学与企业开展更紧密的合作,使大学更好地为社会、为企业培养人才。比如,设置职业规划课程,邀请不同领域的企业负责人介绍企业需求,使得学生更清楚企业需要具备哪一种知识的人才。这要求鼓励多种形式的教育机构并存,目的是为社会培养更多专业人才,而不是一个模式的人才。

2.鼓励教师丰富教学方法,鼓励学生积极地思考。

鼓励大学讲师改变传统的注入式听课方式,更多地倾听、理解学生的观点看法,并且鼓励学生自我自主地分析解决问题,鼓励学生在学习中提出不同的观点看法,并且论证自己观点的正确性,提高学生自主思考、分析解决问题的能力,提高学生自主学习的积极性。

3.丰富大学课程,引进更多综合性、实用性的课程。

部分中国大学生对自己的个人未来规划并不明确。所以,大学应该为他们提供一个了解各种知识的平台,鼓励学生选修跨专业课程,丰富学生的知识储备。比如,一位学语言的学生可以选修经济或管理类课程;一位学计算机编程的学生可以选修语言的课程。同时,在大学里建立机构,为学生的职业规划和个人规划提供更多帮助,目的是使大学更好地为社会输出人才,更快更强地进入职场。

4.重视大学教材的选择和更新。

社会不停地变化,知识不停地更新,教材的更新也要快,这需要投入大量人力、物力。除此之外,还可以选择其他方式,教材是单一的,教师的授课是灵活的。鼓励学科不迷信于一本教材,要求学生大量阅读国内外相关专业的书籍。通过大量阅读,论证教科书观点的正确性。大学教师应高度重视社会的新变化和知识的更新,不断提高自我知识水平,这样才能教授学生更准确、更适应社会的新知识、新思想。

5.大学升级中要有淘汰率,严格保证教学质量。

在中国,高考之后的大学生活相比高中,学生普遍认为轻松了,于是主观能动性下降,没有危机意识,更多的时间用来游戏人生。这不利于学生在大学这一重要的衔接职业生涯的时期积累知识、认清自己,为自己的人生奋斗。从思想上纠正学生认为只要进了大学,就会顺利毕业、拿学位的错误思想,严格把握大学教学质量,宽进严出,实行优胜劣汰,这是对学生、对社会诚实负责的表现。

[1]江学建.大学课程设置体现的中西文化差异-国内外大学创新教育比较研究.教育与现代化,2006.3.

猜你喜欢

法国大学教材
教材精读
教材精读
《大学》
法国(三)
法国(一)
教材精读
48岁的她,跨越千里再读大学
教材精读
法国MONTAGUT教你如何穿成法国型男
法国浪漫之旅(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