显化策略在政论文翻译中的应用
2015-01-04佟玉平
佟玉平
(沈阳化工大学,辽宁,沈阳 110142)
显化策略在政论文翻译中的应用
佟玉平
(沈阳化工大学,辽宁,沈阳 110142)
作为我国对外宣传的官方形式和重要渠道,政论文的英译质量直接关乎我国的国际形象。显化是一个很重要的翻译策略,对译文的质量起着关键作用。本文基于Pápai对于显化的分类原则,探讨了《邓小平文选(第三卷)》中显化策略的使用情况,并分析了显化形成的动因。
显化策略 政论文 形成动因
一、显化及显化假说
显化(explicitation/explicitness)又称为明晰化、明朗化,这一概念首先由Vinay和Darbelnet提出。作为一种翻译技巧,显化指的是把原作中的信息在译作中以更明确的方式表述出来。这种翻译技巧不仅与翻译中的增词法密切相关,还包括增加额外的解释、添加连词等手段,直接表达出原作暗含的意思。在《翻译过程中衔接与连贯手段的转换》一文中,Blum Kulka指出,一个成功的翻译需要对语篇和话语进行复杂的处理,在这一过程中译者对原文的阐释可能导致译文冗余程度提高,但能够使译文的衔接关系比原文更明晰,这就是著名的显化假说。Blum Kulka将“显化”视作翻译的共性(translation universals)之一。
对于显化的分类,目前学界还尚未达成共识。Vinay和Darbelnet将显化分为词汇显化和信息显化。Klaudy则将显化分为强制性显化 (obligatory explicitation)、非强制性显化(optional explicitation)、语用显化(pragmatic explicitation)和翻译固有显化(translation-inherent explicitation)。其中,强制性显化可分为句法显化和语义显化,是由语言之间在句法和语义方面的差异所造成的显化。非强制性显化是由语言篇章构建策略及文体偏好的不同所导致的,如果不使用非强制性显化,那么译语文本虽然符合语法规范但不地道。语用显化则是由文化差异所致的显化,是译者在翻译过程中所添加的必要解释。翻译固有显化指的是翻译过程中固有的显化,与源语和译语无关。Halliday从语言的功能进行分类,认为语言功能主要分为概念功能、人际功能和语篇功能。Pápai使用了下面的分类方式:逻辑-视觉显化、词汇语法显化、句法显化,以及篇章及超语言显化,这也是我们在该文章中所使用的显化分类方式。
二、政论文及政论文的特点
政论文,或政治性论文,是从政治角度阐述和评论当前重大事件与社会问题的议论文,形式多样,范围广阔,具有一定的政治倾向。为了使别人接受自己的观点和主张,常常运用各种积极的修辞手段,增强感染力。凡是对时政问题进行议论说理的文章,都可以属于政论文的范畴,主要涉及:革命领袖有关政治的文章、报告、演说;党政机关、政治团体的宣言、声明;报纸杂志的政治性社论、思想评论、国际时事评论,以及编辑部文章,等等。
政论文具有一定的政治倾向;讲求确切、严谨、鲜明,富有鼓动性;句式结构变化多样,重整体布局,重修辞;运用语言材料上要求准确性、严密性同生动性、形象性结合起来。政论文的翻译通常要求译者忠实地把原作的思想内容表达出来,尽量保持原作的修辞色彩。
三、显化策略在翻译中的运用
本文主要分析显化策略在政论文的应用,所采用的句子均来自《邓小平文选(第三卷)》。
1.逻辑—视觉显化
Source text:中印两国之间的问题并不是很大,既不存在中国对印度的威胁,又不存在印度对中国的威胁,无非就是一个边界问题。
Translation:The problem between China and India is not a serious one.Neither country poses a threat to the other.The problem we have is simply about the border.
在上面这个例子中,可以很明显地看到,原语文本中只有一个句子。在翻译的过程中,译者把它拆分成三个句子,两个简单句、一个复合句。从这种结构上的改变,我们可以很清楚地看到句子的逻辑关系更加清晰了,正是因为有了这种更加清楚的逻辑关系,使得译语读者更好地理解了译文。
2.词汇语法显化
Source text:这场风波迟早要来。这是国际的大气候和中国自己的小气候所决定了的,是一定要来的,是不以人们的意志为转移的,只不过是迟早的问题、大小的问题。
Translation:This disturbance would have occurred sooner or later.It was determined by both the international and the domestic environment.It was bound to occur,whether one wished it or not;the only question was the time and the scale.
在原语中,作者重复使用了“气候”一词,目的是起到强调作用,同样,“问题”一词也用了两次,但是在译语中,两个词汇都用了一次,使译语读起来更加清晰、简洁,这也从另外一个侧面说明不是所有的显化都一定会使译文变得更加繁琐、冗长。
3.句法显化
Source Text:不管是什么专家、学者、作家、艺术家,只要是党员,都不允许自视特殊,认为自己在政治上比党高明,可以自行其是。
Translation:No matter whether they are scholars,writers,artists or specialists in any field,they are not allowed to consider themselves different from everyone else,wiser than the Party in political matters and free to do as they see fit.
在上面的例子中,我们可以看到如果不添加“they”,译语在语法上就是错误的,句子是不通顺的,也无法清楚地表达意思,因此这里的显化完全属于强制性显化。在政论文中,通常情况下读者都可以从上下文中看出句子的主语,所以主语通常被省略。此外,在中国,政论文一般还有发出命令、号召大家的特点,因此有时就没有必要指出句子的主语。
4.篇章及超语言显化
Source text:在这方面,你们做对了。总之,不要关起门来,我们最大的经验就是不要脱离世界,否则就会信息不灵,睡大觉,而世界技术革命却在蓬勃发展。
Translation:You are right in this respect.In a word,we should not close our doors.The biggest lesson we have learned is that we should not isolate ourselves from the rest of the world,lest we become ill-informed.While we were fast asleep,the worldwide technological revolution would be forging ahead.
在原语中,“睡大觉”是一个比喻,一个形象化了的说法,如果直接翻译过去,可能就会引起译语读者的困惑,在有可能引起困惑的情况下,译者就应该试图把有可能引起误解的地方做显化处理。译者把这部分转变为一个时间状语从句,从而使整个句子变成一个复合句,这样就会使译语读者更加清楚。
5.文化差异引起的显化
Source text:整个解放战争,从头到尾,二野都处在同敌人针锋相对斗争的最前面。开始在晋冀鲁豫,用刘伯承同志的话说,这里是华北解放区的大门,敌人要进攻,首先就从这个口子来。
Translation:Throughout the War of Liberation the Second Field Army stood in the forefront of the struggle against the enemy.At first we were in the Shanxi-Hebei-Shandong-Henan area.As Comrade Liu Bocheng put it,this was the gateway to the North China Liberated Area,and it was through this gateway that the enemy had to launch his attack.
在这个例子中,像“二野”、“晋冀鲁豫”和“华北解放区”这样的词汇是只有在中国的文化中才会出现的,也只有中国读者或者对中国文化非常了解的少数外国读者能够明白,直接音译一定会引起误解甚至干脆就不懂。在这种情况下,译者使用了解释性的翻译来处理,或者在这种情况下,我们也可以采用注释的方法使译语读者了解。
四、显化的动因
1.语言的差异
英汉两种语言存在巨大的差异,它们有着不同的表达形式,英语是以形合为主的语言,讲究语言的逻辑性,一般先说结果后阐明过程,使句子成为一个连贯的整体,其中连接词是必不可少的部分。而汉语则是以意合为主的语言,并不十分注重形式,有些语段不使用连接词也可以很好地表达意思。此外,英汉两种语言本身的体系及语法结构等同样存在差异性。由于两种语言的差异性,我们在翻译过程中,尤其是在从语言的形式化程度较低的汉语到形式化程度较高的英语的过程中,会大量使用显化这一翻译技巧。
2.社会文化差异
社会文化差异主要指原语与目的语所处的不同文化背景。英汉两种语言的文化背景本身就不同,中西方文化差异非常明显,很多时候都要对这种特殊的文化进行显化处理,以使目的语读者更好地理解原语文本。
3.译者的因素
译者本身在参与翻译活动的过程中,会对原语文本产生自己的观点、理解和态度,这与译者个人的文化素养语言能力及社会经历相关。因此,在这个过程中,译者就会依据个人理解对源语文本进行诠释,也就会产生显化现象。
[1]Vinay,J.P.&Darbelnet,[J].Comparative Stylistics of French and English:A Methodology for Translation.Amsterdam/Philadelphia:John Benjamins Publishing Company,1958.
[2]Blum-Kulka,Shoshana.Shifts of Cohesion and CoherenceinTranslation[A],inJulianeHouseandShoshanaBlumKulka(eds).Interlingual and Intercultural Communication:Discourse and Cognition in Translation and Second Language Acquisition Studies[C],Tübingen:Gunter Narr,1986.
[3]Klaudy,Kinga,Explicitation[A].In Baker,Mona& Gabriela Saldanha(eds)Routledge encyclopedia of Translation Studies[C].:Shanghai Foreigh Language Education Press,2004.
[4]Halliday,M.A.K.An Introduction to Functional Grammar[M].London:Edward Arnold,198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