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陈毅群众路线思想与精神的研究

2015-01-04孙建华

成都工业学院学报 2015年3期
关键词:人民军队陈毅根据地

李 军*,孙建华

(1.盐城工学院 学报编辑部,江苏 盐城 224051;2.南京林业大学 思政理论教学研究部,南京 210037)

在中国共产党的历史文献中,最早明确提出“群众路线”的是陈毅于1929年9月按中央指示精神执笔撰写的《中央给红四军前委的指示信》(简称“九月来信”),其中曾数次提到群众路线,如强调筹款工作要“经过群众路线”;没收地主豪绅财产也要“经过群众路线”;红军给养及需用品问题,“可渐次做到由群众路线去找出路”。群众路线的思想与精神,既是贯穿于陈毅有关著作、重要报告和讲话始终的一根红线,也是他反复宣传、强调和坚持的一个重要科学思想与精神,更是其对毛泽东群众路线思想的充实、丰富与理论贡献。认真学习、深入研究陈毅有关群众路线的光辉理论精神与实践,对当前贯彻执行党中央和习近平总书记提出的深入开展群众路线教育活动,进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有着重要的现实意义和深远的历史意义。

一、强调为人民服务是坚持群众路线的宗旨、方向和精髓

陈毅认为,坚持党与人民军队群众路线工作的着眼点是人民大众,根本宗旨是为人民服务,衡量我们工作的标准是是否符合人民大众的根本利益。“人民利益是我们判定一切的标准。”“要确定为人民服务的观点是不容易的,要作长期的努力。”[1]521-523为人民服务,是中国共产党和人民军队区别其他政党和军队的最显著、最鲜明、最突出的重要特征与标志,也是我们党和人民军队与人民群众之间与生俱来的血肉联系的重要根源。“我党建军目的是为人民大众服务……这一支军队离开人民不能存在;人民离开这支军队,也同样处于被压迫的地位。因此,为人民服务,建立与人民的鱼水关系,就是这支军队从呱呱坠地直到今天的根本属性。因此,建立一支为中国人民服务的军队,是我党革命的根本目的……八路军、新四军一贯坚持和厉行为人民服务这一铁则,故能在中国的民族与民主双重事业中历经锻炼……而屹立于不败之地。”[1]291-292中国共产党是中国工人阶级的先锋队,人民军队是人民大众的子弟兵,他们来自人民,是亿万中国人民利益的忠实代表。红军、八路军、新四军都是人民的子弟兵。“红军是由工农斗争中产出,不能脱离工农群众。”[1]18人民军队来自人民,服务人民是其神圣的责任义务和责无旁贷的使命,在任何时候、任何情况下都不能脱离人民群众。“我们人民军队是站在人民之中的,是与人民打成一片的,入伍为兵,退伍为民,根本上军民是分不开的,没有伟大的斗争的中国人民,绝不能产生和创造出像八路军、新四军这样一支革命军队,所以来自人民,回到人民,为人民服务,是我们人民军队的天性。因此,一切替人民打算,为人民着想,帮助人民,体谅人民,爱护人民,成为我们军队的神圣义务;离开人民,我们军队不仅做不出什么事业,连生存的条件也就取消了。”[1]364人民与革命军队是鱼和水的关系。人民军队只有代表人民群众的利益,才能得到人民大众的拥护和支持,也只有依靠人民才能打胜仗。人民军队绝不能脱离人民群众。赣南三年艰苦卓绝的游击战争,以及如火如荼的抗日战争的伟大实践,使得陈毅深刻认识到人民大众是人民军队最强有力的依靠,是人民军队赖以生存并不断发展壮大、不断打胜仗的坚实基础和重要保证。历史证明,在战争年代,我们党和军队一旦脱离了人民群众,就要打败仗。在今天共产党执政的年代,如果脱离了人民群众,就会有亡党亡国的危险。对此,我们必须做到警钟长鸣,绝不可放松思想上丝毫的警惕。

图1 陈毅说:淮海战役的胜利,是胶东人民用小车推出来的

二、坚持中国武装革命斗争必须依靠人民群众的重要政策

兵民是革命胜利之本。武装革命斗争,需要广大人民群众的积极参与、有效配合与大力支持。在长期的武装革命斗争实践中,陈毅深刻认识到了人民群众在其中的重要地位与作用,只有真正依靠人民群众,才能夺取武装革命斗争的胜利。人民群众的拥护与支持是革命战争取得胜利的重要保障。陈毅指出:“战争不是容易的事,个人的作用很小,微乎其微,主要是靠集体的力量,靠党、靠群众。”[1]410应该说,坚持武装斗争必须依靠人民群众的思想在陈毅著作与讲话中是一以贯之的。井冈山武装革命斗争时期,“当时决定在宁冈建立军事根据地,分兵到各县游击,发动群众斗争。这个政策非常正确”。[3]21929年1月28日,红四军在赣南大庾准备突破国民党军队的围剿时,“因当地无群众组织,事前不知道敌人向我进攻以致仓促应战,我军未能全数集中,并因兵力垒积重叠于一线而致失利”。[1]5血的教训使得我们党和军队的领导由此觉醒,紧接着在蒋桂战争爆发时,红四军“决定蒋桂混战中放手争取群众,发动群众斗争,以闽西赣南为游击区域,相机与湘赣边界取得联系,恢复井冈山附近群众割据”[1]6,最终使得红军在井冈山立足、生存、发展下来。红四军当年正反两方面的事例,尤其是井冈山时期依靠人民群众进行武装革命斗争的伟大实践,使陈毅深刻认识到只有依靠人民群众才是取得中国革命战争胜利的重要保证。

陈毅深刻认识到人民群众在武装斗争中的重要地位与作用,把宣传群众、发动群众、组织群众、武装群众、开展群众性的武装革命斗争作为当时一项重要政策,无疑是极其正确和科学的。他指出:红军的广大指战员都要善于“作群众运动”[1]9,“红军的战术原则不外‘集中以应付敌人,分散以争取群众’”[1]7,当战士们受伤需要治疗和休整时,其“唯一的条件,要四面有群众组织及武装的掩护。”[1]8通过深入调查研究,广泛了解地方群众的需求,有的放矢地开展群众工作,使得红军的宣传工作深入人心。“凡红军所到的地方,行军经过的乡村酒店茶店,或大市镇,均须手持红旗及标语传单,向群众宣传,半日的时间必须召集一个群众大会。”[1]12借以宣传群众、发动群众、组织群众、武装群众,使中国革命的胜利建立在人民群众战争的坚实基础之上,形成在中国武装革命中战胜敌人的铜墙铁壁与汪洋大海。因此,陈毅告诫军队的指战员:“在没有党及群众组织的地方,不轻易作战。有党有群众的地方,我军有极大扶助,如运输、救护、扰敌、侦探等,敌人处于孤立地位,与之作战比较有胜利的把握。”[1]16他带头做群众工作,因此红军游击队深得地方人民群众的支持。不管敌人怎样实行经济封锁,也割不断人民群众和红军游击队的血肉联系,红军游击队在人民群众的支持与配合下如鱼得水,取得了“反围剿”斗争的一个又一个胜利。陈毅几次从绝境中脱险,也都是因为得到了人民群众的巨大帮助。

在革命战争年代,人民群众不仅有力地支援和配合人民军队的武装斗争,而且还自己组织起来,形成中国革命的地方武装力量,自发开展以游击为主的各种形式的武装斗争,给予敌人以沉重的打击。“在永丰是开展了武装群众向敌人作战的潮流。目前各地纷纷办起游击组,使群众认识了自卫力量的伟大。”[1]44“党的主张是艰苦做群众工作,艰苦做游击战争,从深入土地革命去扩大红军去扩大根据地,去迎接和发动行将到来的革命高潮。”[1]299开展群众性的游击战争,并形成一种人民战争的浩荡声势,这是中国人民的伟大创造,是其对世界革命作出伟大贡献之一。

陈毅坚信“在广大民众中储蓄了伟大无限的自卫力量”[1]57,这与毛泽东《论持久战》“战争的伟力之最深厚的根源,存在于民众之中”[2]的论断可谓异曲同工。他正是从人民群众开展并创造的群众性游击战争的伟大实践中,对中国革命胜利的巨大历史贡献中,发现了人民群众的伟大革命力量,并由此科学地预见到革命胜利前景的:“我们能百倍发扬群众的革命积极性和创造力,充分运用我们现有的条件,我们是能够进行胜利的战争去战胜堡垒里面拥有近代新式武器的阶级敌人!”[1]47也正是在广大人民群众的支持、配合与帮助下,南方红军游击队才得于保存重要力量,并得以长期地坚持下来,最终取得了三年游击战争的伟大胜利。

抗日战争初期,陈毅率领新四军先遣支队挺近苏南、苏北作战时,针对苏北平原水网地区不利于开展游击战争的地理地形,他强调:“我军另一面素能团结群众,在这些地区如能迅速争取群众,团结人民在我军周围,能够克服各种困难,就是地形不利,同样能开展游击战争。因为地形是死物,如能正确利用地形,决定我们的方针和战术,就是地形不利绝不能障碍我们。只有失掉群众的扶助,地形虽好也就不能生存,更谈不上发展。不要忘记取得广大群众的的拥护,才是开展游击战的最基本条件。”[1]66尽管一些地区地理地形不利于开展游击战争,但是有了地方人民群众的大力支持与帮助,就能克服地形不利的困难,夺取抗日战争的伟大胜利。因此,人民军队要真正做到宣传群众、发动群众、组织群众,关键是首先要在思想观念上相信群众、依靠群众,开展最广泛、最有力的群众武装斗争运动,军民团结一致,才能克敌制胜。“动员广大群众配合军事行动,集中、分散、灵活自如,是目前组织战斗的基本方略。”[1]67依靠人民群众开展苏南苏北的抗日斗争的指导思想要“立刻在苏北党政军中传达,把工作重心转入农村,广泛发展地方武装,作深入的游击教育。”[1]116发挥人民群众拥护、支持人民军队这一最重要、最根本的优势,进而克服地形、地势等地理上的不利因素,是新四军最终战胜敌人、消灭敌人的关键。

图2 陈毅手稿

正是有了人民群众的拥护与支持,苏南的“反清剿”斗争、苏北的“反扫荡”取得了重大的胜利。“正确的深入抗日群众运动,乃是根据地建立的基本,我们应该作最大的努力。”[3]34-35在陈毅、刘少奇等的正确领导与指挥下,依靠人民群众的大力支持和援助,苏南、苏北和整个华中地区的抗日战争如火如荼、蓬勃开展起来,抗日军民开展了对敌伪顽的英勇斗争,多次粉碎了其组织“扫荡”“清乡”妄图围剿新四军、扑灭抗日热火的凶险阴谋和企图,夺取了火烧敌虹桥机场、苏中七战七捷、黄桥自卫反击战以及“苏北反扫荡”“苏南反清乡”等众多战斗、战役的胜利,还成功地上演了捉放国民党江苏省省主席韩德勤的话剧,使得敌人闻新四军而丧胆,谈陈毅而色变。一时间形成了“陕西有延安,苏北有盐城”的佳话美谈,盐城和华中成为中国敌后抗战的一面光辉旗帜。

陈毅在《赣南游击词》中写道:“靠人民,支援永不忘,他是重生亲父母,我是斗争好儿郎,革命强中强。”[4]开展群众性武装斗争,是中国共产党人进行武装革命斗争的宝贵经验,并已经被中国革命的伟大实践证明是无比正确和科学的。换言之,没有广大人民群众的支持与配合,要想取得中国武装革命斗争的胜利是不可能的。

三、党和人民军队的各项工作都必须坚持群众路线的方针

(一)依靠广大人民群众建立稳固的敌后根据地

人民军队经常流动作战,运动作战,但也需要有稳定的敌后根据地作为依靠。陈毅指出“就现在四军经验看来,在有一团力量以上的红军,实在是须要一个根据地,来作收容伤病兵,修理枪械,存储辎重,短期休养地,办理各方面交通等事,若没有这么一个地方,有许多实际问题实在不能解决。”[1]28“因此创造根据地,坚持根据地,爱护根据地,发展根据地,便成为党与人民大众的根本革命思想。”“更其重要的是对创造根据地的重要性之了解。”[1]299-300子弟兵有了人民群众作依靠,在前线作战就能得到后方根据地的人员、弹药,各种物资源源不断的供给和补给,平时也有了自己军事训练、军事休整、安心休息的地方,伤员也能得到及时而有效的治疗,更重要的是能够有效防止敌人暗地里的破坏或背后的突然偷袭。陈毅指出,

“党政军应抓住此良好时机,积极行动,扩大巩固自己的地区,奠定根据地的坚实基础,以利长期斗争。”[3]288建立敌后根据地的基础、关键与核心是要依靠人民群众的大力支持。“我敌后抗日根据地之创造和巩固,首先决定于群众之发动。”[3]417根据地的建设,需要人民军队和地方人民群众共同一致的努力才能顺利进行。没有广大人民群众自发的内在的强烈要求与渴望,没有广大人民群众创造性积极性的高度发挥,单凭人民军队的力量,要真正建设其稳固的敌后根据地是根本不可能的。

(二)努力减轻人民群众的经济负担

在战争年代,人民军队应努力减轻人民群众的经济负担与压力。陈毅强调,作为人民的军队,既要从敌人那里夺取战略物资和军需材料,又要注意通过自力更生,搞好生产,来努力解决部队的物资供应和保障问题,时刻把减轻根据地人民和地方民众过于沉重的经济压力和负担当做一件重要大事来抓,给人民群众以修养生息的机会。“八路军、新四军既于打仗的军事任务之外,还得从事经济生产,解决自己的供给装备诸种工作。军事、政治、生产三大任务,是八路军、新四军的日常工作。”[1]292“我军开始估计到革命战争的长期性,即注意到减轻人民负担,节省人力物力。”[1]299-300在武装革命斗争的过程中,人民群众已经为军队提供物资供应,作出了伟大的牺牲,他们不仅冒着生命危险,帮助子弟兵运送弹药、护理伤病员,还经常把自己舍不得吃、穿的粮食、食盐、布料等毫无保留地奉献给人民军队。因此,军队和地方政府都应“强调艰苦斗争,反对贪污浪费”[1]447,并努力纠正“在正规部队的工作的同志中,缺乏对根据地人力、物力的爱惜的群众工作观点”[1]190的错误。否则我们的军队就会脱离人民群众,加重根据地和人民群众的经济负担。

(三)领导干部和指战员要有强烈的群众观念,严格遵守群众纪律

陈毅要求我们的党政军领导干部和广大指战员在任何工作中都要坚持人民的利益重于一切,高于一切,任何工作都“应从全局看问题,应从群众方面看问题”。[1]392“提高群众观念,遵守群众纪律,提倡群众工作”[1]364,所谓群众观念,就是心中时刻要有群众,一切以人民的利益为重,处处维护人民群众的利益,牢固树立为人民服务的思想。遵守群众纪律,是人民军队工作的优良传统和作风之一。“我们要更密切同驻地居民的关系,尊重地方政府,因为将来流动频繁,假使没有良好的群众纪律和军民关系,我们将脱离群众而增加自己的困难。”[1]346由“不拿群众一针一线”到“三大纪律八项注意”。只有严格遵守群众纪律,才能得到人民群众的支持与拥护,进而形成一种军爱民、民拥军的军民鱼水情深的依存关系和血肉联系,中国武装革命斗争才能取得最后的彻底胜利。

四、结语

坚持群众路线是我们党和军队各项工作取得成功的重要保证,是我们党和人民军队克敌制胜、战无不胜的重要法宝。陈毅关于群众路线的科学思想和理论,是对中国武装革命斗争和社会主义建设经验的科学总结,是对毛泽东群众路线思想的充实与补充,是留给我们最宝贵的精神文化遗产。我们应认真学习、全面理解、深入研究,并把它和当前贯彻、执行党的群众路线教育活动有机结合起来。

[1]陈毅.陈毅军事文选[M].北京:解放军出版社,1996:5,6,8,9,12,16,18,28,44,47,57,66,67,116,190,291-292,299,299-300,346,364,392,410,447,521-523.

[2]毛泽东.毛泽东选集:第二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1991.

[3]计高成.陈毅在盐城[M].北京:解放军出版社,2001:2,34-35,288,417.

[4]陈毅.陈毅诗词选集[M].北京:人民文学出版社,1977:16.

[5]李军.陈毅抗日统一战线理论的研究[J].成都工业学院学报,2013(3):1-3.

猜你喜欢

人民军队陈毅根据地
砥砺前行光明路 人民军队忠于党
闽北革命根据地从这里走来
人民军队忠于党
中共根据地反缠足依据的演变(1928—1949)
忆陈毅给我印象最深的几件事
徐向前重视川陕根据地有线电通信建设的回顾与思考
陈毅的参谋人员谈陈毅
人民军队在各地武装起义中诞生
陂孝礼抗日民主根据地的创建
陈毅论参谋工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