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浅谈我国废旧农膜回收利用现状

2015-01-04朱梦诗刘从九

长沙大学学报 2015年2期
关键词:农膜残膜造粒

朱梦诗,刘从九

(安徽财经大学中国合作社研究院,安徽蚌埠233041)

农用塑料薄膜(以下简称为农膜)已经成为农业生产中的一种重要的生产资料,它的出现被成为农业技术史上的一次“白色革命”.它不仅有利于农作物产量以及劳生产效率的提高;有效缩短农作物生长的时间,调整作物的生长季节,使作物能够在非传统的种植区域种植;而且也为农产品储藏提供了新的方法.从20世纪以来,农膜在不同部门都有非常广泛的应用,一开始只是用在育苗的播种,到后来逐渐发展到各个领域,广泛应用于蔬菜、水果、园艺及花卉的储藏等领域.

伴随着我国农膜需求和生产的逐渐增加,废旧农膜的数量也与日俱增,然而它的回收率却很低,还不到15%.废旧农膜由于太薄,容易被风吹得四处飘荡,农民用手拾捡难度较大.大量废旧农膜被随意丢弃,严重影响农村环境卫生,造成资源浪费;此外,大量农膜被撕掉以后留在地上,农膜残留在地里很长时间都不会腐烂,会影响土质,从而阻碍农作物吸收水分和养分,不利于农作物的生长发育.统计表明,连续使用农膜2年以上的麦田,每公顷残留农膜碎片103.5 kg,小麦减产约9%,连续使用5年的小麦田,每公顷残留农膜碎片达375 kg,小麦减产26%[1].废旧农膜对环境的污染与日俱增,在很大程度上阻碍了农业的可持续发展,威胁农民收入的增加,给大多数农民带来了烦恼.因此,加强废旧农膜的回收利用,防治白色垃圾污染,是现阶段一项不容忽视的工作.

1 塑料农膜回收利用现状

1.1 农膜的回收现状

截至2012年初,我国农用地农膜使用量达到了124.50万吨,较2010年的118.4万吨上涨了5.15%,且呈逐年上涨的趋势.自2000年起,农膜在我国农业生产中使用得非常广泛,涉及各个方面,其中稻谷和棉花每亩农膜用量也出现稳定上涨的趋势,到2012年为止,稻谷每亩农膜用量已经达到0.3kg,棉花每亩农膜用量达到2.23kg.具体数据见图1和图2.因为废旧农膜容易破碎,拾捡难,易滞留在农地田间,不可避免地对土地、水源、空气等自然环境造成极大污染.

图1 2000-2010年我国农膜使用量(万吨)

图2 2000-2012年我国稻谷和棉花生产农膜使用量

为加快废旧农膜的污染治理,国家出台相应政策,并提供一系列专项扶持资金,甘肃省更是受到了国家部委的各项专项扶持.2012年,政府各部门、财政部、农业部审批批准甘肃“农业清洁生产示范地膜回收利用示范项目”的实施方案,批准中央补助资金4434万元,其中中央补助最多的一个县,关于废旧农膜治理资金高达747万元,此外,每年提供2000万元用于农田残膜回收利用.据统计共对全省一百五十多家废旧农膜回收加工企业提供了资金扶持.目前,在省级财政专项资金的激励引导下,甘肃省专门从事该行业的企业已经达到180多家,回收网点的设立超过1000处[2].

不仅在中国,世界各国废旧农膜回收都面临着严峻的挑战.目前我国对废旧农膜的回收主要以人工拾捡为主,机械回收废旧农膜效率很低,还不到20%.主要由于以下几点原因:一农膜本身成本很低,回收效益相对较低;二是不同种植方式的田地对回收废膜的机械有不同的要求,机械的地域适应性较差;三是农民认识不到废旧农膜残留在田间的严重危害;四是由于政府的监督扶持力度不够,没有对废旧农膜的回收进行正确的引导.据相关资料显示,除去回收渠道的局限性,一个人回收一亩地废旧农膜需要七八天的时间,一些农民就任由废旧农膜在地里自行腐烂,一些农民将回收的残膜集中堆积不予理睬,或就地焚烧处理.

1.2 废旧农膜回收处理方式[3]

目前,基本上农民都采取以下几种方式处理废旧的农膜,主要包括:重复利用,就地、集中掩埋,作为燃料使用以及回收再生几种方式.重复使用就是继续二次使用废旧的农膜,质量相对较好的农膜可实现“一膜两用”或“一膜多用”,广泛使用高新的农业技术,增加对农膜的使用次数,减少农膜的使用数量,从而减少农膜污染.就地掩埋或集中焚烧掩埋是指将废旧的农膜收集到一起进行集中掩埋,这是世界上最普遍采用的一种处理方式.这种处理方式成本低,处理技术要求不高,无需进行过多处理.但是这种方式会带来严重的二次污染,是最下策的一种处理方式.作为燃料使用是指将废旧农膜进行集中燃烧产生能量作为化工原料,农膜的燃烧值非常高,可达到10278~10833kcal/kg,热量回收潜力相当高.焚烧火化获得的能量可以产生蒸汽以及电能,可以有效地减少污染.但是也存在一定的弊端,这种处理方式要考虑诸多环节,收集、储藏等费用较高.回收再生就是将回收的废旧农膜通过清洗、分类、再生造粒等再生产成各种塑料制品或者农膜.其投资的成本以及所需要的技术成本较低,适用较普遍.

表1 废旧农膜的回收处理方式优缺点比较

现阶段,站在节能环保高效的角度来看,我国主要采用回收再生这种回收处理方式,这种方式能够有效提高资源的利用率,减少环境污染.

1.3 废旧农膜能源化回收技术[4]

废旧农膜的回收利用是现阶段我国治理“白色污染”最有效的途径.它不仅能保护我们的环境,而且还可以有效地避免资源浪费,实现利益最大化的目标.治理控制“白色污染”最重要的就是对农田废旧农膜进行处理,现阶段最有效的方式就是进行回收利用再生.然而废旧农膜的回收就是这一过程中最为关键的一步.

废旧农膜的能源化回收以及资源化回收是目前废旧农膜回收技术中最主要的两种方式.能源化回收顾名思义就是将废旧农膜通过高温燃烧一系列流程,获得一些低分子,最后聚合成汽油、柴油和燃料气等能源的过程.这种方式可以有效地集中处理残膜,还可以有效地获得一定量的能源,可谓一举两得.目前,中石化已经发开利用了这项技术,把废旧的农膜回收再生获得更多的能源.在一定程度上解决了环保的问题,提高了经济效益,但是由于过程复杂,技术要求以及投入成本较高,实际使用率不高.另一种方法就是燃烧产出热能.这种方式不用对农膜进行分类处理,节省成本,但是对设备要求过高,污染严重.这种方式在我国不太使用.

1.4 废旧农膜的资源化回收技术[5]

废旧农膜资源化是指将废旧的农膜转化为其他的资源使用.在我国,废旧农膜回收最主要的方式是再生造粒.再生造粒是指将废旧的农膜加热,然后进行塑化、切粒再加以使用.基本原理就是将废旧的农膜放置在熔融装置当中,装置温度非常高,使农膜融化,再进行挤压、切粒得到“二次母粒”.这种经过高温加工得到的颗粒农膜,并没有改变它的化学性质,只是改变了其外观形状.获得的二次母粒仍然拥有之前的性质,加上先前所具备的技术,在塑料生产中仍可广泛应用.再生造粒是我国使用最方便和最经济的回收技术,也是目前最适合我国国情的农膜回收技术.我国是人口大国,塑料制品应用广泛,每年生产的塑料不计其数,产生的废物对资源环境的污染较严重,利用这种技术,可以缓解污染改善环境,还可以调节市场上塑料产品的供需矛盾.

近年来,湿法造粒工艺和干法造粒工艺是最为普遍的废旧农膜再生造粒技术.其中湿法造粒工艺具体流程见图3.目前我国较为普遍的工艺方法就是湿法造粒工艺,这种方法的优点就是获得的颗粒纯度较高,能够制造出品质较高的材料.但是这种方式也存在着严重的缺陷,多次清洗和多次破碎会带来高额的运行成本.

图3 湿法造粒工艺流程图

干法造粒工艺多了“分离”这一环节,减少了“清洗”和“脱水”这两步,具体操作流程见图4.分离的主要目的是清除废旧农膜中残留的大部分泥沙,这种方式的操作流程相对于湿法造粒工艺较为简单,运行成本相对较低.但是它也存在弊端,不能彻底除去农膜中存在的大量水分,不能较好地除去杂质,再生的颗粒中大量的杂质难以根除,影响纯度.这种工艺有一个最大的优点,在整个流程工艺过程中没有产生废水,不会对环境造成二次污染.

图4 干法造粒工艺流程图

现阶段,我国应该大力研发一种废旧农膜回收造粒技术,既能有效地提高产品的纯度,又能实现低成本运行,减少环境污染和二次污染.

2 回收过程中存在的问题[6]

2.1 缺乏政策指导,资金扶持力度不够

自20世纪初期以来,国家财政对农业扶持资金力度不断加大,投资的比例也越来越高,但是在废旧农膜的回收利用领域扶持力度较低,缺少必要的资金支持.全国各地企业普遍存在资金不足、生产受到制约等现象,一些规模较小、设备技术落后、信贷信用低、资金周转量小的企业生存能力明显下降.再加之企业劳动工人数量逐年下降、劳动力价值升高,直接影响农膜生产以及加工企业的效益.企业在生产上存在严重质量问题,农膜回收困难,回收再利用效益明显偏低.

其次,政府对废旧农膜回收没有实质性举措.仅仅停留在危害宣传层次上,在回收处理再利用上重视程度不高,缺乏相对应的具体政策措施以及必要的利益引导和鼓励政策.

2.2 群众认识不高,环保意识不强

广大农民缺乏相应的知识,对废旧农膜的污染认识不足.不了解可能给自然、社会以及自身带来的危害;更加认识不到废旧农膜回收再利用的意义.农民普遍不重视废旧农膜的清理和回收,不能做到到时自觉揭膜以及拾捡.即使有些农民将废旧农膜拾捡出来,也很难进行集中处理,只是随意堆在路边田间,任由残膜被风刮,四处飘荡.

其次,随着我国农膜使用技术逐步走向成熟多样化,农膜的用途更加广泛,能够给农业带来明显的增产,给农民带来明显的增收.随之带来的就是农膜的使用量逐年递增,伴随着产生的残膜也就越来越多.但是明显群众对废旧农膜的危害认识不足,缺乏环保意识,对农膜的处理方式过于简单.这直接造成环境污染、水源污染,破土壤状况,进一步影响农业生产产量的提高.

2.3 回收加工技术落后,回收网点较少

废膜回收过程费力费时费事,且回收价格低,农民不愿意在田间拾捡残膜,交售给收购商和加工企业.其次农民回收的废旧农膜本身纯度不高,经常掺杂各种泥土、石子等杂质,加大了收购企业的收购成本.有些收购商和收购网点不愿意收购农民拾捡的残膜,宁愿高价收购质量较好的农膜.此外,废旧农膜的回收点和加工企业数量少,废膜回收加工的利润偏低,投资者不愿意进行这项投资.企业的规模一般较小,资金短缺,收购残膜的动力不足.而且农村回收网点交售,不利于农膜的逆向物流流通.只通过流动的商贩叫卖,以及到废旧物品回收站进行交售,才成本合算.在这种情况下,农民缺乏回收农膜的积极性.

我国农民专业合作社发展不规范,组织制度建设不健全,没有专门从事废旧农膜回收利用的合作社,很难集中组织广大农民对废旧农膜进行拾捡和处理,不能有效地组织农民进行交易和销售废旧农膜,宣传废膜的危害,“白色污染”很难得到有效治理.

3 对策建议

3.1 加强资金支持,扶持培育加工企业发展

政府应该加大对废膜回收利用支持力度,采取财政资金直接补贴政策.建立相应的监管制度,对各县、乡、镇政府的工作进行考核,督促他们干实事,真正为民服务.明确各级任务,坚决落实各项政策,建立有效的残膜回收激励机制,对做出突出成绩的单位村社给予一定的奖励.

各个省市应该起到带头作用,努力争取废旧农膜回收利用的专项资金,将资金分配到底下各个农民手中,采取“以奖励代替补贴”的形式,重点鼓励并扶持一些废膜回收再利用的龙头企业以及一些村镇回收残膜的网点,给予适当补贴,希望他们能够带动一些中小微型企业积极从事这项事业;此外,农村信用合作社应该提供重点专项扶持,给予相应的资金支持帮助村镇农民购买相应的生产资料,扩大补贴的范围,尽量在回收加工机械设备方面也能给予购置补贴,这样才能鼓励这个行业发展.只有这样,废旧农膜回收企业才有资金购置高新技术的回收机械,改进再生产工艺,使资源能够充分利用,减少环境污染.

3.2 加大供销合作总社再生资源回收系统支持力度

中华全国供销合作总社承担着构建“新网工程”的重大职责,其中再生资源回收利用网络建设占据很大部分,再生资源销售额逐年递增.供销合作总社应自上而下建立一套完整的废旧农膜回收再利用体系,拿出专项资金鼓励企业发展,建立废旧农膜回收网点、废旧农膜回收站和废旧农膜回收加工再利用企业,建立一条龙的服务体系.方便农膜售卖废膜,使农民、回收企业都能获利双赢.在一些特殊地区,结合地膜补贴政策,鼓励农民“以旧膜换心魔”,在各村镇建立一些废物收集设施,方面农膜的临时处理和堆放.

3.3 发挥合作社、村组织的带头作用

政府应该鼓励各村级组织建设废旧农膜回收利用合作社,使合作社起到带头作用,积极组织农民进行田间农膜拾捡,集中处理.合作社还可以运用合作社资金购置加工再利用的机械设备,合作社内部进行资源的二次利用.发挥村组织以及回收利用合作社的带头作用,构建一个完善的回收收购再加工的网络体系,利用自身的优势,提高回收能力.在居民集中的地区,建立相应的物业管理区,分地区建设垃圾回收处理站和收购站,对废旧资源进行集中处理.在有条件的情况下,设置流动的个体回收员,这样能够扩大收购的范围,确保农民、合作社拾捡的废膜有效处理.

3.4 加大宣传力度

为落实废旧农膜的回收再利用工作,各级政府、农委相关负责应该采取多种形式,比如说印发宣传资料、举办培训等,宣传“白色污染”的危害,提醒广大农民废旧农膜的长远性危害,让他们认识到问题的严重性,减少农膜的浪费,避免乱丢废膜的现象,提高自觉性.市县政府应该做好牵头工作,各级部门相互配合,将废旧农膜回收利用事宜摆上议程,全力向上级争取资金,更好地启动“新网工程”中四大网路的建设,尤其是再生资源回收网络建设,扶持龙头企业.充分调动能人志士的积极性和主动性,积极宣传,让全社会广泛关注,走上资源节约型、环境友好型的道路.

[1]张建华,朱惠斌.白色污染及其治理方法[J].黄河水利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00,(3):13-14

[2]王培芳.临夏市废旧农膜回收利用现状及建议[J].农科研究-农业科技与信息,2014,(6):39-40.

[3]李诗龙.废旧农膜的回收再生利用技术[J].再生资源研究,2005,(1):9-12.

[4]李梅,周恭明,陈德珍.中国废旧农用塑料薄膜的回收与利用[J].再生资源研究,2004,(6):18-21.

[5]李诗龙.废旧农膜的回收再生利用技术[J].再生资源研究,2005,(1):9-12.

[6]陶志刚.天水市废旧农膜回收利用现状及建议[J].理论与研究,2011,(10):34-35.

猜你喜欢

农膜残膜造粒
造粒方法及设备的研究进展
分散剂对99.8%高纯氧化铝喷雾造粒粉的影响
河南心连心公司10万t/a尿素钢带造粒项目投产
全国农膜回收率年底前达到80%以上
地表残膜回收机在西北成功应用
链齿式残膜回收机研制成功
链齿式残膜回收机研制成功
链齿式残膜回收机研制成功
选购农膜时的注意事项
基于CFD的建筑陶瓷干法制粉造粒室倾斜率的分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