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大量脑出血微创颅内血肿引流术后临床观察

2015-01-04许俊英

中国继续医学教育 2015年15期
关键词:引流术血肿微创

许俊英

大量脑出血微创颅内血肿引流术后临床观察

许俊英

目的探讨微创颅内血肿引流术后患者情况调查。方法选取我院收治的脑出血患者84例,对照组保守治疗,观察组联合微创颅内血肿引流术治疗。结果对照组病死率、致残率高,肾损害较观察组严重,P<0.05,具有统计学意义。结论微创颅内血肿引流术操作简单,临床应用的效果较好。

微创颅内血肿引流术;脑出血患者

脑出血为临床急症、重症,病死率高,致残率高,回顾我院采用微创颅内血肿引流术应用的效果,进行调查取得了较为良好的效果,现将具体情况报告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取2000年9月~2014年6月我院收治的脑出血患者84例,分为两组,对照组对象主要是家属拒绝微创手术或开颅手术,我院尚未开展微创手术的患者男性29例,女性13例,年龄范围在17~76岁之间,平均年龄为(41.38±3.54)岁;观察组患者男性25例,女性17例,年龄范围在20~79岁之间,平均年龄为(42.64±3.81)岁。两组一般资料对比上均无显著性差异,P>0.05,具有可比性。

1.2 方法

对照组患者使用保守的方式:甘露醇,呋塞米,甘油果糖降颅压,根据血肿量不同,用量不同,同时预防应激性溃疡,营养脑细胞、维持血压稳定、支持对症,维持水电解质平衡,预防褥疮、肺部感染等治疗。观察组患者用甘油果糖250 ml,每日2次,其余保守治疗与对照组相同,同时急诊采取微创颅内血肿引流术进行治疗。多在发病后2~24小时进行。微创颅内血肿引流术治疗方式需要根据CT检查的结果进行,根据头颅CT片定位,或CT检查时直接定位,根据血肿中心距头皮位置选用穿刺针长度,行侧脑室引流术穿刺针多为7 cm。常规头皮局部消毒,也可根据病人情况合并用全麻,电钻带动一次性微创颅内血肿穿刺针穿破颅骨,撤去电钻,将穿刺针送达血肿中心,拔出枕芯,盖上盖帽,连接硅胶管,缓慢进行抽取,术中抽取血量一般不超总血量一半,以免血肿腔压力降低过快,出血加重。侧脑室引流者,穿刺成功后固定引流袋于穿刺平面10~15 cm高度,平衡脑脊液压力,以免引流过多。引流期间观察引流是否通畅,必要时从引流管注入尿激酶5~10 U,或盐水冲洗引流管。

1.3 观察指标

观察两组患者住院需要的时间和术后3天内血肿清除的评分情况,比较两组患者的并发症情况发生的几率。

1.4 评价指标

显效:经过治疗后,患者临床症状全部消失,术后三天内复查头颅CT出血基本消失,无不良反应情况发生,患者生活质量明显提高,有效:临床症状得到明显的改善,术后三天内复查头颅CT出血减少一半以上,无不良反应情况发生,患者生活质量有所提高;无效:患者的临床症状不仅没有得到改善,术后三天内复查头颅CT出血量增加,反而朝着更加严重的趋势发展,发生不良反应情况。

1.5 统计学方法

对上述患者各项记录数据进行分类和汇总处理,采取统计学软件SPSS 19.0对上述汇总数据进行分析和处理,计量资料采用t检验,计数资料采用χ2检验,P<0.05,具有显著性差异和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 两组患者治疗后住院时间和不良反应的比较

观察组有35例患者肺部感染,8例患者尿路感染,2例患者肾功能损害,其住院时间是(10.06±0.84)d。同时,对照组有33例患者肺部感染,10例患者尿路感染,29例患者肾功能损害,其住院时间是(9.32±0.38)d。两组患者的相关结果经统计学分析后发现,χ2=15.13,P=0.001,P<0.05,具有显著性差异。如表1。

表1 两组患者治疗后住院时间和不良反应的比较

2.2 两组患者治疗效果的比较

观察组有20例患者显效,17例患者有效,5例患者已死亡,死亡率是11.91%。同时,对照组有5例患者显效,15例患者有效,22例患者已死亡,死亡率是52.38%,两组患者的相关结果经统计学分析后发现,χ2=15.13,P=0.001,P<0.05,具有统计学意义,如表2。

表2 两组患者治疗效果的比较

3 讨论

脑出血是非外伤性脑实质内血管破裂引起的出血,据相关研究表明,在临床中脑出血患者占全部脑卒中的20%~30%[1]。脑出血患者病情较为危急,如果不能够得到及时的治疗很有可能会引起多种并发症情况发生,对患者的生命造成了严重的威胁[2]。在临床治疗的过程中使用的治疗方式主要有两种,即内科治疗和外科治疗[3]。但保守治疗,甘露醇用量大,多继发肾脏损害。随着科学技术的不断提高,微创技术也逐步应用于临床之中,其能够在最大的程度上将血肿清除干净,并且还能够将损伤降低到最小,能够促进患者的脑组织恢复正常。行微创颅内血肿引流术,引流血的同时降低颅内压,减少甘露醇的应用,减少甘露醇肾病的发生。另外,微创颅内血肿引流技术操作较为简单,对相关配套设施的要求较低,临床推广应用的局限性较小,能够有效降低患者死亡率。我院自开展以来无一例并发颅内感染。从观察结果看两组患者发生肺部感染,尿路感染几率差别不大。发生肺部感染,主要和患者发病早期意识障碍,口腔分泌物吸入肺部,卧床时间长,咳嗽反射弱,肺部分泌物难以排除有关。尿路感染主要和留置尿管有关。住院时间对照组因出血量大,血肿吸收慢,病情进行性较重,死亡率高,从而缩短住院时间。观察组血肿引流效果好的,住院时间亦明显缩短,所以二者比较平均住院时间差别不大。

综上所述,微创颅内血肿引流术应用于大量脑出血中,有效提高了临床治疗的效果,降低患者死亡率。

[1]施迎兵.微创颅内血肿穿刺引流术治疗脑出血效果观察[J].河南职工医学院学报,2014(5):524-526.

[2]江俊毅,黄伟豪,余育剑,等.微创颅内血肿抽吸引流术治疗40例脑出血的临床观察[J].中国民族民间医药,2014(21):52,54.

[3]黄春明.微创颅内血肿抽吸引流术治疗脑出血的临床资料分析[J].贵阳中医学院学报,2013(2):153-154.

Clinical Observation of Postoperative Drainage Minimally Invasive Intracranial Hematoma Intracerebral Hemorrhage

XU Junying, Department of Internal Medicine, Shanxi Aluminum Plant Workers Hospital, Yuncheng 043304, China

ObjectiveTo investigate the minimally invasive postoperative patients with intracranial hematoma drainage situation investigation.Methods84 cases of cerebral hemorrhage patients were choosen from our hospital, the control group, conservative treatment observation in combination with minimally invasive drainage treatment of intracranial hematoma.ResultsThe control group, high mortality, morbidity, renal damage in the observation group, P<0.05, with statistical significance.ConclusionMinimally invasive intracranial hematoma drainage operation simple, the clinical application effect is good.

Minimally invasive intracranial hematoma drainage, Patients with cerebral hemorrhage

R651.1

B

1674-9308(2015)15-0090-02

10.3969/j.issn.1674-9308.2015.15.076

043304运城,山西省铝厂职工医院神经内科

猜你喜欢

引流术血肿微创
持续骨牵引复位在近节指骨干骨折微创治疗中的临床应用
肺癌的微创介入治疗——专访北京医院肿瘤微创治疗中心主任李晓光
穿刺颅内血肿消除术在基层神经外科临床应用
CT混杂征对脑出血血肿扩大的预测价值
贲门失弛缓症的微创治疗进展
一步法超声引导经皮经肝胆道引流术治疗高龄胆道梗阻的探讨
高血压脑出血微创软通道引流术疗效观察
下肢平滑肌肉瘤误为慢性血肿1例
探讨预防基底节脑出血钻孔引流术后再出血及早期治疗
微创旋切术治疗182例下肢静脉曲张的术后护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