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关于湖北文化创意产业发展的思考

2015-01-04副教授陈向军教授湖北经济学院工商管理学院2湖北企业文化研究中心湖北经济学院武汉40205

商业经济研究 2015年25期
关键词:产业园湖北人才

■ 靳 洪 副教授 陈向军 教授(1、湖北经济学院工商管理学院2、湖北企业文化研究中心 、湖北经济学院 武汉 40205)

文化创意产业是在知识产权保护范围内的专利、版权、商标和设计等产业部门构成了创意产业和创意经济,它是一种知识密集、低能耗、高附加值的新兴产业,是提升一个国家和地区竞争力的支柱产业和朝阳产业,是调整经济结构转变经济发展方式的重要引擎,是提高产业水平和优化产业结构的重要手段。湖北有着深厚的文化底蕴,丰富的文化资源,浓郁的文化氛围,政府一贯高度重视文化创意产业的发展,采取积极措施,努力营造文化创意产业发展的良好环境,提升文化创新力,使得作为全省创新驱动引领经济腾飞的文化创意产业能够得到了长足的发展。湖北省在依托自身文化优势和发展文化创意产业过程中所取得的成果基础上,应换档提速不断加快全省创意产业的发展步伐,真正走出一条低碳产业之路、创新引领之路、资本运作之路。

湖北文化创意产业发展进入快车道

近几年,全省的文化创意产业在中共湖北省委、省人民政府提出的“发展文化创意产业、建设文化强省”战略思想指导下,坚持秉承文化底蕴,利用文化资源,依托文化氛围,呈现出稳步发展的态势。为早日实现把湖北建设成为中部地区崛起重要战略支点,力争在转变经济发展方式上走在全国前列的目标打下了夯实的基础。

(一)文化创意产业园建设初见成效,产业积聚效应逐渐显现

文化创意产业园是文化创意产业走集群式发展的重要途径,湖北省以武汉为核心的文化创意产业园发展已初见成效,潜力巨大,引领着新时期全省文化产业发展的新方向。以光谷创意产业基地、汉阳造文化创意产业园、武汉创意天地、楚天181文化创意产业园等为代表的积聚区产业规模逐步扩大,文化创意企业近万家。2013年,光谷创意产业基地文化创意产业总收入595亿,新增文化企业100多家,计划2015年实现产值1200亿元,2020年实现产值3600亿元。汉阳造文化创意产业园自建园起入驻企业73家,入驻率达到85%以上,园区拥有各类甲级、一级资质企业12家,年产值过亿的企业2家。武汉创意天地,产值已超过40亿元,入驻各类科技和文化创意企业168家,有创意产业基地7个,国家级文化产业示范基地2家、省级文化产业示范基地4家,2家上市公司,4家上市后备企业。楚天181文化创意产业园目前园区入驻企业超过140余家,年产值逾13亿元。

(二)文化创意产业特色逐渐形成,产业品牌效应持续扩张

作为文化资源、科教人才大省,湖北具备发展文化创意产业独特优势。全省始终坚持将自身优势和文化创意产业发展趋势相结合,走特色发展之路,将资源优势转化为产业优势和扩大品牌效应提升产业影响力上取得了一定的成绩。光谷产业基地具有区域特色的产业发展格局,动漫游戏、文化信息与设计服务等核心产业在国内处于领先地位,涌现出一批优秀的领军企业,“光谷创意”品牌效应初步形成。楚天181文化创意产业园是全国首家以现代传媒为特色的文化创意创意产业园,它通过创造性的经营将文化和产业有机结合,打造并提升产业园的品牌影响力。武汉创意天地是集文化、艺术、创意、商务、商业、生活于一体的国内规模最大的创意主题产业园,是中国文化创意产业最具发展潜力的十大园区(排名第四)。在借助历史品牌的基础上,汉阳造文化创意产业园以文化主题空间设计为中心,引领社区改造,打造出具有多种专业交叉、多元文化包容,生态时尚的创意社区。昙华林艺术区以艺术教育形成的专业优势,弘扬中国文化,繁荣中国艺术,服务经济社会,集科研、教育、会展、学术、交流为一体的艺术设计创意产业园。

(三)文化创意产业发展环境日益优化,产业政策效应稳步释放

自2007湖北省提出要把湖北建成“文化事业繁荣、文化产业发达、文化人才荟萃、文化实力雄厚的中西部文化强省”以来,一系列促进文化创意产业发展的政策措施得到逐步落实,文化创意产业发展环境逐渐优化。湖北省委、省政府先后出台了《关于推动文化大发展大繁荣的若干意见》、《湖北省十二五时期文化改革发展规划纲要》等相关文件,将一系列的财税政策、创业投资、市场培育、人才奖励、项目孵化等政策引入文化创意产业。设立产业发展专项资金,完善了授信模式,加强和改进对文化创意产业的金融服务,文化创意产业发展搭建信息平台、投融资平台、人才保障平台和产业推广平台。湖北文化产业商会,武汉、襄阳等地区的文化创意产业协会的成立,在企业与政府之间搭建了一座沟通的桥梁。湖北先后举办了首届中国中部(武汉)文化产业博览会、中国青少年数字创意节、国际数字娱乐嘉年华、光谷国际动漫节以及中国(湖北)国际文化创意产业博览会等文化创意会展活动,为文化创意产业发展营造了良好的环境。

湖北文化创意产业发展的动力引擎尚不足

湖北文化创意产业尽管发展势头迅猛,但由于起步较晚,和北京、上海、深圳等地区相比,发展的动力引擎还存在稍许不足。课题组通过对全省主要文化创意产业园的实地调研,以及对20余家文化创意企业的管理者和文化创意大师的访谈发现,湖北省文化创意产业发展的动力引擎不足表现为以下四个方面:

(一)文化创意产业发展不均衡,产业园“突击式”发展暗藏风险

目前国家和各地方政府对文化创意产业支持力度巨大,借助政策东风,湖北文化创意产业园正如火如荼的快速发展,但火爆背后却弊端丛生。省内各地区之间产业发展不均衡,具有一定规模的产业园均集中于武汉市,这与湖北雄厚的产业基础和文化底蕴极不相称。产业园发展呈现一哄而上态势,“空壳化”、“地产化”、同质化倾向较突出,某些地方文化创意产业的“突击式”、“大跃进式”发展已偏离初衷,使产业园处于烧钱多、回本慢、盈利难的尴尬处境。通过调查发现,全省文化创意产业的泡沫已经开始显现,潜在的风险正在积聚。

(二)文化创意产业盈利模式不清晰,产业价值链待完善

湖北省文化创意产业各子行业的发展尽管从形式上看处于集群发展态势,但缺乏对产业积聚效应的深度开发,文化艺术、新闻出版、数字影视等各行业、各企业之间大多各自为战,之间的战略性合作交流程度不深,还没有真正形成适合的盈利模式,大部分文化创意产品犹如中国其他的工业产品,仍处于产业价值链的末端。文化创意产业价值链不够完整,在关键技术集成、文化创意内容制作、产品运营和传播以及版权贸易等价值链关键环节不够重视,没有形成有效衔接。缺乏完整的体系运作,文化创意产品转化为商品成效不显著,不利于中小文化创意企业的发展,最终削弱文化创意产业经济和社会效应。

(三)文化创意产业发展尚须有效引导,政策扶持不足

从政府和扶持政策的角度来看,对于湖北省文化创意产业发展支持还存在一些不足。湖北省某些文化创意产业园区过于强调政府的主导作用,产业的理念设计和规划由政府制定,开发商服务实际操作,重点引进知名企业制造“眼球效应”,追求“短平快”短期利益,导致产业园区自我修复能力和调节能力差,良性产业生态环境无法构建,不利于文化创意产业的长期发展和市场化运作。另外,目前全省还不具备完整的文化创意产业政策支持体系,具体政策的指向性、承接性不足,缺乏系统的产业扶持措施,政府政策支持还不成熟,不利于企业特别是中小文化创意企业和工作室的快速成长。

(四)文化创意人才结构不尽合理,人才培养体系不健全

就目前湖北文化创意产业人才需求与供给的关系来看,在数量上是供给大于需求,在质量上是需求大于供给。文化创意人才结构不尽合理,导致在每个文化创意子行业都不同程度地存在高层次创新人才缺乏,中层次创优人才青黄不接,低层次就业人才充足的问题。由于文化创意产业的特殊性导致企业主要招聘对象是经验丰富的中高级人才,行业需求与人才储备之间存在着巨大缺口。尽管湖北是科教大省,但文化创意人才培养力度还不够,专业化程度不足,高校相关专业的人才补给也十分有限,与产业结合不够紧密,整个文化创意人才培养体系不够健全。同时,某些企业成为了人才“培训班”、“提高班”,特殊专业的人才大多外流到东南沿海等经济发达且行业规模发达的地区,加剧了人才稀缺这一局面,严重影响到了全省文化创意产业的发展。

推进湖北文化创意产业发展换挡提速的建议

课题组通过对访谈结果分析,认为湖北文化创意产业若要换挡加速发展需从如下几个方面入手。

(一)构建文化创意产业生态环境,促进产业生态链快速形成

湖北文化创意产业若要发挥自身优势,创造最大产值,构建文化创意生态环境是促进文化创意产业链形成的关键所在。一是以长江经济带为依托,以武汉城市圈开发区、产业园区为核心,引导文化创意产业要素向沿江优势地区集聚,强化产业集聚效应,推动文化创意与科技、经济、旅游、教育等多方面融合。二是明确各集聚区功能与定位,整合资源、优化配置、挖掘潜能,避免同质与过度竞争,真正实现错位发展。三是形成文化创意主导产业、配套产业、衍生产业优势互补合作的产业生态链,发挥产业生态链集聚溢出效应。四是建立文化创意产业生态链与之相匹配的文化创意市场机制,形成以专业市场带动文化创意产业发展,产业发展推动专业市场发展的“鸡与蛋”的互动模式。

(二)搭建文化创意产业服务大平台,串联产业生态链各环节

运用一系列行政、经济、法律等方式与长效机制从资源优化、中介服务、保障支持三个方面搭建文化创意服务大平台,协调文化创意产业生态链中各成员关系,不断提升对文化创意产业发展的服务能力和支持力度。一是从人力资本投入产出、投融资渠道扩充、网络信息共享、专业技术融合等方面搭建文化创意产业资源优化服务平台,从产业生态链源头提升产业价值。二是从信息咨询、市场开拓与对外交流、成果转化与交易等方面搭建文化创意产业中介服务平台,将产业与市场进行有效对接。三是从知识产权保护、创意人才培养、公共技术服务等方面搭建文化创意产业保障支持服务平台,贯穿文化创意产业生态链所有环节,保障文化创意企业实现经济效益,进而推动文化创意产业大发展。

(三)打造文化创意产业区位品牌,提升产业生态链整体价值

区位品牌是在特定区域众多品牌的基础上形成的整体品牌形象,目的是提高区位和集群的吸引力。湖北省应充分发挥发展文化创意产业的区位优势,重点突破、着力打造湖北省文化创意产业区位品牌,形成产业竞争优势,提升产业生态链整体价值。一是从全局出发提高区位品牌意识,树立区位品牌观念,从战略的高度重视区位品牌建设,将政府、区域内企业、社会公众和文化消费群体形成合力,共同打造强势区位品牌。二是借助高新技术集聚优势,进一步加强科技和文化创意的相融合,强化产权保护意识,突出创新、突显产业特色,实现文化创意产业品牌差异化发展。三是积极发挥文化创意产业龙头企业品牌塑造的示范引领作用,带动区域内技术领先、市场需求大、附加值高的企业发展,发挥连带效应,形成品牌梯队,建立品牌战略联盟,实现单个品牌向区位品牌的发展,从而带动全省文化创意产业的发展。

(四)建立文化创意产业人才链,引领产业生态链有效发展

创意人才是文化创意产业核心竞争力的载体,也是创意经济最核心的产业要素和资源。因此,要坚持“人才引领产业、产业集聚人才”的思路,建立与文化创意产业生态链相匹配的文化创意产业人才链,引领产业生态链有效发展,实现文化创意人才集聚与产业培育的联动发展。一是充分利用湖北省科教资源优势资源,建立多层次、多渠道的综合人才培养体系培养产业所需的文化创意生产者、文化创意生产的引导者和文化创意产品的经营者。二是发挥“产学研”在文化创意人才培养中的作用,根据文化创意企业的需要,创建和培育文化创意产业高层次人才创新团队。三是优化文化创意产业人力资源配置,创新中高端文化创意人才的纳才、用才、留才机制,强化文化创意产业公共人力资源服务,促进文化创意产业人力资源提升。

(五)完善文化创意产业政策体系,助力产业生态链良性运行

在认真贯彻落实国家现行的文化创意产业政策基础上,从产业结构政策、产业组织政策、产业布局政策三个方面不断完善湖北省文化创意产业政策体系,强化政策连贯性、权威性、针对性和有效性,助力产业生态链良性运行。一是产业结构政策制定重点放在文化创意产业内部结构协调上,政府应加大对优势产业、特色产业的政策扶持力度,促进湖北省文化创意产业结构重组和优化。二是产业组织政策制定重点放在文化创意企业间关系协调上,政策取向上应“做大做强”龙头企业,“做专做精”中小企业,鼓励良性竞争,防止过度竞争,使湖北省文化创意产业组织能够在理想状态下发展。三是产业布局政策制定重点放在政府主导向政府引导市场主导的产业布局政策的转变,明确文化创意产业生态链分工指导思想和认识,促使完整的文化创意产业生态链形成。

1.Howkins,J.The Creative Economy:How People Make Money from Ideas[M].London:the Penguin Global Press,2004

2.雷闯,黄素娟.洪山经济开发区实现产业转型[N].湖北日报,2014-5-22

3.武汉文化创意产业协会.武汉文化创意产业调查报告[N].长江日报,2011-11-11

4.于正东.论区位品牌的培育与中小企业集群的可持续发展[J].经济问题,2005(9)

5.厉无畏.创意产业导论[M].学林出版社,2006

猜你喜欢

产业园湖北人才
The rise of China-Chic
新昌高新技术产业园区
人才云
山西打造首个电商快递产业园
山西首个快递+农产品产业园将于10月建成
驰援湖北
湖北武汉卷
江苏宿迁建成扶贫产业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