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间至味(外三题)
2015-01-04张永平
张永平
人间至味(外三题)
张永平
前几时看周作人《故乡的野菜》,倍感亲切。因着自己也是浙东人的缘故,文章看了好几遍,就如遇着了乡村的邻舍,坐在阶沿说了一阵子话。其所列野菜皆历历在目且活色生香,所吟歌谣亦天然妙韵且余音绕梁。
暮春时节,盛产豌豆,我乡称豌豆为蚕豆。我父亲每年冬天都要种一些,好让家人尝鲜。我喜欢吃蚕豆,鲜嫩时采摘了来,撒点盐煮着吃就好。不必添加其他佐料,就已鲜甜无比,是极其好吃的。但吃蚕豆的时节极短,太早则颗粒尚未饱满,有暴殄天物之嫌,过老就失去其固有的鲜甜。但也不是全无用处,老蚕豆用来煮糯米饭亦是人间至味。现在一年四季各地大棚都有蚕豆产出,我亦吃过不少,都不及暮春时节家乡的蚕豆好吃。因为万物生长自有其规律,吃东西亦要讲时令的。大棚所产的蚕豆不是自然长成的,故无日月风露之味,亦无春秋四时之味。所以不及家乡暮春时节的蚕豆好吃,由此及彼,大凡人为干涉过多的作物多不及天然长成的来得好。
据《世说新语·识鉴》:“张季鹰(翰)辟齐王东曹掾,在洛见秋风
起,因思吴中菰菜羹、鲈鱼脍,曰:‘人生贵得适意尔,何能羁宦数千里以要名爵!’遂命驾便归。”后被传为佳话,“莼鲈之思”也就成了思念故乡的代名词。浙东梁弄一带不产莼菜,却产马兰头,我母亲做的马兰头极好,若春天在家乡,母亲又得空闲,她必采些回来以飨家人。今人若说莼菜味美于马兰头,自然是因着张翰之故,品出了魏晋风度罢了。我似乎没吃过莼菜,但在莼菜与马兰头之间,我必定觉得母亲的马兰头最是好吃,因为不仅有故乡之味,也有春天的味道,亦有一个母亲对游子归乡的喜悦在里面。至于鲈鱼,我倒吃过不少,味道极好。但我以前还是觉得张翰对鲈鱼的鲜美有夸大之嫌,其作《思吴江歌》云:
秋风起兮佳景时,吴江水兮鲈鱼肥。
三千里兮家未归,恨难得兮仰天悲。
及至我想起家乡的蚕豆和马兰头,就觉得世间美味不只有日月风露之味,亦有山岳河川之味。张翰所说的鲈鱼必是吴江鲈鱼,其味美为其他产地的鲈鱼所不及,今人说起人间美味,必注产地,如国之四大名鱼则有黄河鲤鱼,太湖银鱼,松江鲈鱼,长江鲥鱼。鲤鱼作为淡水鱼,我乡亦有出产,但乡间大多不食用,只在祭祀时用,大概是嫌其肉质不够鲜美。与位列名鱼之首的黄河鲤鱼,虽同属鲤鱼,却有天壤之别。
有一回在绍兴,在一个景区门口,有个老汉向我推荐绍兴梅干菜。梅干菜不是没尝过,梅菜扣肉的味道也是极好的。但我更喜欢家乡的笋干菜。余姚人有谚语:“三日不吃干菜汤,脚膀有点酸汪汪。”可见干菜汤在余姚人中的重要。我村在四明山腹地,盛产毛竹,暮春时节,家家户户都要晒笋干菜的。毛笋分三六九等,最好的是产于黄泥地的白壳黄芽笋,用来煮咸笋,鲜嫩可口,立时可以吃的。黑壳的出头乌笋也拿来煮着吃或者炒肉片的话,一则笋质太老,嚼起来有渣的,二则吃起来嚆嚆的,无法入口。所以在家乡,出头乌笋大多用来晒笋干菜,笋经煮透,晾晒,成笋干或笋干菜后就不再嚆了。也不是黄芽笋不能晒笋干,但为人处世宜量力而行,于物则须物尽其用才好,否则就是暴殄天物。白壳黄芽笋在完成其时令菜蔬的使命后尚有剩余,才会用来晒笋干或笋干菜,这样的笋干菜则是笋干菜中的佳品。
晒笋干菜要用到雪里蕻,《广群芳谱·蔬谱五》:“四明有菜名雪里蕻,雪深,诸菜冻损,此菜独青。”谓此菜于雪时反茂,故名。四明,即浙江旧宁波府的别称,以境内有四明山(传说山上有方石,四面如窗,中通日、月、星宿之光,故称四明山)得名。宁波人称腌制的雪里蕻为咸齑,在我乡则称咸菜。
在煮海鲜的时候,咸菜能去腥、去油腻和增香,用咸齑卤去清蒸海鱼、河鱼或是溪鱼,都十分鲜美,著名的宁波大菜——咸齑大黄鱼就是用咸齑卤和大黄鱼作为原料来制作的,以前宁波人每逢过年,这道菜必上;用咸齑卤来烤毛笋或冬笋,味道也相当好,夏天吃的“咸齑扁笋汤”,更是鲜美无比。咸齑卤用玻璃瓶来保存效果最好,能使卤汁的香气保持浓郁,颜色保持金黄。我母亲每每腌制晒笋干菜用的雪里蕻时,必存留几瓶咸菜卤,经煮沸保存,可长久不坏。
至于清明的青团、端午的茶叶蛋、梁弄大糕、荠菜炒年糕、干炒年糕片都算是我乡间特产,因已融入乡人柴米油盐,梁弄人但觉平平无奇。所谓君子之交淡如水,可见好东西也是不可过分贪恋的。苏轼一生,美食无数,所发明的东坡肉之类流传至今,然觉有味者,不过雪沫乳花、蓼茸蒿笋而已,词曰:雪沫乳花浮午盏,蓼茸蒿笋试春盘。人间有味是清欢。郑板桥亦有联:白菜青盐糙米饭,瓦壶天水菊花茶。真真是人间至味也。
风景
听歌手景枫的《风景》,我总会想到卞之琳的《断章》。便觉所谓风景,并非名山大川、天下胜迹等词所能囊括。汪国真说熟悉的地方没有景色,但故乡却是个另外,我听宗次郎《故乡的原风景》,总会平添诸多乡愁之类的情绪,就越发觉得故乡的风景是极好的。陶笛声响,亦会勾起我儿时对远方的遐想。
儿时我在邮票上见到各种各样的中国民居,
就会想外面的世界与我所生活的世界会有怎样的不同。比如湘西的小镇相比于江南的小镇会不会有不一样的风情;塞外漠北的驼铃渺远的似乎是从天际而来,沧桑之感就在驼铃声中铺陈开来;草原的牧歌是与爱情相关的,简单热烈,又嘹亮豁达,直抒胸臆,听者自然心胸开阔;我有时想到西域,感觉那里白云圣洁,天空湛蓝,似乎可以洗去心间的尘垢;我又想到大海,对于山间的孩童,那真是一个陌生的所在——其时我并不知道余姚也是临近大海的——在海边,天海苍茫,无穷无际,波平如镜也好,浪花翻腾也罢,于是我就成了天地间的一只沙鸥,渺小而又真实的存在。这些皆我心中所想,我于远方的认识,都来自书本描述或他人的陈述。彼时村有俚语“草子炒年糕,吃之到余姚”。可比肩于古人之“腰缠十万贯,骑鹤下扬州”。余姚城于村里成人亦是一个遥远的所在,对我这样的毛头小孩,简直就是天涯。去过余姚城的青年,便有了谈资,村人聚在一处时不免口若悬河夸夸其谈。我亦知晓他们的描述十分里倒有八分是胡吹海侃的,却也听得津津有味。
《五柳先生传》陶渊明说自己“好读书,不求甚解”。五柳先生虽不求甚解,但在读书时必是心无旁骛的。在我自己则亦不甚好读书,亦不求甚解,也做不到心无旁骛。我读崖山海战的史料,则热血沸腾,便想着什么时候能去去崖山看看;我看金庸先生《袁崇焕评传》时说到宁远,因为袁崇焕的缘故,他盼望能去宁远住几天,好好看看这个地方,我便也跟着想去好好看看这个地方。孔子带着诸弟子周游列国,我亦心驰神往,幻想亦能一道追随,以增见闻。范蠡携西施太湖泛舟,便想去太湖看看。念想虽多,却极少真正成行的,我亦不执着前往亦无缺憾于怀,风月几度,山川自在,随缘就好。
我到过长城、故宫、天坛;也去过大理、丽江、昆明;上海的东方明珠塔我也去过,的确很有现代都市气息;西湖我去过好几次,典故很多,我都不大记得,只钱塘苏小小墓,让人心生怜香惜玉之意,亦到过灵隐、孤山。那都是极好的。但我时时会更喜欢寻常巷陌世上人家。有一次我去杭州,当时我堂弟在那读书,他要带我去看看杭州的风景名胜,我就说去看看钱塘江好了——其他的风景区怕是都要收钱呢,两个学生除去日常开支,钱财本就所剩无几,况且钱塘江离他的学校很近,走着去就好了。后来我们在钱塘江畔坐了半天,江面船影点点,岸边车水马龙,远处六和塔巍然耸立,都是人世的热闹与悠远。我亦常常作无目的地的游荡,看到上了年纪的老太骑着三轮车,后面载着小孙女;点着卷烟的老头在墙角晒太阳,也有在太阳下打盹的;一些中年人围着一张小方桌在打牌,边上围了一圈看客;各式各样的三脚架支起一根长长的竹竿,上面挂满的衣服或被子;年糕加工厂充溢着热腾腾的蒸汽和闹哄哄的人们;一群年龄相仿的小孩子嬉笑打闹闯过老街;少年郎正襟危坐、神情肃穆,于桌前皱眉思索、奋笔疾书;河岸边一些老头子悠然自得地钓鱼;亦有老歌从一些古镇老街悠扬开来。这些,在我眼里心里,皆是世俗风景,我亦喜欢这样的风景。
有一个阳光明媚的下午,我游荡于去陆埠的路上,在一个岔路口看到一个去黄梨洲墓的指路标记,便心血来潮跑去这个叫化安山土坡拜访梨洲先生。先生的坟冢长满了荒草,我并不以为意。好比《诗经》所云“既见君子,胡云不喜?”我的内心平和而安宁,充满喜悦。龙虎草堂大门紧锁,便如晋时王子猷雪夜造访戴安道,造门不前而返。人问其故,王曰:“吾本乘兴而行,兴尽而返,何必见戴?”别过先生的坟冢和龙虎草堂,我就那么慢腾腾的踏着车,打道回府。秋日的阳光照得人懒洋洋的,不时有淡淡的桂花香飘过,然后跃入眼帘的是一些孩子、偶尔也掺和着几个农夫村妇在采摘路边的桂花。便驻足看了半日。我曾在溪口雪窦山看到桂花树下铺着的塑料薄膜,是用来收集散落的桂花。一日终了,便来收取。亦见过有人在桂花树下铺好布幔,然后用力摇树,桂花纷纷落地,就似下了一场急促的桂花雨。尚有很多卖桂花的,亦有静静坐等游人光顾和大声招揽顾客之分。我喜欢那些采撷桂花的镜头,那些农夫村姑或专注,或悠闲,亦不计较采多采少,只把时光在采摘的过程中慢慢打发,就如江南女子在艳阳潋滟的午后采莲采菱。她们划船而来,举橹摇桨,欸乃一声,日子悠长。
春日
我看96版《笑傲江湖》,中有一段令狐冲意欲留在洛阳继续随任盈盈和绿竹翁学琴,被岳不群叱责为沉迷于声色的小玩意,要玩物丧志。说得我心里也跟着一惊,因为我也觉着剧中的《笑傲江湖》曲很是好听,怕是也在靡靡之音中沉沦了。但我后来不喜岳不群这样的一本正经,就继续喜欢这样声色的小玩意。有一回我在春天里听《三月》,这歌陈瑞唱过,汤加丽唱过,卢晓武也唱过,我都觉得很好。三月韶华胜极,我听着听着,便觉得胸口满满的,像是整个春天都住进了我的心里。
每个人的心中都与生俱来居住着春天,有些是鲜活的,有些则沉睡良久。但有一天,那些种子会生根发芽,开出花来;那些鸟儿将欢快的啼啭;那些虫蛙亦将鸣噪起来。于是春暖花开,蛰居许久的春光便复苏过来。
有个春天的清晨,乔治·桑特耶在课堂上侃侃而谈,这时一只知更鸟飞来,停歇在窗台上,欢快地歌唱。乔治不禁忘情,凝视良久,属于他的春天就此苏醒过来,于是他说:“对不起,诸位,我与春天有个约会!”言毕,深深一鞠躬,挟书而去。
南北朝时期,江南的陈伯之叛梁北逃,丘迟便以书信相劝,晓之以理,动之以情,环环相扣,鞭辟入里,引经据典,无可辩驳。这就是著名的《与陈伯之书》。但我以为,最终使得陈伯之回到梁朝的不过“暮春三月,江南草长,杂树生花,群莺乱飞”十六字而已。陈伯之半生戎马,江南的春天在其心底沉睡了太久,终被这十六个字唤醒过来。
我读《诗经·小雅·出车》,前面的刀光剑影,祭旐扬旄,和建功立业的雄心壮志,均不及黍稷方华四字来得好。及至后面说到春天,春日迟迟,卉木萋萋。仓庚喈喈,采蘩祁祁。只觉得清平世界,朗朗乾坤,海晏河清,人间亦天堂。
宋玉在《九辩》中说悲哉秋之为气也!在秋为悲,于春则喜。杜甫云漫卷诗书喜欲狂,春色无边繁华浓艳,教人喜极而狂。故浙东民间有谚语“菜花黄,痴人狂”。刘禹锡《秋词》亦云:“春色嗾人狂。”三月乡间,油菜花黄,铺天盖地,美不胜收,人在其间,不免心神荡漾,忘乎所以,亦觉浩浩光阴,流年似水。
所以我喜欢清明节“清明”二字,人在春日,若不心清智明,不免癫狂。儿时我在钱库岭小学读书,春日来时,并无出游,亦无踏青。只清明节学校要组织学生徒步二十余里去烈士陵园扫墓。所谓国之大事,在祀与戎。回来语文黄老师必让我们写一篇关于扫墓的作文,其时我写兴高采烈地出游,黄老师说那是不对的,祭扫陵园,缅怀先烈,岂可兴高采烈?所以我只好怀着沉重的心情前往。我小学毕业后清明便不再去烈士陵园,只随父母去祭拜祖坟。在坟前,我父亲点燃一支烟,插于先人坟前石缝,便如在村里遇到熟人递烟一般;我母亲就焚香烧纸,口中念念有词,不外是希望祖宗保佑我们一家如意安康,年年有余,就如一家人在唠家常,全无生死相隔的悲戚与郑重其事。钱库岭向阳山头坟头林立,时有爆竹响于山间,青烟蓝亮,让人心动。我长大后,于山野间奔走,若不经意路过坟头,心中并无惧意。如今许多游乐场,都有恐怖小屋,里面的坟场阴气袭人,让人心生寒意,汗毛直立。不及浙东乡间坟茔开阔阳气,亦有人间味。
梅花
对梅花的认识,最初源自王安石的《梅花》,那是我最早接触到的唐诗之一。其时我大概只有八九岁的样子,这首诗是小学教材中的一篇课文。我们的语文老师对唐诗推崇至极,为赢得他的褒奖,我摇头晃脑,将“遥知不是雪,为有暗香来”吟得琅琅上口。现在我将这首诗作为启蒙诗吟诵给女儿听,可是她不要听,我也就不勉强。后来接触到梅妻鹤子林和靖的《山园小梅》,中有“疏影横斜水清浅,暗香浮动月黄昏”之句。当时喜欢的不行,就想着看看梅花,闻闻梅花如何暗香浮动。然而终未遂愿。村中有桃花梨花,因梨甘桃甜,是人们所喜爱的;在春天的田畈里有菜花豆花紫云英,紫云英在我村称作草子,村人有俚语:草子炒年糕,吃之到余姚。余
姚县城离村有四十多公里,其时到过余姚的人就意味着有见识,有才干。吃了草子炒年糕后到余姚一游就如古人“腰缠十万贯,骑鹤下扬州”一样,实是人生一大乐事;山间有映山红,是可以食用的,我年幼时就经常与玩伴相约采食;田埂路旁有蓬蘽花荠菜花等自生自长的野花,这里一簇,那里一丛,星星点点,到处都是春的气息。另家家户户种着几盆葱,长到一定大小,也要开花的。还有夜来香、凤仙花避邪驱虫用的;此外尚有桂花,其香浓郁扑鼻,且桂花可以泡桂花茶,做桂花糕的。但村中没有梅花,梅子奇酸无比,光听听名字就让人口生流涎,也就没人种植梅树。有一回我母亲不知从哪里弄过来几个梅子,我吃过之后,对于三国时期“望梅止渴”的典故便有了切身的体验。不过我现在有点怀疑这个故事是古人杜撰的。世人皆为温饱奔波,哪有雅致种梅只为赏花?民间万物,亦同做学问,须得经世致用才好,若耗费大量精力执着一物只为赏玩,是要玩物丧志的。不过也有可能是野生的梅林。梅林为地名,在我国广东省有两个,江西省亦有两个,福建省以及安徽省都有同名乡镇,浙江宁海亦有梅林街道,这些地方早先极有可能长满了野生梅林,后人便以此命地名。
二月中旬的时候去杭州喝朋友的喜酒,和妻子商量着去灵峰探梅,后来和朋友们闹到很晚,第二天起不来,终于没有成行,只在西湖边上走了走。后来又想着去九峰山看梅花,终因杂事缠身,也没成行。佛教有随缘自在之说,看不看梅花,亦无需强求。三月的时候,有一次去一个叫新庄童郭的地方,却不期看到了一树一树的梅花。我乡承河姆渡七千年稻作文明,户户农家皆种水稻,道地或者庭院在秋后要作晒谷之用,故庭院内鲜见花踪树影,鸟叫蝉鸣。在新庄,庭院角落里,竹篱茅舍间,则处处植满了梅树,时值花开,美不胜收。岑参有“忽如一夜春风来,千树万树梨花开”之句说雪。在新庄,用梅花替代梨花来说雪更合适,山间梅林,竞相怒放,在山岚里正似皑皑白雪。我心说:“哦,原来你在这里。”不胜欣喜,恰似他乡遇故知。现在很多公园都种有梅花,品种极多,花色鲜艳,形态各异,却都只开花不结实,似《病梅馆记》所述梅树均为夭梅病梅,不及这里的梅花鲜明真实。村人种梅树是为了收获梅子卖掉以制作话梅,自有一股清肃的君子之风,不可以亵玩的。陆凯在北魏景明二年,把一支梅花装在信袋里,捎给江南好友范晔。范晔拆开信一看,里面有一支梅花,并附诗一首:
折梅逢驿使,寄与陇头人。江南无所有,聊赠一枝春。
我在新庄,忽然想起这个故事,亦想学陆凯驿寄梅花,终是想想罢了。
《牡丹亭》有如花美眷,似水流年一说,梅艳芳亦有歌唤作《女人花》。清时张潮《幽梦影》所谓美人者,以花为貌。世人皆以花喻美人,美人笑则笑靥如花,泣则梨花带雨。《封神演义》有一回说到妲己时用了四种花来谓其媚态:牡丹初绽,芍药迎风,梨花带雨,海棠醉日。在日本,樱花象征着武士道精神,然在中国,樱花大多指樱桃花,樱桃小嘴,亦是说女人的。再如常见的艳若桃李、人淡如菊,都是与女人有关的。然梅花可以跟男人相关,我有一个男同学,他给自己的名字作了一首诗,诗曰:夏商未曾有,功在西伯侯。花开冰雪日,尊贵赛王侯。前两句意指其姓为周,花开冰雪日为梅,尊贵赛王侯就是君了。什么意思呢?意思就是父母希望他能做个梅花一样的君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