社交与学习:手机APP 在大学生群体中的使用现状及需求分析——以武汉市大学生为例
2015-01-03赵欣玢
赵欣玢 赵 蓉
(华中师范大学,湖北 武汉 430079)
一、背景
据CNNIC 统计:截至2014年6月底,中国移动互联网用户总数达8.38亿,其中手机网民规模为5.27亿。[1]在手机网民中,学生占据了比较大的比重,为24.9%。另外根据“网易科技”发布的数据,[2]3G,4G 手机网络在中国有形成规模的趋势,手机移动互联网络的普及必定会促进手机相关产业的发展。近年来,手机制造也在迅猛发展,手机使用体验越来越好,与此同时手机APP 逐渐取代了一部分浏览器,成为移动互联网的另一重要入口。大学生的手机中总是有着各种各样的APP,它们对大学生的日常生活和行为习惯都产生了很大的影响。
调查显示,社交类APP 占据了学生手机APP 市场的很大一部分,QQ、微信、微博等是当代大学生手机中安装率最高几个的APP,[3]也就是说这些社交类APP 在大学生中已经形成了较强的用户黏性。另一方面,学习是大学生最主要的任务,在快速发展的社会,竞争更加激烈,大学生对多元化知识有着强烈的需求,各种学习类的手机APP出现在大学生手机中。
笔者作为一名大学生,发现身边很多同学会利用社交软件来交流、分享学习文件,或者直接在社交平台上对话,也有的在学习类APP 中与好友建立联系交流讨论,互相激励学习。针对这一现状,本文采用问卷调查的方式对大学生群体社交与学习类手机APP 的使用现状及需求进行调查分析,进而对手机APP 中融合社交与学习元素的可行性进行探讨。
二、调查内容与实施方法
(一)调查内容
本文结合国内相关文献资料,根据大学生的使用情况及需求,从社交类APP、学习类APP、社交与学习两类元素融合可行性三个角度进行归纳总结。
调查内容如下:
一是大学生使用社交类手机APP 的现状及需求。二是大学生使用学习类手机APP 的现状及需求。三是大学生使用手机APP 社交与学习元素融合可行性调查。
(二)实施方法
(1)纸质问卷调查。依据调研内容和目的设计问卷,以华中师范大学传媒信息专业部分同学为对象进行预调查之后,经修改完善形成最终版本调查问卷。进而选取华中师范大学、华中科技大学、武汉纺织大学、湖北经济学院、武汉电力职业技术学院、湖北大学、武汉商贸职业学院和中南民族大学8所不同学校为调研对象,在校园内进行随机发放,总计发放问卷362份,其中有效问卷336份,问卷最终录入问卷星与网页问卷进行汇总,进行分析。
(2)网页问卷调查。在确定问卷的最终版本后,进行网上问卷的发放工作,确定以武汉地区大学生为研究对象,共回收问卷191份,全部有效。
(3)一对一的网上深度访谈。为了保证研究的科学性,我们还选取了不同学校的四位同学进行网上一对一深度访谈。四位同学分别为湖北军事经济学院大二学生(男)、湖北工程大学大二学生(女)、华中科技大学大三学生(男)以及华中师范大学大三学生(女)。以期更加深入地了解到大学生用户对社交与学习类APP 的使用体验与需求。
(4)个案研究法。在调查过程中,我们针对一款运营较成功的APP——“扇贝单词”进行个案研究,通过分析其成功的运营方式,并结合我们的问卷调查结果,进而总结探索出关于融合社交与学习元素手机APP 的开发策略。
三、调查结果及分析
(一)大学生使用社交类手机APP 的现状及需求
在调查大学生使用社交类手机APP 的相关情况时,主要从使用类型、使用频率以及使用需求等方面进行调查。调查结果显示:手机QQ、微信、微博是当今大学生使用最多的三大社交类APP。(调查结果如图1所示)
图1 社交类手机APP 的使用类型及频率统计
图2 社交类APP 的使用需求统计
而在调查大学生对社交类APP 的使用习惯及需求时,80.22%的同学选择了即时聊天,所占比例最多。其次有78.04%的同学选择用社交APP 了解朋友动态;此外被调查大学生中66.06%的同学选择用社交APP 进行新闻信息的获取;还有47.55%的同学用社交APP 进行知识获取,最后还有22名同学勾选了“其他”项。(调查结果参见图2)从调查数据我们就能看出,大学生在使用社交类APP 时主要还是发挥社交的功能,以与朋友聊天并了解朋友动态为主,不过在被调查者中,也有较大多数会利用它进行新闻信息获取,还有将近一半的同学会利用它进行学习,进行知识的获取。
在此基础上我们进行了更深层次问题的设计,当被问到是否有借助社交类APP 进行学习时,77.5%的同学选择了是,且其中又有44.5%的同学在使用总时长中学习的比重为10%~30%,比重最大,比例第二高的是33.26%的同学选择学习时长占总使用时长最少的选项,为1%~10%,较少同学选择30%~50%,比例为18.27%,极少同学在使用社交类APP 时学习比重能超过50%,只有3.98%的同学能够做到。(调查结果如图3所示)
图3 学习时长占使用社交类APP 总时长比重分布图
(二)大学生使用学习类手机APP 的现状及需求
在调查大学生使用学习类手机APP 的相关情况时,和上文一样,主要也是从使用类型、使用频率以及使用需求等方面进行调查。调查结果显示,词典类APP 使用人数最多且使用频率最高。其次是课程表类和英语学习类APP,两者相差不大,此外也有部分同学习惯使用考试测试题类APP 和在手机APP 上观看视频公开课,而在此次调查中,我们发现较少同学使用“我要当学霸”这款督促学生学习的软件。(调查结果参见图4)
图4 学习类手机APP 的使用类型及频率统计
而在调查大学生对学习类APP 的使用习惯及需求时,63.22%的同学倾向于用学习类APP 来扩大知识面,比例最高。其次有三个需求的选择人数相差不多,按选择人数排列分别是:用学习类APP 来学习自己喜欢的学习内容、利用学习类APP 下载资料以及用、专业课相关的APP 进行辅助学习;另外,被调查者中也有22.64%的同学用学习类APP 直接学习课堂内容,以及21.38%的同学用学习类APP中的社区功能与其他人交流讨论。(调查结果参见图5)
图5 学习类APP 的使用需求统计
(三)大学生使用手机APP 社交与学习元素融合可行性分析
(1)在现有的社交类APP 中融入学习元素:根据调查可知,社交类APP 是大学生使用频率最高的软件,基于他们自身对产品的黏性,除去对基本功能的使用外,他们还创造出新的使用习惯。例如,巧妙地利用社交平台的特点进行学习,具体方式包括:利用互动版块进行学习讨论,关注微信或微博的学习类公众号获取资讯,利用文件传输窗口分享学习资源以及关注学者、老师的社交平台公众号进行知识互动等等。绝大部分大学生们也已经在普遍使用上述方式进行社交平台上的移动学习了。调查结果显示,只要设计得有趣味性,大部分学生乐于接受在社交类APP 中加入学习元素,并肯定这种想法。但是有少数人持无所谓的态度,此外也有少数同学反对这种想法,他们认为,在社交类APP 中学习会分散注意力等。(调查结果如图6所示)综上,当移动学习成为一种趋势时,在社交类APP 中融入学习元素的部分方式已经在大学生中应用得较为普遍,但是开发人员仍然可以开发更多有趣的形式提供给大学生们进行学习,大家也对此持期待态度。
图6 在社交类APP 中融合学习元素大学生态度 统计
(2)学习类APP 中融入社交元素的可行性。从调查问卷的分析结果我们可以看到,如果一款APP 兼具社交与学习功能,有51%的同学希望社交占主导地位,而31.4%的同学选择了学习元素,剩余的则无所谓或持其他意见。从这个结果中我们不难发现,比起学习,大学生在使用手机APP 时更倾向于使用其社交功能。与此同时,他们更倾向于在学习类APP 中加入好友联系、即时沟通、文件分享等社交功能。因此,从整体角度分析在学习类APP 中融合社交元素是非常可行且值得期待的。
目前,市场上已有少量融合学习与社交性质的APP,其中“扇贝单词”比较受欢迎。扇贝单词的功能主要集中在“背单词”和“社区”这两块。其中“背单词”是其最基本的学习功能,满足大学生背英文单词的“理性需求”;另外“社区”则是在满足大学生“理性”之外的“感性”需求。(参见图7)
图7 扇贝单词软件功能表(出自扇贝单词产品体验报告)
具体而言,个人中心主要体现用户的成长值、所获徽章等,这样将该软件的背单词当成任务来完成并具有一定门槛,每天背完自己制定的目标单词数即可打卡,并且区分成果质量来授予用户不同的徽章,因而激发用户的成就感和分享欲,这样可以使用户更多地使用该软件,增强用户黏性。其次,论坛模拟贴吧,由用户自行发帖,这样不仅可以满足受众的表达和沟通欲望,还可以帮助他们之间建立社交关系,通过发帖和讨论来增强受众的活跃度。
由于扇贝单词是用来记单词的手机应用,所以其“小组”则主要分为考研、托福、出国、六级、梦想等几大类。用户很容易在其中找到志同道合的学习伙伴,这样将用户集群之后,也增加了用户黏性。“精选”模块则是提供一些精美图文,供用户阅读,并可以点赞和讨论。
此外,在国内互联网“收费免谈”的环境下,一些工具产品很难通过工具本身的增值模式盈利。因此,要求诉诸别的途径来缩短变现路径。[4]目前该软件将“打卡”与“智慧词根”相结合,要想免费使用能帮助记忆的智慧词根,除了付费方式,还可以通过坚持打卡并分享至社交平台来弥补。“扇贝单词”正是通过这种方式来沉淀用户,既保证了用户每天的活跃度又促使用户将每天的学习记录分享至社交平台,这无形中又推广了自己的产品,起到积累口碑的作用。从调查问卷中我们也发现,对于学习类软件中出现的将学习效果分享到社交平台的提示,有将近一半的同学会选择偶尔分享。“短信”模块则是为用户提供了一个类似邮件往来的私人之间交流的平台,供好友之间进行交流互动。
总之,扇贝单词中的社交功能主要用来培养用户黏性,既满足用户的使用需求,又提升自己的产品质量和用户活跃度。一般而言,工具性产品在技术上很容易被复制,资源上又挡不住巨头的冲击。所以,需要构建壁垒防止用户迁徙。扇贝单词中独有的“打卡”功能和“小组”功能则较好地构建起了一种用户壁垒,其用户量和黏性都非常高,对于用户互相激励十分有效。因此,它算是学习类APP 中融入社交元素比较成功的案例,值得其他学习类APP 开发者借鉴和参考。
四、结论
(1)将图1和图4进行对比可知,大学生对社交类APP的使用依赖度高于学习类APP。但是学习毕竟是大学生的主要任务,所以建议大学生在社交类APP 上与好友即时聊天、获取好友资讯的同时,善用其沟通方便、资源共享等特点获取自身感兴趣的学习内容,增大学习时长占总使用时长的比重。此外,更有针对性地选择适合自己的学习类APP 进行移动学习。
(2)在社交平台上共享学习资源,在线讨论交流,关注学习类公众号获取资讯等方式在大学生群体中已经普及,此外,以“扇贝单词”软件为例的部分学习类APP 已经在尝试融入更多的社交元素来提升产品质量满足受众需求,并取得了大多数用户的认可。根据我们的调查结果也发现,许多同学对于手机APP 中融合社交与学习元素表示期待。因此,在手机APP 中融合社交与学习元素是十分可行的,尤其是在学习类APP 中加入社交元素很可能是未来发展的一大趋势。
(3)从“扇贝单词”的成功可以看出,对于手机APP开发人员而言,在学习类APP 中加入社交元素,最重要的是将产品社区化,增强受众间的互动与联系,并通过创造新颖有吸引力的任务和相应的奖励机制来构建壁垒防止用户迁徙,进而提高用户活跃度,增强用户黏性。但是社交元素宜轻不宜重,否则容易分散用户注意力,导致APP 功能的本末倒置。
[1] 网易科技报道. CNNIC:中国网民达6.32亿 手机网民规模首超PC[DB/OL] . http://tech.163.com/14/0721/13/A1MARR 19000915BF.html . 2014-07-21.
[2] 网易科技报道. 2015:手机市场10个趋势[DB/OL] . http://tech.163.com/14/1106/19/AAD1RHCE000915BF.html .2014-11-06.
[3] 问卷星.大学生手机APP 使用情况[DB/OL] . http://www.sojump.com/viewstat/4781792.aspx.
[4] 知乎.怎么看工具类APP 的社交化尝试?强需求工具类APP 需要社交化功能吗?[DB/OL] . http://www.zhihu.com/question/20872957.
[5] 孙洋,张敏.对上海大学生手机社交APP 使用行为的实证分析[J].新闻传播,2014.
[6] 肖元涛,张磊磊,黄炜,等.手机APP 对大学生日常行为影响的调查研究——以江苏大学为例[J].电子世界,2014.
[7] 张敏,孙洋.大学生手机社交APP 使用行为的实证分析——以上海理工大学为例[J].传媒,2013.
[8] 宋秋艳.智能手机APP 对学生的影响分析[J].电脑知识与技术,2014.
[9] 曲姗姗.大学生与手机社交功能使用喜好[J].中国传媒科技,2012.
[10] 卢江.基于智能手机的大学生移动学习调查研究[D].山西师范大学,2014.
[11] 郑方林.基于手机媒体的大学生移动学习资源需求调查与设计研究[D].东北师范大学,2011.
[12] 刘璐,卜彩丽,凡妙然,等.高校专业课APP 设计框架研究——基于学习者需求的视角[J].软件导刊,2014.
[13] 陈滋麒.基于移动设备应用程序平台的大学生英语自主学习现状研究[J].英语广场(下旬刊),2014.
[14] 谢立慧.微博在大学生移动学习中的应用现状研究[J].中小学电教,201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