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人力资本存量与中等收入群体比重协整关系的统计检验

2015-01-03吴青荣

统计与决策 2015年23期
关键词:收入者协整因果关系

吴青荣

(山西财经大学 经济学院,太原 030006)

0 引言

扩大中等收入群体是实现共同富裕的基本路径,是扩大内需的重要源泉,也是构建“橄榄形”社会结构转型和跨越“中等收入陷阱”的重要支撑点。对于如何扩大中等收入群体比重,我国经济学者主要是从减税、产业结构调整、社会保障制度的完善等角度提出解决措施。但是实现扩大中等收入群体的目标,仅依靠政府来进行推动的效果是缓慢的。在政府着力破除政治制度、经济制度障碍的背景下,劳动者应通过自身的努力和人力资本的积累获得向上流动的公开、公平机会,营造整个社会一种积极向上奋斗的环境氛围。李炯、况永贤(2002)提出人力资本投资是推动中等收入者比重扩大的重要力量,它对劳动者收入的增长存在微观收入效应和宏观收入效应。王海燕(2005)提出扩大中等收入者的比重,应重点对低收入者进行人力资本投资。张迎春、张琦(2006)认为我国简单人力资本总量比重过大,使人力资本在总量上表现为“金字塔”型的结构。在个人收入基本决定于人力资本质量的前提下,必然导致社会利益结构也表现为“金字塔”型。人力资本投资的严重不足和结构性质量差异制约了低收入阶层向中等收入阶层的过渡,导致中等收入者比重过低。本文将人力资本存量和中等收入群体比重纳入到一个模型中,运用协整理论和Granger因果关系检验方法来定量考察它们之间是否存在长期效应和因果关系。

1 人力资本存量和中等收入群体比重的测算

1.1 人力资本存量的测算

要核算人力资本存量,首要任务是要确定人力资本投资范畴。基于舒尔茨、贝克尔和明瑟等学者的理论研究,本文将人力资本投资范畴确定为教育、卫生、培训和迁移四种类别。

目前,关于人力资本存量水平的估算方法主要有永续盘存法、教育存量法、收益基础法和累计成本法。由于永续盘存法侧重于采用历史人力资本投入要素成本价值来估算人力资本存量,其符合舒尔茨、贝克尔等提出的人力资本及人力资本投资的理论概念和研究范畴,而且永续盘存法所需要的基础统计数据比较容易从我国的官方统计数据中获得,估算基础相对可靠。本文采用永续盘存法来估算人力资本存量,具体计算方法采用焦斌龙(2010)的做法,在其估算的1978~2007年教育、卫生、培训和迁移人力资本存量数据基础上做了进一步完善,得到1978~2012年各年人力资本存量水平(2012年不变价)。

1.2 中等收入群体比重测算

1.2.1 中等收入群体的界定

2011年和2012年,城乡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分别为14586.3元和16673.9元,同比实际增长分别为9.9%和10.2%。据此,2013~2020年城乡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年均实际增长率仅需为6.47%,即可实现十八大报告提出的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收入倍增目标。基于上述思路,核算出2020年城乡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为27500元(以2012年为基期),并将此数值作为我国城乡居民中等收入群体的收入下限值。考虑到2012年农村居民家庭高收入组人均纯收入为19008.9元,如以27500元作为农村中等收入群体的最低收入标准,则所有农村居民都要被排斥在中等收入群体门槛之外,这与中国现实国情严重不符。

城市地区由于拥有较高的物价水平和居住成本支出等,其生活费用要远高于农村。L Brandt和CA Holz估算出2000年中国农村和城镇地区的一篮子商品价格分别为1186.22元和2744.75元,城乡生活费用比为2.3。在此基础上估算出2000年之后的城乡生活费用比总体走势并进一步预测得到,2020年城镇居民要获得和农村居民大体相同的生活水平,其人均收入最低要达到农村的2.1倍。基于上述原因,将农村居民中等收入下限值调整为人均纯收入13100元。借鉴国内外经济学者划分中等收入群体的区间方法,将中等收入群体的收入差距确定在3倍左右。以第六次全国人口普查平均每个家庭户人口为3.1人和就业人数为1.49人核算,则城镇中等收入群体的收入划分标准(2012年不变价格)为:家庭人均可支配收入为27500~82500元,个人年收入为57200~171600元;农村中等收入群体的收入划分标准(2012年不变价格)为:家庭人均纯收入为13100~39300元,个人年收入为27200~81600元。

表1 我国中等收入群体比重测算(%)

1.2.2 中等收入群体比重的测算

借鉴国家发改委社会发展研究所课题组的测算方法,基于我国城镇和农村居民五等分收入分组数据,采用拟合收入分布函数法测算的中等收入群体比重的数据见表1。

2 人力资本存量和中等收入群体比重的协整关系分析

以中等收入群体比重为被解释变量,以人力资本存量为解释变量,尝试考察1985~2012年人力资本存量与中等收入群体比重的长期协整关系。为了消除时间序列中可能存在的数据剧烈波动和异方差现象,对各变量进行了对数化处理,分别记为LnMIP、LnHC。

2.1 单位根检验

基于非平稳的时间序列为基础建立回归模型,极有可能出现虚假回归现象。因此在对时间序列进行协整检验前,采用目前最常用的ADF方法来检验其平稳性,检验结果见表2。

表2 单位根检验结果

从表2可以看出,在5%的显著性水平上,序列LnMIP、LnHC均含有单位根,表明这些序列是非平稳序列。但经过一阶差分之后,序列DLnMIP、DLnHC在5%的显著水平上拒绝原假设,是平稳序列,故LnMIP、LnHC均为一阶单整,即LnMIP~I(1)、LnHC~I(1)。

2.2 协整检验

通过上述平稳性检验,可知全国中等收入群体比重对数、人力资本存量对数这二个指标符合协整检验的必要条件,进一步运用E-G两步法考察各变量之间是否存在长期均衡关系(或协整关系)。以LnMIP为被解释变量,LnHC为解释变量,采用OLS法对变量进行协整回归。设εt为回归模型的残差,对其进行平稳性检验,检验结果见表3。

表3 残差序列εt的平稳性检验

表3结果表明,残差序列εt的ADF统计量为-4.308,5%的显著性水平下的Mackinnon协整检验临界值为C0.05=-3.508。显然ADF统计量小于临界值,表明残差项是平稳的。据此判断,LnMIP与LnHC是(1,1)阶协整的,存在长期稳定的均衡关系。

2.3 协整模型回归结果及分析

LnMIP对LnHC的协整回归方程如下:

模型(1)中R2=0.980,人力资本存量对中等收入群体比重的解释程度较高,系数显著,说明回归方程的拟合效果较好。但D.W.=0.473,回归模型存在正自相关性。采用广义二阶差分对模型(1)进行修正得到回归方程如式(2):

模型(2)中各变量回归系数的t统计量都很显著,并且相应的概率值prob.<0.0001,可决系数R2、F皆达到了理想水平,广义二阶差分模型已不存在自相关。

从模型回归结果看,人力资本存量对中等收入群体比重的长期弹性为0.993,即人力资本存量每增长1%,将拉动中等收入群体比重提高0.993个百分点。

2.4 误差修正模型及分析

依据格兰杰定理,若变量X与Y是协整的,则必然可以建立误差修正模型来表述其之间的短期非均衡关系,用OLS对LnMIP和LnHC的回归模型的残差作为非均衡误差项ecmt,建立误差修正模型:

模型3中,D.W.值偏低,模型的残差序列存在自相关性。进一步增加ΔLnMIP与ΔLnHC的滞后项,并根据输出结果剔除其中不显著的变量。经过多次试验,最终得到修正的误差修正模型:

修正之后,自相关性消除,ΔLnMIPt-1、ecmt-1在5%的水平上通过了t检验,ΔLnHCt和ΔLnMIPt-2在10%的水平上通过了t检验。中等收入群体比重对数关于人力资本存量对数的短期弹性为0.436。-0.300是误差修正项对中等收入群体比重增量的修正速度,负号说明这种修正是符合反向的误差修正原理

2.5 Granger因果关系检验

协整检验表明,LnMIP与LnHC之间存在长期的均衡关系。但两者之间是否存在因果关系,则需要采用Granger因果关系做进一步的验证。根据AIC准则,确定LnMIP与LnHC的最优滞后阶数为2,对LnMIP与LnHC的Granger因果关系检验的具体结果见表4。

表4 LnMIP与LnHC的格兰杰因果关系检验结果

由表4可知,在5%的显著性水平上,LnMIP与LnHC之间存在单向的因果关系,LnHC是LnMIP的Granger原因,但LnMIP不是LnHC的Granger原因。

3 结论及建议

通过实证考察1985~2012年人力资本存量和中等收入群体比重的长期协整关系和格兰杰因果关系,结论如下:

(1)人力资本存量和中等收入群体比重存在长期稳定的均衡关系。在长期内,人力资本存量每提高1%,中等收入群体比重将扩大0.993个百分点。

(2)人力资本存量对中等收入群体比重的提高不仅具有长期效应,短期效应也较明显。本期人力资本对数增量对本期中等收入群体比重对数增量有显著的正影响,其影响系数为0.436。

(3)依Granger因果关系检验,从长期看,人力资本存量是中等收入群体比重的Granger原因,中等收入群体比重不是人力资本存量的Granger原因。

以上结论表明,要刺激我国中等收入群体提高,必须要加大人力资本的投资。首先,提升对教育的投资力度。要进一步提高教育经费的财政投入力度,探索实行混合所有制、股份制等办学形式吸纳社会资金投入教育领域,促进教育的城乡、地区资源配置均衡,努力保证教育公平的质量。同时,积极有效地实施教育和经济的协调发展,重点发展中等职业教育和应用技术类型高等教育。其次,提升对卫生保健的投资力度。稳步提高卫生总费用占GDP的比重、政府卫生支出占卫生总费用的比重。提升政府和社会的公共医疗卫生支出水平,逐步降低居民个人现金支出比重,促进公共卫生服务均等化水平和居民的整体医疗卫生水平。第三,加大职业培训力度。我国很多企业,尤其是民营企业的职工教育培训经费的提取远低于国家规定的最低比例,且没有做到专款专用。因此,一方面,对于企业职工教育经费的提取,国家应予立法规定;另一方面,相关管理部门和执法部门对于职工教育经费的使用全程应予以跟踪监管,对于违反企业,启动相应的惩罚机制。第四,提升农民工的迁移能力。积极有效地开展对农民工的城市适应性培训、岗位技能培训、职业资格证书培训以及创业培训,促使其更好地融入城市。

[1]李炯,况永贤.试论人力资本投资与扩大中等收入者比重[J].中共浙江省委党校学报,2003,(6).

[2]王海燕.农村人力资本投资与扩大中等收入者比重[J].重庆社会科学,2005,(9).

[3]张迎春,张琦.优化人力资本结构与扩大中等收入者比重[J].大连海事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6,(1).

[4]焦斌龙,焦志明.中国人力资本存量估算:1978~2007[J].经济学家,2010,(9).

[5]李颖丽,江宗德.新时期我国农村居民中等收入者标准界定研究[J].贵州社会科学,2013,(6).

[6]国家发改委社会发展研究所课题组.扩大中等收入者比重的实证分析和政策建议[J].经济学动态,2012,(5).

[7]李子奈,叶阿忠.高级应用计量经济学[M].北京:清华大学出版社,2014.

猜你喜欢

收入者协整因果关系
税收、转移支付与顶层收入不平等
因果关系句中的时间顺序与“时体”体系
玩忽职守型渎职罪中严重不负责任与重大损害后果的因果关系
外商直接投资对我国进出口贸易影响的协整分析
外商直接投资对我国进出口贸易影响的协整分析
做完形填空题,需考虑的逻辑关系
河南金融发展和城乡居民收入差距的协整分析
河南金融发展和城乡居民收入差距的协整分析
基于协整的统计套利在中国股票市场的实证研究
基于协整的统计套利在中国股票市场的实证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