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中国农村人力资本增收效益探析

2015-01-03副教授河北大学经济学院河北保定071000

商业经济研究 2015年9期
关键词:劳动力效益农民

■ 潘 涛 副教授(河北大学经济学院 河北保定 071000)

人力资本是对人力资源进行投资而获得的资本,更具体的表现为人力资源的学校教育、在职教育、保健支出等各项开支;人力资本不仅仅对个人和企业有意义,对整个社会也存在积极意义。人力资本增收效益是通过劳动力资本增收途径取得了很好的经济和社会效益,同时也应该看到我国农村人力资本增收效益出现了不少问题,以及可能采取的各种改善措施。

人力资本及人力资本增收效益的内涵

(一)人力资本

“人力资本”概念由美国经济学家舒尔茨明确提出,强调劳动力作为一项资本有着比物力、资源更加重要的作用。人力资本表现为劳动力自身的技能、经验和熟练度等,具体综合为劳动力的综合素质。在对人力资本进行描述和评价中,从事工作的人数和工作时间是两个重要的指标因素,而劳动力的综合素质的提高来自于对人力资本进行的各项投资。

(二)人力资本增收效益

人力资本增收效益包括人力资本增收产生的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经济效益是人力资本增收对经济活动投入所得的有效经济成果;人力资本增收的社会效益是通过人力资本增收对社会稳定、公平和健康发展,对生存条件的改善、对实现价值目标产生促进作用(陈至发,2004)。人力资本增收的经济效益与社会效益是相辅相成的,两者缺一不可,互相促进。

我国农村人力资本增收相关主体

其一,政府主体。农村人力资本增收效益的特性决定了整个国家是其最终的受益者,而政府行为与农村人力资本增收效益之间是互为促进的关系,我国农村人力资本增收效益越高,我国政府所要实现的社会目的就越容易实现,有的时候甚至是重合的,比如在提高劳动力素质方面,这是政府的目的同时也是提高资本增收效益的目的。政府对农村人力资本的投资动因应是功利性之外的,因为对人力资本进行投资对整个社会来说会获得综合效益,首先,为整个国家的发展提供高素质的劳动力的基础,从而提升整个经济国力;其次,整个国家的公民素质得到总体的提升,为国家的和谐社会建立提供良好的基础;再次,有利于改善我国收入分配差距大的现状,促进社会和谐稳定;最后,大力开发人力资源可以增加社会的人力资本的存量。从这个方面来说,国家促进农村人力资本增收,不仅仅是经济因素,更是福利性质的,是对整个国家和社会都有利的大事(付婧等,2007)。我国政府在增加农村人力资本增收更应该从广义的角度去考虑问题,努力改善农村人力资本增收的宏观环境问题,其中相关的制度建设就是最为重要的一方面。从全世界范围来看,政府主体对人力资本的投资范围特别广泛,主要表现在教育、科研和医疗方面。与人力资本结合比较紧密的几方面,同时也是政府强调民生的重要方面,这是因为人力资本素质的提升,或者说是提高人力资本增收效益与国家社会的共同目标是相同的,其过程和手段也有重叠的地方(汪秋月等,2010)。人力资本素质的提升有利于国民素质的整体提高,人力资本增收效益的提高与国家实行缩小城乡收入差距、实现和谐社会是一脉相承的。

其二,农户主体。从理论上分析,农村人力资本增收的直接主体就是农户,其增收直接的影响是农户的收入增加和农民素质的整体提高(李静花等,2006)。作为主体中收益个体,农户同样也是人力资本的承载者。农户对农村人力资本增收的相关措施应该积极参与,但是现实却不尽人意。这主要是因为农民工在城市中所从事的经济活动更多的是强调体力,而非重视脑力和知识。低技能的传统劳动大多属于劳动密集型产业,这些岗位对劳动力的综合素质要求较低,门槛也低,只要有初中文化水平就能胜任,这种现状就给我国农村劳动力个体一个很好逃避提升个人素质的借口,从而使得农村人力资本增收效益动力不足(熊会兵等,2008)。

其三,企业主体。企业是提高农村人力资本增收效益中的重要一环,首先是由其地位所决定的,企业既是农村人力资本成本的支付方,又是农村人力资本增收效益的投资方(岳佐华,2009)。企业要发展就必须在激烈的竞争中占据有利的地位,而当今知识经济时代是人才的竞争,企业促进人力资本增收效益是时代发展的要求,只有促进人力资本增收效益才能使得企业走得更高更远,甚至已经成为了存在的基础。企业对于农村人力资本增收中更多方面的是重视其在职培训,这种是企业与物力、资源等完全不同的行为,但是都有一个相同的特点,只有在有利可图的境况下,企业才会在促进农村人力资本增收中有所作为。从总体来说,企业作为用人单位,对农村人力资本增收中积极作用的发挥还不够明显(王迅,2008)。

我国农村人力资本增收效益现状

(一)我国农村人力资本增收效益的教育带动力不足

劳动力素质在人力资本增收效益中占有重要地位,人力资本的效益越高,其增收效益就越高,这毋庸置疑。从这个视角看,我国农村如果不能提高农民的知识和社会、市场所需要的技能,并且对学到的知识技能无法有效的应用实际的建设中,我国的新农村建设就会沦为空话(周宏,2008)。与上述客观现实恰恰相反的是在我国农村人力资本增收效益的相关教育情况明显不尽人意,我国各级政府在对农村义务教育上所关注和实行的措施都很少,与农村劳动力发展现状不相适应。这有地方政府的原因,也有农村群众的原因(范宏,2014)。前者是地方财政吃紧,对发展农村义务教育有心无力。近年来情况有所缓解,各地农村义务教育也开始逐渐兴盛起来,但是还存在着部分经费需要附加学杂费等措施进行填补,这就加重了农民的负担。这种情况使得农民对义务教育的积极性大大降低。

在职业教育方面,作为人力资本增收效益重要推动力,其主要目的是向社会输送市场需要的人才(李楠,2013)。但是现实中,我国当前的职业教育与市场脱节严重,学生规模也越来越小,农民对职业教育存怀疑心态。而企业作为人力资本重要的培训基地,对农村人力资本增收效益显得动力不足,主要是农民工接受培训后,农村劳动力质量提升,对技能的掌握程度、对新问题新技术的适应能力都有所提高,在劳动力素质提高的基础上,就对工作具有了较强的议价能力。企业就陷入了两难的阶段,企业发展的要求需要对人力资本进行投资,同时花费了人力、物力、财力之后又要面临着增加工资支出的威胁。在这种情况下,企业对我国农村人力资本增收效益的培训动力严重不足。

(二)我国农村人力资本增收效益的医疗保健体系不足

人力资本增收效益的提高需要医疗保健的支持,只有好的医疗保健体系,才能使得人力资源的整体存量和素质得到更进一步的发展。在全国范围内来说,我国农村的整体医疗体系并不存在,与城镇企业员工相比,农村的医疗保健所享受的补贴以及政策环境都有很大的差距。农村人力资本的健康消耗相对于城镇居民来说相差很大,而因此引发的健康问题也较多,农民看病难的问题已经成为我国的现实国情,这充分揭示了我国政府和社会对农村保健医疗方面的投资和重视不足,同时覆盖全国范围的整体医疗保健体系也亟需建立。如果这个问题不加以解决,那么人力资本增收效益的提高与农村人力资本的医疗保健消耗持平,就目前而言,医疗保健体系的不足成为我国农村人力资本增收效益的重要障碍。这同时也与我国和谐社会的理念背道而驰(曹昆,2012)。

我国农村人力资本增收效益的医疗保健体系不足的原因主要包括以下几方面:首先,农村劳动力的收入水平和增长水平长期处于一个较低的水平,农民对自己的消费处于一种极度克制的状态,消费理念也极其保守。相对于城镇居民来说,农民收入水平较低,他们更注重的是维持生活的基本需求,比如吃住等方面,而把医疗保健的支出减小到最低。在我国,如果不生病则不考虑在保健方面的消费,即使生病也尽量寄托于自身的身体恢复,再甚者去小诊所或者是找郎中看病,很少第一时间考虑去医院进行诊治。其次,就我国的储蓄情况而言,我国农村的储蓄水平已经远远高于城镇,这主要是因为农民在保障水平较低的情况下,对未来处于忧虑的状态,收入更倾向于储蓄,从而保障未来的生活。再次,财政分权以来,农村的卫生保健相关费用情况越来越恶化,尤其是卫生保健费用县级和乡级的分化更使得这种情况陷入僵局。县乡政府把责任转给卫生机构,这就加剧了医药市场的失控性。这种市场化是非正常的,没有公共的支持,这种服务几乎完全市场化,反映到农民自身就只能看到医疗服务下降和医疗成本上升(朱贵云,2010)。最后,我国农民的意识存在着很大的问题,对于健康的投资几乎没有,侥幸心理是我国农民在处理自身健康时的最大实际。我国农民对这种对当下生活没有帮助、甚至可以说有一定影响的投资项目兴致缺缺,我国对医疗保健相关的改革方面,更应该注重对农民思想观念的教育和培训,同时对相关的制度和环境建设也要加以重视。

(三)我国农村人力资本增收效益的监管力度不足

没有相应的分配监管就很难谈激励和约束制度,而我国农村缺乏应有的分配监管制度,这是一个非常不利的制度环境,使得对农村人力资本投资的激励和约束制度难以正常运行。重视流动迁徙投资能有力促进农村人力资本的积累,除了要增加投资外,还要创造有利于人口流动的和谐环境,应进一步深化改革。

农村人力资本通过自己的劳动和知识技能获得的增收所创造相关效益,但是在对该效益的具体分配上面,我国的监管力度较小,甚至有的地方还存在空白的地方。人力资本增收需要国家、企业、社会各方面的投资和重视,但是对这方面的监管,我国的监管力度仍然不足。该对农村劳动力进行义务教育没有进行实施,后果竟然是不了了之。农村劳动力对企业的贡献足够,同时作为企业员工有受教育的权利,但是实际上并没有得到很好的贯彻,同样也没有应有的监管。农村人力资本的受教育权利,增收权利在监管力度不足的情况下,很难得到很好的维护。

(四)我国农村人力资本增收效益的成本提高

人力资本增收效益与其劳动力成本呈反比,劳动力所承受的成本越高其人力资本增收效益就越低,反之,劳动力所承受的成本越低其人力资本增收效益就越高。而我国农村人力资本所承受的成本表现在以下方面:首先,精神成本,新生代农民工与老一代农民工相比更注重追求人生价值。但是强烈的现实使得他们在城市中缺乏稳定感。其次,经济成本也就是日益增长的物价,我国农村人力资本所承受的精神、社会和经济成本都在不断的增加。随着80后、90后走入社会,新型的农民有着其自身独特的特性,他们更加有自己的思维和想法,再加上我国农民教育水平的增加,农民工的质量不断提升,新型农民对新事物的学习能力和接收能力不断增加。新型农民已经不再局限于之前的消费观念,他们更加灵活、更加独立,同时消费也更加复杂和前卫。这种消费理念与飞涨的房价和物价严重的阻碍了农村人力资本增收效益的发展,成本的提高从而压低了其增收效益水平,农村人力资本增收效益发展不足。

我国农村人力资本增收效益改善措施

(一)增加我国农村人力资本积累

我国农村人力资本增收效益改善必须解决制约其增收效益实现的因素,才能实现农村人力资本增收效益的可持续发展,实现我国农村人力资本的协调发展,实现城乡共同发展,缩小城乡差距。我国农村人力资本积累主要包括内向型的质量积累和外向型的结构积累。就内向型的质量积累而言,政府要专门成立相关的管理部门对农村人力资本的流动以及相关的工作进行综合管理,全面提高农村人力资本存量,同时保证存量的健康发展和流动。并且,要正确运用预期收入效应,保证农村人力资本的有效流动与转化。该效应是农村人力资源根据预期收入的差距来决定从事劳动的地区与产业,人力资源始终追逐预期收入高的产业和地区。该效应对农村人力资本流动有着很大的作用。政府和企业只有保证该效应的顺利进行才能极大地推动人力资本的有益积累,其中保证预期收入的及时性和公平性就显得尤为重要,如果预期收入来源本身是落后或者是不公平的,那么农村人力资本流动就呈现出混乱的状态。对外向型的结构积累而言,要推动体制创新和改革,包括对流动的农村人力资本的户籍管理、医疗保健管理、随迁子女管理等等问题,形成一个全面的系统,从而有利于我国农村人力资本积累。

(二)提升我国农村人力资本水平

我国农村人力资本水平的提升对人力资本增收效益有着直接的促进作用。这里的人力资本水平,不仅仅需要量的提升,更加需要质的提升。农村人力资本量的提升需要的是我国的工业化水平,我国工业化水平越高,农村劳动力的提供量就越大,反之,我国工业化水平越低,农村劳动力的提供量就越少。其次,我国农村人力资本的质的问题,主要是靠教育和培训。教育分为义务教育和成人教育。在对我国农村人力资本教育投资方面,最主要的是政府的重视程度和投入量。任何教育的发展都需要资金的支持,对农村人力资本的教育同样如此。在增加资金的基础上,还需要的是对相关教育体系的调整,对我国农村教育做适当的倾斜。在对农村劳动力的培训方面,积极发动企业和社会组织的主动性和能动性,集结各方对提高农村人力资本水平作出贡献。

在对人力资本水平进行提升的同时要注意结合市场需求,不同的地区所面临的问题也不相同,要针对不同的地区,不同的劳动力现状进行具体培训,同时也要注意不同农民对具体能力的特殊需求,以及该农村所处的文化群体,因材施教才能达到预期的效果,比如对不同教学背景的农村劳动力进行分类,对不同技能和兴趣的劳动力进行区别教育等等。

(三)改善我国农村人力资本的制度环境

建立健全农村人才扶持机制。加强科研生产项目和农村人才直接参与的技术推广、新品种试验等方面的工作,市、镇财政要在人才创业上给予一定的资金扶持,激发其创业激情。同时要加强对优秀和典型人才的宣传,促进其对一般群众的积极带动作用,形成人人争先锋的积极氛围。在环境建设方面重点抓好人才的互帮互助和学习氛围的建设,在我国农村环境对劳动力的影响至关重要,尤其是我国农民的现状,激发每个人的积极性和主动性是促进该扶持机制建立的重要一步。

进一步完善农村人才评价机制。在很多马喝水的情况下,不能喝多喝少都一无所知,必须清楚地知道哪些马喝得多,因此要建立和完善农村人才评价机制。对农村人才的职称申报范围和条件要实现多样化,不仅仅要适当考虑学历,更应该根据当地农村的实际制定更加灵活合理的标准,比如技能水平、熟练程度等,根据农村的实际,确定职称等级及序列,分门别类制定评价程序和标准,使农民技术的职称管理逐步科学化、规范化、制度化(张文玺,2008)。

(四)改善我国农村人力资本转移结构

农村人力资本转移问题是我国农村人力资本发展的重要的现实,我国只有对农村人力资本转移结构进行改善,才能更好地增加农村人力资本增收效益。我国农村人力资源存在着严重的地区不平衡性,大量的劳动力从劳动力富裕的地区流向劳动力缺乏的地区,我国相关制度的不完善又导致出现了劳动力的回流现象,要想使劳动力随着市场的调节自由流动就必须完善相关的基础设施建设和制度建设,其中包括农民工户籍管理和随迁子女教育问题等等。

改善我国农村人力资本转移结构还需要重视产业间的转移,这种转移是多向的,也是互相的,但是更多地表现为农业产业的逆向性,这主要是我国工业化程度和土地集中程度不断增加使得农业产业富余,同时农业产出较小使得农业富余人力资源外向逆转趋势在不断的增加,农业劳动力转向非农产业是伴随着城市化进程不断发展的,这个转移的过程同样伴随着劳动力学习新技术和新知识,从而转化为新型的农民,促进我国劳动力素质的整体发展。

结论

我国是农业大国,随着经济的不断发展和城市化的深入,我国农村人力资本增收所带来的经济和社会效益也越加明显,同时也存在很多问题。这些问题表现在政府、企业和劳动力自身三个方面,针对具体的问题,本文提出提升农村人力资本积累、提升农村人力资本水平、改善农村人力资本的制度环境和改善农村人力资本转移结构四个方面的措施。相对于农民来说,身体健康尤其重要。就我国国情现状来说,加强农村劳动力注重自身健康保健方面投资,进一步完善普及全国范围的新型农村合作医疗救助机构与制度,保障农民在医疗保健实施方案的科学性和合理性,鼓励人寿保险在农村市场有序开展,促进企业对农村医疗保健方面的投资,这些将是本文继续研究的方向。

1.潘勇辉,雷慰慈.农村人力资本运营:农业可持续发展的突破口[J].农业科技管理,2000(2)

2.陈至发.农村人力资本供求非均衡性对农民增收的影响与对策[J].农业经济,2004(1)

3.付婧,李明东,熊正贤.新农村建设的核心问题—农村人力资本的提升[J].内蒙古农业科技,2007(1)

4.韦吉飞,李录堂,苏智淙.农村人力资本性别差距、原因及对策探析[J].农村经济,2006(3)

5.汪秋月,翁贞林,朱红根.中国农村人力资本研究述评[J].中国农业教育,2010(5)

6.李静花,韦吉飞,李录堂.简析我国农村人力资本的专用性[J].安徽农业科学,2006(13)

7.熊会兵,肖文韬,毛德智.中国农村人力资本评价体系研究[J].农业经济问题,2008(7)

8.岳佐华.农村人力资本“双循环”激励机制的设计与释义[J].乡镇经济,2009(2)

9.王迅.从人力资本理论视角看我国农村人力资本投资[J].农业经济问题,2008(4)

10.周宏.我国农村人力资本形成与积累的制度障碍及对策思考[J].农业经济,2008(9)

11.范宏.农村基层党员教育资源和机会配置研究[D].哈尔滨理工大学,2014

12.李楠.信息技术型人力资本对涉农企业核心竞争力作用机理研究[D].西北农林科技大学,2013

13.曹昆.中国农民收入微观计量分析及与区域经济增长关联研究[D].西南交通大学,2012

14.朱贵云.中国农民工收入与生活状况研究[D].吉林大学,2010

15.张文玺.山东农村人力资本投资问题研究[D].山东农业大学,2008

猜你喜欢

劳动力效益农民
草粉发酵 喂羊效益高
莲鱼混养 效益提高一倍
农民增收致富 流翔高钙与您同在
2020年河南新增农村劳动力转移就业45.81万人
广东:实现贫困劳动力未就业动态清零
饸饹面“贷”富农民
冬棚养虾效益显著,看技术达人如何手到“钱”来
果园有了“鹅帮工” 一举多得效益好
相对剥夺对农村劳动力迁移的影响
“五老”以“三用”关爱青年农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