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基于学段特点的技巧“滚翻类”动作教学及拓展—以前滚翻动作为例

2015-01-03李健北京教育学院体育与艺术学院100009

中国学校体育 2015年3期
关键词:垫子学段体操

李健 (北京教育学院体育与艺术学院,100009)

基于学段特点的技巧“滚翻类”动作教学及拓展—以前滚翻动作为例

李健 (北京教育学院体育与艺术学院,100009)

一、技巧“滚翻类”动作教学中的问题

体操技巧“滚翻类”动作是动力性动作,既需要向前滚动的动力,又需对身体及身体姿态的控制;同时滚翻动作是联合动作、成套动作的基础,也是体操动作内容的精髓(动作内在的节奏的转换);因此教师们应将单个动作(如前滚翻)作为动作体系中的一个环节进行内容系统的整体把握。体操教学中,造成学生学习“滚翻类”动作从小学到大学,仍然“学不会、学不懂、学不好、学不精”,有时还要“重新回炉”的原因在于教师们对滚翻类内容的教学研究不够,对“学段目标”理解不到位以及学情分析不够,对动作本身价值的内涵理解不够等,而影响“滚翻类”动作的教学效果。

(一)盲目效仿教法

案例回放:小学低年级学生学习前滚翻——“低头看天”(许多教师用)被认为是精彩的教学片断,从学生有成功体验以及激发学生学习兴趣的角度讲,教学效果好。

案例分析:运用“低头看天”的“教法”,对于“水平一”的学生知道低头看天能翻滚过去的同时,还要建立蹲撑、蹬地、后脑着地的概念。“低头看天动作”只是让学生体验动作的启发性教学手段,不能做得太多,避免造成不蹬地做前滚翻的错误动作概念。

(二)学情研究不够

案例回放:小学一年级学生学习前滚翻动作时,教师先演示保护与帮助的方法(要求学生观察,有时还有提问);学习过程中学生2人一组进行保护与帮助学练。

案例分析:对于“水平一”的学生,采用这种形式既起不到“保护与帮助”的作用,还会阻碍同伴练习,因为帮助需要用力、帮助需要“上手”的时机、帮助需要“手法”等;对于一年级学生,从认知及能力的角度,让学生相互帮助显然是不了解学段特点和保护与帮助的特点,建议一年级学生重点培养自我保护意识和能力。

(三)教学研究不透

案例回放:技巧“滚翻类”内容的教学中,教师比较喜欢用“斜坡——由高处向低处做后滚翻动作”帮助学生建立动作概念以及掌握动作。在教学观察中,1~2年级前滚翻动作的学习,3~4年级后滚翻动作的学习教师们都经常会运用“斜坡”。

案例分析:从学生身体素质基础及技能形成规律的角度,有时“斜坡”方法并不利于学生掌握“滚翻类”动作。运用“斜坡”反复练习,既不利于技能的形成,还容易出现一定的“危险”,尤其对身体素质和技能水平较弱的学生更要“慎用”;因为“斜坡”要求身体的控制能力以及时空概念更高;建议“滚翻类”动作教学“斜坡”教法的运用应考虑学生学段的学习特点、技能形成规律及学生的身体素质基础。

(四)内涵理解不深

案例回放:前滚翻动作是人类日常生活中必不可少的保护性实用技能,能避免偶发事件所引起的伤害,可采用滚动、滚翻或鱼跃滚翻动作。在初中鱼跃前滚翻教学观察中经常看到,教师采取分层教学,按能力分组,自主选择跃过不同高度和难度障碍物的练习,如:跃过一定高度的体操棒、跃过一定高度的实心球、跃过一定高度的小垫子、钻过不同大小的呼啦圈等等。

案例分析:我们更多的看到“教师的关注点是教学所采用的教具、教学方式及方法的多样性,对学生的学习效果关注不够”;而学生对动作内涵理解不到位,即蹬、摆、撑的协调配合,以及蹬摆后身体腾空姿势的控制(本体感觉)和落地缓冲依次滚动的控制要求等,造成学生“学会”了动作,但动作没有节奏、没有控制、没有“本体感觉”,或伴有“摔背”现象等等,更谈不到“应急”情况下的运用。因此建议鱼跃前滚翻教学(对于初中生)来说,应通过“本体感觉、时空概念、动作节奏”培养学生的控制能力,实现教学内容的锻炼价值。

二、基于学段特点“滚翻类”动作教学建议及实践指导

(一)“滚翻类”动作教学建议

根据“不同学段”学生前滚翻动作学习的目标,结合学生学段特点以及学生的个体差异,安排设计好滚翻类内容的教学,使学生终身受益。从《义务教育体育与健康课程标准(2011版)》(文章简称《课标》)对体操内容以及评价建议,可看到对体操学习内容核心要素的要求(见表1)。

(二)“滚翻类”动作教学实践指导

基于《课标》下体操“滚翻类”动作教学目标、建议的梳理和理解,使学生“学会、学懂、学乐、学好、学精、会用”前滚翻动作,要根据学段特点、认知及技能形成规律等,形成“不同学段”学习的体系。不同学段“滚翻类动作”教学实践指导说明(以前滚翻动作为例)见表2,便于教师们在备课、教学实践及教学评价中参考。

三、技巧“滚翻类”动作教学技能拓展

技巧“滚翻类”动作技能的形成,需要反复练习(在不同条件和情境中)、不断强化,才能在“危险”的情况下“用得上”。

(一)技巧“滚翻类”动作内容,融入学校趣味运动会或趣味游戏中

在学校开展趣味运动会时,在保证安全以及技能掌握成熟的条件下,根据“不同学段”学生的特点以及体操技巧滚翻类学习内容的特点,将“爬、滚、翻”等内容融入趣味游戏或比赛中,既增加比赛的趣味性,又强化技巧“滚翻类”内容的实用技能,同时拓展和创新了教学内容资源。

1.滚翻类游戏案例设计1

1~2年级学生可设计“爬和侧滚”的内容在游戏中。利用小垫子4块,两块做“桥墩”,一块搭在上面(搭建成桥),1块辅助或组合。游戏设计可利用1组“桥”,也可多组“桥”。

(1)游戏名称:匍匐过障碍

(2)游戏器械:小垫子,标志杆,软制小球等。

(3)游戏目的:发展灵活性、协调性、控制能力及强化爬的实用技能;培养学生团队意识。

(4)游戏方法

首先,设定好起点和终点。

第一环节搭建“桥”(计时),学生3~5人一组,给3块或9块垫子,先按要求搭建桥,1座或3座(按老师指定或标志点)。

第二环节3~5人匍匐过障碍接力。

(5)游戏规则

匍匐过“桥”,要保证“桥”的完好无损;如果“桥”塌了,需要重新搭建,方能继续比赛;比赛距离可根据情况自定(如果3座桥或更多,桥与桥之间的距离确定好);绕过障碍跑回、跳回等接力游戏。

(6)安全要求:“跑与爬”以及“爬与跑”衔接的安全要求。

(7)变化与拓展

可根据需要,匍匐过桥后侧滚(适当的位置放置1块垫子);3~4年级学生可在以上内容的基础上,“抱软球”匍匐过桥等变化;可以和其他形式的游戏组合,桥是其中1个环节。

2.滚翻类游戏案例设计2

5~6年级学生可设计“前滚翻”内容的游戏。5~6人一组,每人1块小垫子,以小垫子为道具。

(1)游戏名称:保护小苹果

(2)游戏器械:小垫子,标志杆等。

(3)游戏目的:培养自我保护意识和能力,发展灵活性、控制能力、方位感及强化滚翻的实用技能;培养学生团队的意识及协调配合能力。

(4)游戏方法

首先设定好起点和终点。

第一环节:每人1块垫子,1人提着垫子站在中间,其他5人(小苹果)双手持垫子或举垫子于头顶全蹲围在四周,形成1个小圈;第二环节:比赛开始,6人步调一致向前;站立的同学快走或跑,蹲的学生“蹲跳前行”;老师吹哨,中间的同学蹲下,其余5位同学(小苹果)将垫子打开迅速做前滚翻动作;第三环节:所有同学提着垫子跑向终点,按指定位置将垫子码放整齐,跑回起点。

(5)游戏规则:垫子必须码放整齐;5位同学必须“蹲跳前行”并保持圆圈。

(6)安全要求:游戏前准备活动充分,重点头颈部位;练习前滚翻动作以及强调前滚翻“手撑垫及‘头着’垫子的部位”;游戏活动空间的安排要科学合理。

(7)变化与拓展

可根据需要,码垫子换物接力跑;可匍匐过障碍+保护小苹果游戏组合;可和其他形式的游戏组合;初中年级学生可设计“前滚翻钻圈”内容的游戏。8~10人一组,培养学生的控制能力以及滚翻动作的规范性、熟练性、应用性等。

(二)技巧“滚翻类”动作内容,融入校本教学拓展资源

北京某中学的“体育与生存”校本课程的拓展,通过跑、跳、爬、滚、钻、攀登等技能发展学生身体素质、强化体操滚翻类学习内容,培养学生生存技能及自救、自我保护、团队协作和保护与帮助的技能。

环节一:通过爬、滚(前、后)及前、后滚翻越过障碍、高处跳下(接滚翻)自我保护等措施,将教学内容与生存技能紧密联系,增强和拓展了教学内容实用性,增强了趣味性及团结友爱、相互保护与帮助技能。

环节二:垫上游戏、前后滚翻与翻越等内容有机结合,培养学生“滚翻类”动作的熟练技能,保护与帮助技能以及“实战”的应用技能。

体操滚翻类内容的学习不仅仅是学生能完成动作,还要让学生熟练的、规范的、高质量的完成动作,并在熟练掌握动作的基础上,理解动作的节奏、动作间的关系、动作的实用性等,同时通过阶段性的系统学习理解“滚翻类”动作的内涵与价值,达到在有限的教学课时内“学会、学懂、学乐、学好、学精、会用”。

表1 《课标》下体操“滚翻类”动作教学目标、建议

表2 《课标》下体操“前滚翻”教学实践指导

[1]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制定,义务教育体育与健康课程标准(2011版)[S].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2012.1.

[2]李健,蔡洁,基于教学难点解决策略 思考体操教学技能培训[J].北京教育学院学报(自然科学版),2013.3.

[3]李健,体操教学语言法的运用技巧——‘精讲巧练,妙用口诀’[J].中国学校体育.2013.11.

猜你喜欢

垫子学段体操
梦幻垫子
放缓坡度 因势利导 激发潜能——第二学段自主习作教学的有效尝试
我们得换个方向
垫子大战
积累真素材 表达真情感 彰显真性情——第三学段作文指导教学策略探索
思维体操
思维体操
头脑体操
湖州试行普通高中学校学段制
The Power of Music