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护生静脉输液实训教学中采用品管圈活动的效果
2015-01-02张绍敏曾菲菲
张绍敏,曾菲菲
(黔东南民族职业技术学院,贵州 凯里 556000)
在护生静脉输液实训教学中采用品管圈活动的效果
张绍敏,曾菲菲
(黔东南民族职业技术学院,贵州 凯里 556000)
目的 探讨品管圈活动对提高护生静脉输液实训教学中穿刺成功率的作用。方法 将活动对象分为实验组(100人)和对照组(100人),实验组采用品管圈活动教学,对照组采用传统教学法教学,对比两组学生实训考核成绩和静脉穿刺成功率,并比较两组护生对各自教学方法的评价。结果 实验组护生静脉输液实训考核成绩及静脉输液穿刺成功率均高于对照组(P<0.05),实验组护生对本组教学方法的评价优于对照组(P<0.05)。结论 品管圈活动可有效提高护生静脉输液穿刺成功率,从而保证教学质量稳步提高。
品管圈;静脉输液;实训教学;穿刺成功率
品管圈(Quality Control Circle,QCC)就是由相同、相近或互补的工作场所的人们自动自发组成,科学运用品管工具,持续进行效率提升、降低成本、提高产品质量等活动的小组[1]。静脉输液是护生必须掌握的护理技能之一,熟练掌握此技术,不仅可以减轻护生实训练习反复穿刺的痛苦,有效保护静脉,同时也可以提高护生的学习积极性和穿刺成就感。在护理实训中,通常是由于穿刺针未能刺入血管、静脉穿破、固定不妥等原因导致护生穿刺失败。2012年9月—2013年1月,我护理教研组实施了品管圈活动,提高了护生静脉输液的穿刺成功率,效果良好,现将方法介绍如下。
1 一般资料
在我校2012级护理专业中随机选取3班和4班护生为活动对象,共计200人,其中女性195人,男性5人,年龄17~22岁。所有护生均通过统一录取入学,随机分班,其年龄、性别和入学成绩比较,无显著性差异(P>0.05)。实验组:2012级护理3班护生100人,采用品管圈活动教学;对照组:2012级护理4班护生100人,采用传统教学法教学。品管圈活动实施时间为2012年9月至2013年1月。
2 品管圈活动实施方法
2.1 成立品管圈小组
护理教研组成立品管圈小组,圈员自愿报名,共有教授1名、副教授1名、讲师1名、高级实验师2名、助教1名。推选圈长1名,教研室主任参与督导工作。通过召开圈会,投票确定圈名为“真心圈”,并设圈徽。
2.2 主题选定
召开品管圈会议,圈员应用“头脑风暴”方式征集活动主题[2],针对静脉输液教学中存在的问题,确定以“提高护生静脉输液实训教学中的穿刺成功率”为活动主题。
2.3 现状调查及原因分析
2.3.1 现状调查 按照教学计划,静脉输液实训教学要在学习相关护理基础知识和技能后进行。静脉输液实训教学约在11月份进行,此时天气转凉,护生大多手脚冰凉,静脉条件差。而护理专业学生又多为女生,并且大多为独生女,比较娇气任性。为了提高静脉输液穿刺成功率、保证教学质量稳步提高,故组织了这次活动。
2.3.2 原因分析 全体圈员经过讨论,通过绘制鱼骨图,从人、物、环境、方法等方面找出影响护生静脉穿刺成功的因素。结果发现,影响护生静脉穿刺成功的原因有血管及穿刺部位的选择、穿刺角度、穿刺对象的血管条件、环境等,具体见图1。
其一,由护理技术缺陷造成的因素:(1)未能准确合理地评估静脉、对血管局部解剖不熟悉。(2)扎止血带的方法不正确(过紧或者过松);松止血带的方法不正确(拉止血带头端时向前或者向后,造成针尖滑出血管外或者刺破血管)。(3)进针点的选择不准确、进针角度过大、进针深度过深或者过浅。(4)液体静压大(输液瓶的高度过高),造成回血困难。(5)调节器位置过低(过于靠近穿刺针),使血管压力低于穿刺针液体压力,造成回血困难。(6)固定方法不妥,使针尖滑出血管外,造成液体外渗,或使针尖紧贴血管壁造成液体不滴。(7)实训指导教师指导不到位。
其二,心理因素:(1)操作者因素:担心操作失败给同学造成痛苦,担心教师和同学责怪,故而穿刺时紧张。(2)模拟患者因素:对静脉输液认识不够、怕对自己身体造成影响;怕痛、不信任同学、配合不到位。
其三,其他因素:室温过低、光线不足、患者体位不合适、同学围观、穿刺不娴熟等。
3 对策与实施
3.1 加强对指导教师的培训
由于对品管圈管理工具和方法了解甚少,在活动初期,圈员顾虑较多、无从下手,积极性不高。教研室主任和圈长积极参加医院开展的品管圈活动的各种培训班及讲座,向有经验的教师请教。在自身充分理解的基础上,两次开会对圈员进行品管圈培训,提高圈员对品管圈的认识。在活动过程中,大家根据品管圈的步骤认真收集、整理资料,并在例会上进行讨论、分析、反馈,提出下一步改进的措施及方向。如在穿刺过程中,发现调节器位置高低会影响静脉血回流,护生将因调节器位置高低影响静脉血的回流误认为穿刺针(已经进入血管)未进入血管所以未见回血。为此,圈员通过查找相关资料、对比操作、讨论分析后,决定在排气过程中调整调节器的位置,约在头皮穿刺针上方约40~50 cm处效果最佳。
3.2 合理准确地评估血管
尽量选择粗直静脉进行穿刺,避免在关节处穿刺,尽量选择手背及肘正中静脉。如果静脉血管不够充盈,可局部涂擦硝酸甘油、热敷等,禁局部拍打血管。
3.3 观看视频和展示静脉输液流程图
向护生展示静脉输液流程图,并且针对各个环节制订出相应的对策和处理方法,进而通过观看静脉输液教学视频,在模拟穿刺手臂上进行反复多次练习,找出穿刺失败的原因。
3.4 加强沟通能力的培养
护生由于实践经验少,在穿刺过程中难免会紧张,会出现心跳加速、面红耳赤、手抖等现象,使得模拟患者对操作者不信任,从而导致穿刺失败。因此,良好的沟通是穿刺成功的关键。
3.5 加强技能培训,规范操作
将护生分成若干小组,每组10~15人,每两人一组,分别进行交叉实践,便于教师对操作者进行一对一指导。要求实践环境干净、整洁、宽敞明亮。
4 结果(见表1~2)
4.1 成绩比较
分别对两组护生进行静脉输液实训考核,考核序号和模拟患者均采取抽签方式确定,通过静脉输液实训考核评分标准评分。结果显示,实验组实训考核成绩优于对照组(P<0.05),且穿刺成功率也高于对照组(P<0.05)。
4.2 教学方法评价调查
课后,笔者自制调查问卷,以了解两组护生对各自教学方法的评价。共发放问卷200份,收回有效问卷200份,有效问卷回收率100%。
5 讨论
5.1 品管圈活动提高了教师工作的积极性
品管圈活动强调让圈员自动自发地参与活动,使圈员享有更高的自主权、参与权、管理权[3],在轻松愉悦的气氛下畅所欲言,充分感受到满足感、成就感。在活动实施过程中,圈员各司其职,分别承担记录、检查、督促工作,不仅解决了护生穿刺过程中存在的问题,增加了护生的满意度,还达到了共同提高、凝聚教学团队力量的作用,发挥了教师的潜能,培养了教师的管理能力。
5.2 品管圈活动提高了护生的静脉穿刺成功率
通过品管圈活动,使护生在实训课中的静脉穿刺成功率有了很大提高,充分发挥了护生操作的积极性、主动性,提高了护生的语言沟通和表达能力,增强了护生对穿刺对象的责任感和自信心。
5.3 品管圈活动使护理教学质量持续提高
通过品管圈活动,不断发现护理教学中存在的问题,进行原因分析,提出改善措施并实施,同时进行效果评价,不断进行检讨和改进,使问题得到解决,使护理教学质量持续提高。
图1 护生静脉穿刺成功率低的原因示意图
表1 实验组与对照组实训考核成绩比较
表2 两组护生对各自教学方法的评价比较(%)
G526.5
B
1671-1246(2015)04-0122-0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