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一带一路”战略的立论基础与推进思路

2015-01-02史育龙

经济科学 2015年3期
关键词:一带一带一路国家

国家发展和改革委员会宏观经济研究院科研管理部副主任 史育龙

“一带一路”是今后一个时期我国发展战略的重要组成部分,对中国自身和周边地区的发展都有着极为深刻的影响。准确把握“一带一路”战略的立论基础,对于制订切实可行的实施策略、扎实有序推进“一带一路”建设,具有至关重要的意义。

一、中国发展成就是“一带一路”战略的立论基础

从二战结束到上世纪六七十年代,随着越来越多的发展中国家政治上实现了民族解放和国家独立,促进了经济发展,实现国家富强成为各国共同面临的紧迫任务。半个多世纪以来,广大发展中国家不懈努力,不断探索尝试各种发展模式和道路,从拉美国家的“进口替代”到亚洲国家的“出口导向”,从政治民主化到经济自由化,在西方专家开出的“药方”指导下做了大量的试验,但结果总体上是令人沮丧的。按照2001年诺贝尔经济学奖获得者迈克尔·斯宾塞的研究,全世界只有13个经济体实现了持续25年以上年均增长率超过7%。与此同时,作为一个超过13亿人口的发展中大国,中国在30多年时间里,成功保持了接近两位数的年均增长速度。经济总量由1990年的4000亿美元增长到2014年的10.4万亿美元,占全球经济的总量由1.8%增加到14%,经济总量从相当于美国的6.7%增长到60%,人均国内生产总值从344美元增长到7500美元,从一个低收入国家成功进入到了上中等收入国家行列。

中国的发展成就由初期的涓滴细流变为不可阻挡的态势,让几十年来一直苦苦探索发展之路的广大发展中国家看到了希望,也给世界带来了强烈的震撼。改进政府与市场的关系、发挥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中长期规划的引领作用、以开发区和产业园区等方式促进地方发展、激发发展活力的探索实践,成为广大发展中国家和经济转轨国家竞相效仿的模板。金融危机以后,发达经济体遭受重大打击,新兴经济体也在近年来遇到巨大困难,全球经济进入新的调整期,寻求新的增长动力成为全球范围的热门话题。在这一背景下,中国提出的“一带一路”倡议,顺应了时代发展潮流,也契合沿线国家迫切希望学习借鉴中国发展经验、深化与我合作、搭乘中国发展快车的强烈愿望,正是中国发展成就取得的巨大影响力、感召力和向心力,构成了“一带一路”战略的立论基础,也成为谋划“一带一路”实施策略的核心要义所在。

伴随着中国提出“一带一路”倡议,沿线国家也纷纷谋划制订自身的区域发展战略,哈萨克斯坦提出了“光明大道”新经济政策,埃及新政府发布了“苏伊士运河走廊”开发计划,韩国也提出了“欧亚倡议”发展计划,这些成为我与沿线国家“政策沟通”和“设施联通”的指南。以中国-东盟自贸区升级版、中国-海湾经济合作委员会自贸区以及已经完成谈判的中韩自贸区等为代表的自贸区,为进一步深化与沿线国家的贸易合作、实现“贸易畅通”打下了坚实基础。以亚投行、丝路基金为标志,我与沿线国家间双边本币互换、结算的范围和规模不断扩大,为实现沿线国家间“资金融通”铺平了道路。沿线国家间不断拓展的文化交流、教育科技和旅游合作等,也为实现“民心相通”创造了条件。

二、以促进发展为核心谋划“一带一路”推进思路

中国发展成就的取得,关键在于成功把握了上世纪80年代以来经济全球化带来的发展机遇,使中国经济融入全球经济体系并从中赢得发展机遇。“一带一路”是新形势下经济全球化在区域层面的具体体现,也将是广大发展中国家难得的发展机遇。为此,必须牢牢把握发展这一核心要义,紧紧抓住全球战略格局加快调整的机遇,秉持亲、诚、惠、容理念,坚持睦邻友好、守望相助,促进沿线各国对接发展,尊重彼此文化和发展道路,按照“共商、共建、共享”的原则,从区域基础设施和产能合作入手,以点带面,从线到片,改善区域发展环境,做大区域市场规模,提升我与沿线国家在基础设施建设、资源开发、产业转移、贸易金融、科技人文等领域的合作水平,为推动建立和平、合作、发展的区域新秩序和全球治理新模式做出积极贡献。

面向未来,与沿线不同文化背景和社会制度、不同发展水平和利益诉求的国家共同建设“一带一路”,需要把握以下战略重点。

1、以我为主、服务“两个一百年”发展目标

建设“一带一路”,要坚持以我为主,自觉履行发起人、组织者和协调员的角色,牢牢把握主动权,主动谋划全局、善谋定后动,积极引导方向,敢引领担当,高举和平发展、合作共赢的大旗,最大限度整合沿线国家的诉求与我发展目标,把丝绸之路经济带建设与我扩大内陆沿边对外开放、构建开放型经济体制结合起来,把21世纪海上丝绸之路建设与我发展海洋经济、建设海洋强国有机结合起来,形成经济、政治、文化和国家安全同步推进的局面。

2、互利共赢、扩大利益汇合点

建设“一带一路”是我国将自身发展成果更多更好惠及沿线国家的重要探索。要重视发挥沿线国家各自的区位、资金、技术、人才、产业和市场优势,调动整合各方力量,共同打造区域发展新规则和新秩序。通过扩大双边投资,促进产业转移和技术扩散,形成紧密的产业上下游联系,通过利益互换、利益平衡和利益共享,不断扩大利益汇合点,强化促进发展、改善民生和增强国力的利益纽带;通过人文交流,促进相互理解和认同,加强区域合作,共享发展成果,强化兴衰与共意识;通过推进海上合作,增进互信,为有效管控分歧营造氛围,培育维护海上安全和航道畅通责任意识,共同打造政治互信、经济融合、文化包容的利益共同体、命运共同体和责任共同体,全面提升务实合作水平。

3、因地制宜、寻求最大公约数

虽然“一带一路”沿线国家在国情特点、发展水平、面临问题等方面存在巨大差异,但在加快工业化现代化进程,促进经济发展,改善人民生活方面,沿线国家具有高度的共识,为此,须通过加强与各国的沟通,深入了解各自诉求和核心关切,最大限度凝聚沿线地区民意基础,求同存异,寻求为各国人民创造财富、振兴区域经济的最大公约数,汇聚区域共同发展主流声音,把沿线各国的发展与整个地区的发展紧密结合在一起,形成推进合作、增进发展机会的合力。要根据沿线各国不同的历史文化背景、现实挑战和核心关切,共同研究把各自资源优势、区位优势和人才、技术以及文化传统优势转化为促进发展的现实优势,共同商定合作重点、合作模式和工作机制,促进区域合作不断深化发展。

4、陆海统筹、推进务实合作

陆海统筹是推进“一带一路”建设的有效方式。要统筹陆上“一带”和海上“一路”、形成“一带一路”互相支撑、协调推进的格局,在加快高铁、高速公路和管道等陆地交通基础设施,电站和电网等能源基础设施,以及通信和互联网等信息基础设施建设的同时,全面提升港口和航道等海上交通基础设施,加强海洋环保、救灾等海上合作,促进产业、贸易投资和技术等领域的合作不断深化,为扩大区域市场提供有力支撑,真正把“一带一路”建成惠及沿线各国人民的和平、合作、发展之路。“一带一路”本身,也有“一带”与“一路”孰先孰后的矛盾。一百多年前,清政府内部发生过海防与疆防之争,也足为我们所镜鉴。当然,今天中国的国力远非积贫积弱的晚清可比,但西北与东南的不安定因素依旧突出。无论侧重于西北西南地区的“一带”还是偏重于东南地区的“一路”,我们不能简单地期望“一带一路”发展之后所有问题能够自然消解。更何况国际上对“一带一路”持有疑惑甚至敌对态度的不乏其人。也正是由于上述原因,三大战略中难度最大的就是“一带一路”,再加上基础薄弱、贫困片区、边疆安定、国际关系……等等问题,都是京津冀和长三角完全不会遇到的困难。然而要实现中国梦,必须取得均衡发展。中国未来经济要想平稳增长,离不开稳定的国际局势和安定的国内社会环境,这两点都与西北、西南边疆以及南海区域有着极为密切的关系。“一带一路”面临的挑战是最多的,而假如这一战略处理得当、发展有力,未来给中国带来的红利也是最大的。

历史上的丝绸之路对中西方文明的发展都具有重大的意义。中国通过丝绸之路吸纳了西方文明的先进因素,变得更加多元和包容。西方世界的兴衰和近代资本主义国家的崛起也与丝绸之路有密切关系。奥斯曼土耳其帝国的扩张很重要的原因在于控制了陆路丝绸贸易,获得了充足的财政来源。而荷兰、英国在商业制度上的变革也是直接来自于东印度公司经营海上丝绸之路的现实需要。“一带一路”在历史上就不是哪一个国家单边获益,今天也同样会惠及多方,取得共同发展和繁荣。

猜你喜欢

一带一带一路国家
一带一路风光无限
“一带一路”我的梦
ДОВОЛЬНО ЗАПРЯГАТЬ,ПОРА ЕХАТЬ!
能过两次新年的国家
把国家“租”出去
奥运会起源于哪个国家?
“走出去”能否搭上“一带一路”这趟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