Ka波段单脉冲和差网络设计
2015-01-01孔英会汪海洋
孔英会,汪海洋,李 浩
(电子科技大学物理电子学院, 成都610054)
0 引言
从20世纪40年代后期单脉冲技术发展以来,单脉冲雷达在航空以及导弹防御系统中发挥着重要作用。单脉冲和差网络是单脉冲雷达的一个关键部件,由它完成和、差处理,并形成和、差波束。为了对空中目标进行自动方向跟踪,必须在方位和仰角两个平面上进行跟踪,这就必须获得方位和仰角两个角误差信息,为此需要一个双平面单脉冲和差网络[1]。
1 波导和差网络模型
本文所设计和差网络由四个波导魔T组成,是一个八端口的无源器件,当作为接收天线时,四个天线分别得到的回波信号在和差网络内经过两级加减,最终可以得到和信号、俯仰差信号和方位差信号,其原理如图1所示。接收到的四路信号分别从波导端口1、2、3、4输入,信号1和信号2、信号3和信号4分别在Ⅰ、Ⅱ波导魔T中进行一级加减,然后输出和差信号再在Ⅲ、Ⅳ波导魔T中进行二级加减。最终可以在Ⅲ魔T的Σ支路即5端口获得和信号1+2+3+4;在Ⅲ魔T的Δ支路即6端口获得俯仰差信号(1+2)-(3+4);在Ⅳ魔T的Σ支路即8端口获得水平差信号(1+3)-(2+4);Ⅳ魔T的Δ路即7端口输出通常不使用,而是接上一个等效负载[2]。
图1 单脉冲和差网络原理示意图
2 波导魔T的设计与仿真分析
波导魔T是微波、毫米波电路中的重要器件,能进行功率的分配与合成,由于其具有功率容量高、端口性能好等优点,被广泛应用于微波集成电路、电子对抗设备以及制导系统等[3-5]。在传统雷达体制中,它一般紧接在天线之后,用以产生系统所需的和、差信号。随着近代通信的发展,高频宽带魔T越来越引起人们的重视,但由于传统的平面电路魔T容易受寄生效应的影响,不适宜在高频段工作[5],毫米波波导魔T仍是研究重点。
普通E-T接头和H-T接头直接组成的普通双T接头魔T,如图2所示,由于连接处结构突变,即使双T各臂均接匹配负载,其各端口的反射也会很大,不能实现魔T特性。因此,在工程上实现魔T特性需在普通双T接头中加入调配体,以减少各端口的反射[6]。比较常用的匹配元件有螺钉、膜片或锥体等[7],单纯用螺钉或膜片来匹配的主要缺点是调配困难,频带较窄。在文献[8-9]中,为了获得好的魔T性能,除了在魔T接头处加入匹配元件外,还在E臂上加了金属膜片或金属柱体,如图3所示,这给魔T的制作增加了一定的难度。文献[6]去掉了文献[8]、文献[9]中 E臂上的匹配元件,仅保留在接头处的匹配部分,试图通过改变匹配体的形状来实现好的魔T性能,仿真结果表明该方法确实可行。但其中的螺钉结构半径要小于0.5 mm,在高速运载体上使用会形成震颤,从而影响性能稳定。为了简化魔T的结构,降低机械加工复杂程度,提高抗振动能力,本文设计了采用阶梯型过渡的匹配结构形式,如图4所示。
图2 普通魔T的结构示意图
图3 文献中魔T的结构
图4 阶梯型魔T
为了得出适用于工程应用的参数数据,本文通过高频仿真软件HFSS对图4b)三视图中各参数进行仿真与优化,总结出这些参数的变化对魔T性能的影响,以得出便于实际工程应用的结果。魔T的仿真与优化过程为:在初步确定魔T的结构尺寸后,通过改变图4中的参数值寻找最优的S参数。在33.5 GHz~36.5 GHz范围内进行参数优化,为获得较好的平分特性、高隔离度、低损耗,最终确定了其最优参数为:a=5.24,b=3.5,l1=26.49,l2=9.48,l3=14.39,l4=8.18,l5=4.63,l6=3.73,l7=1.53,l8=5.82,d1=0.67,d2=0.61,d3=1.13(以上长度单位为mm)。其仿真结果如下:首先,来看它的匹配特性,如图5a)所示,四个端口的回波损耗均大于20 dB;其次,隔离特性,如图5b)所示,1、2端口的隔离度优于25 dB,3、4端口的隔离度优于55 dB;然后,平分特性,如图5c)所示,当信号从3、4端口输入时,1、2端口能很好的平分,功率差值小于0.05 dB。
仿真过程中发现,l3、l4、d1、d2主要是影响直通端口与和端口的反射系数。l8对魔T和差口的匹配特性有很大影响,往往出现和端口性能好了,而差端口恶化或反之,因此,设计中要综合考虑各端口特性,多次试验寻找最优结果。
图5 匹配特性
3 和差网络的设计与仿真分析
本文所做的和差网络,因设计需求,和差端口需成一直线排列,根据图1所示的单脉冲和差网络原理图安排四个魔T的摆放和连接,且四个输入端口要成十字形分布。
图6 和差网络结构示意图
为提高电磁波传输效率,减少端口反射,需优化波导拐角处的连接。考虑到实际加工工艺,H面拐角可以进行倒圆角,E面拐角可以采用阶梯过渡的形式。以上设计所用波导为非标准波导,为便于和差器和其他器件连接,还需过渡到标准波导。对每个连接处分别优化达到最优性能,然后,进行联合仿真以获得最优结果,图6为优化后结构图。
图7为单脉冲和差网络在HFSS中的仿真结果。在2G带宽内,各端口的回波损耗大于15 dB,当和端口激励时,各输出端口的幅度一致性小于0.1 dB,相位一致性小于5°。当俯仰差端口6激励时,1~4端口的相位反向特性如图7e)所示,相位偏差小于7°。
图7 和差网络在HFSS中的仿真结果
在仿真过程中发现,魔T结构中匹配矩形槽厚度d3的大小变化对整个和差网络性能有一定影响,在其他参数不变的条件下,分别取d3=1.03 mm,1.08 mm,1.13 mm,1.18 mm和1.23 mm,这五种情况下和差网络匹配特性(只列出典型值和端口和差端口8的回波损耗),如图8所示。从图中可以看出,d3在0.2 mm范围内的变化能影响和端口中心频点处约10 dB的变化,影响差端口中心频点处约15 dB的变化,因而,加工误差对和差器性能会产生一定影响。
图8 和差网络的灵敏度分析
4 实测结果分析
图9为单脉冲和差器的实物图片。图9a)为和差器四个输入端口,成十字形分布;图9b)为和差网络四个输出端口,成一直线排列;图9c)图为切割第二层示意图。
图9 单脉冲和差网络原理示意图
采用矢量网络分析仪测试此和差器,图10给出和差器测试结果。图10a)为四个输入端口的回波损耗;图10b)为和端口及两个差端口的回波损耗;图10c)为四个输入端口到差端口8的插入损耗;图10d)为四个输入端口到和端口的相位一致性;图10e)为当差端口6激励时,1~4端口的相位反向特性。分析测试结果可以看出,在2G带宽内,各端口的回波损耗约大于12 dB;当差端口8激励时,各输出端口的幅度一致性小于1 dB;当和端口激励时,输出端口相位一致性小于7°;当差端口6激励时,输出端口相位偏差小于8°。由于在毫米波频段,加工和装配精度以及测试环境对实测结果影响较大,造成实测结果与仿真结果有一定的误差。
图10 和差网络的电性能测试结果
5 结束语
本文通过HFSS对8 mm波导魔T进行了优化仿真,设计出了一种结构简单,便于工程应用的结构形式,仿真结果表明:在33 GHz~37 GHz范围内,获得了较好的匹配特性、隔离特性以及平分特性。采用此种阶梯型魔T作为基本结构单元,设计了一个Ka波段单脉冲和差网络,测试结果良好,对研制毫米波段高性能、结构简单的和差网络具有一定参考。
[1]金谋平.一种平面型波导单脉冲比较器的设计[J].雷达科学与技术,2003,1(2):125-128.Jin Moping.Design of a planar waveguide monopulse comparator[J].Radar Science and Technology,2003,1(2):125-128.
[2]张青梅,孙红兵.相控阵雷达中宽带波导和差网络的研究[J].现代雷达,2010,32(3):77-79.Zhang Qingmei,Sun Hongbing.A study on wideband waveguide sum and difference network used in airborne active phased array radar[J].Modern Radar,2010,32(3):77-79.
[3]Adlerstein M G,Arthur T.Network analysis of a 35 GHz magic tee[J].IEEE Transactions on Microwave Journal,1988,3(7):99-105.
[4]Wu H C,Dou W B.A rigorous analysis and experimental researches of waveguide magic tee at W band[J].Progress In Electromagnetics Research,2006(60):131-142.
[5]黄绣江,郭 泉,李 忻,等.超宽带双脊魔T的研制[J].电波科学学报,2007,22(2):177-180.Huang Xiujiang,Guo Quan,Li Xin.Development of an ultra-wide-band magic tusing double ridged waveguide[J].Chinese Journal of Radio Science,2007,22(2):177-180.
[6]赵 波,李家胤,周翼鸿.8 mm波导魔T的仿真分析[J].真空电子技术,2008(5):22-24.Zhao Bo,Li Jiayin,Zhou Yihong.Simulation and analysis of 8 mm waveguide magic tee[J].Vacuum Electronics,2008(5):22-24.
[7]杜仑铭,徐可荣.宽带波导魔T的设计[J].船舶电子对抗,2006,29(6):52-54.Du Lunming,Xu Kerong.Design of wide-band waveguide magic T[J].Shipboard Electronic Countermeasure,2006,29(6):52-54.
[8]Ritter J,Amdt F.Efficient FDTD/matrix-pencil method for the full-wave scattering parameter analysis of waveguiding structures[J].IEEE Transactions on Microwave Theory and Techniques,1996,44(12):2450-2456.
[9]Shen Z X,Law C L,Qian C.Hybrid finite-element-modalexpansion method for matched magic T-junction[J].IEEE Transactions on Magnetics,2002,38(2):385-38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