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中国外贸收支顺差居高不下的成因分析

2015-01-01马树才周小琳

统计与信息论坛 2015年6期
关键词:差额顺差收支

马树才,周小琳,2

(1.辽宁大学 经济学院,辽宁 沈阳110036;2.东北电力大学 经济管理学院,吉林 吉林132012)

一、引 言

中国外贸收支顺差从2001年的225.5亿美元一路攀升,到2013年已达2 590.1亿美元,上升了10.49倍。巨额的外贸收支顺差,不仅通过贸易条件的恶化和外汇储备的贬值将中国的财富源源不断地输往了国外,且由于外贸顺差的持续走高,导致了中国经济增长对外部市场的依赖性愈来愈严重,增加了宏观经济的不稳定性和不确定性。同时,还引发了与欧美等贸易伙伴的一系列贸易摩擦,致使国际社会纷纷将矛头指向人民币汇率,一些西方学者甚至认为过低的人民币汇率是全球经济失衡的根源。虽然中国政府也多次努力来减少外贸收支顺差,包括让人民币升值、减少出口税减免、简化和放宽进口管理措施、减少进口环节与手续等,但中国的外贸顺差在经历金融危机的洗礼后却又回归到快速增长的轨道。究竟是何缘由导致中国的外贸顺差居高不下,如何改善中国的外贸收支失衡状况,已经成为一个不能回避和亟待深入研究的现实问题。

对于中国外贸收支顺差持续走高成因的研究,国内外学者有着不同解释:1.人民币汇率低估论。人民币币值被低估了22.5%[1];人民币汇率的低估造成了中国贸易竞争优势,从而导致外贸顺差的不断扩大[2];人民币盯住美元的货币政策,也暗含着中国政府不情愿人民币对美元升值,这使得美国的贸易逆差长期无法扭转[3];欧盟及美国的其他实行浮动汇率制度的贸易伙伴不得不承担汇率调整的任务,令本已经承受债务危机的欧盟经济雪上加霜,人民币升值及实行浮动汇率制是调整中国外贸收支失衡、缓和外贸摩擦的必要措施[4]。2.要素价格扭曲。不对称的市场化及相关要素市场扭曲是导致中国出现外部失衡的原因。在改革阶段,政府几乎将产品市场完全自由化,但要素市场仍然严重扭曲。这种扭曲趋于压低要素价格、降低生产成本,人为地刺激了生产动机、提高投资回报、增强了中国产品的国际竞争力,所有这些刺激了中国的出口[5]。政府为支持加工贸易的发展,给予加工贸易企业众多优惠,使得低效率的加工贸易企业能够以低廉的成本获得各种生产要素,加工贸易企业的规模恶性扩张,而高效率的一般贸易企业却因得不到这些优惠而丧失大量市场份额[6]。中国贸易顺差大部分来自于加工贸易产业,其实质是一种基于要素价格扭曲导致的结构性顺差[7]。3.储蓄与投资缺口。如果把储蓄与投资缺口视为内部失衡,外贸收支差额视为外部失衡,则一国内部失衡是引发外部失衡的重要原因。由于内需不足,储蓄持续大于投资,储蓄与投资之间的差额形成外贸收支顺差[8]339-375,而欧美国家低储蓄高消费的发展模式使得中国外贸收支顺差持续膨胀[9]。4.外商直接投资。外商直接投资更倾向于面向出口的生产,而不是面向东道国市场的生产[10];外商在华直接投资促进了中国的出口,替代了中国的进口,从而导致中国贸易顺差的快速增长,而且外商在华直接投资引致的贸易顺差具有持续性[11]。5.加工贸易的快速发展。自中国加入 WTO后,通过融入国际经济特别是东亚地区的生产体系与价值链创造,中国已经成为全球的制造与贸易中心[12]。加工贸易是中国对外贸易的主体,占据中国几乎全部贸易顺差的来源[13]。

影响外贸收支平衡的每一因素并不是孤立地发挥作用的,它们彼此之间有一定的内在联系,是共同对外贸收支平衡产生影响的。上述关于中国外贸收支顺差成因的种种解释,虽然都有一定道理,但由于皆是在忽略其它因素影响的条件下,孤立地对所关注的因素进行研究的,因此很难说其结论具有令人信服的说服力。为此,本文将全部可能对中国外贸收支平衡产生影响的因素统统纳入外贸收支平衡决定模型中,来分析导致中国外贸收支顺差居高不下的成因,并以此为根据提出促使中国外贸收支平衡的政策建议。这一研究将对维持中国外贸收支平衡、减少贸易摩擦以及确保经济稳定快速发展有着重要的理论和现实意义。

二、理论框架

本文的外贸收支平衡理论模型,是在新开放宏观经济的框架下,结合内部均衡(生产要素市场和产品市场同时实现均衡)和外部均衡(外贸收支结构合理)相关理论而构建的。企业根据利润最大化的原则确定最优的产出水平,从而实现要素市场(原材料、劳动力、资本)和产品市场(贸易品和非贸易品)的均衡。代表性消费者根据终生效用最大化原则确定当期消费和未来消费的数量,从而实现外部市场的均衡。

为使所构建的理论模型既符合现实,又能简化分析过程,设定假设条件如下。

(一)模型基本假定

1.世界上只存在两个国家,中国和除中国外的其他国家;

2.两个国家均生产可出口品和非贸易品两种商品。可出口品生产中使用的生产要素包括资本、劳动和原材料,非贸易品生产中使用的生产要素包括资本和劳动;

3.可出口品、资本和原材料可在世界范围内自由流动,非贸易品及劳动力只能在本国内部自由流动;

4.非贸易品不能用于投资,只能用于本国的消费;

5.本国所有生产者和消费者都是同质的,生产者生产可出口品及非贸易品,并通过交换消费可出口品、进口品和非贸易品。

(二)生产者决策

假设短期内不存在技术进步,可出口品和非贸易品部门的产出符合CD生产函数形式:

止式中,上标x和N分别代表可出口品和非贸易品,Y为产出水平,K、L和R分别为的资本、劳动和原材料的投入量。α、β、θ、l和h代表投入产出系数。

为实现当期利润最大化,可出口品和非贸易品部门的利润函数分别为:

上式中,P代表最终产出的价格水平。假定原油是可出口品生产中使用的主要原材料,均衡时可出口品和非贸易品部门的工资和利率水平均相同,w、r和Poil分别代表劳动、资本和原材料的价格水平。

由(1)-(4)式可得t期本国生产者利润最大化时的总产出水平:

由此可以看出,均衡时两部门的产出水平及其投入的生产要素的数量是由生产要素的价格水平决定的。

(三)消费者决策

与生产者不同,消费者具有长远目光,为追求终生效用最大化,代表性家庭的终生效应函数Ut及其对应的跨期预算约束分别为式(6)和式(7):

上式中,C代表消费水平,t和t+1分别代表当期和未来时期,ρ为主观贴现因子,σ为不变的跨期替代弹性系数,wrt+1为未来时期的世界利率水平。

根据式(6)、(7)得到消费者选择消费的跨期最优条件为:

结合式(7)、(8),可以得到可贸易品的跨期最优消费为:

(四)外贸收支差额影响因素理论分析

根据开放经济条件下国民收入的恒等式,抵消非贸易品的影响(非贸易品不能用于投资,即)后,得到本国贸易收支差额TBt的恒等式:

假定综合价格水平P和可贸易品价格水平PT满足如下拉格朗日乘子形式:

上式中,δ为可贸易品的消费CTt在总消费Ct中所占的比重,γ为出口品的消费Xt在可贸易品的消费CTt中所占的比重。

参照Bouakez和Kano的做法[14],将贸易品的价格PTt标准化为1,于是贸易条件TT、汇率水平Qt可分别表示为:

则外贸收支差额TBt可写成如下形式:

通过上述外贸收支平衡模型的理论分析及(15)、(16)式可以看出,影响外贸收支差额的因素主要为:工资水平w、实际汇率Q、本国利率r、世界利率wr、原油价格Poil和贸易条件TT。

原油价格、工资水平和本国利率水平上升均会因产出水平下降而降低中国代表性家庭的实际收入,工资水平上升还会提高代表性家庭的名义收入,代表性家庭的当期消费水平随实际收入水平同方向变化,但由于边际消费倾向小于1,这三种生产要素价格水平上升最终将引起中国外贸收支逆差。另外,外贸收支恶化会导致未来产出水平下降,代表性家庭的终生财富减少,为维持恒定的消费水平,代表性家庭会减少当期消费,外贸收支逆差状况得以改善。

人民币升值、世界利率下降会降低当期消费的相对价格水平,并通过跨期替代作用提高代表性家庭当期消费水平,进而恶化中国的外贸收支状况。此外,外贸收支逆差和世界利率水平下降又会降低代表性家庭的未来收入,从而促使代表性家庭为维持未来消费水平不变而减少当期消费,即通过收入效应改善外贸收支状况。

贸易条件恶化会降低代表性家庭的收入水平,并进而降低其当期消费水平,但由于边际消费倾向小于1,外贸收支恶化。

三、外贸收支顺差成因的实证分析

虽然理论分析表明,工资水平、实际汇率、本国利率、世界利率、原油价格和贸易条件皆是可影响外贸收支平衡、导致巨额顺差产生的原因,但是否符合中国现实,需作实证分析。

(一)外贸收支差额实证分析模型

由于(15)、(16)式为非线性模型,为便于实证分析,需要将其线性化。为此,首先将(16)式泰勒展开化成如下线性形式:

c0为常数项,c1-c7分别表示当期及未来产出(Yt和Yt+1)、当期及未来汇率(Qt和Qt+1)、当期及未来贸易条件(TTt和TTt+1)和世界资产未来收益水平(1+wrt+1)每变化1%导致外贸收支差额TBt绝对量的变化量。

将(15)式代入上式,则外贸收支差额的绝对水平TBt可化成如下线性形式:

b0为常数项,b1-b6分别表示当期及未来工资(wt和wt+1)、当期及未来利率(rt和rt+1)、当期及未来原油价格(Poil,t和Poil,t+1)每变化1% 导致外贸收支差额TBt绝对量的变化量,b7-b11的含义分别与c3-c7相同。

由于东南亚金融危机、美国次贷危机和中国入世均对中国外贸收支产生了举足轻重的影响,实证模型中还需引入dummy1t、dummy2t和opent三个虚拟变量来代表上述外生冲击的影响,因此,最终用于分析中国外贸收支平衡影响因素的实证分析模型为:

(二)指标选择

为深入分析中国外贸收支长期失衡的成因,本研究除列出总贸易收支方程外,还按照贸易方式分别列出一般贸易及加工贸易方式下的贸易收支方程。模型中具体指标选取如下:

TB,TB(gt),TB(pt):货物贸易进出口总差额及一般贸易和加工贸易方式下进出口差额;

lnQ:实际汇率的对数;

lnTT:贸易条件的对数;

lnr,lnw,lnPoil:利率、工资水平及原油价格的对数;

ln(1+wr):世界资产收益水平的对数。以美国实际贷款利率水平作为wr的替代变量①① 以上变量均用HP滤波法去除时间趋势,原始数据时间跨度均为1981-2012年。原油价格数据来源于美国能源总署网站,美国的物价指数来源于美国经济分析局网站,名义汇率、出口商品价格、进口商品价格和进出口数据来源于中国商务部及海关总署网站,中国物价指数、工资水平和GDP数据来源于国家统计局网站。。

(三)模型的估计与检验

相对于整个世界而言,中国是一个小国,因此,中国外贸收支差额的变化不会对解释变量产生影响。但因模型包含的解释变量比较多,且包含众多变量的当期项及未来时期项,为避免多重共线性,本文采用主成分回归分析的方法进行分析。

除三个虚拟变量外,模型(19)中含有11个解释变量,其11个主成分方差贡献率及累计方差贡献率见表1。

表1 总的解释方差表

我们将11个主成分加上3个虚变量分别与外贸收支绝对差额TBt、一般贸易收支绝对差额TB(gt)t及加工贸易收支绝对差额TB(pt)t进行回归分析得估计式如式(20)至(22)所示:

上述3个主成分回归估计式的拟合优度皆大于0.9,参数显著性通过5%显著性水平下的t检验和F检验,DW值接近于2,不存在序列相关。

因此,最终可得到外贸收支差额TBt,一般贸易收支差额TB(gt)t和加工贸易收支差额TB(pt)t的回归分析估计式分别如式(23)至(25)所示:

(四)外贸收支顺差的成因分析

入世以来,中国居民的工资水平迅速增长。从理论上讲,工资水平上涨会降低出口品的产出水平,增加代表性家庭的当期消费水平,进而导致外贸收支逆差。从式(23)中可以看出,由于中国出口产品以劳动密集型产品为主,工资水平上涨是缩减中国外贸收支顺差的最主要原因。当期和未来工资水平每上涨1%分别使得中国外贸收支差额降低26 910.91亿 和 31 757.95 亿 元。从 式 (24)和 式(25)的对比中可以看出,工资水平上涨对一般贸易和加工贸易均有抑制作用,但由于在加工贸易中国内企业承担的生产成本主要为劳动力报酬,而在一般贸易中国内企业要负责产品的原材料采购、加工组装及市场营销等全部过程,工资水平上涨对加工贸易的冲击大于其对一般贸易的冲击。当期和未来时期工资水平上涨1%总体上使得中国一般贸易收支差额和加工贸易收支差额分别降低20.22亿和3 783.63亿元。

1994年中国实行利率市场化改革后,利率水平逐年下降。从理论上讲,利率水平的下降能够改善中国的外贸收支状况。但从式(23)至(25)可以看出,利率水平仅仅起到了调节中国加工贸易收支平衡的作用。当期和未来时期利率水平每降低1%会使得中国加工贸易收支差额增加524.22亿元,一般贸易收支差额降低1 375.88亿元。一般贸易企业多为中小企业,因资金紧缺、融资困难不得不退出市场,一般贸易收支恶化,而加工贸易企业多为资金实力雄厚的外商投资企业,虽以足够低的价格获得资金融通,贸易收支改善的程度却十分有限。总体上来说,利率水平下降会引起中国外贸收支逆差,当期和未来时期利率水平每降低1%会使得中国外贸收支差额降低3 024.38亿元。

随着世界经济的缓慢复苏,原材料价格会快速增长。从理论上来讲,原材料价格水平上升将恶化中国的外贸收支状况。从式(23)至(25)可以看出,原材料价格水平上升对中国外贸收支的影响是与理论预期相同的。由于一般贸易产品的原材料采购由国内企业负责,而加工贸易产品的原材料由国外厂商提供,因此,原材料价格水平的变化对一般贸易的影响要比加工贸易的影响更大。当期及未来时期原材料价格每上涨1%会使得一般贸易收支差额减少2 971.8亿元,而加工贸易收支差额仅减少1 167.2亿元。

2005年后,人民币汇率一直保持升值的趋势。从理论上讲,人民币升值会引起中国外贸收支逆差,但在式(23)中,人民币每升值1%会使得中国外贸收支差额增加566.03亿元。这一方面是由于中国人民币汇率存在低估现象,即使人民币升值,出口企业仍然具有价格优势。另一方面,由于国际社会频繁对人民币施压,人们对人民币升值的预期日益升温,这种升值预期会对实际汇率对贸易差额的影响产生抑制作用[15]。人民币升值预期会扩大贸易余额,贸易余额会加强升值压力,升值压力进一步提高升值预期。最终的结果是,升值预期持续存在,贸易余额不断增长[16]。另外,由式(24)和(25)可知,汇率波动能够起到调节中国一般贸易收支平衡的作用,人民币汇率失调主要是由加工贸易引起的。当期和未来时期人民币每升值1%会使得中国一般贸易收支差额降低2 843.2亿元,加工贸易收支差额增加295.85亿元。这是因为一般贸易方式下产品的附加值多由本国获得,加工贸易方式下产品的附加值大部分来源于从日本、韩国等国进口的机器设备、零部件。单边的人民币升值只能提高一般贸易的出口成本,只有同时提升中国加工贸易产品进口部件来源国的汇率水平,汇率升值才能起到降低中国外贸收支顺差的作用[17]。加工贸易在对外贸易中的支配使贸易顺差已经成为结构性问题,无法通过汇率等宏观经济政策在短期内加以纠正[18]。

中国的贸易条件呈逐年恶化的趋势。从理论上来讲,贸易条件恶化会降低中国的外贸收支顺差。从式(23)至(25)中可以看出,贸易条件对中国外贸收支的影响是与理论预期一致的。另外,由于一般贸易出口的产品在国际市场上缺乏品牌知名度、销售渠道和稳定的市场,产品主要依靠价格竞争取胜,而加工贸易出口的产品已由跨国公司在国际市场上建成稳定的销售渠道,贸易条件恶化对一般贸易的抑制作用远大于其对加工贸易的抑制作用。当期及未来时期贸易条件每恶化1%使得一般贸易收支差额降低23 151.6亿元,使得加工贸易收支差额降低3 134.2亿元。

为刺激经济的发展,世界贷款利率有逐年下降的趋势。从理论上讲,世界利率下降会通过跨期替代作用恶化中国的外贸收支状况,通过收入效应改善中国的外贸收支状况。从式(23)至(25)可以看出,由于世界利率的跨期替代效应大于收入效应,世界利率水平下降恶化了中国的外贸收支状况,世界利率水平每降低1%,会使得中国外贸收支减少65 625亿元,且世界利率水平的变化对中国一般贸易收支差额的影响远大于其对中国加工贸易收支差额的影响,世界利率水平每降低1%,会使得中国一般贸易和加工贸易收支差额分别降低114 742.5亿元和7 321.5亿元。

从式(23)至(25)中亦可看出,金融危机和入世的影响都是和理论预期相一致的。相对于加工贸易企业来说,由于一般贸易企业难以获得资金融通,又缺乏销售渠道和稳定的市场,外部需求的变化更易引起其外贸收支的巨额波动。美国次贷危机期间一般收支差额恶化的水平达到加工贸易收支差额的5.2倍,入世使得一般贸易收支改善的程度达到加工贸易收支的2.39倍。

从理论上来讲,除入世和利率逐年下调外,目前所有因素均会推动中国外贸收支呈现逆差状态,但将式(23)至(25)中影响中国外贸收支差额的所有因素汇总成表2后可以发现:利率和汇率并没有按照理论预期发挥作用。大量资金紧缺的一般贸易企业因难以获得银行的资金融通而破产倒闭,资金雄厚的加工贸易企业以扭曲的利率水平获得贷款后并没有带来加工贸易顺差的大幅增长。由于金融资源的错配对中国一般贸易收支逆差的影响大于其对加工贸易顺差的影响,从总体上来说,利率反而变为促成中国外贸收支规模逐渐缩小的一个原因。

表2 中国外贸收支失衡原因汇总表

从理论上来讲,人民币升值将会引起中国外贸收支逆差,但由于中国存在人民币汇率低估现象,人民币升值预期增加反而会刺激贸易余额增长。另外,地方政府出于政绩考核的目的,给予易在短时间内实现其政绩目标的加工贸易企业各种超国民待遇,使得加工贸易在入世后获得了空前的发展。人民币升值只能提高加工贸易产品中加工费用的美元价格,而这部分费用不足产品总价值的5%,使得人民币汇率升值无法扭转加工贸易的巨额顺差。与之相反,人民币升值将会提高一般贸易产品全部成本的美元价格,人民币汇率轻微上涨将引起一般贸易巨幅的逆差。由于加工贸易占据了几乎100%的贸易顺差的来源,从总体上来说,人民币升值并没有起到缩减中国外贸收支顺差的作用。因此,人民币汇率低估和入世后政府片面追求数量增长的引致性扭曲是造成中国外贸收支顺差持续走高的本质原因。

四、政策建议

上述研究结果表明,依靠加工贸易的过度发展维持经济增长而形成的外贸收支顺差是不可持续的,顺差越大,中国居民损失的福利会越多。首先,出口劳动密集型产品的外汇收入只有很少的一部分用来引进机器设备及先进的技术,消费者消费产品的种类和数量都在减少。其次,过高的外贸依存度使得中国的顺差越大,贸易条件恶化得就越严重,财富社会不断转移到贸易伙伴国。最后,靠人民币汇率低估及政府政策的引致性扭曲而维持的顺差,一方面会使资源流入到低创收能力的加工贸易部门,另一方面对加工贸易企业的过度保护降低了出口企业创新的积极性,延缓了中国从劳动密集型产业向资本、技术密集型产业转移的速度,并使中国渐进陷入比较优势陷阱。

因此,为了使资源能够得到有效配置,使得对外贸易真正能够带动经济增长,提高国民福利水平,对未来发展应采取的政策建议如下:

(一)转变经济增长模式,促进产业结构升级

尽管人民币汇率低估和入世后政府片面追求数量增长的引致性扭曲是造成中国外贸收支顺差持续走高的本质原因,但从上述理论和实证分析中可以看出,在当前情况下,贸然的提升人民币汇率不但不会减少中国加工贸易顺差的规模,还会使大量的一般贸易产品退出市场。只有转变中国粗放型的经济增长方式,以产业结构升级来带动外贸结构升级,在中国实现贸易方式由以加工贸易为主转变为以一般贸易方式为主后,方可提升人民币汇率。

(二)树立正确的政绩观

中国加工贸易顺差的过度增长是与各级政府政绩考核将GDP增长率、引进外资数量等作为主要指标密切相关的。政绩考核如同指挥棒,指引地方政府片面追求发展速度,忽视发展方式。为转变中国外贸发展模式与经济发展方式,应建立和完善科学的政绩考评体系,实现政绩考核由偏重短期效应考核向突出长期效应考核的转变。

(三)完善人民币汇率形成机制,加快人民币国际化进程

为确保中国产业结构和外贸结构的平稳升级,在短期内仍需保持人民币汇率的基本稳定。当中国的贸易方式从以加工贸易方式为主转变为以一般贸易方式为主后,经济发展对外部市场的依赖性减弱,适度的人民币升值有利于居民实现跨期消费效用最大化,并推动中国产业结构的优化升级,中国可以以一篮子货币为中心,实行汇率目标区制度,使人民币汇率在合理的区间内上下浮动。在人民币国际化战略实现以后,中国方可实行浮动汇率制度。

(四)加快利率市场化改革,调节融资方向

利率市场化后,商业银行拥有了资金的自主定价权,使其能够针对不同的资金使用效率、不同的风险状况分别定价。银行贷款利率将上涨,相对于从事加工贸易的外资企业,从事一般贸易的中小型私营企业将获得更多的融资机会与发展空间,进而有利于中国外贸结构的转型与升级。

(五)财政金融政策共同扶持一般贸易企业的发展

除入世外,利率水平逐年下降是唯一能够引起中国一般贸易收支顺差的因素,但因难以获得资金融通,利率并没有发挥其作用。要实现贸易方式从以加工贸易方式为主向以一般贸易方式为主的转变,必须解决中小型外贸企业融资难的问题。利率市场化改革是一个长期的过程,短期内可以通过财政和金融政策共同扶持来解决一般贸易企业的融资困境,如集中建立产业园区,对新企业给予税收减免,设立融资专项资金等。

[1] Chang G H,Qin S.How Much is the Chinese Currency Undervalued?A Quantitative Estimation[J].China Economic Review,2004,15(3).

[2] Dooley M P,Folkerts‐ Landau D,Garber P.The Revived Bretton Woods System[J].International Journal of Finance& Economics,2004,9(4).

[3] Bergsten C F.The IMF and Exchange rates[C].Washington,D C:Institute of International Economics Press,2004

[4] Bhalla S S.Euro and the Yuan:Different Peas in the Same Pod[J].Comparative Economic Studies,2011,53(3).

[5] 黄益平,陶坤玉.中国外部失衡的原因与对策:要素市场扭曲的角色[J].新金融,2011(6).

[6] 罗德明,李晔,史晋川.要素市场扭曲、资源错置与生产率[J].经济研究,2012(3).

[7] 崇曦农,刘晶.中国贸易顺差可持续性的实证分析——基于要素价格的解释[J].现代经济探讨,2009(12).

[8] Obstfeld M,Rogoff K.The Unsustainable US Current Account Position Revisited[M].Chicago:University of Chicago Press,2007.

[9] Roach S S.China’s Policy Mismatch[C].New York:Morgan Stanley Global Economic Forum,2005.

[10]Pradhan R P P.The FDI-led-growth Hypothesis in ASEAN-5Countries:Evidence From Cointegrated Panel Analysis[J].International Journal of Business and Management,2009,4(12).

[11]陈继勇,胡渊.FDI对中国贸易收支影响的实证研究[J].经济管理,2010(8).

[12]盛斌,钱学锋,黄玖立,等.入世十年转型:中国对外贸易发展的回顾与前瞻[J].国际经济评论,2011(5).

[13]周小琳,王浩明.中国外贸收支顺差的根源探析——基于跨期一般均衡理论的视角[J].上海经济研究,2014(10).

[14]Bouakez H,Kano T.Terms of Trade and Current Account Fluctuations:the Harberger– Laursen– Metzler effect revisited[J].Journal of Macroeconomics,2008,30(1).

[15]范言慧,潘慧峰,李哲.人民币升值预期与中国的贸易顺差[J].国际金融研究,2008(2).

[16]蔡浩仪,姜大伟.升值压力、汇率预期与中美贸易余额[J].亚太经济,2011(2).

[17]Thorbecke W.Investigating the Effect of Exchange Rate Changes on China’s Processed Exports[J].Journal of the Japanese and International Economies,2011,25(2).

[18]余永定,覃东海.中国的双顺差:性质、根源和解决办法[J].世界经济,2006,3(3).

猜你喜欢

差额顺差收支
关于未纳入海关统计的货物贸易收支统计研究
运城盐湖区:“三个差额”择优选人用人
2016年浙江省一般公共预算收支决算总表
形成我国经常账户顺差的原因分析
“收支两条线”生与死
曾被寄予厚望的“收支两条线”
按图结算过程中易发生的问题纠纷预防与控制措施
入世以来我国对外贸易差额分布问题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