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析商学院的教育捐赠
2014-12-31朱敏瑾
朱敏瑾
摘要:捐赠对商学院和企业的发展有着重要的意义,两者是双赢的关系。随着商学院捐赠的发展,捐赠的形式也越来越多。例如教席捐赠、研究中心、奖学金、校园建设等各种捐赠方式使捐赠者的捐赠意愿得到了很好地表达。基金会作为捐赠资金管理必然的模式,一方面要管理用钱,即合理有效地分配捐赠资金;另一方面要管理生钱,即在保证资金安全和流动的前提下实现资金的保值增值。
关键词:商学院 捐赠 基金会
一、捐赠对商学院的意义
中国正处在历史上最重要的转折时期。经济体制变革和增长模式转变,使中国面临着前所未有的挑战和机遇。中国的企业家要想跟上中国的快速发展的经济潮流,并且能冲出亚洲,走向世界,使自已具有开放的心态和全球化的视野,就要不断地总结经验,不断地学习,使自已有正确的预见性,而商学院的神圣使命就是要帮助企业家探索管理的真谛,创造思想,传播知识,实现“优秀”到“卓越”的飞跃,推动中国经济的和谐发展。
优良的师资对商学院的重要性不言而喻,商学院聘请的都是世界一流学府的教授队伍,师资薪酬也是相应较高的,又好的商学院对软硬件环境也要求也很高,所有的运营成本使商学院学费也比一般的普通高校相对高很多。这对于一部分有迫切学习需要,但在经济上有困难的优秀职业经理人造成了困扰。在这方面,国际上通行的办法,一方面学费上要保持相应高的水平,能够使商学院聘任的师资有充分的竞争力;另一方面就是要有大量的社会捐赠,只有在商学院有充沛现金流支撑的基础上,才能大力支持教学质量的基础性投入及研究,还能有力地支持在经济能力上有欠缺的个人,如此才能在市场经济的条件下进入良性循环。
一般而言,捐赠、教学、出版构成了商学院的主要来源,在海外顶尖商学院里,其捐赠收入往往占据了商学院总收入的一半,成为了比拼商学院间竞争实力的风向标。可以说捐赠对商学院的发展有着非常重要的意义。
二、捐赠对企业的意义
中国改革开放三十年,经济的高速发展改善了人们的生活,也打造了一批拥有财富的企业家。但是经济的高速发展也带来了一连串的社会问题,如贫富差异,财富的分配不均,资源的分配不均等等,这些都是发展所付出的代价。中国的企业家从个人层面要去思考怎样将取之社会的财富回馈社会,从企业层面要去思考怎样承担起社会责任。而回馈社会的最好方式之一是捐赠。而教育捐赠给企业带来的回报是丰厚的,两者是双赢的关系,体现在:
第一,我国出台了《基金法条例》和《中国慈善事业发展指导纲要》,纲要中指出“对企业、事业单位、社会团体和个人等社会力量的捐赠,准予在缴纳企业所得税和人个所得税前全额扣除。”实行税收减免政策对企业和个人的教育捐赠带来了积极的影响,在经济能力上推动企业和个人实行教育捐赠,捐赠的经济效益得以很好的体现。
第二,当然,捐赠的好处不光只是“免税”,还有被西方企业家称为品牌的“软性广告”。企业的品牌对企业的发展具有战略作用。企业“公益品牌”的塑造,对企业的市场竞争力提升有很大的帮助,使企业的社会效益得以体现。
第三,教育捐赠对商学院来说既是一种动力,也是一种压力。商学院在接受捐赠的同时,也要帮企业解决发展中的问题,总结经营之道,剖析企业成长过程中的成功经验和未来挑战,以学院教研之长来帮助捐赠企业取得更大的商业成功,两者是双盈互利的关系。
三、商学院的捐赠模式
我国的商学院才刚刚起步不久,教学模式和运营模式都尚在摸索、研究状态。现今发展的商学院捐赠形式最主要有以下几种:
(一)教席捐赠
教席捐赠是享誉最高、合作最深的一种商学院捐赠模式。通过捐赠教席,资助已有教授或者新聘教授,教席教授和捐赠伙伴机构密切合作,围绕研究课题开展丰富的教学与研究活动,教席的研究成果也为捐赠企业带来实际的参考意义,并能有力地提升了企业的管理水平。对商学院和企业来说是一种共赢共利的关系。
(二)研究中心及研究基金捐赠
研究中心是商学院为研究一特定课题设立的研究中心,企业或个人可以对已有的研究中心进行捐赠或捐赠成立一个新的研究中心,为特定的课题开展丰富的调研活动。
教席捐赠和研究中心的捐赠区别是:前者一般都会请一些在教学和研究方面都非常杰出的教授来担任教席教授,而获得某个领域的教席,不仅是一种荣誉,更表明了这位教授在该领域的权威性和突出贡献,可以说是对教授荣誉的一种捐赠,而后者是对研究中心的捐赠,是对一特定研究课题的研究资助。一般教席捐赠的门槛比较高,捐赠金额相对更多,而研究中心相对来说金额少一点。
(三)奖学金捐赠基金
奖学金捐赠基金的设立是为了吸引来自世界各地具有不同背景的优秀生源到商学院学习深造,奖学金捐赠伙伴在奖学金评选标准、评选程序以及颁奖仪式中发挥积极的作用。
(四)校园建设捐赠
校园建设捐赠可以分为冠名捐赠和实物捐赠。
(1)冠名捐赠是指对校园的建筑物或设施的专享冠名权,并在该建筑物或设施上永久镌刻标识或品牌。
(2)实物捐赠是指以实物形式对商学院进行捐赠,如校园所需的基础建设设备、车辆、家俱等。
(五)发展基金捐赠
它是捐赠伙伴以各种灵活多样的方式,为商学院的顺利运营业提供资金或物资支持。灵活多样的方式不仅仅包括现金、实物,还包括服务捐赠,如酒店、机票、餐饮、快递等各种服务捐赠,全方位支持商学院的运营。
(六)专项捐赠
它是指捐赠者对专门用于开展某项活动的基金的捐赠。一般来说,专项基金都有其特定的用途,如学术基金,是旨在推动商学院的学术队伍建设的基金。
(七)年度基金捐赠
年度基金主要是每年由商学院的校友、师生、员工等个人捐赠的基金。虽然个人的捐赠相比企业捐赠微薄很多,但是如果每年都有大量的校友、师生员工捐赠,这个资金池也会越蓄越大,再通过市场方式进行保值增值,这部分的捐赠金额也不容小觑。endprint
随着今后人们对捐赠意识的进一步增加,捐赠形式也会越来越多,不会仅仅局限于以上几种。
四、商学院捐赠资金的管理模式
基金会是对商学院的捐赠资金进行管理的的必然模式。基金会对捐赠资金的管理主要可以概括为两方面:第一、怎样用钱,即合理有效地分配捐赠资金。第二、怎样生钱。即在降低资金风险的情况下,怎样才能最大地实现资金的增值。
捐赠者的捐赠方式,有现金、实物、无形资产、服务等,据此可将捐赠资金按分配决策方式分为三类:
(一)根据捐赠者的捐赠意愿来分配
以个人或企业决策为主的资金分配方式,它其实也是追求资金效用最大化的过程,最大限度地根据捐赠者的意愿运用资金。如捐赠者提出捐赠目的是作为奖学金的,则商学院应把该笔资金作为以捐赠者命名的奖学金发给学生,以达到捐赠者的目的。
(二)根据基金会的资金运用计划来分配
并不是所有的资金都能征得捐赠者的意愿分配,这时就需要基金会每年做出详细的资金运用计划,使资金在各个项目中统一调配,以使各项目的资金用作达到平衡。
(三)以上两种分配方式的混合分配
即捐赠者在基金会提出的资金运作方案中提出意见,基金会根据捐赠者的意见调整分配方案,在双方达成共识的情况下,再由基金会实施运作。这是一种以双方互相协商的为基础的分配方式,是现今基金会最主要的分配模式。
我国的基金会运作还刚刚起步,相关部门,包括国家指定的《基金会管理办法》也只是简单地涉及到资金管理不能逾越的界限,对于在资金管理过程中的资金分配应该如何进行,应该注意哪些方面,应该如何做好均没有涉及。如何有效地将有限的资源配置到不同的用途中去以取得最大的效用,还需要今后在实际的工作中慢慢地摸索。
五、做好捐赠资金保值增值的筹备工作
基金会的钱如何才能在这个蓄水池中越蓄越多,一方面是扩大捐赠渠道,使池子越来越大;另一方面就是对捐赠的资金进行保值增值,使池子里的水越蓄越多。在我国,《基金会管理办法》、《中华人民共和国公益事业捐赠法》、《基金会管理条例》等都对公益基金会的投资增值进行了相应的规定。基金会的投资不同于一般的机构投资,这是由基金会的资金来源和机构的性质决定的。对于基金会来说,应将安全和流动放在前面,在保证安全和流动的前提下寻求较高的收益。但是,高收益后面总是隐藏着高风险,如何建立风险管理机制是资金保值增值的前提条件。
要建立一个决策透明、高效的董事会制度,以形成对权力的制约来提高基金会的运转效率并控制投资风险。国外一些具有规模的基金会虽然通过投资获得增值,但它的投资决策是在一个健全的董事会治理中作出,并由理财专家来选择投资方向并判断风险。即使是那些小的基金会选择投资时,也由董事会来制订投资战略,这能够保障基金会的投资在控制中有效地实现增值目标。
基金会管理层需职业化和专业化。国内基金会的理事会要进行根本性的变革,通过一种竞争机制使秘书长走向职业化和专业化,在国内的基金会应建立一个薪酬委员会,来对秘书长的报酬作出合理的规定,让管理者在获得相应报酬的激励下,去实现基金会的公益最大化。
参考文献:
[1]陈秀峰,郑杭生.公益与效益的平衡:透视大学教育基金会的资金运作机制[J].教育与经济,2008(1)
[2]陈勇.企业捐赠对财务绩效的影响[J].财经界,2009(2)endpri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