商学院如何打破沉睡魔咒?
2017-09-02谭冉周雨曦
谭冉++周雨曦
在中国,随着国有企业改制转型、民营企业升级发展、海外企业本地化等机遇,中国现代商科教育以最快的速度诞生并且发展。30年来,商学院为我国经济社会培养了一些精尖人才,但是,随着全球经济的快速发展,中国商学院的诸多问题也逐渐浮出水面,教育内容与经济生活脱节,逐渐沦为交换名片的场所,甚至“绯闻”不断,活力渐失。面对难以撼动的传统商学院教育模式,中国的商学院该如何自醒?又该如何革新?
商与学失衡
商
学院发源于美国,始建于1881年的宾夕法尼亚大学沃顿商学院是世界上第一所商学院。自此以后,多家商学院如雨后春笋,哈佛商学院、芝加哥大学商学院和斯坦福商学院等一大批知名院校相继出现。
中央财经大学商学院副院长葛建新在接受《经济》记者采访时表示,目前国内商学院按照办学模式可以大致分为三类:大学商学院、独立商学院和企业商学院。大学商学院就是各大院校的经济管理类院系,如北京大学光华管理学院、清华大学经济管理学院;而独立商学院一般都是由政府出资或个人捐资成立,独立于大学之外的非营利性组织,如中欧国际工商学院、长江商学院;而企业商学院则是由企业独自创办,目的就是服务企业发展。
企业商学院,步履维艰
中国在全球化和网络化时代影响下,越来越多的企业更加注重商业人才的培养,即便是已经在商圈混迹多年的管理者,也还想通过商学教育来提升自身的商业技能,因此,越来越多的企业家和职业经理人,以及向往商业社会的人倾向于接受系统的管理学教育或者培训,掌握更全面丰富的理论和案例,搭建更广泛的人际网络和信息渠道,借助互联网和大数据等科技手段,拓展自身才智和从业经验的边界,以避免经验主义和主观盲目带来的决策失误,获取更大的成功。
但是正是由于企业商学院的飞速发展和商学教育市场的不断拓宽,才让企业商学院发展充满坎坷和曲折。
从清华大学2016年发布的数据来看,从2008年至2016年,企业自办的商学院倒闭率高达67%。
体银商学院就是一家近几年才开始创办,但发展速度十分迅猛的企业自办商学院,院长安福秀在接受《经济》记者采访时表示,近几年由于民营企业发展速度放缓,企业之间的竞争压力加大,所以企业自办的商学院的确举步维艰。
虽然有很多企业商学院发展困难或者倒闭,但也有很多新型企业商学院异军突起,这是一个正常交替升级的过程。“例如,前几年体育经济发展就很緩慢,体育商学教育就是个冷门,但自2014年国家发布《关于加快发展体育产业促进体育消费的若干意见》之后,体育企业商学院就发展得比较迅速。”安福秀表示。
而海南职业技术学校商学院院长刘俊斌则认为,企业商学院的新旧更替能够净化企业自办商学院的环境。“像阿里巴巴这样的企业商学院就不存在生计问题,一来他们没有招生的硬性计划,二来有自己的大数据库,这本身会产生数不清的新知识和新内容。”他认为,企业商学院要整合资源,小企业开办的商学院应该尽快合并至大企业的商学院中,而大企业的商学院要学会承担更多的社会责任,这样才能提高办学质量。
高校商学院,教育围城
过去,中国高校商学教育在不成规模的时候,商学院大多都是高校设立的经济系,例如清华大学经济管理学院的前身就是1926年创建的清华大学经济系,而国内高校创办系统化的商学院最早出现于上个世纪70年代末。在30多年间,高校商学院如雨后春笋,发展势头十分猛烈,现在几乎所有的高校都有商学院。
高校商学院也备受质疑,除极少数高校能够培育出少量的商业人才之外,其他院校的商学教育并没有多大起色,甚至与经济社会严重脱节。人们不禁要问,中国高校商学院怎么了?
北京大学汇丰商学院商业模式研究中心研究员雷鸣在接受《经济》记者采访时说,目前国内商学院有两个问题最为突出:一是国内各大商学院的教学内容单一,缺乏创新能力;二是与企业的沟通不紧密。
记者在查看各大高校商学院官网上课程设置和教学素材时,发现了同样的教学内容,传统的会计学、金融学都是以市场数据分析、创业机会识别与分析、高等多元统计分析等课程组成,而这些分析课程的内容几乎在每个商学院都有开设,也就是说,中国绝大部分商学院的学生都在学同样的内容。
对此,中国农业大学经济管理学院副院长郭沛认为在这种教学模式下,学生的自主性非常小,“这种教学模式更像是对学生单向售卖理论,学生实践能力很弱”。
“很多商学院的教育脱离了企业发展本身,授课时所用的案例超过90%是直接翻译自北美商学院,而国外商学院对中国企业的发展案例提到的次数少之又少。”另外,郭沛认为,虽然在高校挂职的企业家不在少数,但真正能够讲好课的人没有多少。
而葛建新则认为,高校商学院之所以在培养人才方面有所欠缺,最主要的问题就是师资力量不足,虽然经教育部资格认定的商学院已有百余所,但在师资力量等“软件”问题上还与国外有很大差距。“中国大学内部设立的商学院,在学生数量普遍高于欧美商学院的基本情况下,与国际知名商学院,如沃顿商学院、哈佛商学院、伦敦商学院等拥有200-300名全职教授相比,我们就有很大的差距。”
而中欧国际工商学院副院长兼中方教务长张维炯也认同这样的观点,师资竞争是中欧学院遇到的最大问题。“其实全世界最好的商学院培养出来的博士生就是最好的师资来源。目前排名前100的学校所培养的博士生,每年最多有二三百人。但是全球几千家,甚至上万家商学院都在竞争这些人才。当然,对全球的商学院来说,教师资源都是稀缺的,包括哈佛等国际顶尖商学院。”
刘俊斌告诉《经济》记者,在师资力量上,目前的确很难做到一下子涌现出很多优秀的导师,师资力量的不断壮大需要时间和经验,光靠中国商学院发展这短短30多年是不可能的,但随着商学不断发展,以及中国在世界上经济地位的不断提升,越来越多的人会更加关注中国的商业化发展,因此,在此基础上,商学院师资力量的提升和壮大是十分值得期待的。
独立商学院,莫沦为富人区
目前独立商学院“进步”的标志就是逐年提高的学费、争相进行“国际认证”和国际排名,学生进入学院的目标只剩下越来越高的薪酬预期和备受诟病的“圈子人脉”。
曾有人这样形容独立商学院:“独立商学院是社会精英的聚集地,也是中国有名的富人区。”《经济》记者发现,单从学费上来看,中欧国际工商学院2010年的MBA学费为25.8万元,2017年其官网的MBA学费为39.9万元,外加17万元左右的海外模块费用。
和MBA相比,EMBA的收费更高,以长江商学院为例,这所李嘉诚创办的商学院入学门槛不是一般的高,其EMBA项目的学费2014年为68.8万元,居各校之首,是10年前学费的2.63倍。
高收费似乎成了商学院的“金贵”的证明,不少企业老总挤破头也要进去,为的就是一“脉”值千金。
对此,刘俊斌表示,商学院的漫天要价,是短视行为,接下来的工作是要用最好的知识、合理的价格去做教育,学员也不要单纯为了人脉来镀金。
记者发现,目前国内独立商学院都有着“国际化”背景,但也正是因为过分追求国际化而失去初心。
很多院校不惜花费大价钱去申报认证,力求在最短时间内挤进和其他国外知名商学院一样的小圈子,但正因为如此,丢失了商学教育本身的性质——授课育人。“我们努力在走国际化道路,但国际对中国管理学界的认同度并没有显著提高。”雷鸣说。
除此之外,社會上也在议论,独立商学院是否逐渐发展成了供大家交换名片的地方?大家是否不再以谁见解高为榜样,而是以谁认识的人更多为标杆呢?上海交通大学安泰经济与管理学院党委书记余明阳也曾坦言,“有些EMBA课程最活跃的并非课堂讨论,而是学生组织的高尔夫俱乐部、雪茄俱乐部、红酒俱乐部、茶艺茶道俱乐部等聚会场所”。
而记者在长江商学院网站上,确实发现学院内设立的金融、传媒、房地产、高尔夫、摄影等多个俱乐部。
针对这种情况,安福秀则认为,每个商学院都有自己的基因和发展定位,无论是提供交际交流平台还是课程培训,关键在于为学员创造价值,“教学科研和提供交际的平台并不矛盾”。
纵览这几年商学院的发展,我们能够看到,在中国经济几十年的增长历程中,中国商学院和高端教育的助力既有挑战也有机遇。正是由于市场旺盛的需求,才让这个前景广阔的行业变得扑朔迷离。“现在我国的商学院虽然种类多,但研究的角度、方法和目标都不一样,我认为应该鼓励百花齐放,对不同的商学院要用不同的标准来看待和选择它们的成果。”刘俊斌如是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