对企业内部财务审计的认识以及设想探讨
2014-12-31徐铮
徐铮
摘要:经济逐渐全球化,对于企业而言,如何应对无处不在的财务风险成为重要关注点,而内部审计能够对企业内部经济活动予以评价、审查,有利于及时发现财务风险,并采取积极措施应对。本文首先阐述了内部审计的相关概念,而后分析了对我国企业内部财务审计现状的认识,最后提出了相关设想,以供借鉴和参考。
关键词:企业内部财务审计 认识 设想
对于企业而言,若能够将内部审计工作落到实处且发挥成效,能够在极大程度上提升对子公司的约束,确保企业能够实现整体利益最大化。内部审计主要是通过对经济活动进行事前预测、定时监督、事后审计等,为企业管理人员提供决策支持。故而需分析当前企业内部审计存在的问题,并提出相关设想以有效解决,现分述如下。
一、内部财务审计的相关概念
企业内部审计,是建立于企业内部、服务于企业管理部门的一种独立的检查、监督和评价活动,它既可用于对内部牵制制度的充分性和有效性进行检查、监督和评价,又可用于对会计及相关信息的真实、合法、完整,对资产的安全、完整,对企业自身经营业绩、经营合规性进行检查、监督和评价。企业内部审计一般由企业内部设立的审计部门或指定人员负责执行。内部审计结束后应出具内部审计报告。
二、对企业内部财务审计现状的认识
当前我国船舶代理企业内部财务审计出现了较多问题,影响公司经营目标的实现,现分析如下:
(一)缺乏对内部财务审计的认识
对于内部审计人员而言,财务审计专业知识的掌握是工作开展的基础,然而由于诸多财务工作人员平时所学多偏重于会计知识,故而对于审计专业技能学习较少。受限于知识掌握水平与工作经验,部分内部审计工作人员不具备较强的工作能力,因此难以胜任。此外,诸多员工缺乏对内审工作重要性的认识,在开展审计工作时,未能严格按照相关要求,致使审计结果难以满足实际所需,大幅度地降低了企业审计水平。
(二)内部审计工作缺少严格监督
作为企业内部控制的重要内容,开展内部审计是对企业内部进行再控制。管理人员是否重视内部审计以及审计工作人员自身素质如何,都会对内部审计作用是否会最大发挥产生影响。对于诸多船舶代理企业而言,在开展内部审计工作时,多为事后检查或者合规性检查,鲜有审查与评估企业内控系统运行是否顺畅的现象,同时也无法开展定时监督工作,对于企业制度上存在的缺陷难以及时发现,即使发现问题,由于未能制定处理违规行为的方案,故而难以做到彻底处理,导致相同错误屡屡发生,制度也无法获得更新,停滞不前,内审难以实现应有效果。
(三)审计机构缺乏独立性
当前诸多船舶代理企业均将内部财务审计部门设置在纪检部门或者财务部门中,故而内部审计工作的实际职能与财务部门的内部稽查相似,即使内部审计部门在表面上与财务部门是分开的,但是通常拥有共同的管理者,致使内部审计工作难以发挥其最大效用。除此之外,内审人员缺少职权,诸多企业都不会将重要事项交予审计部门处理,因此一旦出现较大的经济违规活动,内审部门也无法及时处理,导致企业出现较大经济损失。
(四)审计制度亟待完善
审计工作具有较强的规范性,然而在诸多船舶代理企业开展内审的活动中,多数会忽略规定的审计内容、范围、程序以及分工等,致使所制定的项目计划缺乏规范性,所编制的审计报告也缺乏完整性与科学性。这样一来,内部审计工作不具备实际价值,影响到预算管理作用的发挥。
三、对企业内部财务审计的设想
(一)提高认识,营造内控氛围
随着经济全球化趋势的愈演愈烈,诸多船舶代理企业均意识到对企业内部控制系统予以完善和优化能够促使企业更好地管理与应对财务风险,促使企业的运营质量与效率得到提升,更好地实现经营目标。内部控制是现代管理的主要内容,具有科学性,能够确保企业资料的安全性与完整性以及经济活动开展的顺利性和有效性,同时还能够对经营风险予以有效管理和控制,保证企业实现经营目标。因此船舶代理企业需加深认识,重视内部财务审计工作,且将其上升至企业战略高度,鼓励企业领导、干部、职员等多加学习理论知识,营造良好的内部财务审计工作氛围。
(二)构建内控评价机制
企业内部需构建系统且全面的内控评价机制,以对内部财务审计工作进行规范。依据财政部相关要求,企业在制定内部控制测试方案时,应该立足于企业经营实际,以保证方案具有针对性。在制定内控评价方案时,需涵盖以下内容:固定资产管理、财务报告的制定、关联交易控制、存货管理、财务信息的披露、销售与款项回收、采购与费用支付以及资产管理等。对于企业管理而言,财务管理是核心内容,因此在构建企业内部控制分析与评价机制时,应该将重点放在对环境控制与管理控制这两方面的评价上。只有评价机制具有完整性与系统性,再经由分析性复核程序,才能够明确哪个控制点是最为关键的内容,有的放矢,大幅度地降低审计成本,提升审计水平。此外,由于企业内部审计具有较复杂的环境,为了促使审计工作效用得到最大发挥,还应对内部财务审计工作程序予以有效规范。在进行财务审计时,需依照以下程序:首先对企业内审环境与实际经营情况进行分析,而后开展内部控制评价工作,再对企业面临的财务风险进行评估,明确风险控制点后,审计重点环节。这样不仅会在极大程度上提高审计效率,而且还能够有利于开展专项管理审计工作。
(三)开展财务风险管理活动
财务风险是企业最需要引起重视同时也是最常见的经济风险。从广义上而言,财务风险可包括企业的筹资、投资、利率、现金流量以及汇率等风险。筹资风险的主要来源为资本性筹资以及债务筹资;投资风险的主要来源则为内外投资,其中对内投资风险主要是指无形资产以及固定资产所产生的风险,对外投资风险则主要是被投资单位产生的风险;利率与汇率风险主要来源于利率、汇率水平上下浮动较大,具有不确定性;现金流量风险则主要是指现金收款、存货资金占用以及信用等方面的风险。毫无疑问,企业若能够对财务风险进行有效识别、衡量以及规避,则可极大程度上降低企业所遭受的损失。逐步开展财务风险管理活动,即有效识别并评估上述财务风险,建立科学的财务风险预警机制,从而对风险进行理性管理,控制其发生,减少企业损失。这不仅能够促使财务审计工作进入高层次,而且也为内部财务审计工作的未来发展指明了方向。endprint
(四)对服务意识予以强化,实现内部财务审计的巨大飞跃
当前现代企业管理在逐步深入,内部审计工作在一定程度上也得到了完善。上文所提及的几项措施均是为了促使企业获得更多利润,更好地实现经营目标,由此可见,内部财务审计工作不能单纯地停留于查账、算数或者提建议、写报告这样的低端层次,而是应该基于企业内部管理实际需要,服务于企业管理与利益,同时在进行服务时也要包括监督以及评价工作。这样一来,内部财务审计工作人员就需要对服务意识予以强化,淘汰传统观念,扩大财务审计领域,为企业价值实现再增值奉献一己之力。这种服务意识所创造的价值要远超过传统审计。因此,对于船舶代理企业而言,可适当地进行成本控制、投资项目以及全面预算管理等多项审计工作。通过合理评估企业财务管理,以股东利益最大化作为审计目标,促使传统审计从监督型、发现型逐渐转变为增值型以及服务导向型。
(五)培养内审人才
主要可通过以下两方面的措施:一方面,采用类型多样的培训方式,提升内审人员的道德素养与技能水平。由于当代计算机技术已经完全融入到人们的生活与工作中,因此要求审计人员必须掌握相关的计算机技术以及软件的使用方法;另一方面,企业应该培养内审人员的职业敏感度,这样有利于及时发现潜在风险,同时也能够在任意时刻开展评估活动,从而科学解决问题。
四、结束语
总而言之,内部财务审计工作对于企业而言意义非凡,将该工作落实到位,使其发挥最大效用,必定有利于企业实现利益的最大化。通过分析后发现,我国企业存在缺乏对内部财务审计的认识、内部审计工作缺少严格监督、审计机构缺乏独立性以及审计制度亟待完善的问题。随之本文也提出了相关设想,例如提高认识、构建内控评价机、开展财务风险管理活动、对服务意识予以强化以实现内部财务审计的巨大飞跃以及培养内审人才等,以期为促使我国内部财务审计工作更加规范化、系统化与健全化奉献一己之力。
参考文献:
[1]陈爱军.关于企业内部财务审计的策略分析[J].财经界,2013(29)
[2]胡云.有关完善我国企业内部财务审计的分析[J].现代商业,2013(21)
[3]苏星.企业内部财务审计存在的问题和对策探讨[J].中国电子商务,2012(10)
[4]陈红霞.企业内部财务审计的有效策略研究[J].企业导报,2014(4)
[5]黄仁君.研究加强财务审计监管改进企业内部财务审计质量[J].城市建设理论研究(电子版),2012(12).endpri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