后危机时代内部控制与企业价值相关性分析
2014-12-31郭红秋
郭红秋
摘要:企业内部控制与其在市场经济投资行为下的决策以及组织管理活动的执行成果等有着重要关联。而内部控制作用发挥下,企业才能以控制目标为前提去实现追求企业价值的最大化。特别是在后危机时代下,企业价值的最大化能否有效实现往往需要在投资市场中对资金投入、资源配置、人员组织、生产管理等要素进行周详考虑并应用于决策,从而才能在当前贸易市场准入机制条件下实经营的可持续化发展。
关键词:内部控制 组织管理 企业价值
企业组织机构一般需要对企业资产进行客观评估去反映其企业价具备值程度,并且它更倾向于企业未来经济行为下的预计现金流量值去反映,强调的是当前企业能否有效优化自身公司经营结构,从而实现对未来潜在获利能力提供一种实施基础。因此,企业价值体现和内控作用发挥存在的关系非常密切,必须要综合考虑时间价值和经营风险以及利润分配。
一、企业内控和企业价值的相关性分析
(一)内控目标是实现企业价值最大化的重要保障
企业由管理结构、作业阶层、以及战略部署三项要素的组织管理来逐步实现自身价值增值。也就是说,在后危机经济时代背景下,企业内控作用的发挥往往能够通过其执行程序与企业决策部署对其组织管理实施的成果进行印证,并且这些组织活动始终贯穿于企业整个经济投资行为的全过程。同样,企业管理涉及企业组织活动下的各个管理要素,包括经济管理环节、生产作业阶段、以及资源支配等方面,即这些要素的持续化循环运行能够实现其经济行为下的经济效益。因此,企业在追求经济价值创收利润的过程中,看中的并非当前价值,更倾向于预计未来现金流量等经济指标的变现,所以企业价值最大化是由内控活动下的各项管控要素作为控制载体并予以实施的,是保障企业价值实现最大化的重要前提。
(二)企业内控是提高管理价值的重要手段
企业内控结构的构建不光看中的是组织管理职能的发挥,而是更加重视管理价值的体现,关注的是管理模式是否具备一定价值,而这种管理价值正是企业价值表现形式之一。同样,企业通过远瞻性的战略部署、地方政策的高效倾斜、以及基本经营目标准确定位等的有利运营条件下,其内控作用背景下的组织管理价值也才能发挥最大化,进而才能在当前激烈竞争的贸易准入市场下通过投资经济行为实现高效经济价值与社会效益。同时,内部控制下的各项会计信息、报表凭证、生产资料等文件的真实揭露也正是依据企业内控作用下组织管理效能的发挥才能客观体现的,且这种形式下管理效能体现促成了管理价值的提升,最终保证了会计信息的真实性,使企业决策导向依据的信息资源更具价值性,进而才能在后危机时代市场下保全企业的名誉与地位,提升企业在市场中的战略地位。
二、基于企业价值提升的内控手段研究
(一)战略部署应能体现企业价值的高度
后危机时代下,企业往往通过远瞻性的战略决策部署去指导具体组织经济行,进而才能一步步实现价值的增值。即企业具备战略需要具备高度与远瞻性,以此为前提才能发挥企业价值最大化;同时,如若企业战略具有远瞻性,就需要妥善考虑内部控制因素的同时,还能将各项控制因素统筹部署在企业经营目标中,这样才能保证长期战略下企业实现持续化与螺旋式发展,逐渐促进企业价值增值。而内控体系制度作为企业管理制度的有力保障,不仅决定着企业未来预计创收效益的最大化目标能够实现,同时又既定了战略部署是否准确定位,从而才能通过实践的投资行为去客观评估企业价值能否实现最大化。因此,在部署企业战略时,应保证准确定位后的战略目标能够依据经营需求进行分解,当总目标分解后才能在约束管理制度下对应建立权、责、利的人员分工与组织。如,在分析评估完自身处于市场中的竞争优势后,可重点控制人力资源、组织协调、产品材料供应、自主品牌创新等方面,这样才能将各项资源要素得以控制,配套战略决策,实现稳健与长期发展。
(二)强化文化体系建设
企业文化体系建设指的是企业文化理念的架构与在经营行为过程下逐渐形成的一种文化底蕴,强调的是促进企业一切经济组织行为下的组织活动开展能够带着自身公司的经营风格、经营理念、以及品牌效应等的一种文化体系底蕴。处于企业文化北京下,能更好的表现出企业对员工的人为关怀和激励价值。而这种激励价值恰恰也是企业价值表现的一种形式。并且,通过企业文化的渗透,在企业生产组织过程中能够更为有效的促进员工增进使命感与凝聚力,紧密的将各项分解目标贯彻并落实到个人中来,而实现企业文化熏陶下的约束、自检、监管等控制职能的发挥,最终实现团体人力劳动价值的最大化。总的来说,文化建设需要一种氛围,这种氛围往往需要健康内控环境作为依托载体,需要企业各责任单位及部门按照分解目标激励员工完成各项组织活动,其中包括奖惩机制下的业余培训、平台竞技等活动,进而才能在文化氛围下实现调动员工员工积极性,促进企业人力价值的增值。
(三)健全公司组织结构
公司结构的优化与改革是实现企业价值的重要前提与实施基础。不过值得指出的是,在健全公司结构的整个过程中要严格杜绝股权过于集中或者太过分散的事件发生,要在集体共同利益组织支配的情况下作为公司结构改革的实施前提。为此,首先要科学建立分权和集权制度。即适度的集权能够增进管理执行效果,使之发挥约束作用,进而利于上下级相关信息的真实性反映。其次,控制整个组织机构的弹性幅度,给予一定分权空间,当然这种分权空间应能处在员工与部门领导的有效交流作为有效前提。因此,管理阶层应能发挥群策能力与领导挂帅指挥作用,而非一味硬性、死板的按照死规矩进行交流与合作,要明白领导和员工的亲和力建立需要时间与一定的弹性空间,从而才能不断促成团队的凝聚力,健全公司结构,发挥内控执行效能,体现企业价值创造。
(四)强化监督,加强评价控制
在企业经营项目的投资立项之初直至项目产品投放到运营市场的整个环节中,往往需要监督控制、组织管理、审计职能等控制职能去高度体现,并且在内控环境下这种监督控制职能发挥的作用很大。因此,内部监督体系的构建应强调外部监督与内部监督的同步构建,并能就内控制度下各个分解目标未能完成指标任务之处找出问题所在与存在短板,从而才能在相应措施开展的过程中进行内、外部监督,去客观评价各项指标是否到位,是否有欠缺值得加以改进。此外,在这个内部监督组织活动进行过程中应以内部审计发挥作为实施前提。其中,对于财务环节监督应能着重审计会计信息的真实与否,并且要求被审计单位和内审机构的人员职务应当分离,即职务不相容,避免人为导致会计信息舞弊发生,保证各项审计程序下的重要凭证文件能够真实可靠,从而才能为企业决策提供执行依据;与此同时,内审机构工作人员应具备专业审计工作者的职业判断能力,保证客观评价与独立审计;或者也也可外聘具备高度审计资质的会计实务所完成内审工作流程,实现会计信息控制价值的最大化。
三、结束语
企业处在后危机时代下的投资经营过程应以实现企业价值作为根本经营目标,并且需要依照这种带有价值性的战略目标去客观按照要求执行企业内控环境下的组织活动,以此才能客观评价这种内部控制组织活动的执行成果是否可靠,是否具备可行性。因此,企业应能就对内控制度进行深入研究与不断完善、改进,以此才能在全公司的人、事、物等组织要素的共同作用下实现企业价值与经营成果的最大化,使企业价值变现的核心竞争力得到增值。
参考文献:
[1]李杨.内部控制、风险管理与企业价值和资本[J].合作经济与科技.2013(17)
[2]窦晓雪,石泓.内部控制对企业价值贡献分析[J].商业时代.2013(10)
[3]王征征,袁建华.内部控制与企业价值关系研究[J].中国集体经济.2013(01)endpri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