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线学习用户持续使用行为影响因素研究
2014-12-31钱瑛
钱瑛
摘要:在线学习随着信息技术的发展越来越普及,这为优质教育资源的传播起到了积极作用。社会各界都在关注信息技术与教育教学的融合,腾讯、阿里、百度等巨头也针对在线教育开始布局。如何让在线学习更好地服务于教育、教学是重要的实践问题,本文以期望确认理论(ECT)框架为基础,整合社会化网络的感知兴趣、感知互动两个变量,通过加入内容驱动因素和学情定位认识变量,用结构方程模型构建了用户持续网络学习的概念模型,通过模型分析了社会化网络环境下用户持续在线学习的影响因素,旨在对发展迅猛的在线教育持续发展提供理论参考。
关键词:结构方程模型;在线学习;内容;社会化网络;学情定位
中图分类号:F71355 文献标识码:B
在线教育(e-Learning)是基于网络的一种学习行为,也是以网络为介质的教学方式,实施在线学习的实质是对现有教学模式和教学管理进行深刻变革。这种变革不仅改变了用户惯用的学习工具、学习环境和学习过程,也改变了用户的学习观念和学习文化。因此,分析用户对在线学习的使用行为及其影响因素、有针对性地采取措施,就成了在线学习亟待解决的问题。从信息系统角度划分,在线教育属于信息系统在教育方面的应用,中外学界对信息系统领域的相关理论多集中在计划行为理论(TPB)、技术接受模型(TAM)的初始采纳方面。相比初始的采纳行为而言,用户对信息系统的持续使用对信息系统的建设效率更为关键。本文采用问卷调查法,以用户使用在线教育为研究背景,通过建立用户持续使用行为的影响因素模型展开实证研究。
一、文献评述
信息系统持续使用指的是用户在初始采纳后会在未来较长一段时间里,仍然使用该信息系统的持续意愿或行为[1]。Oliver提出期望确认理论(Expectation-Confirmation Theory),用于研究产品再消费和服务续约问题[2]。2001年Bhattacherjee等构建了全新的信息系统持续使用模型( ECM-ISC),将满意(Satisfaction)这种基于用户主观感受的概念引入到行为意图产生原因之中,认为信息系统用户的持续使用行为和消费者的重复购买行为存在相似性,从而产生或不产生后续使用行为。该模型提出的依据是“期望-确认-满意-意图”范式[3],期望确认理论的贡献在于它一方面真正关注采纳后的行为研究,提供了用户在初始采纳后未持续使用的前后不一致现象;另一方面从理论框架上引入了满意度、期望确认度等研究概念,丰富了持续使用研究。
在用户对信息系统的持续使用心理认知过程研究中,期望确认理论被大量高水平研究证实具有很强的稳健性。在此模型基础上,很多学者研究了多种信息系统的持续使用行为,验证了该模型的广泛适用性和强大解释力。Limayem(2007)在原有模型中加入了持续使用行为,并且证明持续使用意向和持续使用行为之间是显著相关的[4],Kim(2010)引入社会规范等变量等[5]来补充这一关系。Gefen(2003)在研究中发现随着使用经验的增加,经验所形成的习惯不仅对用户的感知有用性和感知易用性有影响,而且也显著影响他们持续使用的意向[6]。Limayem(2007)在信息系统持续使用模型中加入了习惯变量后,发现无论有没有习惯变量的调节作用,持续使用意向和持续使用行为之间都是显著相关的;习惯变量越强,持续使用意向对持续使用行为的预测能力就越弱[4]。
近几年,张冕(2012)在研究移动服务持续使用时,发现信息强制性和隐私安全会对移动服务用户的满意度和持续使用意愿会产生显著的负向影响[7];刘人境(2013)在研究SNS用户持续使用行为时,发现感知有趣性、感知有用性、感知期望也会影响互联网用户的持续使用意图[8];刘莉(2012)认为社交网站要扩展信息来源渠道,对于以信息获取为目的的用户来说,感知趣味性与知识增长非常重要[9]。对于在线教育的可学习性和有效性研究,大多集中在对用户接受行为的各种影响因素进行模型构建和分析验证方面,对于在线教育的持续使用行为鲜有涉及,认为感知易用性对行为意向使用的直接影响有所减弱,而其他各种影响因素也会发生变化[10];感知有用性可以影响采纳网络教育培训服务,而信任也直接影响使用行为意愿。在大数据时代,技术因素受到网络学习资源的影响,资源来源较资源内容对系统有用性的影响强度更大[11]。随着用户行为研究的深入和视角的转变,许多研究开始关注用户在与系统交互过程中感知到的心理因素和行为因素:网络交互能够加强师生联系和教学效果,注重网站互动性,方便用户之间的沟通,及时解决学习中遇到的难题[12];课程网站交互设计的不足会负面效应于教学[13],网站要提供强大的交互功能,培养网络学习习惯[14];兴趣性对学生接受网络教学行为意向有显著影响,甚至超过了感知易用的影响[15]。尽管上述成果为研究用户在线教育使用行为的影响因素提供了可借鉴的思路,但是对兴趣、互动、实用、内容等因素与用户持续使用行为之间关系的研究明显不足,如何有效刻画用户在线学习的持续行为成为本文研究的基础。
二、研究模型及相关假设
社会化网络是一种用户可以普遍参与的新型在线网络,具有参与性、公开性、交流性、对话性、连通性、社区化等特点[16],而用户对在线学习内容的兴趣、学习方式的互动、相关知识的实用性都很关注。本文将经典的期望确认理论模型和在线学习需求特征融入社会化网络特征,同时加入学情定位变量和内容驱动因素,构建了社会化网络环境下在线教育用户持续使用行为关系模型(见图1)。
1. 感知实用性反映了用户认为能获得收益或提高、改进工作绩效的主观认知,获取的潜在实用性对在线教育持续使用会产生影响。本文的研究模型从能弥补课堂听课不足、节省时间、提高学习效率、实用性等维度进行测度,并据此提出假设:
H1:感知实用性对感知满意产生正向影响。
2.期望确认在用户持续使用行为中是一个重要变量,当用户认为在线教育的手段和所呈现的内容,与所需要的、有价值的、特有的手段和恰当方式进行比较时,会产生比较高的满意感,由此提出假设:endprint
H2:期望确认对感知实用性产生正向影响。
H3:期望确认对感知兴趣产生正向影响。
H4:期望确认对感知满意产生正向影响。
3.感知满意。满意度取决于消费者在实际使用过程中对期望产生确认或不确认的认知程度,用户对在线教育学习过程、内容、服务、支持等的认可,可以提升在线教育的满意程度,否则会导致不满意,由此提出假设:
H5:感知满意对持续使用意愿产生正向影响。
4.感知互动是社交网络的重要特征,本文从好友态度倾向、提供交互功能、提供帮助、快速响应等维度进行测度,据此提出假设:
H6:感知互动对感知实用性产生正向影响。
H7:感知互动对感知满意产生正向影响。
H8:感知互动对持续使用产生正向影响。
5.学霸型用户学习动力强,对系统的持续使用意愿基于对自身学习地位的认可会加强,非学霸型用户体验之后持续使用意愿受其他因素影响较大。本文从频繁使用网站和同其他网站比较维度进行测度,由此提出假设:
H9:学情定位对互动产生正向影响。
H10:学情定位对持续使用产生正向影响。
6.感知兴趣是指用户使用特定系统主观上所体现的喜欢程度,表现为用户交互过程中所获得的各种心理满足,这种兴趣与系统的性能无关,对使用者的态度具有显著的正向影响 (Venkatesh,2000)。用户对所使用网络有兴趣,其使用意向就越高。本文从时尚、快乐体验和感觉积极有效等维度进行测度,由此提出假设:
H11:感知兴趣对满意产生正向影响。
7.内容是关键,内容的实时性和更新是用户持续使用的保证,因材施教才能保证教育效果。本文从内容丰富、详实、信息更新及时、内容清晰、内容准确等维度进行测度,由此提出假设:
H12:内容对实用性产生正向影响。
H13:内容对满意产生正向影响。
8.参与意向代表使用网络公开课的动力,大量的研究证明行为意向直接影响用户对信息系统的使用行为。本文的模型只涉及行为意向,并从停留时间、考虑是否使用网络网络公开课、是否频繁使用、是否会和其他网络公开课进行比较学习等维度进行测度。
三、研究设计
1.问卷调查参考的研究成果主要来自国内外相关研究,通过对笔者的同事、研究团队成员及在线教育有使用经验的同学进行访谈,进一步修正了量表;通过预调研对结果进行信度效度分析,进一步净化题项、形成最终问卷。问卷调查表第一部分是用户背景信息,第二部分是用户对在线教育使用情况、认知、参与意愿等信息,主要是从感知有用、感知易用、感知互动、感知兴趣、感知分享、感知个性、行为态度、使用意向等方面,了解用户对的网络公开课程的使用情况,以便了解网络公开课的用户接受意愿。
本文以云南财经大学在校学生为调查对象,采用实地问卷调查法,在课间针对不同年级、不同专业的学生发放问卷进行调查,调查时间2013年12月至2014年2月。
2.用户特征分析和使用情况。本次调查共发放问卷200份,回收问卷197份,问卷回收率为 985%,有效率为 935%。在收回的187份有效问卷中共有男性用户119人,占428%;女性用户159 人,占 572%。
3.本文运用SPSS190分析软件对调查数据进行分析,包括量表的信度与效度检验,运用Amos190进行模型研究假设的验证。
(1)信度和效度检验。问卷使用SPSS190进行效度和信度检验,问卷量表内部一致性用Cronbach α系数来检验,整个问卷的α(信度系数)值为0942(表1),每个潜变量的信度都大于068(表2),变量表现出良好的内部一致性,说明本问卷可靠性可以接受。
本次问卷KMO值为0921,Bartlett球体检验值在0000的水平显著(表3),表明进行主成分分析是合适的。经过主成分析和最大方差旋转(表4),特征值大于1的6个因子,累计方差解释率为62322%,因子结构清晰,各个项目在其相关联的变量上的因子负载值都大于05,说明所有的变量都具有良好的效度,能够测量出所要测量的问题。
(2) 结构方程验证。本文应用Amos19.0软件,对提出的理论假设及结构模型的拟合程度进行实证检验,提出的13条假设有9条在显著性条件 P<0001 下显著,假设得以验证;4条假设在显著性条件 P<0001 下不显著,不予通过(见表5) 。
根据验证结论对模型进行修正,剔除感知互动对持续使用意愿的影响路径,修正后进行结构方程运算,重新对提出的理论假设及结构模型的拟合程度进行实证检验,提出的12条假设在显著性条件 P<0001下显著,假设全部得以通过(见表6)。根据AMOS190 提供的常用拟合指标,对模型进行评价,拟合指标卡方自由度( Chi-square/df)等于979962/421=232,介于 1-3 之间,拟合适度,拟合优度指数( GFI)为08;近似误差均方根( RMSEA)为01,基本符合建议值;比较拟合指数( CFI)为09,符合建议值;调整的拟合优度指数( AGFI)为07,接近建议值;标准拟合指数( NFI)为078,接近建议值;修正后的模型整体拟合效果很好,判断模型(图2)的拟合度为满意。
四、研究结论与建议
本研究将社会化网络环境下在线学习的需求特征融入经典的期望确认理论模型,通过加入学情定位变量和内容驱动因素,构建了社会化网络环境下在线教育用户持续使用行为的关系模型;通过验证性因子分析和结构方程模型,对187份有效样本数据进行有效性和可靠性分析,并根据验证结果对模型进行修正,得出如下结论:
1.研究模型假设用户持续使用在线教育的影响因素有感知实用、感知互动、感知兴趣、内容驱动、期望确认、感知满意、学情地位、持续使用意愿,实证分析结果表明在线教育课程的内容、在线教育体验后感受与之前期望的期望确认、感知实用、感知互动和感知兴趣对感知满意有很大影响,经典的感知满意对持续使用意愿的影响仍然是显著的,再次验证了实用和期望确认对感知满意的影响作用显著。endprint
2. 在线教育用户对自我学习状况的评价和认可对持续使用影响显著,学习好的对自身评价和要求较高,希望通过其他学习渠道获取更多知识和全面的知识把握;学习差的希望通过课后的平台提升自己传统学习中的不足,持续使用意愿和自我学情定位有很大关系。
3.在线教育内容对用户使用在线教育满意与否有重要影响,但是对持续使用在线教育的影响不明显:一方面是在线教育学习过程没办法监督,用户随意性很强,凭自我约束自主持续使用不太现实;另一方面是伴随社会化网络发展,内容存在和传播方式扩展到互动的各种社交平台,内容的构建体系没能把碎片化的内容按照学习阶段和侧重方向组装成课程体系,同时在内容上缺乏针对性,关注不了学生的个体性差异,应试填鸭式教学偏多,现有在线教育的内容没有让用户持续使用内容的吸引力。
4.感知兴趣和感知互动对满意的影响显著,但是对持续使用影响不显著。兴趣是持续使用的最好的理由,但是目前用户只是对在线教育这种新兴平台感兴趣,而不是对具体内容和课程感兴趣,新鲜感一过就不再使用了;目前在线教育的互动还是基于在线回答,传统集体学习的课堂氛围的互动和相互影响在现有在线教育平台没有体现;在学习过程中缺乏过程设计和服务,学生无法了解自己知识点缺失,导致持续使用降低。
科技改变着教室的场景,教育也逐渐打破地域和时间的限制,用户对在线教育持续使用是整个行业发展的基础。在线教育优质的内容是要有体验的开放平台和内容,这些内容不仅要有比较标准的流程开发,而且针对用户的使用习惯能体现用户体验,要有轻松、快速更新的实战性,要有吸引用户的内容。由于在社会化网络环境下兴趣和互动呈现出个性化要求,要求给每个用户带来开放自由的体验,每个人可以选择自己的老师,选择自己的教材,可以选择自己感兴趣的方向。在多屏融合的移动互联网时代,在线教育服务呈现分散化,用户可以在任何时间、任何地点、分享内容,如何利用数据分析,开发移动终端的APP应用平台,满足个性设计知识点的碎片化学习,成为用户持续使用的重要手段和方法,这些既是在线教育需求的趋势,也是在线教育企业目前应该投入和要解决的具体问题。
参考文献:
[1] Bhattacherjee, A.,Perols, J., Sanford,C. Information Technology Continuance: A Theoretic Extension and Empirical Test[J].Computer Information Systems,2008,49(1):17-26.
[2] Oliver, R. L. A Cognitive Model of the Antecedents and Consequences of Satisfaction Decisions[J].Journal of Marketing Research,1980,17(4):460-469.
[3] Bhattacherjee, A. Understanding Information Systems Continuance: An Expectation-Confirmation Model[J].Management Information Systems Quarterly, 2001,25(3):351-364.
[4] Limayem, M., Hirt, S. G., Cheung,C. M. K. How Habit Limits the Predictive Power of Intention: The Case of Information Systems Continuance[J].Management Information Systems Quarterly, 2007,31(4):705-737.
[5] Kim, B. An Empirical Investigation of Mobile Data Service Continuance: Incorporating the Theory of Planned Behavior into the Expectation-Confirmation Model[M].Expert Systems with Applications (In Press, Corrected Proof),2010,27(3):632-642.
[6] Gefen, D. TAM or Just Plain Habit: A Look at Experienced Online Shoppers[J].Journal of End User Computing, 2003,15(3):1-13.
[7] 张冕.移动服务持续使用过程中促进因素和抑制因素的平衡研究[J].图书情报工作,2012(7):135-140.
[8] 刘人境.SNS 社交网络个人用户持续使用行为的影响因素研究[J].软科学,2013(4):132-140.
[9] 刘莉.社交网站用户持续使用行为研究——基于信息获取和人际交互的视角[J].情报理论与实践,2012(11):17-22.
[10]徐恩芹.基于技术接受模型的精品课程推广应用研究[J].中国电化教育,2011(3):71.
[11]季志.大学生网络学习行为模型与实证研究[J].中国远程教育,2013(5):62.
[12]刘国庆.美国中小学教育网站特点的分析及对我国的启示[J].中小学电教,2010(7):43-45.
[13]牟思.网络教学环境下的交互式研究[J].硅谷,2011(3):58.
[14]马凌.课程网站使用意向的影响因素研究[J].电化教育,2013(2):76.
[15]谭光兴.高校学生网络教学行为意向影响因素与模型[J].电化教育研究,2012(1):48.
[16]胡吉明.社会化网络服务的开放运行架构及服务拓展研究[J].情报科学,2012(9):1396.
(责任编辑:厉新)endprint
2. 在线教育用户对自我学习状况的评价和认可对持续使用影响显著,学习好的对自身评价和要求较高,希望通过其他学习渠道获取更多知识和全面的知识把握;学习差的希望通过课后的平台提升自己传统学习中的不足,持续使用意愿和自我学情定位有很大关系。
3.在线教育内容对用户使用在线教育满意与否有重要影响,但是对持续使用在线教育的影响不明显:一方面是在线教育学习过程没办法监督,用户随意性很强,凭自我约束自主持续使用不太现实;另一方面是伴随社会化网络发展,内容存在和传播方式扩展到互动的各种社交平台,内容的构建体系没能把碎片化的内容按照学习阶段和侧重方向组装成课程体系,同时在内容上缺乏针对性,关注不了学生的个体性差异,应试填鸭式教学偏多,现有在线教育的内容没有让用户持续使用内容的吸引力。
4.感知兴趣和感知互动对满意的影响显著,但是对持续使用影响不显著。兴趣是持续使用的最好的理由,但是目前用户只是对在线教育这种新兴平台感兴趣,而不是对具体内容和课程感兴趣,新鲜感一过就不再使用了;目前在线教育的互动还是基于在线回答,传统集体学习的课堂氛围的互动和相互影响在现有在线教育平台没有体现;在学习过程中缺乏过程设计和服务,学生无法了解自己知识点缺失,导致持续使用降低。
科技改变着教室的场景,教育也逐渐打破地域和时间的限制,用户对在线教育持续使用是整个行业发展的基础。在线教育优质的内容是要有体验的开放平台和内容,这些内容不仅要有比较标准的流程开发,而且针对用户的使用习惯能体现用户体验,要有轻松、快速更新的实战性,要有吸引用户的内容。由于在社会化网络环境下兴趣和互动呈现出个性化要求,要求给每个用户带来开放自由的体验,每个人可以选择自己的老师,选择自己的教材,可以选择自己感兴趣的方向。在多屏融合的移动互联网时代,在线教育服务呈现分散化,用户可以在任何时间、任何地点、分享内容,如何利用数据分析,开发移动终端的APP应用平台,满足个性设计知识点的碎片化学习,成为用户持续使用的重要手段和方法,这些既是在线教育需求的趋势,也是在线教育企业目前应该投入和要解决的具体问题。
参考文献:
[1] Bhattacherjee, A.,Perols, J., Sanford,C. Information Technology Continuance: A Theoretic Extension and Empirical Test[J].Computer Information Systems,2008,49(1):17-26.
[2] Oliver, R. L. A Cognitive Model of the Antecedents and Consequences of Satisfaction Decisions[J].Journal of Marketing Research,1980,17(4):460-469.
[3] Bhattacherjee, A. Understanding Information Systems Continuance: An Expectation-Confirmation Model[J].Management Information Systems Quarterly, 2001,25(3):351-364.
[4] Limayem, M., Hirt, S. G., Cheung,C. M. K. How Habit Limits the Predictive Power of Intention: The Case of Information Systems Continuance[J].Management Information Systems Quarterly, 2007,31(4):705-737.
[5] Kim, B. An Empirical Investigation of Mobile Data Service Continuance: Incorporating the Theory of Planned Behavior into the Expectation-Confirmation Model[M].Expert Systems with Applications (In Press, Corrected Proof),2010,27(3):632-642.
[6] Gefen, D. TAM or Just Plain Habit: A Look at Experienced Online Shoppers[J].Journal of End User Computing, 2003,15(3):1-13.
[7] 张冕.移动服务持续使用过程中促进因素和抑制因素的平衡研究[J].图书情报工作,2012(7):135-140.
[8] 刘人境.SNS 社交网络个人用户持续使用行为的影响因素研究[J].软科学,2013(4):132-140.
[9] 刘莉.社交网站用户持续使用行为研究——基于信息获取和人际交互的视角[J].情报理论与实践,2012(11):17-22.
[10]徐恩芹.基于技术接受模型的精品课程推广应用研究[J].中国电化教育,2011(3):71.
[11]季志.大学生网络学习行为模型与实证研究[J].中国远程教育,2013(5):62.
[12]刘国庆.美国中小学教育网站特点的分析及对我国的启示[J].中小学电教,2010(7):43-45.
[13]牟思.网络教学环境下的交互式研究[J].硅谷,2011(3):58.
[14]马凌.课程网站使用意向的影响因素研究[J].电化教育,2013(2):76.
[15]谭光兴.高校学生网络教学行为意向影响因素与模型[J].电化教育研究,2012(1):48.
[16]胡吉明.社会化网络服务的开放运行架构及服务拓展研究[J].情报科学,2012(9):1396.
(责任编辑:厉新)endprint
2. 在线教育用户对自我学习状况的评价和认可对持续使用影响显著,学习好的对自身评价和要求较高,希望通过其他学习渠道获取更多知识和全面的知识把握;学习差的希望通过课后的平台提升自己传统学习中的不足,持续使用意愿和自我学情定位有很大关系。
3.在线教育内容对用户使用在线教育满意与否有重要影响,但是对持续使用在线教育的影响不明显:一方面是在线教育学习过程没办法监督,用户随意性很强,凭自我约束自主持续使用不太现实;另一方面是伴随社会化网络发展,内容存在和传播方式扩展到互动的各种社交平台,内容的构建体系没能把碎片化的内容按照学习阶段和侧重方向组装成课程体系,同时在内容上缺乏针对性,关注不了学生的个体性差异,应试填鸭式教学偏多,现有在线教育的内容没有让用户持续使用内容的吸引力。
4.感知兴趣和感知互动对满意的影响显著,但是对持续使用影响不显著。兴趣是持续使用的最好的理由,但是目前用户只是对在线教育这种新兴平台感兴趣,而不是对具体内容和课程感兴趣,新鲜感一过就不再使用了;目前在线教育的互动还是基于在线回答,传统集体学习的课堂氛围的互动和相互影响在现有在线教育平台没有体现;在学习过程中缺乏过程设计和服务,学生无法了解自己知识点缺失,导致持续使用降低。
科技改变着教室的场景,教育也逐渐打破地域和时间的限制,用户对在线教育持续使用是整个行业发展的基础。在线教育优质的内容是要有体验的开放平台和内容,这些内容不仅要有比较标准的流程开发,而且针对用户的使用习惯能体现用户体验,要有轻松、快速更新的实战性,要有吸引用户的内容。由于在社会化网络环境下兴趣和互动呈现出个性化要求,要求给每个用户带来开放自由的体验,每个人可以选择自己的老师,选择自己的教材,可以选择自己感兴趣的方向。在多屏融合的移动互联网时代,在线教育服务呈现分散化,用户可以在任何时间、任何地点、分享内容,如何利用数据分析,开发移动终端的APP应用平台,满足个性设计知识点的碎片化学习,成为用户持续使用的重要手段和方法,这些既是在线教育需求的趋势,也是在线教育企业目前应该投入和要解决的具体问题。
参考文献:
[1] Bhattacherjee, A.,Perols, J., Sanford,C. Information Technology Continuance: A Theoretic Extension and Empirical Test[J].Computer Information Systems,2008,49(1):17-26.
[2] Oliver, R. L. A Cognitive Model of the Antecedents and Consequences of Satisfaction Decisions[J].Journal of Marketing Research,1980,17(4):460-469.
[3] Bhattacherjee, A. Understanding Information Systems Continuance: An Expectation-Confirmation Model[J].Management Information Systems Quarterly, 2001,25(3):351-364.
[4] Limayem, M., Hirt, S. G., Cheung,C. M. K. How Habit Limits the Predictive Power of Intention: The Case of Information Systems Continuance[J].Management Information Systems Quarterly, 2007,31(4):705-737.
[5] Kim, B. An Empirical Investigation of Mobile Data Service Continuance: Incorporating the Theory of Planned Behavior into the Expectation-Confirmation Model[M].Expert Systems with Applications (In Press, Corrected Proof),2010,27(3):632-642.
[6] Gefen, D. TAM or Just Plain Habit: A Look at Experienced Online Shoppers[J].Journal of End User Computing, 2003,15(3):1-13.
[7] 张冕.移动服务持续使用过程中促进因素和抑制因素的平衡研究[J].图书情报工作,2012(7):135-140.
[8] 刘人境.SNS 社交网络个人用户持续使用行为的影响因素研究[J].软科学,2013(4):132-140.
[9] 刘莉.社交网站用户持续使用行为研究——基于信息获取和人际交互的视角[J].情报理论与实践,2012(11):17-22.
[10]徐恩芹.基于技术接受模型的精品课程推广应用研究[J].中国电化教育,2011(3):71.
[11]季志.大学生网络学习行为模型与实证研究[J].中国远程教育,2013(5):62.
[12]刘国庆.美国中小学教育网站特点的分析及对我国的启示[J].中小学电教,2010(7):43-45.
[13]牟思.网络教学环境下的交互式研究[J].硅谷,2011(3):58.
[14]马凌.课程网站使用意向的影响因素研究[J].电化教育,2013(2):76.
[15]谭光兴.高校学生网络教学行为意向影响因素与模型[J].电化教育研究,2012(1):48.
[16]胡吉明.社会化网络服务的开放运行架构及服务拓展研究[J].情报科学,2012(9):1396.
(责任编辑:厉新)endpri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