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依法治校是依法治国的基础工程

2014-12-31刘川生

前线 2014年12期
关键词:治校依法治国依法

刘川生

中共十八届四中全会通过的《中共中央关于全面推进依法治国若干重大问题的决定》,对大力推进依法治国意义重大。这也给依法治校提出了新的要求。依法治校是依法治国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高校应当抓住这一难得契机,积极发挥法治的引领和推动作用,着眼全局谋划、注重顶层设计、解决现实问题,确保在法治轨道上推进高校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的现代化。

树立法律权威为推进依法治校提供根本保障

依法治校的关键是依法行政。依据宪法原则制定的教育法律法规是国家教育方针政策的集中反映。实现高校依法治校,最基本的要求是必须在各项工作中不折不扣地严格遵守教育法律法规,全面贯彻落实教育方针政策,这是推进整个学校工作健康发展的根本保证。

党内法规既是管党治党的重要依据,也是依法治校的有力保障。治国必须治党,治党必须依章。党章是最根本的党内法规,高校党员必须一体严格遵行。当前高校部分党员干部中存在的一些消极腐败现象和不正之风,从本质上讲,都是因为没有做到自觉用党章来要求自己、严格按照党章来办事,从而不同程度地亵渎和践踏党章和其他党内法规。党的纪律是党内规矩。党规党纪严于国家法律,高校各级党组织和广大党员干部不仅要模范遵守国家法律,而且要按照党规党纪以更高标准严格要求自己,坚定理想信念,践行党的宗旨,坚决同违法乱纪行为作斗争。对违反党规党纪的行为,高校党委必须严肃处理,对苗头性倾向性问题必须抓早抓小,防止小错酿成大错、违纪走向违法。

法的科学性是法权威性的基础。要高度重视校规、党规与国家法律的衔接和协调,提高国法、党规和校规的执行力,真正把依法治国、依法治党、依法治校落到实处。要把公正、公平、公开原则贯穿教育立法全过程,完善教育立法体制机制,坚持立改废释并举,增强教育法律法规的及时性、系统性、针对性、有效性。在高校内部,还应当成立专门的审查、监督机构,保证高校在制度制定和执行的过程中内容和程序合法,方法合理。在教育系统内,也要成立专门的教育督导机构,对各学校管理制度合法与否、制度是否得以实施及实施效果进行督导,以保障法规和制度的统一实施,保障高等学校健康、顺利发展。

优化治理结构完善公共权力制约和监督体系

优化治理结构是依法治校的重要基础。要构建完善的“党委领导、校长负责、教授治学、民主监督、依法治校”的工作体系,最大限度地保障高校自主办学和学术自由,推动学校整体快速发展。要以法律方式实现高校自主管理方式的法治化转型,即以弘扬法治精神的公正、公开、民主的合意行为方式和正当法律程序取代传统的封闭、人治的命令行为方式,做到形式合法性与实质正当性的统一,做到依法治国的一般要求与高校自身特色的统一。

依法治校,还应当完善校内公共权力的制约和监督体系。高校中有党委在行使的政治权力,校长在行使的行政权力,教代会在行使的民主权力和学位评定委员会和学术委员会在行使的学术权力等四种公共权力。这四种公共权力的行使都应附带责任,这个责任最终都要转化为法律责任。而校内各行为主体在承担某种责任的同时,也必然要享有某种权利。这种权利义务关系的建立,是一个学校真正进入法治状态的根本标志。

完善校内公共权力的制约和监督体系的首要工作,是规范高校常委会、校长办公会决策权。首先是合理分权。高校权力分解与权力制衡的总原则是决策集中、执行专业、监督有力,核心则是决策权、执行权、监督权的适度分开。其次是规范权力运行。一是要有明确的议事规则和规范的程序,做到民主决策。二是常委会、校长办公会要做到科学决策、依法决策。三是要形成高校权力运行的制约机制和反映问题处理工作机制,保证权力正确行使。

此外,还应当积极探索制约和监督高校公共权力的途径和方法。一是要明确监督主体,增强监督机构的独立性,解决“不能监、不敢监、不愿监”问题。二是要以制度监控权力,用制度规范事权、财权、人事权。高校应以防止利益冲突为切入点,通过建立健全各项规章制度,明确高校内部权力行为界线、是非界线,约束权力、防止权力腐化。三是改革创新监督方法、手段、措施以适应社会的发展。比如,健全网络监督体系,发挥网络新媒体方便快捷的作用;健全群众监督体系,搭建群众监督平台,使之规范化;加强审计监督,等等。

健全体制机制推进校务公开制度化规范化

校务公开是推行依法治校的内在要求。高校要坚持以公开为常态,推进决策公开、执行公开、管理公开、服务公开、结果公开。高校各职能部门和教学单位应依据权力清单,向全体教职工和学生全面公开部门职责、法律依据、实施主体、职责权限、管理流程、监督方式等事项。要把学校的重点工作,如学校重大决策事项、财务管理、工程建设项目等以及校内外普遍关注的热点问题,如教职工奖惩、招生及学生管理事务、领导干部廉政建设有关事项等作为校务公开的重要内容,成立校务公开领导机构,健全校务公开程序,严格按程序进行。

因此,高校要通过体制机制创新,把公众参与、专家论证、风险评估、合法性审查、集体讨论决定确定为重大行政决策法定程序,确保决策制度科学、程序正当、过程公开、责任明确;建立重大决策终身责任追究制度及责任倒查机制,对决策严重失误或者依法应该及时作出决策但久拖不决造成重大损失、恶劣影响的,严格追究决策人和执行者的法律责任;发挥教育工会、教代会、青年团、学生会等群众性组织在依法治校中的积极作用,建立健全其参与学校事务、维护公共利益、救助困难群众、帮教特殊人群、预防违法犯罪的机制和制度化渠道。

校园听证会是依法治校、推进校务公开的重要渠道。它有效地保障了广大师生在参与学校管理、行使监督权力、实现自我发展等方面的权益,并使得教师、学生在依法治校中的主体地位得到充分体现。因此,学校在制定各项政策、规定时,可召集相关代表进行听证,在各方充分讨论的基础上形成决策。在听证会的具体操作中,相关负责人应当允许讨论、支持讨论,并且切实做到公开透明,尤其是在听证会代表的选择上,应当做到认真负责,防止“走过场”和“形式化”。在这一过程中,还可以充分发挥媒体的舆论监督作用,并在每一次的实践后认真总结经验,以期完善。

加大查考力度构建依法治校考核指标体系

高校依法治校的水平如何,必须由科学的测评体系来界定和评价。因此,大力推进依法治校,还必须设立合理的考评指标,制定科学的评判标准,采取有效的测评方法,以便使依法治校工作步入良性发展的轨道。这个测评体系应当包括以下八个方面的内容:高校领导制度的测评;高校管理体制的测评;高校依法办学的测评;高校校务公开的测评;高校教师权益保障的测评;高校学生权益保障的测评;高校党风廉政建设的测评;高校法制教育宣传的测评。这八项指标基本涵盖了依法治校的主体内容。

上述指标体系能否取得实效,会受到以下两个因素影响。一方面,评价方法是评价之本,科学的评价体系只有结合先进的评价方法,才能保证评价的效度、信度和区分度。为此,首先必须解决好评估方法问题,要采取多类人员联合评价,多种方式综合评价,多个层面复合评价。其次要改事后考评为事中考评。对阶段性工作,在工作进程中或结束后,实行及时性检查;对连续性工作,实行随机性检查;对常规性工作,实行抽样性检查。通过定期或不定期检查,来测试依法治校工作是否按既定的目标进行、按规定的要求展开、按界定的标准实现。

另一方面,考评激励是评价之基,任何一项评价,如果不重视其结果的应用,评价就会丧失其鉴别、选择、强化等功能。这就需要制定评选激励的具体办法,对评选激励的范围、条件、程序等作出明确规定,把考核评估结果作为高校评选、推荐和表彰优秀组织、优秀工作者的重要依据,激励干部和组织充分发挥先进作用,同时对考评结果显示落后的干部和组织,要采取有效措施进行整改。要把能不能遵守法律、依法办事作为考察干部的重要内容,在相同条件下,优先提拔使用法治素养好、依法办事能力强的干部。对特权思想严重、法治观念淡薄的干部要批评教育,不改正的要调离工作岗位。

加大普法力度实现依法治校和依法治国的有机统一

普法教育是依法治校的长期基础性工作。要深入开展法治宣传教育,引导广大师生员工自觉守法、遇事找法、解决问题靠法。学校党委应把教育法规学习与宣传纳入工作职责范围,校领导要率先垂范、以身作则。应积极发挥高校基层党组织在普法工作的战斗堡垒作用。要坚持把普法教育作为高校各级党支部工作的重要内容,不断创新普法工作的载体和方法。高校党员干部是推进依法治校的重要组织者、推动者、实践者,要自觉提高运用法治思维和法治方式深化改革、推动发展、化解矛盾、维护稳定能力,领导干部尤其要以身作则、以上率下。

依法治校,还应当培育法治文化,并把这一文化渗透并融入到学校立章、守规、民主、管理、监督的各个环节,努力使依法治校成为广大师生员工所共同认可的价值观。要聘请校外法治辅导员,邀请司法人员、律师和立法工作者定期给师生作报告,介绍典型案例,剖析学生身边存在的违法现象。在学生中成立法律类社团,配备专门的指导老师,使他们成为学校法治宣传的活跃分子。在学校开展一系列教育活动,例如法治论坛、法律竞赛、法治演讲、法律救济、法律援助、庭审旁听、模拟法庭、普法演出、送法下乡以及校园说法、校园普法周、社区法律咨询等等,全面推进法治文化建设,使广大师生员工自觉感受法、理解法、支持法并受益于法。

此外,还应当坚持治校与治国的统一。党的十八届四中全会通过《决定》明确提出,坚持用马克思主义法学思想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治理论全方位占领高校;坚持立德树人、德育为先导向,推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治理论进教材进课堂进头脑,培养造就熟悉和坚持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治体系的法治人才及后备力量;实施高校和法治工作部门人员互聘计划,重点打造一支政治立场坚定、理论功底深厚、熟悉中国国情的高水平法学家和专家团队,建设高素质学术带头人、骨干教师、专兼职教师队伍。这也进一步凸显了在依法治国、建设社会主义法治国家过程中,依法治校的重大意义。

(作者:北京师范大学党委书记)

责任编辑:魏晔玲

猜你喜欢

治校依法治国依法
公司成长的“法治之钥”
未来学校的管理理念
对中小学依法治校的再思考
湖北省荆门市检察院依法对刘明刚涉嫌受贿案提起公诉
广东省检察院依法对陈定坤决定逮捕
法治中国是实现中国梦的推动力量
以依法治校提升大学管理水平
对依法治校的理解和认识
两会布局 依法治国
镜头·中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