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绿色城镇化发展研究——以中证绿色城镇化指数为视角
2014-12-30李明泽
李明泽
(兰州大学经济学院 甘肃 兰州 730000)
一、绿色城镇化的背景与内涵
绿色城镇化不仅涉及社会生产生活方式的改变,更是价值观念的创新转变,是一种基于生态平衡,兼顾人与自然的和谐相处,取得经济效益与环境效益“双赢”的新型道路。绿色城镇化将绿色发展与城镇发展高度统一,协调城镇经济社会发展和资源的供应与生态环境承载的相互关系,以科技的创新为支撑,建成以科技、清洁、绿色、环保为特色的中国绿色城镇,为我国城镇化发展提供了一条切实可行的有效路径。我国十二五规划中已明确提出“绿色发展”的概念,党的十八大报告中更是明确阐明“新型”的城镇化的本质是绿色城镇化。绿色城镇化不仅是当今世界城市化发展的主流,更是我国城镇发展的新指向。
二、国外绿色城镇演变历程
国际上对绿色城镇化发展的研究由来已久,其发展历程可分为三个时期:1.城镇化绿色发展的早期萌芽始于古希腊和古埃及时期。1898年英国学者埃比尼泽·霍华德提出田园城市的设想,这被看作是现代绿色城镇化的开端。随后,帕特里克·格迪斯提出要根据生态原理规划和建设城市。城镇化注重与自然的融合,绿色城镇化思想开始启蒙。2.20世纪20年代至20世纪80年代间,在霍华德田园城市思想的影响下,城镇化发展中开始引入生态学思想,创立了城市生态学。1971年,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制订的“人与生物圈”(MAB)研究计划中第10个项目与第11个项目使得从生态学角度研究城镇化问题得到具体反映,确定了城镇化研究以生态学为方向。1972年,联合国人类环境会议宣言指出,人的定居和城市化工作必须加以规划,以避免对环境的不良影响,并为大家取得社会、经济和环境三方面的最大利益。3.20世纪80年代后,生态环境与经济可持续发展思潮进一步高涨,绿色概念全方位渗透。1981年,前苏联城市生态学家亚尼茨基提出了生态城市的理想模式。1987,美国生态学家理查德·瑞杰斯特认为生态城市体现了城镇化发展中重视环境、人与自然和谐的理念。1990年,由理查德·瑞杰斯特发起第一届生态城市国际会议提出了在生态原则上重构城市的目标,并在1996年完善了生态城市原则。1993年,多米尼斯基提出了被称为“3R”原则的城市发展三步走模式,即减少物质消费(reduce)、重新利用(reuse)、循环回收(recycle),从而体现了在生产、流通、消费中的绿色思想。2002年,第五届生态城市国际会议,发表了《生态城市建设深圳宣言》,此宣言成为了指导各国建设生态城市的具体行动计划。绿色生态研究已成为城镇发展的中心地位。
国外绿色城镇的发展在不断地总结与改进中也已形成各具特色的实践模式:
表1 国外绿色城镇化发展模式
三、中国绿色城镇化发展进程
我国在绿色城镇化的研究和实践都较晚,直到“九五”计划时期才逐步重视绿色城镇的建设。初期,国家以零星试点的方式进行绿色城镇化的相关实践,随着生态环境问题日益严重,国内对于可持续发展的观念给予了越来越多的关注,生态城市理论的研究与实践随之蓬勃开展。国家以生态环境保护为专题,批准一批试点项目城市开展绿色城镇建设,通过以点带面的方式促进带动其他城市开展绿色城镇的建设。尤为值得注意的是,我国创新性的提出了“中国绿色生态省”的建设,截至2006年,中国已有海南、吉林、黑龙江、福建、江苏、浙江、山东、广西、安徽、四川等15个省区开展生态省建设,150多个市(县、区)开展了生态市(县、区)创建工作。2007年,国务院批准在湖南长株潭城市群和湖北武汉城市作为建设资源节约型、环境友好型社会(简称两型社会)综合配套改革实验区。截至2012年4月20日,我国共有83个城市创建了国家环保模范城市。2012年11月,国家发改委确定了包括北京、上海、海南和石家庄等29个城市和省区为我国第二批低碳试点。国家十二五科技发展规划重点以民生科技作为发展的核心技术,更加注重有环境质量的城镇化。
经过多年的实践总结,各省依据自身发展特点,着力打造特色鲜明的绿色城镇化道路。浙江省通过加强城镇污水处理设施建设,完善生活垃圾处置体系,强化环境综合治理,扩大城镇绿化面积,重视绿色建筑建设,以低碳城镇作为建设目标,将嘉兴秀洲打造成水乡绿城。贵州省出台了首部绿色小城镇建设评价地方标准《贵州省绿色小城镇建设评价标准》,提出建百个示范小城镇,“以点带面”推进城镇化的口号。以试点的方式建设30个贵州省级示范绿色小城镇,70个市(自治州)级示范小城镇。甘肃省上报的《甘肃省加快转型发展建设国家生态安全屏障综合试验区总体方案》得到国务院批复,突出水资源的稀缺性,加强水资源的合理有效利用,调整产业结构、优化产业发展,有序实现人口的转移,加强生态保护建设,环境综合治理,在主体功能区规划实施、集中连片特困地区区域发展与扶贫攻坚等方面不断取得突破,构筑西北乃至全国的生态安全屏障。此外,许多城市,如北京、大连、苏州等在城市总体规划中也更加注重生态环境保护。
四、中国绿色城镇现状——以中证绿色城镇指数为视角
股票市场素有“宏观经济晴雨表”的作用,上市公司作为重要组成部分,对于产业升级改造、技术创新等方面都有着明显的预期效应。绿色城镇指数以城市园林、水处理、空气净化、土壤修复、固废处理、节能照明、新能源汽车等为选股主题,按照过去一年日均总市值由高到底排序选取前100的股票作为样本股,本文选取2014年7月份指数的样本股为研究对象,通过对中证绿色城镇指数的市场表现、基本情况的分析看中国绿色城镇化的发展现状,得出如下结论:(本文数据来源于上市公司财务报表及Wind数据库)
(一)以非国有法人为主导地位
图1 中证绿色城镇指数样本股实际控制人与其年化平均收益率
由图1可以看出,100家样本股境内自然人为实际控制人的公司数量最多,占样本股总量的62%,而国有法人为实际控制人的公司数量只占样本总量的29%,境内非国有法人2家,未注明实际控制人有7家公司。
62家境内自然人中普遍集中在环保机械(17家)、建筑节能(16家)、绿色节能照明(10家)以及新能源新材料(10家)领域,占比达到85%。29家国有法人投资领域集中在环保机械(20家)与新能源新材料(5家)领域,占比达到86%。
本文计算出由公司成立之日至2014年7月31日的公司年化平均收益率,得出100家样本公司的年化平均收益率的均值为23.56%,境内非国有法人控股的公司与境内自然人所控股的公司年化平均收益率均值分别为31.96%、25%,均高于总体均值,而国有法人控股的公司年化平均收益率均值仅为21.37%,略低于平均水平。
总体来看,我国绿色城镇的发展是以非国有经济为主导,在国家政策的支持鼓励下,企业大力积极参与,市场对绿色城镇板块的前景较为认可,从而形成了涉及领域众多,以非国有经济为主要力量、私营企业为市场细分产品的新格局。
(二)制造业优势明显,新型产业各具特色
图2 绿色城镇指数样本上市公司的行业分布
图2可以看出,中证绿色城镇指数样本公司行业分布中制造业公司占总体样本公司数量的比重最高,达到69%。在制造业中,又以交通运输设备制造业、电子元器件制造业、专用设备制造业公司数量居多,占制造业样本公司数量的55.9%。
(三)华东地区经济发达,带动绿色城镇化先行发展
绿色城镇指数的样本公司分布于我国20个省市,其中华东地区48家,分别为安徽省(3家)、江西省(4家)、上海(4家)、福建省(5家)、山东省(9家)、江苏省(11家)、浙江省(12家);华南地区22家,分别为海南省(2家)、广东省(20家);华北地区16家,分别为内蒙古自治区(1家)、河北省(2家)、天津(3家)北京(10家);华中地区7家,分别为湖南省(1家)、河南省(1家)、湖北省(5家);西南地区4家,分别为云南省(1家)、重庆(3家);东北地区3家,分别为辽宁省(1家)、吉林省(2家)。
绿色城镇化发展与地区经济发展水平正相关,其中华东地区公司数量最多,广东省、浙江省表现最为优异,而西北地区尚无上市公司入选中证绿色城镇指数样本股。绿色城镇相关上市公司分布区域呈现东南地区先行,东北地区跟进,西部地区尤其是西北地区力量薄弱的格局。国家应重视西北地区绿色城镇的推动与发展,给予政策扶持与倾斜,优化产业布局,促进当地新兴科技与新兴产业的深度融合。
(四)绿色城镇化相关企业科技推动优势明显
大多数绿色城镇化相关样本上市公司拥有专利产品,技术创新优势显著,建立了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核心技术体系。同时一支研发水平较高、实践经验丰富、技术能力全面的研发团队是公司拥有核心竞争力的有力保障,为公司结合本地化需求、占领市场份额做好了准备。
[1]沈清基,顾贤荣.绿色城镇化发展若干重要问题思考[J].建设科学,2013(5).
[2]魏后凯,张燕.全面推进中国城镇化绿色转型的思路与举措[J].经济纵横,2011(9).
[3]杨晓优.走绿色城镇化推动两型社会建设的绿色之路[J].中国城市经济,2011(8).
[4]仇保兴.建设绿色基础设施,迈向生态文明时代——走有中国特色的健康城镇化之路[J].中国园林,2010,26(7).
[5]冯海发.农村城镇化发展探索[M].新华出版社,2004.
[6]王帅,徐筑燕.贵州绿色城镇化发展思考[J].经济视角,201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