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医药职业院校医学人文素质教育现状及应对策略

2014-04-09

社科纵横 2014年11期
关键词:医药职业院校办学

王 凯

(重庆三峡医药高等专科学校 重庆 万州 404120)

医学因其对生命的维护而赋予医学职业的崇高性,“医乃仁术”,既是对医学职业的最高要求,也是从业的基本准则。因此,要求从业者不但具有高超的技术,更具有超越自我的献身精神和深厚的医学人文修养。《爱丁堡宣言》早在1988年就已经把对医生的培养目标,拟定为同时涵盖倾听者、观察者、交谈者和治疗者角色“四位一体”的专业人士,这种定位已经超越了单纯治疗某些疾病的技术要求,并从培养理论的角度,肯定了医生除临床治疗技能之外还应具备与专业技能相匹配的人文素质这一观点[1]。基于此认识,社会对医学人才的培养目标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坚持以生为本、德育为先、能力为重、全面发展的原则。医学高职教育在面临高等教育改革和人民日益增高的健康服务需求下,研究和实施医学生人文素质教育,培养适应社会发展和人民健康服务需求的新世纪合格医学人才,成为当前医药职业院校研究人才培养模式改革的重点和热点。

一、医学高职院校医学人文教育素质教育缺失及原因

(一)对医学人文素质教育认识不足

1.办学理念陈旧,文化建设滞后。上个世纪末和本世纪初,国家出台了大力发展职业教育的政策,一批中等医药职业学校升格为医药高等职业院校,我国目前的医药高等职业院校基本上是在这个时期建立的。这类学校的办学初期是培养医疗行业的“技术工人”,办学理念的着眼点在技术的培训而非“四位一体”医者的培养。由于转轨的时间不长,中等医药职业教育的惯性思维,传统的职业教育模式还有较深的痕迹。这种重技术、轻文化的传统职业教育培养模式的不足,继续存在于升格后的医药高等职业院校。而这种办学理念的偏差,导致学校对医药高等职业教育的规律、高等教育承载的文化与创新职能缺乏深刻理解,不但直接影响了学校文化建设,更深刻反映在对医药人才的培养体系设计中。

2.文化积淀轻薄,学校缺乏灵魂。医学人文教育是将认识、理念灌输到思想中并使之升华为精神、信念,同时运用于医疗实践过程,具有理论性、实践性、服务性、系统性的特点[2]。一些中等医药职业学校虽然有着几十年办学历史,但没有形成自己独特的办学思想、办学特色和学校文化,升格为医药高等职业院校后,缺少文化积淀,文化建设成为短板,学校在精神层面缺少灵魂。对高等教育在精神和文化上应该具有的特质思考甚少,加之办学中的急功近利,一定程度上市场支配了高等教育,学校成了职业培训场。

3.重视知识技能,忽视长远发展。医学专业的特殊性要求强化医学人文教育,促进学生长远发展所应具备的人文修养和健全人格的养成。由于办学层次所致,中等医药职业学校以传授专业知识和培养专业技能为主,忽视办学中的文化积淀,这种惯性深深影响着今天的医药高等职业院校。在片面追求就业率的背景下,教育教学围绕执业资格考试这个指挥棒运行的情况较为突出,忽视了学生发展所应有的基本素质形成,学生缺乏对生命的尊重和敬畏,既不利于医学生毕业后近期的上岗就业,也不利于医学生的长远持续发展。

(二)医学人文素质教育师资的严重缺乏

1.思想认识的偏差。人文精神是一种关心人、尊重人,倡导保护个人的权利,要求重视人的价值,主张实现个人的平等和自由的伦理观。人文精神在职业教育领域的重要体现是职业人文精神,其本质是在职业活动中坚持以人为本。[3]在医药职业院校实施人文素质教育教师是关键,教师是人类灵魂的工程师,良好的师德,丰富的情感,扎实的人文素质,对学生人文素质形成将起到长久的、潜移默化的作用[4]。虽然教师从身份上实现了从中等医药职业教育向高等医药职业教育的转换,但思想上还存在对医学人文教育认识的偏差,对医学生成长极其重要的医学人文教育在整个医学人才培养体系和课程设置中长期被边缘化,没有得到应有的重视。更严重的是,这种思想认识上的偏差,不仅存在于医药职业院校的办学理念中,还存在于教师本身;不仅存在于专业课程教师中,也存在于人文课程教师中。一些从事医学人文素质教育的教师自身都不重视人文精神在教学中、在学生未来的职业生涯中的作用,自认为是“非主课”,极大地影响了医药高职院校的人文素质教育。

2.自身素质的缺陷。承担医学人文教育的高素质人才、通才、复合型人才缺乏,师资力量薄弱、知识结构的不均衡,是医药职业院校实现具有良好人文素质医药人才培养目标在基础条件上的不足。突出表现为教师在人文学科与医学专业学科知识上缺乏融会贯通,两类学科的教师只能以自己学科为界对学生进行教学。虽然通过新进教师的引进,使学历和专业结构得到一定程度的改善,但新教师缺乏教育教学实践经验,成长还有一个过程,医学人文教育教师自身素质亟待提高。

3.面对现实的困惑。在社会转型时期,价值观呈现出多元化的趋势。一方面,现实生活中人们对物质表现出狂热的追求,缺少文精神层面的思考和对文化的守望;另一方面,医药行业从业人员素质堪忧,医患关系紧张,人们渴望从根本上得以解决。在市场经济条件下,人们对社会矛盾和社会现象反映冷漠,教师对医药职业院校医学人文教育的作用和效果,表现出一定程度的困惑,影响了教师在医学人文教育中积极性的发挥。

(三)学生自我职业发展目标短视

1.人文素质的先天不足。医药职业院校学生受中学文理分科、高考文理分卷的影响,在中学阶段就已造成人文素养的“先天不足”。医药职业院校专业课程学习任务重、压力大,人文素养的“后天弥补”显得乏力,使医药职业院校医学人文教育缺乏必要的基础[5],尽管部分学生认识到医学人文教育的重要性,但在学校较短的学习阶段难以收到较好的效果。

2.缺乏独立的人生思考。中学在应试教育模式下,学校几乎没有教会学生如何过高质量的精神生活,学生缺乏这方面的养成教育,导致艺术欣赏和审美能力的缺失,对人性缺乏深刻的理解,对生命缺少敬畏感,以致缺乏独立的人生思考,对医学人文素养与从事医药卫生职业的关系认识模糊。加之发达的资讯使学生的关注点增多,注意力被分散,快餐文化、垃圾信息占用了他们很多的时间,难以静下心来思考人生的价值所在,提升自身医学人文素质的主动性和积极性不高。

3.发展目标的行为短视。学生和家长填报高考志愿选择学校和专业时,很大程度考虑的是今后的就业和工作待遇,真正结合学生兴趣和特长的不多,导致学生个人的发展目标不清晰。在校学习期间,比较注重专业知识和技能的学习,对自身医学人文素养的提升,综合素质的提高重视不够,为长远发展奠定基础准备不充分,表现为行为上的短视。

(四)医学人文素质教育载体运用效果的欠佳

1.重视专业轻视人文。人文课程体系应由公共基础人文课程、医学基础人文课程、医学专业性人文课程三大体系构成。通过学习使学生树立科学的人生观、价值观,也就是教会学生如何做人,做什么样的人[6]。医药职业院校由于受师资力量、三年学制总学时有限的制约,一般只开设了包括“两课”、文学、艺术在内的公共基础人文课程,而且普遍存在课时量明显不足、课程设置随意化等问题。而基于这种“专业课程必须保证,人文课程可以随意安排”的课程设置思路,在医药类高职院校,从学校到教师再到学生,人文课程始终处于边缘课程的尴尬地位。

2.重视形式忽略细节。以大学生自主、自愿参加为重要特征的第二课堂,是提高学生思想品质的有效载体,在学生成长过程中发挥着重要作用,成为学生在校期间接受医学人文教育的重要途径,有利于大学生非智力因素的培养、素质能力的提高[7]。但许多医药高职院校的第二课堂存在一定的盲目性,表现为针对性不强、统筹性不够、参与面局限,表面上热热闹闹,但缺少从细微之处对学生施以润物细无声的潜移默化的影响,没有达到理想的效果。

3.重视形态忽视内涵。文化是一所大学的厚度,而思想是一所大学的高度[8]。当下的医药职业院校,学校外在形态变化是最快的,基本上满足了举办医药高等职业教育的条件,也开始注重学校的文化建设,如打造具有文化氛围的校园环境,凝练校训、校风教风学风等。文化建设内涵不够,没能反映出学校的精神和灵魂,停留在为文化而文化的低水平层次上,是多数医药职业院校文化建设普遍存在的通病。

二、加强医药职业院校医学人文教育的应对策略

(一)更新办学理念,着眼学生长远发展

1.转变办学理念,重视文化建设。大学受人尊重的原因之一就是大学之中有大德、有大道、有大爱、有大师、有大精神。高等教育的一个重要任务是传承文化。与中等职业教育的纯技术人才培养目标相比,贯彻人文精神,基于培养“人”的目标来培养医药卫生人才,应该成为医药高等职业院校的追求。在这个过程中,教育水平提高带来的功利性和实用性的成分大大降低,而高等教育本身固有的传承人类文化的诉求大大提升,医药高等职业教育培养的学生,应当是有健康、善良的生命,活泼、智慧的头脑,丰富、高贵、灵魂的人才。医药职业院校必须正视中职医药教育办学的惯性思维,从高校肩负的文化传承与创新职能的高度,充分认识文化建设在高职院校发展中的重要地位和滞后现状,主动在改善学校文化建设上下功夫,形成医学与人文并重的办学氛围,以厚重的大学文化孕育具有良好医学人文素质的医药卫生人才。

2.凝练办学精神,塑造学校灵魂。办学精神是学校文化的积淀,通过校训、校风教风学风等形式表现出来,体现学校的灵魂,使每一个从学校毕业的学生留下精神的烙印,以此增强学生对母校的认同感和忠诚度。凝练办学精神,塑造学校灵魂是一个渐进的过程,不能一蹴而就,不可急功近利,为文化而文化。要通过广泛征集,反复推敲,打磨凝练,得到广大师生的高度认同,并将这种认同感化为工作、学习、乃至生活中的行为自觉。

3.完善培养方案,推进教学改革。医药职业院校要根据现代医学模式对医药人才医学人文素质的要求,完善人才培养方案,大力推进医学人文教育课程、内容和方法的改革,切实解决医学人文教育中存在的体系设置随意、课程属性混乱、实用性不强等问题[9]。使医学人文教育体系不清、课程属性不明、针对性不强的问题得以有效解决。有意识地将人文知识与专业知识密切结合,将人文精神渗透于专业教学之中,帮助学生正确认识社会发展和自身成长,树立起科学的世界观、健康的道德观和正确的价值观。同时,大力推进和不断探索促进人文素质教育与医学专业教育融合的新途径、新方法。

(二)夯实师资基础,传承医学人文精神

1.转变教育理念,发挥教师作用。基于现代医学的整体思维,社会对医学教育培养具有良好人文素养和医学专业知识的医药专业人才寄予厚望,使医药职业院校人才培养呈现出鲜明的行业特色,这是医药专业人才的特殊要求。医药职业院校的教师必须重视医学人文教育,教师的人格、品德直接影响着学生的价值取向,教师自身的人文精神通过课堂内外都会对学生产生影响,教师自身的人文素质如何也决定其教学内容是否能被学生认同和内化[10]。

2.弥补自身缺陷,重视人才引进。医学教育需要良好的育人环境,教师构成了学生学习最重要的环境。拥有一批心灵高尚,具有良好人文素质的学者,对学生施以言行的影响是大学教育的核心。加强高职院校人文教育,一是要重视教师知识结构的改善,医学专业课教师和人文公共课教师要在本专业领域知识的基础上,尽可能多了解和掌握一些对方领域的知识,克服医学专业教育和医学人文教育“两张皮”的现象,努力使教育教学达到医文交融。二是要立足长远,重视医学人文教师的引进,改变长期以来忽视医学人文教育师资队伍建设的现象,改善专业结构和学历结构。

(三)引导学生修养,提高医学人文素养

1.激发学生兴趣,弥补知识欠缺。具有宽阔的精神视野和丰富的精神生活是医药专业学生的基本素质,在学生中倡导非专业性阅读,学习不仅限于专业书籍,拓宽兴趣面和阅读面,多读一些人文方面的书籍,如哲学、文学、历史等方面的经典著作,以此熏陶浸润心灵。目前,以极端个案为代表反映出来的紧张医患关系,既有医疗卫生资源布局不均衡和优质资源不足的原因,在一定程度上也与医务人员医学人文素质不高有直接的关系。学校要让学生充分认识今后职业岗位对医学人文素质要求的特殊性,正视自身人文知识的不足,增强学习主动性和自觉性。

2.引导精神生活,思考人生价值。医学生今后的工作是以人为对象,与生命的关系最为密切。医学生的第一个人文素质就是对生命有同情心,要善良,善良是医学生第一要具备的品质,也是最基本的素质,应该敬畏生命,尊重生命,善待生命。第二个人文素质是要有丰富的心智生活,保持好奇心和求知欲,保持对知识的热情,保持过智力生活的习惯。第三个人文素质是要有高贵的灵魂,一个有高贵灵魂的人才可能有真正的道德感和责任感,越是精神高贵的人,待他人就越平等,平等对待每一个病人是医者基本职业道德[11]。

(四)搭建医学人文素质教育的平台,营造良好氛围

1.形式内容并举,目标效果并重。医学人文教育体系的构建,一是整合课程设置和统筹课时分配,将人文素质教育内容纳入必修课,同渗透于专业教育之中。二是丰富人文素质教育内容,如医学发展史、有重大影响的医学人物、医学模式的发展等。三是加强社会实践环节,引导学生了解国情,了解社会,了解我国的医药卫生改革趋势和政策等。四是探索医学人文教育的方法途径,充分发挥互联网、微博、微信、手机报等大学生喜闻乐见的载体作用。

2.坚持重视细节,培养自觉行为。社会呼唤人文精神,提倡以人为本,珍视和关注生命,是因为医学不但具有自然科学属性,同时还具有人文学科性质。医学人文教育要增强针对性、体现时代性、强调务实性,培养学生"尊重生命、崇尚正义、爱岗敬业、心胸宽广”等人文品质;要注重学生个性培养,从细节入手,通过教育影响,使学生把提高医学人文素质视为精神需求,并在自己的学习、工作和生活中持之以恒,变成行为自觉。

3.营造人文氛围,陶冶高尚情操。营造浓郁的人文氛围,引导学生参加中医药文化节、5.12护士节、义诊、无偿献血、青年志愿者定点服务敬老院等校内外活动,体验医务人员的崇高价值,感悟生命的本质。发挥校园环境对于医学生陶冶情操、砥砺德行、磨练意志、塑造自我的重要作用。整合生命科学馆、中药标本馆、中医文化馆、图书馆、实验实训中心、医学名人塑像等,合理布局,统一规划,在校园文化建设、教学环境、实训环境、学习环境等方面突出医学人文精神,使医学生受到良好的医学文化氛围熏陶。

[1]袁毓玲.高等医学院校的人文素质教育[J].广西社会科学,2000,6(3):187-189.

[2]韦波.医学人文教育亟待加强[EB].光明网2010-07-11.

[3]王凯,刘唐.职业院校人文教育现状调查[J].教育与职业,2013,10(28):40-41.

[4]张亚斌,石凯,黄义玲,谢莎丽.医学院校医学人文教育的意义及对策探讨[J].社科纵横,2010,2(25):277-278.

[5]王凯.医学专科学校人文素质教育现状及对策的思考[J].科学咨询,2008,8:15(159):50.

[6]李蔚,岳冬青,高进,张媛.浅谈医学人文学在医学教育中的重要作用[J].内蒙古医学院学报,2006.10.28(5):497.

[7]仲柳靖,孙悦,王艳会.关于高校第二课堂的思考[J].教书育人·高教论坛,2012(8):74-75.

[8]徐显明.文化传承创新:大学第四大功能的确立[J].中国高等教育,2011(10):10-11.

[9]马宏伟,杨月明,易娟,赵仁峰.我国医学人文教育面临的困境与对策[J].四川生理科学杂志,2012,02:94-95.

[10]周利梅,郭苗莉.浅谈如何提高医学教师的人文素质[J].西北医学教育,2007,12(15,6):1023-1024.

[11]周国平.周国平人文讲演录[M].上海:上海文艺出版社,2006.

猜你喜欢

医药职业院校办学
如何加强职业院校学生的德育教育
中外合作办学在晋招生录取情况一览表
网络平台补短板 办学质量稳提升
浅谈职业院校中的美术教育
传统医药类非遗
医药下一个十年 创新为王
《中国当代医药》来稿要求
《中国当代医药》来稿要求
支持水利职业院校发展
落实和扩大高校办学自主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