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旅散记
2014-12-30陈海燕
一个师范生的白日梦
我读师范似乎是必然。
我生在教师之家,长在校园之内。父亲是一所高校的中文系老师,母亲是小学语文老师。小时候,我的世界里似乎全是老师,楼道里,家属大院里,瞧去,到处是老师。历史老师的儒雅,英语老师的洒脱,数学老师的缜密,音乐老师的浪漫,政治老师的沉稳,体育老师的矫健,都深深地印刻在我的脑子里。当然了,最亲切的还是父母这样的语文老师——那么温暖的目光,那样柔和的音调。
我爱阅读,痴迷于袁阔成的评书和丁建华的配音,对很能写历史故事的林汉达想入非非。
父亲的整面书墙是我的精神超市,回想起来,整个中学乃至师范期间,我都处于一种沉浸阅读的昏昏然的状态。我翻找,阅读,勾画,抄录,剪辑,朗诵,甚至默写,那些妙不可言的文章辞赋让我感觉奇异极了。
我冥想过柳永,叹息过李煜,在王国维的《人间词话》里拍案叫绝,有一段时间,还是戴望舒和徐志摩的铁杆粉丝。记得一夜,志摩竟来入梦,他望着我幽幽地说,最是那一低头的温柔,像一朵水莲花不胜凉风的娇羞……晕倒!真个绝美好梦。
我有六本手抄诗集,本本都是我的命根。碳素墨水的字里行间,用铅笔密密地抄着注释和批注,而每日的欣赏和吟诵则是平淡生活中的一缕好滋味。
在和父亲的聊天中,我知道了莫泊桑的《项链》、欧·亨利的《麦琪的礼物》以及柯南道尔和王尔德,知道了季羡林、李泽厚、赵朴初、米芾、丰子恺、弗洛伊德……我对父亲膜拜得五体投地。
写作文是我的最爱,从小到大,我的作文在班级里没有得过第二。这一点,我很有把握。有一次,师范里一个同学作文分数和我并列第一,其他人欢欣雀跃,庆祝陈海燕终于不是唯一。
语言课也是我的强项,朗诵,演讲,我都很有兴趣,我曾是当年全省师范生朗诵和演讲比赛的双料冠军。我在美工课上也是风云人物,作品多次获奖。
哈哈,比较光彩的一面说完了。接下来……
我其他功课很差,尤其是数学、舞蹈,上钢琴课时也比较痛苦,不过这不影响我标榜自己爱好音乐。
我主持过学校的各种活动,也有小诗和“豆腐块”发表在刊物上。师范最后一学期的模拟试教课,我发挥得比我想象的还要好。我觉得自己真是块当教师
的料。
心里说,快点毕业吧,我会是个出色的教师,这肯定。
开始追星,第一个人是……
出校门,再进校门。一出一进之间,我完成了从“生”到“师”的穿越。我在与语文教学携手同行,相知相惜中,一走就是二十几个年头。
初教语文,还是有些手忙脚乱。我苦恼地问自己:你的一身本事都到哪儿去了?混沌惶惑之际,我仰望到了一盏航灯——他,就是魏书生。
第一次听到如此震撼的报告,第一次惊叹于教育的魔力,第一次知道语文老师可以这样迷人,第一次被这个职业重重地“电”到。
好了,就是他了。我成为了一个着了火的“魏迷”。
读他的随笔,读他的论文,读他的教学设计,读他的各类发言,观摩他的所有课例。细细地读,慢慢地品,默默地试,暗暗
地想……
魏书生的文化积淀令我汗颜,对我刺激很大。对,我也要“深挖洞,广积粮”!先从《古文观止》开始吧——“豫章故郡,洪都新府;星分翼轸,地接衡庐……”“是以泰山不让土壤,故能成其大;河海不择细流,故能就其深……”“初淅沥以萧飒,忽奔腾而砰湃;如波涛夜惊,风雨骤至……”
日日读,天天读,月月读。我为书狂。我渴望着快点接近那样美好、那样令人心旌摇曳的一种生命形态。我对自己说,这就叫“见贤思齐”,你好样的,加油!
心慕手追之际,我感到自己也沾了不少“仙气”,进步很快。同时,也惊讶于自己是个井底之蛙,仰起头,我看到了那么多闪亮的名字——于永正、支玉恒、于漪、李吉林、贾志敏……灿若星辰啊!
从此眼界大开,心也豁然
明朗。
我把全部精力都投入到教学和班级管理中去,观察学生,融入学生,帮助学生。清晨,我早早到校;晚上,我忙着家访;周末,我组织假日小队的社会实践……我的每一分每一秒都给了我的班级,我的孩子们。
我忙得步履如飞,我忙得不亦乐乎,我忙得像陀螺一样停不下来。我高兴地看到,我的孩子们越来越依恋我,就像我越来越依恋他们。
我一边“广积粮”,一边“快产出”——留意积累自己的工作经验,学着写些《魏书生文集》里那样鲜活的教学随笔。感谢鲜活的教育生活,亮点纷呈,使我再也没有放下手中的笔,后来的日子里,我陆续撰写了百余篇文章,大都发表或获奖,很多还被报刊和网站转载。一步步行来,我不停记录着自己的教学故事和故事里的悲喜,使我如今回眸,有着那么多清晰的印记可寻可赏。
榜样的力量是无穷的。因为追“星”,我进入了专业发展的快车道,并深深受益。
啊,原来老师可以这样当
1995年到2005年的十年间,我一边继续埋头经营班级,一边积极参加各级各类教学赛事和交流研讨活动,不放过任何一个锻炼自己的机会。我主讲了省市级公开课三十余节,两项省级课题结题并获奖,每学期教学成绩也一路领先,并先后被评为浙江省省级骨干教师,省优秀小学语文教师,省优秀课题实验教师,杭州市教育改革先进个人,市教育系统教书育人先进个人,市级学科带头人,并成为省教育厅教师培训专家组成员,教师职称评审委员会成员。我还终于圆了梦,在市级大型演讲比赛中两度夺冠。学校、社会都认可我是个不错的教师,很多家长都想尽办法让孩子进我教的班级。
我觉得我尝到了做教师的好滋味。
一个偶然的机会,我接触到一本奇异的书《欢乐课堂》。这本并不太厚的小册子,颠覆了我之前对于教育者的所有形象定位,引发了我对于师生关系的全新叩问和考量。
在罗曼斯和科尔伯格的笔下,善于变化、热情幽默、快乐爽朗是教师的最大特质。他们认为,教师应该在课堂,这个“你拥有绝对影响力和权威的时段,发掘自身幽默潜能,建立一个充满欢笑和游戏的课堂”。
能想象吗?口哨、铃铛、面具、头盔、木偶、幻灯、小组互动,都是教师课堂上营造欢乐的元素。“尽管学习需要勤奋,但是我们发现,一旦融入了幽默,学习就不再充满恐惧、挣扎或者自卑。”说得太对了!回想着我们长期以来的“庄重沉稳”的教师形象,我觉得孩子们的课堂真的
需要一股更新鲜、更动感的空
气了。
这绝对是本实用手册,里面有无数绝妙的小游戏,个个都令我着迷,我跃跃欲试。
试验的结果非常火爆。当幽默和游戏成为我教学的常态,当我在课堂上带着手偶出现,当我越来越喜欢说笑话,越来越多地拥抱和亲吻孩子,我的课堂也在悄然发生着变化。我的话越来越有号召力,我的班级越来越有
凝聚力,我们的成绩越来越有说
服力。
是这本书让我有了一次脱胎换骨的感觉,我开始更多地享受到这妙不可言的滋味了。
再后来,《第56号教室的奇迹》《加拿大课程故事》等书都给了我很多启发和教益。更有趣的是,我从日本儿童文学大师古田足日的很多书里,找到了另一些奇妙体验,关于孩子,关于父母,关于教师,关于这个不可思议的世界……我常常在冥想中飘荡,让心绪随风摇曳,享受来自文字、来自灵魂的灌溉和抚慰。
我似乎越来越明白教师的意义所在。
我也常常为自己曾经犯下的错误彻夜难眠,我冤枉过谁,我苛责过谁,我刺激过谁,我冷落过谁,是的,为了将来不后悔,我真的要更仔细、更小心地做老师呀!
我把自己奉若宝典的几本书郑重摆在了书架的正中位置,疲惫时,焦躁时,忙乱时,沮丧时,只要瞥见了书脊上的题目和那清新的封面色彩,我就像注了一针强心剂:加油啊,像他们那样做老师,做一个连自己都喜欢的好老师!
走过路过体验过
2005年,我33岁,迎来了一个富有挑战的机会——省特级教师评选。那时候市里规定,只有参加过全市“教师全能比赛”并获得市级学科带头人称号的选手,才有资格参评特级教师。我虽已历尽比拼,获得了小学组第一名的成绩,但想到山外有山,我仍感到胜算不大,因此把这次参评定位为“热身”,评不上,见识一下也好。也许是降低了期望值,准备工作才显得比较从容。程序比我想象的要复杂很多,填表格,盖公章,报材料,初选,复选,决选,校级选,区级选,市级选,省级选,普查,筛查,抽查……一次次遴选,一层层淘汰,一道道门槛,这种置身“风口浪尖”的特殊氛围,令我既紧张又兴奋。我看到了太多的高手,在无数次气馁之际鼓励自己顶上去,冲上去。好也罢,坏也罢,成也罢,败也罢,豁出去了。上课,答辩,展示,抽签,排队,上场……等到评比进入到冲刺阶段时,人已经是累得外焦里嫩,骨头也散了架。
幸运的是,我竟然评上了。我成为了省第七批特级教师中的一员。看着公示出来的名单中,有那么多是业界很有成就的名师,我既惭愧又不安,感觉自己好像是侥幸撞进来的一个。看着“特级教师证书”上省人民政府的大红章,我对自己说,你要加油,不要辱没“特级教师”这个光荣的称号啊!
评上特级教师,对于自己的专业发展,可以说又上了一个台阶。外出交流展示的机会多了,认识名家的机会多了,关于教学、关于生活的想法就更多了。
我有幸接触到了于永正、高万祥、沈大安、汪潮、黄亢美、徐鹄、高林生这样的教育大家,也认识了很多年轻的特级教师和新生代名师,并和他们成了好朋友。视野更开了,圈子更大了。我先后应邀在杭州、宁波、武汉、温州、台州等地讲学六十余场,指导教师数万人次,在全国小学语文特级教师教学峰会、浙江省和杭州市的教研活动中,我执教了一系列公开课,如《夏洛的网》《轻叩诗歌的大门》《威尼斯的小艇》《学弈》《人人都叫我捣蛋鬼》《庐山的云雾》《清明上河图》等等。多年来,我还承担了培养青年教师的帮带任务。由于在教师培训方面的突出成绩,我被评为杭州市“领雁工程”优秀导师,同时还被中国教师研修网评为“中小学班主任跨区域远程研修”优秀指导教师。
忙碌的工作间隙,我依然是个寻梦、追梦的人。
2009年10月,在杭嘉湖地区“喜迎六十华诞,激情2009——‘寻找最美丽的声音大型朗诵比赛”中,经过层层选拔,我晋级十强,最终获得“最美丽的声音”荣誉称号。媒体云集的颁奖盛典上,我见到了仰慕已久的、电影《佐罗》的配音大师童自荣老师,并有幸与他同台。我的配乐朗诵作品《祖国啊,我为你自豪》在杭州电视台全程播出。站在舞台上,站在来自各行各业的选手们中间,我是那么自信,因为,我是一名
教师。
2011年4月,《永不停歇的脚步——特级教师陈海燕专访》被收入由全国著名语文教育专家汪潮教授主编、浙江大学出版社出版的《名师之魂——小学语文特级教师访谈录》。2011年7月,在庆祝建党90周年前夕,我被评为杭州市余杭区“优秀共产党员”,同时被评为杭州市余杭区“十大美丽洲先锋”人物,成为教育系统唯一的获奖代表。多家媒体报道了我的教育教学事迹,我也成为了同年7月的《余杭教育》封面人物,并在2011年教师节前夕接受了杭州丽人广播电台的专访。同年12月,我当选为杭州市余杭区第十三次党代会代表,还被推选为主席团成员。由此,我接触到了其他行业的很多精英人物,结交了不少新朋友,从他们的事迹中很受启发和鼓舞。2012年6月,经过组织推荐和网络投票,我当选为杭州市余杭区“十佳文教卫标兵”,再一次光荣地登上政府礼堂的主席台,身披绶带,接受政府颁发的奖章。
2014年初春,我的专著《右手粉笔左手书——陈海燕教育漫笔》由教育科学出版社正式出版,并成为教育科学出版社年度重点推荐书目。这本32万字的著作,汇聚了我多年来对于语文、对于教育、对于生活的思考,可以说,是我精神生活的一个
呈现。
2014年6月,我荣获“《小学语文教学》签约作者”证书,并被授予“网络教研先锋”称号,成为全国小语专业交流QQ群的“优秀主持人”。
荣誉和成绩,就像攀登路上的甘泉,带给人继续前行的动力。问问自己的内心,我感到最幸运的是,我能在寻常的工作中找到乐趣,即使在无比劳碌奔忙的日子里,我也时时能拾取灵感的浪花,每每在自己和孩子们的世界里心动不已。
走过路过体验过。一路行来,我感觉风景无限。
(作者单位:浙江杭州市余杭区教师进修学校)
(责任编辑 郝 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