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那村·那天·那娃

2014-12-30陈海燕汪潮

小学语文教学·人物版 2014年12期
关键词:稚子天公急性子

陈海燕+汪潮

【导读目标】

1.通过吟诵、想象、探究等方式,赏读一组展现古代儿童情态、情趣的古诗,发现诗韵,感受诗趣。

2.在吟诵中感知韵脚,体验押韵之趣。

3.借助韵脚读背古诗,并在辨析中学习抄录方法。

【点评:对学生学习古诗的导读采用吟诵、想象、探究等三种方式,在教学目标中特别关注韵脚,引导学生体会押韵的表达作用。这样的导读目标切入点小而聚焦。】

【教学过程】

课前谈话:每人取一个有趣的村娃名,如,狗蛋、二妞等。背诵古诗。

【点评:课始为学生取“村娃名”,让学生对学习内容倍感亲切。这既是一种有趣的教学组织方法,更是一种教学策略和教学智慧:儿童学习需要某种形式的支撑。】

一、读读聊聊,发现“诗

之韵”

1.赏读古诗《小儿垂钓》,入境体验。

师:孩子们,农村里的小河沟小池塘,那可是孩子们的乐园。瞧,有个小孩儿正在钓鱼呢!

(出示配插图的古诗《小儿垂钓》)

师:有这么一首诗,写的就是这个小孩儿在钓鱼时发生的事。陈老师给大家读一读,想听吗?

生:想!

师:我发现,这首诗可以有两种读法:急性子读法和慢性子读法。你们想先听哪一种?

生:急性子!

师:那你们可听好了,急性子开始读了——

(师手打节奏,用类似快板的轻快韵律演读《小儿垂钓》,众人新奇,跃跃欲试。)

师:那咱们再来听听慢性子是怎么读的——

(师一字一句舒缓吟诵《小儿垂钓》,伴随手势和眼神,抑扬顿挫,念足韵味。众人静听回味。)

师:一个急性子,一个慢性子,你喜欢哪一种读法?

生:我喜欢急性子的读法。

生:我喜欢慢性子的读法。

师:接下来,请大家选择喜欢的方式自由读读这首古诗。

(生自由练读,师巡视,相机指导。)

师:看样子,大家都练得差不多了,谁愿意来试着读一读?

(一生模拟之前老师的快板节奏读了一遍,师相机正音,略。)

师:你的模仿能力很强啊。我再请个慢性子的娃娃来读

一读。

(指名读并正音)

师:你这个慢性子娃娃,声音还很好听呢!但是,“蓬”这个字音没念准确,注意这是个后鼻音,来跟我念——蓬。

生:蓬。

师:好的。下面,咱们大家一起来读读这首古诗,先慢一遍,再快一遍,好吧!

(师指挥全班读,舒缓地读一遍,再轻快地读一遍。)

【点评:关于“急性子读法”和“慢性子读法”的设计,看似随意之作,实则意义深远:一是让学生了解古诗可以有不同的读法,二是让学生选择自己喜欢的读法,三是让学生在有趣的读中反复练习朗读。】

师:这首诗的题目是《小儿垂钓》,知道“垂钓”是干什么吗?

生:垂钓,就是钓鱼。

师:小儿就是——

生:小儿就是小儿子。

师:是小儿子吗?谁有不同意见?

生:不对,小儿就是小孩儿。医院里有小儿科,就是给小孩儿看病的。

师:对呀,小儿,就是小孩儿,就是你们这样可爱的小娃娃。《小儿垂钓》的意思就是——

生:小孩儿钓鱼。

师:嗯,题目懂了。咱们中国话呀,很有趣,有时,一个意思可以有好多种说法。比如,题目里的“小儿”表示小孩儿,可是你知道吗,在诗里面还有一个词表示小孩儿,找找看藏在哪儿?

生:稚子,稚子也是小孩儿的意思。

师:说得对!告诉大家,你是怎么知道的呢?

生:我看了下面的注释。

师:嗯,真好,她提醒了大家一个很好的学习方法——对照注释学古诗。

【点评:学古诗要掌握学习方法,这很重要。教师相机点出“对照注释学古诗”的方法并提醒学生注意,是非常及时,也是非常必要的。教给方法,并在实践中反复巩固,习惯方能养成。】

师:小儿和稚子,都表示小孩儿,那这是一个怎么样的小孩儿呢?来,我们读读第一句。

(生齐读)

师:蓬头稚子,这是一个什么样的小孩儿?

生:头发乱蓬蓬的小孩儿。

师:他的头发为什么会是乱蓬蓬的呢?

(生愣住答不出)

师:孩子们想想看,乡村里的娃娃,平时可能会做些什么?会忙些什么?会到哪里去?

生:可能是在草地上打滚

儿了。

生:可能在地里干活了。

生:也许是和小伙伴们玩游戏了。

生:我想他肯定是打架了。

(众笑)

师:嗯,的确都有可能。“蓬头稚子学垂纶”,“垂纶”就是——

生:“垂纶”就是垂钓,钓鱼的意思。

师:嗯,咱们又找到了一对意思相同的词。

【点评:以上关于“小儿”与“稚子”“垂钓”与“垂纶”同义词的对照设计具有科学的学理依据。这启发我们:对一篇文章或一首古诗中共有的、相似的语言现象,要善于发现联系和规律,并组成一个对应的知识单元进行板块式学习。】

师:联系上下文理解词语,也是一个好办法。大家看(指插图),这个小娃娃坐在河边的草丛里,学钓鱼学得怎么样啊?

生:很专心呢!

师:谁愿意来读读前两行诗?请大家把自己就当作诗里这个小孩儿,让我们听听,他钓得有多专心。

(师走近一生,看他写在书边的村娃名。)

师:哦,你是王村的狗娃。狗娃,你今天出来钓鱼高兴吧?来,读读看,让我们听出很高兴很专心的样子。

生(朗读):蓬头稚子学垂纶,侧坐莓苔草映身。

师:很专心、很认真的一个狗娃,估计很快你的鱼儿就要上钩了。各村的孩子们,来,大家一起读。

(生齐读前两行)

【点评:课前的伏笔“村娃名”,在此焕发了神采。角色沉浸,情境营造,让学生更为酣畅地穿行在古诗的画面和时空中,既有趣又有效,更平添了学习的情味和师生对话的快感。】

师:就在这孩子专心钓鱼的时候,发生了些什么事呢?大家看看图,再看看诗,猜一猜!

生:小孩儿钓鱼的时候,有个过路人来问路了。

师(扮路人喊话):喂——小哥,李家村怎么走啊?

师:这么一喊,那钓鱼的孩子会怎么样?

生:会着急!担心会吓跑了小鱼。

生:他赶紧挥挥手,不敢说一句话。

师:大家来表演一下这着急样儿。

(生表演急忙摆手,示意别出声,怕惊动鱼儿的样子。)

师:这正是,来一起读——

生(齐):路人借问遥招手,怕得鱼惊不应人。

师:我有个好主意,咱们来边演边读读这首诗。记住,前两句读完,老师会扮演路人喊话问路,大家表演急忙摆手,然后再齐读后两句。记住了吧!好,来彩排一次。

(师生合作演读)

2.引导发现韵脚,初识诗韵。

师:诗里面还藏着一个小小的秘密呢!大家看,这个小秘密就藏在第二行和第四行的尾

巴上。

(师引导生观察大屏幕上“身”和“人”两字的注音)

师:有没有发现这两个字有个什么共同的特点啊?

生:韵母都是en 。

师:是的,孩子们,最后一个字的韵母相同或者相似,这就是诗歌的小秘密,我们把它叫作押韵。因为押韵,诗歌才特别的朗朗上口。

二、找找猜猜,体验“韵

之趣”

1.新旧知联系,印证发现。

师:其实咱们对于押韵,并不陌生,曾经念过的很多古诗、儿歌都是押韵的,比如,床前明月光——

生:疑是地上霜。

师:春眠不觉晓——

生:处处闻啼鸟。

师:小白兔,白又白——

生:两只耳朵竖起来。

师:小老鼠,上灯台——

生:偷油吃,下不来。

师:瞧,全都是押韵的,很

好听。

【点评:新旧联系,以新带旧,相互印证,是一种很好的古诗导读策略。】

2.尝试中运用,儿歌补韵。

师:押韵既然这么好玩,不如我们也来试试。瞧,这里有一首儿歌版的《小儿垂钓》,好像还缺几个字呢,等着你们这群小诗人来完成。

(师课件出示儿歌)

狗蛋一早出门了,

出门一看天真好。

眼珠一转有主意,

原来是想把鱼(    )。

来到河边他一瞧,

清清河水青青(    )。

不慌不忙举起竿,

看这鱼儿哪里(    )。

忽听有人在问路,

眼看鱼儿就要(    )。

连连摆手别出声,

肥肥鱼儿上钩(     )。

师(快板节奏读):狗蛋一早出门了,出门一看天真好。眼珠一转有主意,原来是想把鱼……填个什么字好?

生:把鱼钓。

师:你为什么不填“抓”而要填“钓”呢?“把鱼抓”,不是也可以吗?

生:因为前面有“了”“好”,“钓”和它们押韵。

师:聪明的孩子,你已经记住了诗歌“押韵”的小秘密。好,接着来!来到河边他一瞧,清清河水青青——

生:草。

师:不慌不忙举起竿,看这鱼儿哪里——

生:跑。

师:忽听有人在问路,眼看鱼儿就要——

生:跑。

师:除了跑,还可以填哪个字?谁再来试试?

生:逃,逃更好。

师:为什么用“逃”字更好?

生:因为前面已经有一个“跑”字了。

师:了不起!你知道写诗尽量不用重复的字。

师:好,接着来。连连摆手别出声,肥肥鱼儿上钩——

生(齐):了!

师:啊,大家都成了小诗人啦!好,咱们师生合作来读读这首儿歌吧。我读一句,你们接下一句,好吧?

(师生接龙读儿歌,拍手打节奏。)

【点评:紧扣“押韵”进行分层设计和教学,以生为本,据学而教,层层推进。这有助于围绕教学主线,突出教学重点。】

3.且读且加速,游戏读背。

师:刚才有个同学用急性子的读法读了这首《小儿垂钓》,真正急性子的人一听啊,会说,这哪儿叫急性子啊。你们想听听他怎么读吗?

生:想!

(师用绕口令的方式急速读完,生惊讶。)

师:快吧!这才是真正的急性子呢。你能行吗?赶紧自己试试吧,看你能有多快。

(生兴奋地快速练读,师组织竞赛,激励背诵。)

三、试试想想,再探“小

秘密”

1.《放风筝》《题画》,感受

村娃。

(幻灯出示配有插图的古诗《放风筝》和《题画》)

师:瞧,画里的小孩儿在干什么呢?

生:一个在放风筝,一个不见了。

师:请大家自己读读这两首诗,把字音读正确。

(生自由读,师巡视指导。)

师:这两首诗,一首很热闹,一首很宁静,发现了吗?

生:《放风筝》很热闹,《题画》很宁静。

师:咱们大家来读一读这

两首诗。注意,一首闹,一首静。

来,读!

(生齐读两首古诗)

师:在前一首诗里我们知道了,小儿、稚子,都是小孩儿的意思,这两首诗里呀,也藏着两个表示小孩儿的词,快找找!

生:儿童和牧童。

师:嗯,小儿、稚子、儿童、牧童——看,表示小孩儿的词真不少呀!孩子们在放风筝,心情怎么样啊?

生:很开心。

师:谁来读第一句?读出高兴劲儿。

(指名读)

师:“结伴儿童裤褶红”,裤褶,就是——

生:就是裤子。

师:穿着红红裤子的小孩儿们,“手提线索骂天公”,老师被一个字眼吓了一跳,哪个字?

生:骂。

师:是的,骂。天公,是谁呢?

生:老天爷。

师:小孩儿们为什么要骂老天爷呢?

生:因为没有风,风筝放不起来啦。

师:所以,他们开始“手提线索骂天公”。读!

生(齐读):人人夸你春来早,欠我风筝五丈风。

师:哎,这一点也不像骂天公呀,声音这么软,简直就是在求天公嘛!来,把心里的气都骂出来!

生(齐读):人人夸你春来早,欠我风筝五丈风。

师:声音太小了,天公听不见。再来!

生(齐读):人人夸你春来早,欠我风筝五丈风。

师:左等没有风,右等还是没有风,孩子们急了,骂!

生(愤然):人人夸你春来早,欠我风筝五丈风。

师:等啊等,就是没有一丝风,哎!孩子们更气了。来!加上动作,大声地骂天公,读!

生(指天骂):人人夸你春来早,欠我风筝五丈风。

师:骂得痛快!老天爷呀,你听到了吗?人人都夸你把春天早早地带到了人间,可你却欠我们一场大风啊!下面,咱们两人一组,边拍手边读诗。

(生两人一组,相对拍手,有节奏地演读。)

【点评:“骂天公”的朗读指导层层递进,推波助澜。导语及时精要,添加了动作的“演读”环节,更让人忍俊不禁。诗情诗趣,一读而意会。】

师:《题画》是清代著名诗人袁枚为一幅画题写的诗。“村落晚晴天”,傍晚的天气怎么样啊?

生:天气很晴朗。

师:“桃花映水鲜”,什么季节这是?

生:是春天。

师:“牧童何处去”,放牛的小孩儿呢?

生:不见了。

师:可能去哪儿了呢?

生:可能去捉蝌蚪了。

生:可能在山坡上睡着了。

生:也许他像第一首诗里的那个小孩一样,钓鱼去啦!

师:啊呀,跑得不见踪影啦!他的牛静静地在吃草,一切都静悄悄的。“牛背一鸥眠”,牛背上的鸥鸟怎样了?

生:睡着了。

师:是啊,连鸥鸟都睡着了,多么宁静啊!来,咱们用一种新的方法来读这首古诗,这个方法叫“回声读法”。比如,老师读“村落晚晴天”,你们像回声一样轻声跟读“晚晴天”,读出非常宁静美好的感觉,好吗?

生(兴奋):好!

师:村落晚晴天——

生:晚晴天。

师:桃花映水鲜——

生:映水鲜。

师:牧童何处去——

生:何处去?

师:牛背一鸥眠——

生:一鸥眠。

师:啊,真是太好听了!好宁静,好恬美呀!

【点评:好一个“回声读法”朗诵!又一次对学习方法的指导。给力!点赞!】

2.诵读中回味,再寻韵脚。

师:还记得诗的小秘密“押韵”吗?大家看这两首古诗分别押的是什么韵?

(师幻灯出示带注音的两首古诗,引导学生留意韵脚。)

师:是啊,押韵的诗歌念起来特别好听。六一儿童节就要来到了,咱们把这三首有趣的古诗排演一个古诗联诵节目,演给小朋友们看,大家说好不好?

生:好!

师:联诵的顺序是这样的——《小儿垂钓》《题画》《放风筝》。《小儿垂钓》用快板的节奏拍手读,《题画》用“回声读法”,《放风筝》用二人对拍读法,记住了吗?

生:记住啦!

(音乐起,师指挥联诵。)

四、抄抄赏赏,寻味“诗

墨香”

1.辨析且比较,明晰抄法。

师:这么好玩的三首古诗,咱们把它抄下来吧。老师为每人准备了一张可爱的小书签。请大家挑选自己最喜欢的那首古诗抄上去。

生:哇,太好了!

师:古诗,应该怎么抄呢?先请大家看几张其他班级小朋友抄录的古诗。

(师幻灯出示四份带有编号的小学生古诗抄录作业)

师:你觉得这些小同学的古诗抄得怎么样啊?

生:我觉得2号和4号小朋友的古诗抄得好看,很干净,很漂亮。

生:我觉得1号同学抄得不好,诗句没有对齐,歪歪扭扭的!

生:3号题目抄得好,正好摆放在中间,不像1号,题目都歪到左边去了。

生:最漂亮的是2号,把作者和朝代也抄上去了,字也很

好看。

师:看得很仔细呀,大家都可以当小老师啦!

【点评:为在课堂上安排学生抄写古诗的做法叫好!从小学生学古诗的方式看,“听说读写”都需要,“读写”更必要,“写”最重要。把抄写古诗的环节和时间挤进课堂,值得赞扬和学习。】

2.落笔心意诚,敬慕诗香。

师:孩子们,你们知道吗?千百年前的经典古诗,是我们老祖宗留给我们的宝贵财富。古人在读诗抄诗的时候,可慎重啦,他们会净手,甚至会沐浴焚香,多么充满敬意呀!下面,让我们也心意端正,认认真真地来抄写一首吧,抄在这张可爱的小书签上。谁抄得好,陈老师就先为他的小书签系上红丝带。

(生认真抄诗,师巡视指导。)

师:请同桌两人互相检查一下,如果谁抄得干净美观,就奖励他一根红丝带,帮他系在小书签上。

(生相互检查欣赏,为书签系红丝带。)

师:孩子们,你们已经亲手“生产”出了一张非常漂亮的古诗小书签,多么好的一份节日礼物呀!可以送给自己亲爱的爸爸妈妈,也可以送给最亲密的小伙伴,大家高兴吗?

生:高兴!

师:好,下课!

【总评:我曾亲临现场,观赏过陈海燕老师《“玩童诗趣”组诗导读》的课堂教学风采。那气氛,那设计,那效果,欣赏有嘉。从导读课的角度看,这节课很好地体现了教师“导”的教学策略和艺术。

一是编导。这是一节由教师自主开发的“组诗”导读课,呈现了描摹古代儿童情态、情趣的一组古诗。一节课上三首古诗的构架,反映了执教者自觉的课程意识及课程开发和建设的探索精神。这证明了“教师是课程开发者”的可行性。

二是梳导。这节课起于读读聊聊,发现“诗之韵”,终于抄抄赏赏,寻味“诗墨香”,前后衔接连贯。既浑然大气,又起伏变化。对第一首古诗主要采用快慢对比教学,对第二、三首古诗则采用动静对比教学。所以,大凡好的课总是整体观照,细节有变的。

三是指导。这是一节很好的古诗学法指导课。如朗读方法就有新的尝试:“急性子读法”“慢性子读法” “回声读法”等。又如指导理解词语的多种方法,如“对照注释学古诗”“联系上下文理解词语”“新旧联系”等。在古诗教学中采用“抄写法”,更是一种行之有效的方法。

在关注学生的“学”的当下,教师的“导”还是不可或缺的。课外的导读课是这样,课内的语文课也是如此。这是本课引发的更高层次的语文教学的思考。】

(作者单位:浙江杭州市余杭区教师进修学校/浙江外国语学院)

(责任编辑 刘忠信)

猜你喜欢

稚子天公急性子
蓬头稚子学垂纶
急性子的妈妈
哄堂大笑
天公也有伤心时
深秋到新加坡
急性子老妈与慢性子老爸
腊月雪
慢吞吞和急性子
拜天公
小儿垂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