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数学“认识角”教学思考研究分析
2014-12-29陆金华
陆金华
一、 分析教材内容,明确教学目标
在任何科目的教学中,分析教材内容,明确教学的目标都是至关重要的。在小学“认识角”的教学中,同样应该从这一步入手。在苏教版小学数学教材中,在学习“认识角”这一内容之前,学生已经初步认识和学习了一些常见的几何图形如长方形、正方形及三角形等。但对于角的认识仍停留在表面,如在学习角之前,小学生能讲出长方形、正文形、三角形有几个角,但可能不明白这四角是什么角,也无法比较三角形的角和长方形和正方形的角的大小。这些教学实际说明,小学生对角的概念的认识是不够全面的。因此,在教学过程中,首要的教学目的是能够让学生知道什么是角,认识角的基本形态,掌握度量角的基本方法,其次是角在实际生活中的运用问题。另外在学习角之前,教师必须明确小学生的形象思维特点,以直观教学为主要的手段,让学生从实物或实图中感知角的形状特点,认识角的基本特征。
二、了解学生思维,采用直观教学
小学生的思维特征以形象思维为主,形象思维是指依靠形象材料而得到理解的思维,学生在认识角时,教师可以结合建筑中的角来告诉学生什么是角,学生通过自身的观察和体验会对角有一个初步的了解,这是典型的形象思维。在清楚了小学生的形象思维后,教师要从这一特点出发,多采用直观的教学方法。教师在教学时可充分利用实物或多媒体,从生活中引出诸多有关角的实例,如课桌的一角、书本的一角,除了列举这些直角外,教师还可以列举生活中其他类型的角,如剪刀张开不同程度时所呈现的角,静止的风扇扇页所成的角,不同时间时针和分针所成的角等,从这些学生生活中常见的角的类型出发,引出学生对角的认识。在此基础上,教师要指导学生从这些角的类型中抽象出角的概念,在这个过程中教师可以设计一个环节,要求学生以点、线画一个角,在形象感知了角的特征后,学生对角有了初步的了解,之后教师对学生画出的角做出点评和分析,最终引出角的正确概念。在苏教版中,角的定义为由一点引出的两条射线所形成的图形叫作角。经过直观教学及教师的讲解后,学生的思维会活跃起来,对角的认识也会更加深刻。在直观教学的过程中,教师要注意应当鼓励学生积极动手,如教学前可以让学生准备一些长短不同的小木棍和橡皮泥,在学习角的大小时,让学生动手制作角,这个时候会自然而然地引出角的大小的概念,因为学生制作的角由于随机性会出现各类大小的角,学生对此自然也会产生好奇,这是实物直观对教学的积极意义。
三、联系实际生活,积极引导思考
认识角在四年的教学内容中除了要掌握角的定义,还要学会角的基本性质及角的度量。在学习这些内容的过程中,教师应该引入生活中常见的问题情境,引导学生进行思考。在学习角的大小时,书本定义为角的两条边张开的大小程度叫作角的大小,这样的定义从学生的理解上看是较为抽象的,“大小程度”如何把握,角的大小会不会随角两边的直线的长短而发生变化,如教师在板书上画两个边长不同的角,一部分学生会认为边长长的角大,边长小的角小,产生这种问题的原因可能是学生将角的大小与面积大小的关系相混淆了。这个时候教师如能联系实际生活,从中举出能引起学生认知冲突的实例,对于激发学生的思考积极性是有极大的帮助,如教师可以让学生亲身体验滑滑板,从不同高度滑下去,其下滑的速度是不同的,这其中滑板与地面所成的角度越大,下滑的速度就越快,这是所有学生都具备的基本常识,由此,学生可以知道滑得快的滑板与地面所成的角度大,滑得慢的滑板与地面所成的角度小。从而解决学生对角大小程度的理解。又比如,以时针盘为例,如果时针指向某一特定时间点如数字7,分针的不同位置决定了角的大小,那么在这种情况下,教师可以引导学生思考,例如:角度的大小与时间的早晚有什么关系吗?能不能根据时针和分针所成的角度来确定具体的时间呢?这些问题的提出,既没有超过教学的范围,同时问题本身又有趣味性,且能够进行实践的操作,因而能够有效地提高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和主动性。
当然,无论是采用直观教学还是通过引发学生的认知冲突,都是为了更好地激活学生头脑中已有知识,使之能够产生有效迁移。因而在进行小学数学教学探究的时候,一定要注重发挥学生的潜能,将学生当作学习的主体能动者,无论直观教学还是启发性教学都是以学生现有的基础为条件的,因此,在学习角时,教师采用何种方式教学,充分了解学生的学习基础都是必不可少的,同时在教学过程中要给学生留下一定的思考空间,为日后的深入学习打下基础。
(作者单位:江苏启东市徐龙小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