谈低年级学生数学问题解决的培养策略
2014-12-26王士兵
王士兵
摘 要:读题、理解题目的能力在学习数学中有着至关重要的作用。数学读题、理解题目的能力是学生学习的一种重要能力,对以后的学习有着很大的影响。知识和能力是在后天获取的,需要教师及早培养,为学生的将来打下基础。
关键词:低年级;数学问题;解决
读题、理解题目的能力在学习数学中有着至关重要的作用。由于一年级的学生从幼儿园刚过渡到小学,学习才处于初始阶段,认识的字比较有限,所以学生在读题、理解题意方面存在一定的困难,那如何帮助学生解决这些问题呢?
一、存在的问题
在一些低年级数学随堂课的教学过程中,我发现了学生读题中常遇到的问题如下:
1.34比56( ),不少学生觉得是56大,于是就在( )里填大。
2.工厂做了24件上衣和35条裤子,还要做多少件上衣,就能和裤子配套?这个题目中,学生对于配套不是很理解。
3.学校有47个篮球,一年级借走18个,二年级借走24个,一共借走多少个?这个问题中,不少学生会想办法把三个数都用进去,主要原因是没有理解题目的意思,最后要求的只是借走的一共有多少个。
4.妈妈买回来26个苹果,第一天吃掉了一些,第二天又吃掉了一些,还剩5个,一共吃掉了多少个?这题中,学生看到求一共的问题,思维定式地认为应该是把两个部分合起来,用加法,于是就盲目地列出了26+5这样的算式。
诸如此类的问题还有不少,这些问题都反映了学生的读题能力、理解题目的能力都比较欠缺,那如何培养学生的读题能力呢,特别是针对一年级的学生?
二、解决的办法
1.有“扶”有“放”
由于一年级的学生,认识的字少,在解决文字题目时有很大的困难,这就需要教师、家长进行读题。在教学过程中,有不少家长很自豪地告诉老师,自己的学生已经认识很多的字了,能够自己读题了,于是放手让学生自己读题。当我听到这些,我都会建议家长,要抽空给学生读题。虽然学生能够认识一定数量的字,能够把题目读出来,但是他认识的只是字,或者是词,放在句子中,学生并不能准确地理解这个字或者词的意思,这个时候就需要家长、教师“扶”学生一把。但是,如果家长、教师长时间地帮助学生读题,学生就会形成一定的依赖性,反而不利于学生读题能力的培养,所以,当学生已经能够自己理解题意时,要“放”手让学生自己读题,自己说说题目的意思。
2.变抽象为具体
一年级学生的思维具有具体形象性,对于抽象的题目,学生需要转换为形象具体的东西才能理解。小明有8个苹果,小红有12个苹果,小红拿几个给小明两人就一样多?这样的问题就需要引导学生进行画图,画图时注意一一对应,再把多的部分圈出来,分一分,学生就会明白需要拿2个给小明。经过形象思维的积累,学生才能从实物中提取抽象的概念,让学生利用画图的方法,帮助理解题目的意思。
3.学会做记号
为了培养学生仔细审题的习惯,强调读题的重点与关键,做到自我读题理解,心中有数。在读题的过程中,要求学生圈出题目中出现的数学信息,题目中有哪些比较关键的,需要注意的,圈起来。经过认真细致的阅读,理解信息之间的联系,提高学生解决问题的能力。
4.因材施教
每个学生都是一个个体,他们有着不一样的生活环境,不一样的智商,不一样的努力程度,所以每个学生都是不同的,这就增加了教学的难度,需要因材施教。我们要了解每个学生,要区别对待,不同层次的学生有不同层次的要求,让每个学生都能得到发展。如:“你还能提出什么问题?”读题能力强的学生,能够很快地提出问题并迅速地自己解答,但有的学生连“还”“问题”这些都不理解,这是他们读题出了问题,没有读懂数学问题,这就需要教师进行因材施教,利用课后的时间针对不懂的学生进行单独讲解,这样才能让那部分落后的学生赶上来。
数学读题、理解题目的能力是学生学习的一种重要能力,对以后的学习有着很大的影响。我们要潜心钻研,深入思考,脚踏实地地去实践,把我们有限的热情投入到学生无限的未来上。知识和能力是在后天获取的,需要我们教师及早培养,为学生的将来打下基础。
参考文献:
刘博.浅析如何培养低年级学生解决数学问题的能力[J].教育教学论坛,2013(48).endpri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