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非民族院校少数民族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途径探析

2014-12-26许尚立

环球人文地理·评论版 2014年1期
关键词:少数民族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途径

许尚立

摘 要:随着科技的发展进入非民族院校学习的少数民族学生越来越多。对于非民族院校中的少数民族大学生这一特殊群体,如何做好其思想政治教育工作,已经成为高校教育工作者努力实践的重要课题。本文针对开展非民族院校少数民族大学生的思想政治工作的重要性进行分析并提出了有效途径。

关键词:非民族院校;少数民族大学生;途径;思想政治教育

中国培养少数民族大学生主要由各类民族院校承担。但随着少数民族地区社会、经济、文化的快速发展以及国家少数民族教育的大力扶持,加之近年来高校的大幅扩招,越来越多的少数民族学生进入非民族院校学习[1] 。对于非民族院校中的少数民族大学生这一特殊群体,如何做好其思想政治教育和日常管理工作,全面促进少数民族大学生成长成才,已经成为高校教育工作者努力研究的重要课题。

一、非民族院校少数民族大学生的思想政治状况及问题

整体来看学生主流思想是健康的、积极向上的。在爱国意识、国家前途、民族尊严等方面他们多表现出高度的责任感和自信心。他们关心国家前途,拥护民族政策,对党和政府有高度的信任感。然而,高校教育工作者也应该清醒地认识到,由于其文化底蕴、生活习惯、风土人情和成长环境与汉族学生差别明显,因此少数民族学生进入大学后容易产生一些矛盾和困惑。加之生源数量有限,使得少数民族大学生自然成为一类特殊群体,并在思想观念、心理认知等方面呈现出一定的特殊性。具体说来,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

(一)多种信仰并存,价值取向模糊。信仰是一种精神力量,不同信仰的人会将其信仰内容视为统整人生各个方面的最高原则,所有的活动都以遵循这个原则为指向。对大学生而言,信仰造就了不同的个性倾向,指导了不同的个性行为[2] 。目前,少数民族大学生和普通大学生一样对新事物有着很强的好奇心,他们思想开放、思维活跃、接受能力强,因此,他们的价值观容易受到外界各方面的影响,从而形成不同的信仰观念。从国内外来看,相对稳定但又复杂的国际形势和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深入发展,使得文化意识形态呈现出多元化,多种文化并对少数民族大学生的思想观念产生很大影响,尤其在他们的人生观、价值观方面会打下时代烙印,不仅有西方文化的渗透,更有东方哲学思想的融入。正因少数民族大学生有着较为丰富的信仰观念使得少数民族大学生对外界事物有着不同的认知,在某些方面就会出现信仰和价值取向的缺失和矛盾。

(二)各方面压力较大,心理问题突出。心理问题的产生往往跟文化背景、生活环境、家庭因素等有密切关系。在少数民族发展过程中,由于少数民族历史文化根源的特殊性,加上生活环境的长期熏陶和影响,使得少数民族大学生思维模式、生活习惯、心理特点、知识素养、文化底蕴等方面与汉族学生相比有显著的差异[3] 。首先是经济压力。大多数少数民族大学生来自偏远的民族地区,经济水平整体较低,使得很多少数民族大学生在生活上承受很大压力。其次是学习压力。由于受历史、自然、社会等因素影响,经济的相对落后,势必会影响教育的发展,主要表现在教育理念相对滞后,教育条件相对落后,教育水平相对偏低,教育环境不够完善将直接制约着少数民族学生学习能力的培养和文化知识的提高。第三是人际关系压力。受民族文化和风俗习惯的影响,少数民族大学生往往会被以汉族学生为主体的大学生活边缘化,导致人际交往的范围狭窄,人际关系单纯,容易产生自卑、封闭、孤独的心理,给少数民族大学生带来困惑和压力。种种心理困惑严重阻碍了少数民族大学生的成长成才。

二、加强非民族院校少数民族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重要性

少数民族大学生相对非少数民族大学生而言,数量较少,但也是国家重要的人才储备力量,对少数民族以及国家都是不可或缺的中坚力量。因此建立健全的非民族院校少数民族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体制是重中之重。

(一)加强非民族院校少数民族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是推动民族地区经济社会发展的有效手段。改革开放以来,随着国家对民族地区政策支持和经济帮扶力度的加大,民族地区的经济社会发展取得了长足进步。但是,因少数民族地区文化背景的特殊性和少数民族部分地区地理环境、交通条件的制约,使得少数民族地区的综合发展水平相对比较落后。如何更好更快推进民族地区经济社会的健康发展,已经成为一项重要课题摆在党和政府面前。在对少数民族大学生培养的过程中非民族院校不仅要重视科学知识的传授,更要加强爱国主义教育。少数民族大学生接受思想政治教育,不仅是高校德育工作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提高少数民族大学生综合实践能力,推进民族地区发展的重要保障。当前,随着经济社会的快速发展,知识和人才的重要性更加突出,人才资源成为推动经济社会发展的战略性资源。

(二)加强非民族院校少数民族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是维护边疆稳定的战略需要。维护边疆稳定是党和国家必须常抓不懈的关键问题。长期以来,国外敌对势力从来没有放弃对我国边疆地区的骚扰和破坏,企图通过各种手段来干涉我国的稳定和发展。改革开放以来,随着中西方交往的日益频繁,一些西方文化和意识形态也在无形之中与我国主流意识形态进行碰撞。大学生作为社会上的一个特殊群体,他们思维活跃、思想开放、好奇心强,价值判断能力和理性思考能力还没有形成,很容易受到其它文化意识形态的影响。由于部分少数民族大学生在进入大学之前,没有接受过正规的思想政治教育,思想政治素质相对较低,这就给国外敌对势力可乘之机。近年来,部分敌对势力企图通过大学生思想渗透煽动和分裂民族团结。少数民族大学生作为本民族受教育程度较高的群体,无论是对外界事物的认知方面还是对外来文化的接收方面都对本民族的其他人群产生着重要影响。因此,必须从源头上做好少数民族大学生的思想政治教育工作,加强思想引领,培养其正确的认知能力和识别能力,从而提高对是非判断的认知水平和抵御外部势力的渗透能力,为边疆地区的繁荣稳定打下坚实基础。

三、积极探索加强非民族院校少数民族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有效途径

近年来随着普通高校招生规模的逐渐扩大,越来越多的少数民族学生将会进入非民族院校学习。非民族院校必须充分重视这一问题,针对少数民族大学生特点,采取切实可行的方法加强思想政治教育。分别从方法、内容、状态等方面找到合理的教育方式,尤其注重针对性和可行性。

(一)健全管理体制,积极探索适合少数民族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运行机制。少数民族大学生在文化知识、宗教习俗、生活习惯等方面与其他大学生不同。所以,对少数民族大学生的思想政治教育也要因人而异从实际情况出发。一是在校级建立少数民族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平台。少数民族大学生的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由学校党委学工部或思想政治理论教学部总体负责,营造良好的工作氛围,提高工作效率。二是发挥党团组织作用,建立一支高素质的政工队伍。学校各级党团组织要重视少数民族大学生入党积极分子和学生干部的选拔和培养,充分调动和发挥少数民族学生干部和党员的先锋模范作用,把各项任务落到实处。三是将思想政治教育融入到少数民族大学生管理工作的全过程。根据少数民族大学生的心理特点、生理特点和生活特点,把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融入到学生管理工作的全过程。

(二)以人为本,加大帮扶力度,切实解决少数民族大学生存在的实际问题。以人为本具体到高校来说,就是以生为本,即全心全意为学生服务。少数民族大学生多来自偏远贫困地区,经济发展水平相对较低,教育条件相对落后。鉴于此,高校教育工作者务必加大帮扶力度,切实解决少数民族大学生存在的实际问题。具体说来,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一是针对经济困难学生学校在奖助学金有关政策方面,可以适当向少数民族大学生倾斜,力所能及地解决他们存在的困难,帮助他们顺利完成学业。二是针对学习困难的学生高校教育工作者应加强对少数民族大学生的学业指导,合理解决他们在学习中遇到的困难。三是针对创业困难的少数民族大学生要加强对他们的就业创业指导,有效培养少数民族大学生的创业知识和创业能力。

参考文献:

[1] 罗晓蓉.冲突与调适——非民族类高校少数民族大学生的样态与管理[J].贵州民族研究,2010(6):163.

[2] 宋兴川.大学生精神信仰现状的研究[J].心理科学,2004(4):1010-1012.

[3] 王众.浅论民族高校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J].长春师范学院学报,2003(3):104.

猜你喜欢

少数民族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途径
构造等腰三角形的途径
多种途径理解集合语言
减少运算量的途径
现代大学制度下非民族院校少数民族学生工作的创新方向
关于少数民族大学生理想信念教育的调查研究
做好内地高校新疆籍少数民族学生宗教工作的几点思考
做好内地高校新疆籍少数民族学生宗教工作的几点思考
加强思想政治课在大学慕课开放课程的地位研究
新媒体视域下少数民族大学生媒介素养教育研究
浅析红色文化与高职院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