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网络舆情环境下高校关工委工作面临的挑战及应对措施

2014-12-26高燕

环球人文地理·评论版 2014年1期
关键词:网络舆情关工委机遇

摘要:网络舆情作为影响大学生价值观的重要因素,给高校关心下一代工作委员会的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带来了机遇和挑战。及时把握网络舆情脉搏,并擅用网络开展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正逐渐成为高校关工委开展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重要方式。高校关工委应在明晰网络舆情环境中,传统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所面临的机遇和挑战,进一步更新教育理念,改革教育方法,不断发挥关工委思想政治教育的优势和长处。

关键词:高校;关工委;网络舆情;机遇;挑战

舆情,也称社会舆论( Public Opinion),是指发生在一定时间和空间中,经由媒介性质的社会事件的发展和变化,普通民众对政府或其他社会管理者,所产生以及持有的社会政治态度。而网络舆情,则是在现代互联网高度发达的情况下,所产生的一种带有工具特色的舆情现象,它是部分网民就社会现象、问题所表达的情绪、意见、态度和信念等表现的集合。根据中国互网络信息中心(CNNIC)2012年7月19日发布的信息,截至2012年6月底,中国网民数量达到5.38亿,其中学生占28.6%,这其中以大学生为主。网络已是大学生活重要组成部分,网络舆情强势影响着大学生思想行为。在此背景下,高校关工委这一主要关注并着力于正面引导大学生思想行为的机构,如何正确看待网络舆情对大学生思想行为的正负面影响,和根据自身情况进行工作优势发挥和工作方式改进,这给高校关工委思想政治工作提供了一个新的领域,同时提出了新的挑战。

一、网络舆情的特点

(一)网络舆情的多元化

网民通常思维活跃,讨论话题覆盖面广、内容丰富。而大学生网民更是通过对青年群体感兴趣话题的关注和讨论实现频繁互动,同时,该群体普遍文化知识水平较高,讨论中易于产生多元思想观点。

(二)网络舆情的趋同性

大学生网民所处年龄相近、社会经历相似、生活环境趋同,使得思考问题的方向和层次类似。不成熟的心智和从众的心理使大学生网民思想易于受影响暗示,体现出明显的趋同性。

(三)网络舆情的即时性

时间是影响舆情价值的重要因素。截至2012年6月,我国通过手机接入互联网的网民数量达到3.88亿,超出台式电脑的3.80亿,成为中国网民第一大上网网络终端。大学校园物理环境相对封闭,网络信息快速传播易于形成链式连锁反应,连锁反应迅速发生、影响巨大,考验着高校思想政治教育者的应对能力。

(四)网络舆情的偏差性

网络环境中,不少未加证实或人为杜撰的新闻不负责任的散播,同时网络可以匿名发表言论的特点又使得所跟随的评论具有强烈攻击性和煽动性,大学生网民往往容易被此类言论刺激,激发消极不满的情绪,由于理论素质和情绪控制能力的不足,呈现非理性情绪聚集趋势,部分未经深思熟虑就肤浅的对问题进行探讨,产生缺乏理性的偏激、庸俗和消极言论。

二、高校关工委网络化工作现状和不足

笔者调查了全国157所高校关工委网络化工作情况,其中有关工委独立网站的有23所高校,此外,约占调查总量82%的高校将关工委网站附属在离退休工作处网站中,作为离退休工作处网站里的一个版块,余下的高校没有建设关工委网站。而且已经建设关工委网站的绝大多数高校在利用网站占领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高地的积极性上还亟待提高,表现在在未能及时更新网站信息,与大学生进行互动频率较低,网站内容空乏,网页版面设计较为陈旧。笔者藉此总结了目前高校关工委网络化工作现状和不足。

(一)部分高校关工委通过网络载体开展思想政治教育工作,改变传统教育模式及方法,取得良好效果。

目前,高校关工委工作人员利用网络开展互动思想政治教育的意识已经大大提高,一些老同志能够自己操作电脑、智能手机,部分还了解网络流行词汇,可以使用网络与大学生进行沟通、有平等对话的意识。行动上,一些工作人员积极主动学习网络技术与大学生进行沟通,在网络上,工作人员通过自我言行的展示,生动地将传统文化精髓潜移默化为大学生赞同的良好品质,实现言传身教目的。

(二)高校关工委网络化工作不足之处

当前部分高校关工委网站设计简单、信息呆板、更新滞后,这使得学生不喜欢去高校关工委网站进行交流。首先高校关工委网站在留言板进行教育引导言论及回贴少,有些网站为了规避风险和降低管理难度,干脆取消了留言板栏目。高校关工委人员在网站互动上的行动积极性较低,大多数高校就关工委网络工作未设置硬性要求及指标来进行跟踪考核。笔者在调查中发现,甚至部分关工委工作方式还停留在邮寄纸质文件、收取纸质文档,拒绝更多地使用电子文档、网络邮件的原始阶段,就更别提加强网站建设,提高网络交流程度了。

三、网络舆情环境下高校关工委工作面临的挑战

(一)高校关工委网络化工作理念和技术水平的不足

笔者调查中发现,大部分高校关工委组成成员都是生于四五十年代的老同志,其中一些人员由于缺乏对网络的工作接触,主动网络化工作意识不强,未客观分析网络对思想政治教育的重要性,只一味指责网络成瘾带来的危害,避免与学生网络交流。

技术水平方面,一些高校关工委教育工作者还未接受网络这个新时代工具,也不能从学生角度对思想政治教育信息进行生动分析,缺乏利用网络平台进行思想政治教育的经验。

(二)各高校就大学生网络思想政治教育制度不健全,导致高校关工委网络化工作缺乏政策导向

网络对于大学生来说已是每天都要接触的日常工具,但在调查中发现,很少有高校管理层站在大学生角度,贴近教育实践实际,来建立大学生网络思想政治教育制度。各高校已经建立的制度往往是仿照国家层面出台的政策,不少高校在网络思想政治教育制度建设方面依然是空白。高校关工委缺乏行之有效的上级政策方针,难以起到规范的教育引导作用。同时,没有明确的激励考核措施,也难以激发和保持老同志、老专家长期的工作热情。

四、网络舆情环境下加强高校关工委工作的应对措施

(一)建好有关工委工作特色的大学生思想教育网站,占领思想教育阵地

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进一步加强和改进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意见》中提到:主动占领网络思想教育阵地,使网络成为弘扬主旋律、开展思想政治教育的重要手段,牢牢把握网络思想政治教育的主动权。网络对大学生的价值观形成和发展有重大影响,网络舆情是影响大学生行为发展的重要因素,这使得建好具有关工委工作特色的大学生思想教育网站亟待加强。在建设具有关工委工作特色的大学生思想教育网站时应注意以下两点:首先既要凸显关工委工作特色,也要考虑大学生的用户体验;其次要扩充信息量,只有做广大学生的贴心人、引路人,才能吸引学生,取得学生的理解和支持,从而有效地开展思想政治教育工作。

(二)增强高校关工委网络化工作意识,提高网络工作技术水平

高校关工委这支队伍的结构是多层面的,既有专家教授,又有老领导;既有老党员干部,又有民主党派高知群体;既有专职工作人员,又有思想政治教育辅导员做帮手。尤其是老同志作为关工委在思想政治教育领域一线工作者,除了具备过硬的政治品质、饱满的工作热情以外,也要加强网络知识和技能学习,提高网络化工作意识,熟练运用互联网作为日常工作工具,适应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网络工作需要。

(三) 发挥高校关工委革命前辈多、高知专家多的特点,培养校园网络论坛“意见领袖”, 发挥独特作用

网络舆情往往反映少数社会民意,不等同于全民立场,具有偏差,倾向性。当网络出现海量信息,普通受众会无所适从,这时,需要权威“意见领袖”的声音来引导舆论导向。要想在高校网络舆情环境下做好思想政治教育工作,就必须充分发挥高校关工委革命前辈多、专家多的特点,将现实生活中德高望重的老同志与网络世界中的“意见领袖”身份重合,利用“意见领袖”来引导网络舆情,正面引导大学生。

五、结语

在网络舆情环境下要实现关工委对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创新,必须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为统领,从研究网络舆情的特点入手,发挥网络媒体的思想政治教育功能,借鉴各高校先进经验,在实践中坚持探索,才能推进关工委工作的不断发展。

参考文献

[1]中共中央关于加强和改进思想政治工作的若干意见.2007.9.29

[2] 曾雅丽.网络文化: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的新挑战[J].中国农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1,(04):54-57.

[3] 武法提.国外网络教育的编译与发展[M].北京: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2008

[4]石中英等译.教育的哲学基础(第七版)[M].北京:中国轻工业出版社,2007

[5]胡成广.网络德育研究[M].哈尔滨:黑龙江人民出版社,2007

[6] 高爱芳,高卫松. 对大学生使用新媒体的调查分析及德育引导[J].思想政治教育研究,2010,26( 1):22-25.

[7]谢海光.互联网与思想政治工作概论[M].上海:复旦大学出版社,2007

基金项目:重庆市关工委项目 教育部关工委课题《现代舆情环境下高校关工委对大学生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影响研究》

作者简介:高燕(1984—),女,重庆第二师范学院学生处教育科科员,主要从事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人力资源管理研究。

猜你喜欢

网络舆情关工委机遇
RCEP与房地产机遇
你的焦虑,也是你的机遇
再见,机遇号
不必过于悲观,四大机遇就在眼前
“互联网+”背景下高校平安校园建设研究
浅析网络舆情治理
基于社会稳定视角的网络舆情预警机制构建的思考
突发事件网络舆情的演化规律与监控
关工委为我圆了老有所为梦——为纪念中国关工委成立25周年而作
切实加强关工委基层建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