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刻在石头上的信仰

2014-12-26顿珠卓玛

环球人文地理·评论版 2014年1期
关键词:解读藏区

摘要:藏区,无论在广袤的草原上还是在偏僻的山沟里,“玛尼石”随处可见,数不胜数,已经成为人们精神生活中不可缺的部分,本文试通过分析“玛尼石”的种类及其寓意,来解读藏区“玛尼石”现象

关键词:藏区;玛尼石;解读

古老的藏族有着内容十分丰富的民间信仰,我们可以通过藏族的民间民俗得以了解。藏族尤爱奇石,称自然形成的石头为“让雄”,(“让雄”藏语意为“自然天成”)并将“让雄”视为圣物/圣迹,有的山崖峭壁上也有“让雄”的 佛像、佛眼、佛的足迹等等,都被藏人视为神圣的地方,并且虔诚膜拜。此外,藏族在平日装饰方面也颇爱用石料类的饰品。如头饰、项饰多用珊瑚石、玛瑙石、都是一种灵石崇拜的衍化形态。

据《西藏考古综述》载:“西藏古代存在一种大石文化,是新石器传统上发展起来的巨石原始文化,并认为是由青海湖一带的东北藏区进入藏族腹地。这种大石崇拜在藏区各地多有遗存,分三种形式:独石、石圈、列石”。如甘南的“长石头”、西藏普兰的石柱,高数十米,均兀然独立,都被当地藏民顶礼膜拜。在康巴和部分安多地区,有在门顶、屋顶上供奉白石的风俗,供奉白石的地方代表着供奉神灵之处,这是因为,他们他们崇信白石是雪山的精华,家庭、田地和庄稼的守护神,并且认为高高屹立的白色巨大山石,乃神女的化身。

“玛尼石”堆更是藏族山石崇拜的突出表现。无论在广袤的草原上还是在偏僻的山沟里,“玛尼石”堆随处可见,数不胜数,成为人们精神生活不可缺的部分,很多时候都担负起了道场和经堂的部分功能。“玛尼石” 堆,藏语叫“多蹦”或者“玛尼多玛”,“多”即汉语“石头”的意思,“玛尼”即梵文佛经 “唵嘛呢叭咪哞” ,也称为六字真金。“玛尼堆”最初在藏语中称为“曼扎”,意为“曼陀罗”。因为将“玛尼” 刻在石头上,所以这样的石头又称为“玛尼石”, “玛尼石”并不需要有统一的形状规格及颜色,因此用不着刻意精挑细选,只要能在上面方便刻画的石头都能成为其原料。“玛尼堆”就是在石板或石头上刻上“六字真言”、藏文经文、或各种神灵图像,有的还饰以色彩,然后将这些石板或石头垒起来形成的石堆。 “玛尼”石堆中也有不带任何图纹的各种小石块。

对佛教有着特殊情节的藏族人民,在一块块普通而简单的石头上,刻写各种佛教经文和各种式样的佛像及其带有寓意图案,使一块块平凡的石头变成了具有殊胜意义的“玛尼石”。这些石头被视为是有生命、有灵性的东西 。人们通过玛尼石,祈福和禳解,转经礼拜,随时匡正自己的思想行为。

一般的忏悔类玛尼石是以文字为主,图像为辅。尊重生命、坚持众生平等,是藏族人在认识自然、尊重自然规律的基础上,建立起来的一种文化模式。在日常的生产和生活中,经常会遇到无意将虫子或蛙类致死的现象,虽属无意,但是毕竟是伤害了一个生命,所以会认真择某个吉日良辰虔心祷颂,然后将动物形象简单刻画在石头的一个面上,石头的另一面基本上都要刻上藏语“六字箴言”即“唵嘛呢叭咪哞”,以表对自已行为的忏悔,并发愿祈祷死去的动物有好的轮回。

藏区还有一种常见的“玛尼石”,是属于发愿类这类“玛尼石”一般是由一组咒文和个人属相图案组合而成,通常情况下是发生个人的行为违背佛教教义,或者偷着做了不为人知的坏事或其他不好的勾当,内心难安,所以镌刻一块甚至数块有个人标志(如属相)的“玛尼石”去供奉,以这种方式减少自己的罪恶感,以求得内心安宁,并且真诚发愿:下不为例。还有的人为了戒除烟、酒、等嗜好,也会以玛尼石发愿 ,表示自己的决心。

藏族人非常重視对死者的超度,除了念诵经文,上供下施等主要仪式外,还有刻“玛尼石”、印经幡为亲人超度的传统 。如家有亡者,一般都会拿出不少的财产为逝者做善事,亲朋好友送的礼,也会一分不差,全部用于为逝者刻玛尼石、印经旗或者作四十九天的佛事等上。

除此,在藏区,山顶上常常可以见到人们修建的宗教场所,在现代人的观念中,很难想象为什么会选择这样的地方,因为在高山上择食,饮水都很不方便。但对一个具有宗教体验的人来说,这并不足以为奇,因为高山具有一种天然的神圣性,是大地和天空相遇的地方,在此最有可能接近神灵。在山尖上的“玛尼石堆”又把它称之为 “拉泽”。有“拉泽”的地方也因此显得更为神圣,每逢年过或在一些殊胜的日子里,人们都要到“拉泽”煨桑,祈愿祝福。

天长地久,人们一边口中默诵祈祷文,一边往玛尼堆上添加石子,这样,一座座“玛尼石”堆拔地而起,愈垒愈高。颗颗石子代表着颗颗虔诚发愿的心。故而“玛尼石”使自然普通的石头形象化。可以说,在“玛尼石”上刻着的是藏族人民的感情和希望、理想和追求。“人崇敬石头,只是因为它们代表着某种和它们自身有所不同的东西,他们崇敬石头 ,把石头当作灵性活动的工具使用,当作守卫他们或者死者的能量中心。”“玛尼石”作为一种藏区社会文化的载体,既是一种虔诚的表达,又是一种信仰的崇拜,它让人感受到宗教文化的无穷魅力,并以其不朽的质地而成为藏区社会文明创造的有力见证。

参考资料

[1]图齐.《西藏宗教之旅》[M] .耿昇译.中国藏学出版社.2012-01

[2]丹珠昂奔.《藏族文化发展史》[M].甘肃教育出版社.2001-4

[3]王尧《吐蕃金石录》,[M]文物出版社1982年版

作者简介:

顿珠卓玛(1979-)女,藏 四川阿坝州人,西南民族大学研究院,硕士研究生,研究方向:藏传佛教

猜你喜欢

解读藏区
多康藏区藏族源流考释
藏区赔命价司法运用的方法诠释
打造人民调解升级版 维护藏区和谐稳定
新时期高校意识形态工作的个案解读
藏区包虫病防治缺长效机制
我国电视新闻评论节目特色的解读
解读日本摄影家植田正治的摆拍写实现象
关注生成,激活学生认知
论藏区社会控制与赔命价习惯法的治理
手机媒体的使用与藏区稳定研究*——基于迪庆藏区田野调查的阐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