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让小学英语课后作业焕发新活力

2014-12-26王燕香

新课程·小学 2014年10期
关键词:实践型兴趣

摘 要:为了激发学生的英语学习兴趣,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形成有效的学习策略和自主学习能力,可以设计如下几种作业:趣味型作业、实践型作业、自主型作业、拓展型作业,这些作业既有利于促进学生听、说、读、写能力的提高,发展学生的语言运用能力,也有利于学生个性化、自主化的发展。

关键词:兴趣;趣味型;实践型;自主型;拓展型

《义务教育英语课程标准》强调,课程从学生的学习兴趣、生活经验和认知水平出发,倡导体验、实践、参与、合作与交流的学习方式和任务型的教学途径,发展学生的综合语言运用能力。但目前小学英语作业形式还普遍存在的一种现象是单纯地听磁带、朗读、抄单词等机械训练,这种机械固定、一成不变的作业将严重影响学生学习兴趣,挫伤学生学习热情,影响学生身心的健康发展。随着新课程标准的实施,我们要改变学生作业的形式和功能,以作业为平台,注重学生的兴趣和需求,让语言学习的过程成为学生形成积极的情感态度、主动思考、大胆实践和自主学习能力的过程。

教师认真钻研教材,精心设计教学环节,使学生在愉快的学习中获得知识,是培养兴趣,提高素质的关键。但短短的一节课40分钟时间里能学到的东西毕竟很有限,所以设计一些开放性的、需要学生主动去体验、实践、参与、合作与交流的有趣的课外作业,不但能巩固所学知识,还能使学生在不知不觉中学到更多课外英语知识,这样既有利于促进学生听、说、读、写能力的提高,发展学生的语言运用能力,也有利于学生个性化、自主化的发展。

一、话题逐趣,开启学生“原动力”

兴趣是学生学习的原动力,只要学生喜欢的,他们便会全身心地投入,乐此不疲。因此,教师要了解自己的学生,注意发现和搜集学生感兴趣的话题或问题,并以此作为作业的素材,设计“趣味型作业”,从而有效地激发学生学习英语的兴趣。如,学习完有关时间的话题之后,我们可以让学生用连环画的形式来告诉教师自己一天的作息时间,然后在每幅图下面配上一个英语句子。下一次英语课小组内进行交流。这种作业口头与书面结合,且将抽象的句子与形象的连环画联系起来,既巩固了所学,突出了教学目的与重点,又把所学的知识综合运用,起到了事半功倍的效果。又如,教学there be的句型,课堂上我们可以让学生用there is, there are来口头交流,以达到清楚地理解其含义和巩固两者的用法和区别的作用。在教学中,我们可以给学生出几道数学题,他们对于这样的题目感到很新鲜,感觉自己在用英语思考数学题,从而获得自豪感。这种作业,让学生心花怒放,既能挑战数学,又能有效提高英语表达能力。不难看出,这些趣味浓厚的作业不仅达到了让学生复习所学知识的目的,还充分发挥主动性,且在完成作业的过程中能施展自己的才能,作业的质量也就提高了,从而兴趣也就越来越浓了。

二、生活体验,挖掘学生“交际泉”

要提高语言学习的有效性,需建立在学生主动参与语言实践的基础上。语言学习如果缺乏体验、实践、参与、合作与交流,缺乏认同感,学生就很难产生成就感。因此,从生活经验中选取教学内容,能使学生感到亲切、自然,充满人情味,同时也能使学生适应生活、获得经验,得到发展。教师应该把课外作业的设计与学生生活相联系,使学生在不断实践中学习英语、发展英语交际能力。在日常生活中,我有意识地让学生搜集生活中的英语,把他们带进课堂,为教学服务。在新标准英语二年级上学期正式学习英文字母之前,让学生去寻找、记录身边的英语,如周围的英文商标、中英文标牌等等,使他们知道英语无处不在。这既能丰富语言知识,开拓学生的视野,给将要学习的内容一个较为清晰的背景框架,又让学生在生活中体验到学习的快乐。此外,还可以让学生在生活中边体验边学习。教学Festivals此话题的时候,就结合节日让学生制作圣诞、新年等贺卡,并运用英语写上真诚的祝福;或者在母亲节为妈妈做点事,并用英语向妈妈问候节日的快乐等等。让学生到生活中去学习,学起来才有亲切感、真实感,这样的实践性作业不仅培养了学生的动手能力、观察能力,还激发了他们的学习兴趣,也使他们对语言的意义有了更深入的理解。

三、角色选择,绽放学生“自信花”

从教育心理学角度看,学生的身心发展由于先天禀赋以及后天诸多因素的影响,存在着差异。为了让每个人得到自由的发展,学生的作业不能一刀切、齐步走。教师可以采取“分层作业”策略,设计自主型作业,在设计英语课外作业时,要从学生的实际情况出发,分低、中、高三个层次来设计,让不同层次的学生自由选择适合自己的那一种作业,摘到属于他们自己的“果子”,从而最大限度地发挥学生的主动性、积极性和独立性。如,学习了有关地名及问路对话的内容之后,可以布置四种组合型作业:第一种作业是小组听录音,模仿问路的对话;第二种作业是小组听录音模仿对话并进行角色扮演;第三种作业是小组替换课文对话,合编问路对话;第四种作业是小组自导自演有关问路的英语小品。学生可根据小组实际情况选择一种作业,一个星期后,小组进行展示。教学PEP教材中每个单元的“Story time”部分的英语小故事,他们可以根据自身的情况自由组合,共同完成任务。在作业反馈中,对于难度较高的角色由能力较强的学生表演,难度低的角色由能力较弱的学生表演,角色扮演效果极好,使得各个层次的学生都得到了不同的锻炼,他们的口语能力得到了提高,自信心也增强了。可见让学生自由选择完成自己喜欢的作业,既符合学生的心理特点,又使学生个人知识水平发挥到最佳状态,使每个学生都能体验到成功的喜悦,从而在做作业中找到乐趣。

四、资源开发,拓宽学生“学习路”

英语课程资源无处不在,在大英语观的指导下,小学英语作业打破了死扣书本,烦琐地抄写,重视对课文及情感态度、文化意识的感悟,重视学生有意识的查找资料的能力,重视学生把已有资料运用到理解课文的过程中去,从而利用自己已有的课内外知识去理解课文,这些都能拓宽学生的“学习路”。在教学《新标准英语》第十二册第八模块“Helen Keller”这一故事时,学生充分利用课外资源,通过电视、广播和互联网等渠道搜索查找更多关于Helen Keller的材料加以整理阅读,他们对课文描述的事件所处的大背景,或者Helen Keller的精神形成自己的认识,课文中谈到 “Water” was Helens first word.学生通过查找到的资料中介绍Helen Keller学会了第一个词。学会“water”外,她还学会了另一个词是“tea”。可见,这种让学生有意识地查找资料的作业不但能使学生加深对课文的理解,同时还对所学内容有更深入的了解。再者,为了丰富学生的英语知识,我让学生课后观看教师推荐的有关英语的电视节目、书籍或听磁带等,引导学生多元、多渠道地去学习英语,让学生在快乐中学,在快乐中思考。低年级学生每天观看中央少儿频道的《智慧树》里的洪恩少儿英语节目、每周阅读《小学生阅读30篇》两篇及《小学生听力30篇》两篇;高年级的学生每周分别完成《小学生阅读100篇》两篇、《听力100篇》两篇和观看CCTV8的“英语希望之星”或CCTV9中央英语频道,并在作业本上记录每天或每周所学到的几句话,利用下一堂英语课进行师生交流,学生饶有兴趣,同时也提高了听、说、读、写的能力。此类型的作业,既能体现“以教为中心”到“以学为中心”的教育理念的转变,又能促进学生适应信息社会,广开信息资源,拓展知识面,开阔视野。

总而言之,为了学生的可持续发展,少走弯路、少流汗水,就需要教师用心浇灌,付出努力。对于英语作业的设计和处理,每个教师都有自己的方式和方法,但都要基于对学情的分析,适用于自己的学生。持续有效的英语教学是一个没有终点的马拉松,虽然艰苦,但沿途的风景别样美丽。

参考文献:

李文.顺木之天以致其性[J].小学教学设计,2007(171).

作者简介:王燕香,女,1982年10月出生,本科,就职于福建省厦门市曾营小学,研究方向:教育教學。

猜你喜欢

实践型兴趣
重点主题实践型社会责任示范基地管理机制优化研究
新课改下构建高效课堂的研究
巧用游戏构建快乐体育课堂研究
智力因素在语文教学中的作用研究
试论培养学生的问题意识
低年级识字教学中游戏的设计与研究
巧用多媒体技术, 让语文课堂更精彩
国际认证指导下的商学院实践型师资队伍建设研究——以上海财经大学商学院为例
物流实践型人才二次输出模式研究
“生活实践型”任务教学在Photoshop课程中的应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