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让小学数学教学焕发新的活力
2014-12-26徐德平
徐德平
摘 要:数学是小学一门重要基础课,但同时又是一门相对单调枯燥的学科。因此,作为教师要讲究教学艺术,让课堂教学焕发新的活力。结合多年教学实践,在此提出几点教学策略。
关键词:小学数学;教学策略;探索
数学是小学一门重要基础课,但同时又是一门相对单调枯燥的学科。那么,如何让小学数学教学焕发新的活力呢?以下是本文对此问题的几点探索,仅供大家参考。
一、引入游戏实施教学,让学生爱上学习
数学知识实际上是非常有趣的,只不过在传统教学中,教师采用单一乏味的教学方法,让数学知识显得枯燥无趣,为此,我们要充分利用游戏,激发蕴含于数学知识中的趣味性因素,调动学生的参与热情,让学生在游戏过程中感受数学的魅力和乐趣。席勒曾经说过:“只有当人充分是人的时候,他才游戏;只有当人游戏的时候,他才是完全的人。”游戏是激發学生学习兴趣的有效手段,不但能够活跃课堂氛围,激活学生思维,而且可以加深学生对知识的印象,培养学生良好的探究品质,提高学生对知识的应用能力。例如,在教学“可能性”这一部分时,教师可以在课堂初始时对学生说:“我们今天来玩一个摸球的游戏,看看谁最会玩,谁能从中发现最多的数学知识?”学生的积极性马上被激发出来,纷纷跃跃欲试。教师将学生分为若干小组,给每个小组发一个盒子,其中装有10个乒乓球,5个是白色的,3个是黄色的,2个是红色的,要求每位组员轮流摸球,一人摸4次,先猜后摸,并记录摸到的结果:摸到白球的可能性最大,摸到红球的可能性最小。让学生通过游戏明白:尽管事情的发生并不是确定的,但是可能性有大有小。这就让学生在不知不觉中掌握数学知识,真正做到寓教于乐,减轻学生身心的疲惫感,激发学生的学习欲望,让学生爱上数学。
二、带领学生回顾旧知识,加强新旧知识的连接
学习过程实际上是学生在原有知识基础上自我构建新知识的过程,强调加强新旧知识之间的连接,提高学生运用旧知识挖掘新知识的能力。孔子说:“温故而知新。”由于数学知识环环相扣,每一个知识点之间有存在这样或那样的联系,这就更加需要加强新旧知识之间的连接,构建属于学生的知识网络。知识之间都是相通的,我们可以借助旧知识的突破口,找到与新知识之间的连接点,以此导入新知识,并运用旧知识来讲解和分析新知识,调动学生的积极性,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拓展学生的学习领域。例如,在教学“百分数应用题”之前,教师可以先以旧知识作为桥梁,先带领学生复习百分数和分数之间的相互转化,以及分数应用题,设计并出示这样一道练习题:“一桶汽油倒出■,刚好12升,这桶汽油共有多少升?”然后将题目中的“■”改为“40%”,引导学生自主计算,促使学生巧妙地将百分数应用题与分数应用题联系在一起,提高学生对知识的迁移能力和应用能力,增强学生的自信心。由此可见,带领学生通过回顾旧知识的方法学习新知识,可以逐层增加知识坡度,减轻学生的学习难度,促使学生不断进步。
三、通过延迟评价的方式,留给学生充足的思维空间
在数学教学中,如果教师急于指出学生的错误,在一定程度上会削弱学生自我构建知识体系的能力,导致学生思维能力的怠慢。为此,教师可以适时采用延迟评价的方式,为学生提供充足的思考时间,创设丰富的思维空间。延迟评价一般应用于课堂教学中出现的意外错误,例如,在教学“近似数”时,当学生理解了74500这个数字更加接近7万时,在写法环节产生了分歧,有的学生认为:“既然74500既然约等于70000”,那么就可以写成“74500≈70000”;还有的学生认为:“74500≈7万”,面对学生的争论,教师不要急于表态,而是让学生各自阐述自己的理由,于是学生指出,约等号的左右两边一定要对称,既然左边是74500,那么右边也应是70000,不能写成7万,如298≈300,而不能写成298≈三百。通过学生自己的阐述,让他们发现自己思维上的错误,更有助于拓展学生的思维能力,提高学生的自我反思意识。
总之,作为小学数学教师,要不断学习先进教学理念,并在教学实践中积极探索尝试新的教学策略和方法。只有这样,才能激发学生兴趣、提高课堂教学效率,让数学教学焕发出新的生机和活力。
参考文献:
[1]任长松.新课程学习方式的变革[M].北京:人民教育出版社,2003.
[2]陈蕾.浅议和谐课堂教学之构建[J].当代教育论坛,2006(08).
?誗编辑 李 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