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国企业环境伦理建设面临的挑战及对策
2014-12-26杨美丽
○张 迪 肖 宁 杨美丽
(山东农业大学经济管理学院 山东 泰安 271018)
一、构建企业环境伦理的意义
当前环境污染和生态破坏已经达到了前所未有的程度,成为威胁人类生存的全球性问题。企业是经济社会的细胞,企业在不断为社会创造物质财富的同时,其生产过程中也造成了资源浪费和环境污染。这就要求企业在生产过程中注重对自然环境和社会环境应承担的道德责任,在对待自然环境和社会环境时应该遵守一定的行为准则和规范。在追求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今天,构建企业环境伦理具有非常现实的意义,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1、为企业环境保护的实践提供了理论上的指导
实践是认识的基础,认识对实践有反作用,认识能够指导实践,正确的认识能够积极地推动实践的发展。企业环境伦理扩大了企业的道德责任范围,一方面要求企业承担起保护自然环境的责任,另一方面也说明保护自然环境是没有尽头的永恒的服务,要求企业在持续经营的过程中把保护自然环境的义务传递下去。构建企业环境伦理为企业在活动决策、生产和销售等方面提供了注重环境保护理论上的指导,使企业沿着正确的路线发展。
2、有利于提升企业形象,促进企业健康持续发展
在环境不断恶化的今天,消费者的环保意识也在不断提高。实践表明,越来越多的消费者不仅对他们购买的产品和服务感兴趣,而且对提供这些产品和服务的公司的形象和信誉更感兴趣,他们更愿意购买那些注重承担环保责任的企业的产品和服务。一项调查结果显示,当一个人了解到一个企业在环保方面有消极举动时,高达91%的人会考虑购买另一家公司的产品或服务,85%的人会把这方面的消息告诉他的家人和朋友,83%的人会拒绝投资该企业,80%的人会拒绝在该企业工作。许多企业逐渐意识到公益活动在提升企业形象中所起到的巨大作用。2010年,在激烈的市场竞争中,处于品牌延伸和深化期的鼎湖山泉通过举办“一起来,把自然留住”的公益活动,让鼎湖山泉短时间积聚大量的关注度,提升了鼎湖山泉在行业中的影响力,从而让鼎湖山泉这个品牌得到更多消费者的认同。
3、有利于构建资源节约型,环境友好型社会
在我国,长期以来大多数企业采用一种封闭性的、非循环的工艺,采用一种资源高消耗、经济低效益、环境高污染的生产方式,来追逐经济增长,却把生命和自然界的利益排除在外。在此生产方式下,造成了极大的环境污染和资源浪费。根据《全国环境统计公报(2012年)》提供的数字,2012年,全国废水排放总量684.8亿吨,其中,工业废水排放量221.6亿吨;全国废气中二氧化硫排放总量2117.6万吨,其中,工业废气中二氧化硫排放量1911.7万吨;废气中氮氧化物排放总量2337.8万吨,其中,工业废气中氮氧化物排放量1658.1万吨;废气中烟(粉)尘排放总量1234.3万吨,其中,工业废气中烟(粉)尘排放量1029.3万吨。工业污染占总污染的比例如图1所示。
图1 工业污染占总污染的比例
由图1可看出,工业造成的污染在整个污染中所占的比重很大。构建企业环境伦理,使企业在追求经济利益的同时,把保护自然环境、尊重自然作为一项指导原则加以遵循是非常有必要的。
目前全国煤矿资源回收率仅在40%左右,特别是小煤矿的回收率只有15%,从1980—2000年,全国煤矿资源浪费280亿吨。照此下去,到2020年,全国将有560亿吨煤矿资源被浪费。加强企业环境伦理建设,有利于企业转变生产方式,实行清洁生产,减少环境污染和资源浪费,达到企业与自然的共赢。
二、我国企业环境伦理建设的现状
1、企业环境伦理的内涵
企业环境伦理是关于企业与环境关系的道德研究,它是企业伦理从企业社会伦理扩展到企业自然伦理,首先是企业伦理价值理念的扩大,其次是企业伦理对象和范围的扩大。企业环境伦理是处理企业与环境关系的伦理原则、道德规范和道德实践的总和。它以生态人道主义、生态整体性、生态永久性为原则,把生态意识和环境保护的要求渗透到企业价值观念、活动决策、生产和销售等方面,要求企业管理不仅要从人出发,以人为本,进行尊重人的企业管理,而且要从人与自然的关系出发,进行尊重生命和自然界的企业管理。作为企业管理新的方面,企业环境伦理是企业伦理的一个新的领域,是企业管理的进步和进化。企业环境伦理的主要关注点在于企业活动与生态环境的关系,主张企业及其管理者和员工自觉地承担保护自然的责任,主动调节自己的行为方式,以适应自然,实现人与自然关系的和谐与稳定。
2、我国企业环境伦理建设的现状
随着环境危机的日趋严重,人类已经开始对自身的行为进行了反思,政府及企业也开始主动或者被动地进行一些环保行动,但是总体来说,我国的企业环境伦理仍然处于比较缺失的状态,企业环境伦理建设任重道远。我国企业环境伦理建设缺失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1)企业环境伦理意识薄弱。长期以来,企业的最终目标就是追求利润的最大化。尽管近些年来一些企业的环保意识有所提高,但是许多企业的员工和领导者对环境概念、环境法规政策、环境保护目的意义等方面的了解程度都很低,有些对于企业环境伦理更是闻所未闻。在企业的价值理念中通常不包括生命和自然界的利益,企业把环境资源看成一种公共资源,认为可以自由取用甚至任意破坏,企业经济的快速发展往往是以牺牲环境资源为代价的,为实现企业的最大利益,企业更是不惜盲目扩大生产规模、重复建设、走无序化发展的道路。企业经营者通常都只注重看得见的物质生产资料,而在环境伦理建设上认识不足,做的不够深入,不考虑经济责任和环境责任的相互融合,只注重眼前利益,却忽略了企业的长期利益。
(2)很多企业存在有悖于企业环境伦理的行为。尽管迫于各方面的压力,许多企业都已经把保护环境,实现经济效益、环境效益和社会效益的有机统一作为企业在经济发展中的一项宗旨,强调在生产经营过程中采用节能减排技术,加大对环保设施的投入,发展绿色经济,但是企业造成的环境污染事件依然是层出不穷。作为中国纸业龙头(全国唯一一家ABH三种股票上市公司)的晨鸣纸业股份有限公司,它的企业文化中明确指出“始终把发展绿色生态纸业作为自己的目标,积极淘汰落后产能,上马高效、节能、环保的国际一流高端生产线,促进企业转型升级。同时,高标准、高质量上马环保设施,大力发展原料林基地。晨鸣人坚持在为社会创造财富的同时,以为子孙后代留下一片蓝天碧水为理念,实现企业与环境、资源相协调发展,走林浆纸一体化道路,发展循环经济,打造绿色生态纸业,达到人与自然和谐共处”。但是在现实中,晨鸣几乎每年都被曝出污染行为。此外,中小企业在我国企业中所占的比例已经达到了99%以上,但是这些企业由于规模小,资金短缺,许多企业设备仍然很陈旧,技术工艺落后,资源能源利用率极低,所造成的资源浪费不容忽视。
(3)产业结构不合理。由于缺乏对企业环境伦理建设的认识,使得企业始终以经济利益为重,很少考虑产业结构调整问题。主要表现为产业结构从低水平状态向高水平状态升级速度缓慢以及在低水平上重复的趋势。此外,在产业结构变动过程中,不断出现区域间结构的高度相似性,这种产业结构相似性的增强使得资源配置效率低下。我国产业结构发展趋势,加剧了地区产业发展不平衡,产业政策失效,新的结构断层不断出现,从而导致了地区经济的不健康发展,形成地方保护、产业保护与抑制竞争。目前我国工业和建筑业比重偏高,工业和建筑业规模的迅速扩张是中国经济发展的主导力量,但是工业和建筑业存在大而不强、内在素质不高、低水平重复生产和重复建设严重等问题。
三、企业环境伦理建设面临的挑战
1、传统思想的束缚
由于我国生产力较落后,工业化起步较晚。我国经济的发展集中体现了发展中国家经济发展的特点:经济发展速度快,采用以要素投入带动经济增长的外延型(粗放)投入增长方式,生产要素使用效率低下。在中小企业中,企业的领导者大多素质较低,他们的价值观就是把盈利作为企业的首要目标,其他一切都是次要的。在大企业中,通常所有权与经营权相分离,经营者为了完成受托经济责任,提高自己的地位,实现自身的价值,往往也是不择手段地发展企业经济。总的来说,长期以来我国大部分企业在生产经营过程中并没有树立环境保护意识,这对于企业环境伦理建设来说,是最大的障碍。
2、企业自身利益的挑战
企业是以盈利为目的的经济组织,在传统的经营理念中,获取最大利润是企业经营的唯一目的。如果企业在经营过程中,把环境效益和社会效益作为企业的一种经营目标,寻求一种对环境影响最小的生产方式,势必要投入大量的人力、物力、财力。这样在初期,必然会加大企业的生产成本,甚至使守法成本高于违法成本。在这种压力下,很多企业都“宁愿认罚不治污”。河北省冶金行业协会提供的数据显示,2012年河北省钢铁企业吨钢利润仅85元,若启用环保设备,每生产一吨钢需要增加100元以上环保设施运行成本;而不启用环保设备,一个中等规模的钢铁企业每年可减少上千万元的成本。一家钢铁企业负责人反映,环保运营成本高,企业不作为很划算。如果被发现,最高也不过罚款几十万元,即便每个月都受处罚也很划算。因此,部分钢铁企业环保设施能不上就不上,能不运行就不运行,最大限度降低环保成本。
3、环境法规难以促使企业进行环境保护
对于企业的环境违法行为,我国往往是采取非市场化的政府行为,即通过税收、罚款等经济和法律杠杆,采取“谁污染谁治理”、“外部经济内在化”的措施来落实企业的环保责任。这种外在的强制措施,只将视野停留在关注环境污染上,对企业合理利用资源缺乏规范的引导,而且这种事后的惩罚性制约往往面对的是一个已经遭到破坏的生态环境。法律、经济等手段虽然能暂时禁止那些最严重的违规行为,但却无法使企业主动行动。在2013年的天心牧业污染事件中,望城区环保局知道天心牧业猪场自2004年建成投产以来一直未采取任何污水处理措施,一直在污染周围环境,但是却采取了纵容态度,只是责令其采取措施,且未将此事落到实处,以至于天心牧业猪场依旧是我行我素。在受到居民投诉后,望城区环保局也只是要求该猪场进行搬迁。望城区环保局这一做法恐怕只是“扬汤止沸”,如果天心原种猪场在搬迁后依然采取这种做法,那么搬迁地的环境依旧会受到破坏。
四、加强企业环境伦理建设的对策
1、将企业环境伦理作为一种企业文化,深入贯彻到企业中去
企业文化是企业为解决生存和发展的问题而树立形成的,被组织成员认为有效而共享,并共同遵循的基本信念和认知。企业文化集中体现了一个企业经营管理的核心主张,以及由此产生的组织行为。企业应把企业环境伦理作为一种企业文化,经常在企业开展环境伦理教育。企业可以请环保方面的专家讲课,使领导与员工从伦理学的角度认识人与环境和谐一致对环境保护的重要性,逐步转变企业内部的环境伦理观,提高企业员工的整体环境意识,增强保护环境的责任感和使命感。让企业的每个成员都认识到企业在生产运行过程中不仅要追逐经济效益,更要注重社会效益和环境效益的有机统一。
2、树立可持续发展观,实行清洁生产模式
可持续发展,就是要在发展经济的同时,充分考虑环境、资源和生态的承受能力,保持人与自然的和谐发展,实现自然资源的可持续利用,社会的可持续发展。树立可持续发展观与企业环境伦理的要求相一致,是建立企业环境伦理的重要前提。清洁生产就是对生产全过程和产品整个生命周期全过程采取整体预防的环境策略,减少或者消除它们对人类及环境的可能危害,同时充分满足人类需要,使社会经济效益最大化。“清洁生产”模式对生产过程,要求节约原材料与能源,淘汰有毒原材料,减降所有废弃物的数量与毒性;对产品,要求减少从原材料提炼到产品最终处置的全生命周期的不利影响;对服务,要求将环境因素纳入设计与所提供的服务中。
3、积极引导企业加强环境伦理建设
首先,国家要积极制定相关法律制度引导企业环境伦理构建。在当前自由市场经济中,单纯依靠企业的自觉性去构建缺乏现实经济效益的企业环境伦理,未免有些缘木求鱼,通过相关配套的法律制度的建立和完善来保障企业环境伦理的构建也就具备了必然性。例如,可以建立和完善市场准入的环保审核制度。可将企业提供其拟在生产经营过程中采取哪些环保措施的资料作为其注册登记的必备条件,并与当地环保部门配合,由环保部门对企业的排污设施以及与生产相配套的环境保护设施进行评估,对达到一定标准的才能予以核准登记,对没有达到一定标准的暂缓登记。其次,国家也要制定相关政策,对那些积极承担企业伦理责任的企业进行扶持,通过税收、财政政策以及货币政策促进企业环境伦理建设的改进,也可以颁布适度向企业环境伦理建设优异的企业倾斜的政策,政府可以在投融资政策、财政税收政策方面做出倾斜。例如,实行绿色税收政策。对于企业环境伦理建设突出的企业,实行税收优惠政策,在所得税、增值税、消费税上给予适当减免以及加速折旧等;对环境伦理建设不利的企业,也要加大惩罚力度,必须使其违法成本大大高于守法成本。
总之,保护环境,企业有责。构建企业环境伦理,意味着企业树起了一面环保旗帜,它一方面引导企业去保护环境,减少污染,实现自身的持续发展;另一方面又向社会表明企业对待环境的态度,从而扩大企业及其产品的社会影响力。企业的环境伦理建设已刻不容缓,这不仅是广大人民对环境保护的热切呼唤,更是时代赋予每个现代企业的责任和义务。作为社会经济主体的企业应该倡导环境伦理,履行生态道德规范,并在发展过程中正确有效地承担环境伦理责任,只有这样,才能实现企业经济效益、社会效益、环境效益的有机统一,加快实现和谐社会与生态文明的步伐。
[1]裴广川:环境伦理学[M].高等教育出版社,2002.
[2]李辉:论酒店环境伦理建设[D].沈阳师范大学,2008.
[3]张敬梅:我国企业环境伦理建设研究[D].大庆石油学院,2008.
[4]许欧泳:环境伦理学[M].中国环境科学出版社,2002.
[5]翟金德、王国聘:和谐社会构建中的企业环境伦理责任探析[J].中国电力教育,2009(8)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