培哚普利联合吲哒帕胺治疗原发性高血压疗效观察
2014-12-25冯长有
冯长有
【摘要】 目的 观察培哚普利联合吲哒帕胺治疗原发性高血压的临床疗效及安全性。方法 将194例高血压患者随机分为A、B、C三组。A组98例, B组和C组各48例。A组给予培哚普利联合吲哒帕胺;B组仅给予培哚普利;C组仅给予吲哒帕胺。三组疗程均为4周, 观察三组血压改善情况。结果 A、B、C三组总有效率分别为93.88%、75.00%、75.00%, A组明显优于B、C组, 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三组均未发生严重不良反应。结论 培哚普利联合吲哒帕胺治疗原发性高血压病, 有良好的临床疗效, 且安全性好。
【关键词】 原发性高血压;培哚普利;吲哒帕胺;疗效观察
原发性高血压是最常见的心血管疾病, 也是脑卒中、心肌梗死、心力衰竭及慢性肾病的重要危险因素。世界高血压联盟颁布的高血压指南认为, 血压水平与其有关的心血管疾病危险性之间存在着连续的相关关系, 将血压控制至目标值极为重要。高血压是一种多因素疾病, 涉及各种发病机制, 单一用药治疗的有效率仅为50%~60%, 如何才能尽早控制血压并达标, 降压药物联合治疗才是根本。国内外高血压防治指南均提出了联合治疗的需要和价值, 联合用药已成为血压控制达标的重要原则和基本策略[1]。为此, 本研究观察了培哚普利联合吲哒帕胺治疗高血压病的临床疗效及安全性, 取得较好疗效, 现报告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 1 一般资料 选取2010年8月~2013年8月期间在本科门诊及住院高血压患者194例, 均符合高血压病的诊断标准[2]。其中男112例, 女82例, 平均年龄67.7岁, 随机分为A、B、C三组:A组98例, 男58例, 女40例;B组48例, 男26例, 女22例;C组48例, 男28例, 女20例。三组患者年龄、性别、初始血压、病程等资料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 具有可比性。
1. 2 治疗方法 A组给予培哚普利[施维雅(天津)制药有限公司, 国药准字H20034053]2 mg, 1次/d, 口服, 同时给予吲哒帕胺(天津力生制药股份有限公司, 国药准字H10880019)1.25 mg, 1次/d, 口服, 根据需要逐步增加剂量。B组仅给予培哚普利4 mg, 1次/d, 口服, 无效时增加剂量8 mg, 1次/d, 口服。C组仅给予吲哒帕胺2.5 mg, 1次/d, 口服, 无效时增加剂量5 mg, 1次/d, 口服。三组治疗4周为1个疗程。1周依据血压调整1次用药剂量, 必要时随时调整剂量, 尽量使血压达标或达药物最大剂量。
1. 3 观察指标 服药期间每天测血压、心率1次, 观察不良反应发生情况。
1. 4 疗效判定标准 ①显效:舒张压下降≥10 mm Hg(1 mm Hg= 0.133 kPa)并降至正常, 或下降≥20 mm Hg;有效:舒张压下降<10 mm Hg, 并降至正常或下降10~19 mm Hg;无效:血压下降未达到上述标准。②治疗目标:2004年中国高血压防治指南规定[3]治疗后血压<140/90 mm Hg, 老年患者收缩压<150 mm Hg, 糖尿病、高血压患者血压<130/80 mm Hg。总有效率=(显效+有效)/总例数×100%。
1. 5 统计学方法 用SPSS12.0统计学软件进行统计分析。计数资料以率(%)表示, 采用χ2检验。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 1 三组患者疗效比较 A组有效率93.88%高于B组75.00%及C组75.00%, 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 见表1。
2. 2 不良反应 三组患者治疗前后血脂、血糖、电解质、肝肾功能、心电图等均无明显改变。三组中均未见明显不良反应。
3 讨论
高血压是一种以动脉血压持续升高为特征的进行性“心血管综合征”。目前高血压的发病率呈现不断上升趋势, 且很多患者血压控制并不达标, 长期处于高水平状态的血压, 会导致多种严重并发症发生, 甚至危及患者生命。
培哚普利是长效血管紧张素转换酶抑制剂, 其主要降压机制为抑制肾素-血管紧张素-醛固酮(RAAS)系统, 产生降压作用, 同时还能降低血中去甲肾上腺素的水平, 降低交感神经系统活性及胰岛素抵抗。吲哒帕胺是一种长效降压药, 其主要降压机制通过利尿而降压, 同时有钙拮抗功能, 也降低外周血管阻力。故培哚普利与吲哒帕胺均做为长效基本降压药物。但培哚普利或吲哒帕胺单药控制血压效果并不满意。主要表现在吲哒帕胺有激活RAAS系统及轻度排钾作用, 甚至可引发低钾血症;而培哚普利抑制RAAS系统, 具有轻度保钾作用;故培哚普利联合吲哒帕胺治疗高血压可有效协同降压, 明显增强降压效果, 有利于血压较快达标, 同时也可以互补, 抵消各自的不良反应。且在靶器官保护方面特别有利于逆转左心室肥厚, 从而提高患者的安全性及服药的依从性, 提高血压控制率。
通过本临床研究结果证实运用培哚普利联合吲哒帕胺治疗高血压病的效果达93.88%, 明显优于单用培哚普利或吲哒帕胺药物, 且安全无明显不良反应, 值得基层医院临床推广应用。
参考文献
[1] 高润霖, 胡大一.心血管病诊治新进展.中华医学电子音像出版社, 2010:72.
[2] 陆再英, 钟南山.内科学.第7版.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 2008:258.
[3] 中国高血压防治指南修订委员会. 2004年中国高血压防治指南.中华心血管病杂志, 2004, 32(12):1060-1064.
[收稿日期:2014-08-28]endprint
【摘要】 目的 观察培哚普利联合吲哒帕胺治疗原发性高血压的临床疗效及安全性。方法 将194例高血压患者随机分为A、B、C三组。A组98例, B组和C组各48例。A组给予培哚普利联合吲哒帕胺;B组仅给予培哚普利;C组仅给予吲哒帕胺。三组疗程均为4周, 观察三组血压改善情况。结果 A、B、C三组总有效率分别为93.88%、75.00%、75.00%, A组明显优于B、C组, 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三组均未发生严重不良反应。结论 培哚普利联合吲哒帕胺治疗原发性高血压病, 有良好的临床疗效, 且安全性好。
【关键词】 原发性高血压;培哚普利;吲哒帕胺;疗效观察
原发性高血压是最常见的心血管疾病, 也是脑卒中、心肌梗死、心力衰竭及慢性肾病的重要危险因素。世界高血压联盟颁布的高血压指南认为, 血压水平与其有关的心血管疾病危险性之间存在着连续的相关关系, 将血压控制至目标值极为重要。高血压是一种多因素疾病, 涉及各种发病机制, 单一用药治疗的有效率仅为50%~60%, 如何才能尽早控制血压并达标, 降压药物联合治疗才是根本。国内外高血压防治指南均提出了联合治疗的需要和价值, 联合用药已成为血压控制达标的重要原则和基本策略[1]。为此, 本研究观察了培哚普利联合吲哒帕胺治疗高血压病的临床疗效及安全性, 取得较好疗效, 现报告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 1 一般资料 选取2010年8月~2013年8月期间在本科门诊及住院高血压患者194例, 均符合高血压病的诊断标准[2]。其中男112例, 女82例, 平均年龄67.7岁, 随机分为A、B、C三组:A组98例, 男58例, 女40例;B组48例, 男26例, 女22例;C组48例, 男28例, 女20例。三组患者年龄、性别、初始血压、病程等资料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 具有可比性。
1. 2 治疗方法 A组给予培哚普利[施维雅(天津)制药有限公司, 国药准字H20034053]2 mg, 1次/d, 口服, 同时给予吲哒帕胺(天津力生制药股份有限公司, 国药准字H10880019)1.25 mg, 1次/d, 口服, 根据需要逐步增加剂量。B组仅给予培哚普利4 mg, 1次/d, 口服, 无效时增加剂量8 mg, 1次/d, 口服。C组仅给予吲哒帕胺2.5 mg, 1次/d, 口服, 无效时增加剂量5 mg, 1次/d, 口服。三组治疗4周为1个疗程。1周依据血压调整1次用药剂量, 必要时随时调整剂量, 尽量使血压达标或达药物最大剂量。
1. 3 观察指标 服药期间每天测血压、心率1次, 观察不良反应发生情况。
1. 4 疗效判定标准 ①显效:舒张压下降≥10 mm Hg(1 mm Hg= 0.133 kPa)并降至正常, 或下降≥20 mm Hg;有效:舒张压下降<10 mm Hg, 并降至正常或下降10~19 mm Hg;无效:血压下降未达到上述标准。②治疗目标:2004年中国高血压防治指南规定[3]治疗后血压<140/90 mm Hg, 老年患者收缩压<150 mm Hg, 糖尿病、高血压患者血压<130/80 mm Hg。总有效率=(显效+有效)/总例数×100%。
1. 5 统计学方法 用SPSS12.0统计学软件进行统计分析。计数资料以率(%)表示, 采用χ2检验。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 1 三组患者疗效比较 A组有效率93.88%高于B组75.00%及C组75.00%, 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 见表1。
2. 2 不良反应 三组患者治疗前后血脂、血糖、电解质、肝肾功能、心电图等均无明显改变。三组中均未见明显不良反应。
3 讨论
高血压是一种以动脉血压持续升高为特征的进行性“心血管综合征”。目前高血压的发病率呈现不断上升趋势, 且很多患者血压控制并不达标, 长期处于高水平状态的血压, 会导致多种严重并发症发生, 甚至危及患者生命。
培哚普利是长效血管紧张素转换酶抑制剂, 其主要降压机制为抑制肾素-血管紧张素-醛固酮(RAAS)系统, 产生降压作用, 同时还能降低血中去甲肾上腺素的水平, 降低交感神经系统活性及胰岛素抵抗。吲哒帕胺是一种长效降压药, 其主要降压机制通过利尿而降压, 同时有钙拮抗功能, 也降低外周血管阻力。故培哚普利与吲哒帕胺均做为长效基本降压药物。但培哚普利或吲哒帕胺单药控制血压效果并不满意。主要表现在吲哒帕胺有激活RAAS系统及轻度排钾作用, 甚至可引发低钾血症;而培哚普利抑制RAAS系统, 具有轻度保钾作用;故培哚普利联合吲哒帕胺治疗高血压可有效协同降压, 明显增强降压效果, 有利于血压较快达标, 同时也可以互补, 抵消各自的不良反应。且在靶器官保护方面特别有利于逆转左心室肥厚, 从而提高患者的安全性及服药的依从性, 提高血压控制率。
通过本临床研究结果证实运用培哚普利联合吲哒帕胺治疗高血压病的效果达93.88%, 明显优于单用培哚普利或吲哒帕胺药物, 且安全无明显不良反应, 值得基层医院临床推广应用。
参考文献
[1] 高润霖, 胡大一.心血管病诊治新进展.中华医学电子音像出版社, 2010:72.
[2] 陆再英, 钟南山.内科学.第7版.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 2008:258.
[3] 中国高血压防治指南修订委员会. 2004年中国高血压防治指南.中华心血管病杂志, 2004, 32(12):1060-1064.
[收稿日期:2014-08-28]endprint
【摘要】 目的 观察培哚普利联合吲哒帕胺治疗原发性高血压的临床疗效及安全性。方法 将194例高血压患者随机分为A、B、C三组。A组98例, B组和C组各48例。A组给予培哚普利联合吲哒帕胺;B组仅给予培哚普利;C组仅给予吲哒帕胺。三组疗程均为4周, 观察三组血压改善情况。结果 A、B、C三组总有效率分别为93.88%、75.00%、75.00%, A组明显优于B、C组, 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三组均未发生严重不良反应。结论 培哚普利联合吲哒帕胺治疗原发性高血压病, 有良好的临床疗效, 且安全性好。
【关键词】 原发性高血压;培哚普利;吲哒帕胺;疗效观察
原发性高血压是最常见的心血管疾病, 也是脑卒中、心肌梗死、心力衰竭及慢性肾病的重要危险因素。世界高血压联盟颁布的高血压指南认为, 血压水平与其有关的心血管疾病危险性之间存在着连续的相关关系, 将血压控制至目标值极为重要。高血压是一种多因素疾病, 涉及各种发病机制, 单一用药治疗的有效率仅为50%~60%, 如何才能尽早控制血压并达标, 降压药物联合治疗才是根本。国内外高血压防治指南均提出了联合治疗的需要和价值, 联合用药已成为血压控制达标的重要原则和基本策略[1]。为此, 本研究观察了培哚普利联合吲哒帕胺治疗高血压病的临床疗效及安全性, 取得较好疗效, 现报告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 1 一般资料 选取2010年8月~2013年8月期间在本科门诊及住院高血压患者194例, 均符合高血压病的诊断标准[2]。其中男112例, 女82例, 平均年龄67.7岁, 随机分为A、B、C三组:A组98例, 男58例, 女40例;B组48例, 男26例, 女22例;C组48例, 男28例, 女20例。三组患者年龄、性别、初始血压、病程等资料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 具有可比性。
1. 2 治疗方法 A组给予培哚普利[施维雅(天津)制药有限公司, 国药准字H20034053]2 mg, 1次/d, 口服, 同时给予吲哒帕胺(天津力生制药股份有限公司, 国药准字H10880019)1.25 mg, 1次/d, 口服, 根据需要逐步增加剂量。B组仅给予培哚普利4 mg, 1次/d, 口服, 无效时增加剂量8 mg, 1次/d, 口服。C组仅给予吲哒帕胺2.5 mg, 1次/d, 口服, 无效时增加剂量5 mg, 1次/d, 口服。三组治疗4周为1个疗程。1周依据血压调整1次用药剂量, 必要时随时调整剂量, 尽量使血压达标或达药物最大剂量。
1. 3 观察指标 服药期间每天测血压、心率1次, 观察不良反应发生情况。
1. 4 疗效判定标准 ①显效:舒张压下降≥10 mm Hg(1 mm Hg= 0.133 kPa)并降至正常, 或下降≥20 mm Hg;有效:舒张压下降<10 mm Hg, 并降至正常或下降10~19 mm Hg;无效:血压下降未达到上述标准。②治疗目标:2004年中国高血压防治指南规定[3]治疗后血压<140/90 mm Hg, 老年患者收缩压<150 mm Hg, 糖尿病、高血压患者血压<130/80 mm Hg。总有效率=(显效+有效)/总例数×100%。
1. 5 统计学方法 用SPSS12.0统计学软件进行统计分析。计数资料以率(%)表示, 采用χ2检验。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 1 三组患者疗效比较 A组有效率93.88%高于B组75.00%及C组75.00%, 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 见表1。
2. 2 不良反应 三组患者治疗前后血脂、血糖、电解质、肝肾功能、心电图等均无明显改变。三组中均未见明显不良反应。
3 讨论
高血压是一种以动脉血压持续升高为特征的进行性“心血管综合征”。目前高血压的发病率呈现不断上升趋势, 且很多患者血压控制并不达标, 长期处于高水平状态的血压, 会导致多种严重并发症发生, 甚至危及患者生命。
培哚普利是长效血管紧张素转换酶抑制剂, 其主要降压机制为抑制肾素-血管紧张素-醛固酮(RAAS)系统, 产生降压作用, 同时还能降低血中去甲肾上腺素的水平, 降低交感神经系统活性及胰岛素抵抗。吲哒帕胺是一种长效降压药, 其主要降压机制通过利尿而降压, 同时有钙拮抗功能, 也降低外周血管阻力。故培哚普利与吲哒帕胺均做为长效基本降压药物。但培哚普利或吲哒帕胺单药控制血压效果并不满意。主要表现在吲哒帕胺有激活RAAS系统及轻度排钾作用, 甚至可引发低钾血症;而培哚普利抑制RAAS系统, 具有轻度保钾作用;故培哚普利联合吲哒帕胺治疗高血压可有效协同降压, 明显增强降压效果, 有利于血压较快达标, 同时也可以互补, 抵消各自的不良反应。且在靶器官保护方面特别有利于逆转左心室肥厚, 从而提高患者的安全性及服药的依从性, 提高血压控制率。
通过本临床研究结果证实运用培哚普利联合吲哒帕胺治疗高血压病的效果达93.88%, 明显优于单用培哚普利或吲哒帕胺药物, 且安全无明显不良反应, 值得基层医院临床推广应用。
参考文献
[1] 高润霖, 胡大一.心血管病诊治新进展.中华医学电子音像出版社, 2010:72.
[2] 陆再英, 钟南山.内科学.第7版.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 2008:258.
[3] 中国高血压防治指南修订委员会. 2004年中国高血压防治指南.中华心血管病杂志, 2004, 32(12):1060-1064.
[收稿日期:2014-08-28]endpri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