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现代大学章程建设路径思考

2014-12-25

天津市教科院学报 2014年6期
关键词:章程大学

随着知识经济以及高等教育大众化时代的到来,我国高等教育已经进入一个需要更好地战略规划、决策和更明确地变革的时代。这要求大学必须用新的方法、结构和态度去管理自身,也就是说,如何治理大学学术组织,必须对其有敏锐、清晰的认识。2010年5月6日颁布的《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年)》(以下简称为《规划纲要》)是新时期指导我国教育改革和发展的纲领性文件。对于高等教育的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提出了完善中国特色的现代大学制度并加强章程建设。“各类高校应依法制定章程,依照章程规定管理学校”。按照《规划纲要》加强学校章程建设,是完善大学治理结构的重要任务,也是建设现代大学制度的内在要求和必然机制。在大学章程建设路径中,要特别关注三个方面内容。

一、积极筹备大学章程建设

良好的开端等于成功了一半,积极筹备大学章程建设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一)信息管理系统的开发

很多大学对内部实际运行状况的信息掌握得并不充分。虽然很多大学的办学状况正在迅速地改变,但是在搜集自身有用信息方面还比较落后。因此,大学章程建设首先应该进行信息管理系统的开发。

MIS即信息管理系统,是以口头或者书面的形式,在合适的时间向决策人或者团体提供过去的、现在的、预测未来的有关组织内部及其环境的信息,以帮助领导层进行决策。如果大学章程建设工作尚未建立信息管理系统的话,首先应该成立一个大学章程建设信息工作小组,由它筛选哪些数据是对大学章程决策有重大意义的,哪些信息能够为学校预算、决策、质量报告、资源再分配和财务的健康运行有效服务。这个小组还需要弄清这些问题:制定大学章程与信息有什么关系?对大学来说,章程规定什么才是至关重要的?这些信息应该在多大程度上被分享?通过什么方式来分享?然后大学章程制定小组成员对这些信息进行分析对比,掌握有关重要变革的信息以及新的发展预测。大学关于教师的信息通常来说是不健全的,校长、教务长和系主任应该了解教授们的教学质量、获奖情况以及他们的专业活动。关于学生信息,既丰富又缺乏。所谓丰富,是指有关学生入学、财政资助等相关信息比较丰富;所谓缺乏,是指学生市场的研究与分析信息及学生成果方面信息的缺乏。正如加州理工学院的亚力山大·奥斯汀所说的,大学如果不了解学生在学习什么,对学校的变革有什么建议,这样的大学是不负责的。知识经济时代更多地了解环境变化的信息变得越来越重要了,当今大学的多数变革都是来自环境变化的结果。大学应该为了解外部环境变化建立一套信息系统。唐纳德·利郎认为,在规章制定过程中所搜集的事实和评价信息表明,应当着手变革时,它本身也足以作出采取行动的决策。[1]因此,良好而又丰富的信息不仅有助于理性地制定大学章程,而且也能够激励制定者进行更多的战略决策。

(二)卓越质量的追求

质量是大学生存的条件,制定大学章程的过程,也是确定大学办学基调的过程,更是树立更宏大抱负和奠定学校战略的过程。为了追求质量,大学章程制定小组应该明白,章程应该展示大学品位、关注点和办学思想。质量不是从外部强加的,它必须是从内部生发的。正如彼得·德鲁克所说的,大学行政工作人员应该以质量为核心,而不能把个性摆在核心位置。[2]章程制定工作组成员可以通过两种方法来提高质量,第一是保持好奇心的质疑,例如,由院长、招生主任及财务处长等成员组成的章程制定工作组,需要思考这些问题:“随着出生率的下降,高中毕业生将减少,针对这种情况,高校将采取什么措施?对于不断增长的财政赤字,高校该如何应对?类似这样的探讨就是在提高大学章程建设的质量,改进大学管理的战略性的思考。第二是要求章程制定工作组思考本校如何在自己的领域获得更高质量的建议,这就促使他们清晰、有条理地思考和讨论这些问题,使他们既关心质量又关心如何达到更高质量。另外,可以让全校教职工参与讨论,在大学各个院系显眼的地方放置意见箱,对这些建议认真考虑,并制定具体的改进措施,把握其中最为关键的内容,浓缩为大学章程。

(三)章程制定小组成员的选拔

很多大学为制定大学章程成立了章程工作组,章程制定工作组成员应该选拔具有哪些素质的人员呢?显然,那些以思想、研究、文化和学问的传播为己任的聪明、有活力的大学改革者,不仅能够迅速地促进大学发挥积极的功能,而且能够促使大学适应时代变化进行转型和改革,具备这样素质的大学人才能选拔进入大学章程制定小组。大学章程制定小组并不是完全包揽大学章程制定的所有工作,他们要通过搜集来自内部和外部关于大学、环境及对手的优秀报告,邀请知名管理专业的学者对大学访问考察,帮助大学章程制定小组人员利用统计预测、办学状况调查及数据来制定大学章程。当然,制定章程不仅需要校外著名人士的参与,更需要大学核心管理人员的共同参与,这些核心人员包括党委书记、校长、负责管理各个领域的副校长、教务长、各学院院长、书记及系主任等,他们在掌握相关信息、关注现实及未来情况的基础上,制定大学章程。

总之,积极筹备大学章程建设需要搜集大量重要的信息作为制定大学章程的依据,需要寻求各种途径保证大学章程的制定是高质量的,并且努力招聘优秀人才进入大学章程制定小组。

二、分析内部因素推进大学章程建设

推进大学章程建设需要一个概念框架以分析大学内部因素,这是大学章程建设过程中更具理性、更需分析的内容,从某些方面来讲,概念框架是清晰地制定大学章程的关键。概念框架就是如何把大学未来的发展方向和内部现实力量运动结合起来。

(一)传统、价值观和使命

每所大学自身都有一些无形的传统、价值观和愿望。大学也可能存在着不同的观念,例如,教师与学生之间,教师与行政人员之间,对大学十年内应该发展成什么样子的问题,也许还会存在着分歧。对这些制定大学章程的因素应当充分了解,仔细研读。

新的大学章程可能改变大学传统、价值观及调整其导向,或许还会改变大学的使命。但是,如果大学章程的制定不重视这些无形的因素,那么,章程实施效果可能会不太乐观。价值观虽然无形,但却有力,大学传统、价值观和使命也许不再与当前的现实情况同步,也许难以超越目前的环境。大学章程的制定,也许会更新大学的价值观,在更新大学价值观和使命的时候,应当采取温和的方式,艺术性地进行。尽管大学的某些传统和使命显而易见已不适合大学发展,但大学章程制定只有与这些传统与价值观大体上保持一致或者对其某些方面予以拓展延伸时,才能够得到较好的实施。

(二)学术与财政

制定大学章程应当仔细考察大学所处地理位置、周围环境、校园设施、规模大小、学术优势、校友情况、工资水平及学生成绩等多方面的情况。随着竞争的日趋激烈,更多的大学意识到它们需要减负才能前进,评估大学自身的重要性与日俱增。

评价大学最简单的方法是20世纪70年代中期为奥尔巴尼纽约州州立大学开发的评价方法。它由评价量表的12个基本标准和各种不同的评价范畴所构成。[3]

?

对大学而言,教学和财政计划的分析也许会带来些许痛苦,要面对一些真实的问题,但是,它是非常有必要的,正如大卫·埃文曾说过的:“也许组织评估中最重要的是集中评估能力而非抱负,优势而非地位,智性和价值观而非语言表达。在制定大学章程中,对学校进行有效的评估和分析是对大学“追求真理”宣言的一个检验。

(三)领导者的核心能力

大学章程的有效性应取决于大学领导者的核心能力,一般来说,领导者必须具备十四种基本能力:思维能力、判断能力、决策能力、驾驭能力、应变能力、用人能力、组织能力、学习能力、创新能力、理财能力、筹划能力、包容能力、沟通能力及感召能力。在我国,概括起来说,领导应该具备的核心能力有四种:政治辨别力、自我提升力、工作推动力及持续创新力。政治辨别力和自我提升力是“软能力”,而工作推动力和持续创新力是“硬能力”,其中,政治辨别力决定领导方向,工作推动力决定领导进程,持续创新力决定领导层次,自我提升力决定领导形象。[4]领导力的强弱决定着大学章程的质量和进程,因此,对大学领导者的能力、弱点及个人学识进行公正、客观的分析是必要的,也是对大学关键决策人员和决策方式的深入考察。在大学章程制定出来之前,应该交由上级行政部门仔细审查,由上级行政部门敏锐地捕捉到核心领导者所具有的核心能力。

在大学章程制定工作中,哪些工作必须校长亲临商讨、决策及执行,哪些工作次之,一定要分清。只有分清大学章程制定工作的主次,才有着重点和方向,才能制定出富有特色和切合实际的大学章程。

制定大学章程时,正确分析和把握大学内部因素,才能使大学章程建设定位适当、合理及高效,才能促进大学持续、稳定地发展。

三、应对外部环境进行大学章程建设

进行大学章程建设时,正确分析和把握影响大学发展的外部环境因素,才能使大学章程的建设紧密结合时代及现实环境。

(一)环境趋势:挑战和机遇

目前并没有一套公认的环境考察方法,相对来说20世纪70年代早期的德尔菲(Delphi)法技术预测趋势分析程序对大学环境和趋势的分析提供了非常有用的帮助。

德尔菲(Delphi)法对大学环境和趋势的预测工作主要包括以下五个方面:

1.技术预测。计算机、数字化图书馆、交通可能发展的趋势是什么?大学将为此采取什么对策和计划?

2.财政预测。我国经济形势如何?它对经济结构及其人力需求产生什么影响?通货膨胀和家庭收入将有什么变化?消费者的消费观将有什么变化?是否有新的教育服务和新的研究机会?

3.人口预测。全国、本地区18岁年龄段高中毕业生实际情况是怎样的?人口流动方式是如何影响大学的招生情况的?农民工的流动对大学有何影响?成人教育的趋势是什么?

4.政策预测。政府对科研、研究生教育及奖学金资助的支持情况将来会发生何种变化?本地区经济发展趋势如何?

5.社会文化预测。未来十年公共道德价值观、生活方式及艺术等可能发生什么样的变化?正如大卫·埃文曾经说过的,我们应当对“我们原来根本不考虑的趋势,比如:权威、组织、技术、社会及人类自身的态度的变化”进行考虑。

大学章程的环境因素分析应该基于数据、洞察和敏锐思考作出预测判断,而且应该根据新情况不断地作出调整。

(二)市场取向:认识和趋势

大卫·瑞斯曼等高等教育观察家认为,大学已经进入了消费者至上的新时代。越来越多的大学采取市场研究和深入分析的策略来了解消费者的需求。[3]因此,制定大学章程对市场进行研究和深入分析是十分必要的。

目前关于市场分析和调查主要运用三大概念:市场分割、认知图示及定位。市场分割就是把市场客户分为两部分:客户群、潜在客户群;认知图示就是要了解青少年学生、家长、企业界领导、社区中有影响力的人及其他组织团体是如何看待大学的性质及其优势劣势;定位,则依据市场分析和认知图示,努力帮助大学与消费者建立一种认识。大学章程建设准确地分析自身因素非常重要,同样重要的是还要了解在人们心目中的形象及市场形象。市场的分析和调查是一项学术性的工作,也就是说努力了解大学的服务对象是什么,学生为什么到大学来或者学生为什么不来大学,怎样才能更好地服务于学生以及如何更自觉地认识自身在大学组织网络中所处的位置。大学章程建设的市场因素分析应该基于对大学市场进行正确的认识和评判并预测大学市场的变化趋势基础上。

(三)竞争形势:应对和战略

每一所大学都在争取优秀的学生、卓越的教授、研究经费及政府资助。如果对本校的竞争形势没有充分的理解,就不可能制定出富有成效的大学章程。但很少有大学在制定章程时将这些竞争的因素考虑进去。

哈佛大学商学院的迈克尔·彼特在《竞争战略》一书中认为,竞争战略的目标,就是要在竞争中找准自己的位置,从而能够更好地保护自己,或者以自己所期望的方式影响别人。[5]大学应当建立一套竞争对手评价机制:收集年度报告、财务预算文本、招生资料、校友情况、每周大事记及其他公开资料等。大学章程的制定者,应查阅并讨论这些资料,掌握与竞争密切相关的充分信息,明确自己所处的竞争形势,即哪些大学是最密切的竞争对手及大学自身在哪些方面需要改进。制定大学章程关键是了解自己在大学竞争中所处的位置,并为未来描绘一幅蓝图,即明确自己在竞争中要努力实现的位置。

迈克尔·彼得认为,竞争战略有三类,第一类战略是“总成本导向”。即与竞争者相比,用更低的成本,提供更好的质量。第二类竞争战略是“差别化”。即提供与众不同的产品和服务。这些战略对大多数大学都适合,因此,大学章程制定者要心中明白大学能够提供哪些与众不同的特色服务。第三类战略是“突出重点”,是指大学为市场的某一部分提供特殊的产品和服务。大学章程的制定必须明确本大学在竞争中应该应对的竞争战略选择,一般大学会选择第一类战略和第二类战略,对于许多音乐学院、艺术学院及技术学院等,一般会采用第三类战略。

理查德·帕森卡和安东尼·阿索斯认为,在管理中应该借鉴日本管理中的“软性”方面:适当的管理人员和组织方式、组织所具有的特有技能、组织能够理解、接受和实施的目标及指导性概念等。[6]大学章程建设应该把握不同的路径,并且能够公开地、甚至激烈地讨论,探究大学究竟应该朝什么方向发展,然后就努力地朝这个方向走下去。以大学内外实际情况为基础的大学章程建设就会得到举办者和大学大多数人员的拥护,大学章程就会达成当下和未来的行动目标的共识及章程事项及条款。我国现代大学章程建设只有考虑那些有助于大学长期发展和提高学术质量的战略问题,才能服务于大学的繁荣,从而为国民生活质量和素质的提高作出更大贡献。

[1][美]唐纳德·利郎,马萨·赫曼.正式规划的实施:巨型大学的战略[M].安娜堡:密歇根大学高等教育研究中心出版社,1982:67.

[2][美]彼得·德鲁克,许是祥.卓有成效的管理者[M].北京:机械工业出版社,2009:77.

[3][美]大卫·伯顿.高等教育的新趋势:高等教育市场化[M].圣弗朗西斯哥:乔西-巴斯出版社,1978.

[4]专访周新民:提升领导者核心能力[J]. 望,2009(6).

[5][美]迈克尔·波特,郭武军,刘亮.竞争战略[M].北京:华夏出版社,2012.

[6][美]理查德·帕斯卡,安东尼·阿索斯.日本人的管理艺术[M].Grand Central Publishing,1982.

猜你喜欢

章程大学
《水土保持通报》第七届编委会章程
《水土保持通报》第七届编委会章程
“留白”是个大学问
《大学》征稿简则
《大学》
48岁的她,跨越千里再读大学
大学求学的遗憾
午睡里也有大学问
Direct calculation method of roll damping based on three-dimensional CFD approach*
于章程置入反并购条款之可行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