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宁武在东北辛亥革命中的二三事

2014-12-25李景科于晓丹

团结 2014年3期
关键词:同盟会奉天孙中山

◎文/李景科 于晓丹

(李景科,哈尔滨师范大学地理科学学院客座教授;于晓丹,辽宁省丹东市政协教科文卫体委员会处长/责任编辑 金绮寅)

宁武先生是东北地区民革组织的创始人,1975年去世,至今已经39年了。他1908年在东北加入中国同盟会,此后跟随孙中山投身革命,是东北同盟会组织和后期中华革命党在东北地区的领导者,策划、领导、参与当时一系列历史事件,是一位当之无愧的辛亥老人。

笔者在20多岁的时候,就从报纸上知道了宁武,但当时资料有限,所知不多。改革开放以后,随着思想的解放、交流的增多,报刊书籍大批涌现,陆陆续续三十多年里,笔者接触到大约有四五十篇 (部)文章书籍,或是介绍宁武老先生的事迹,或是回顾回忆研究记载,对宁武也就有了更多的了解。纵观宁武一生,在笔者看来,东北地区是其演绎辛亥革命活动的重要舞台。宁武在此接受革命洗礼、加入同盟会,走上了革命道路,开始了他的风云生涯。他的足迹遍布东北的山山水水。本文仅就宁武在东北地区参加辛亥革命有关历史做些梳理介绍,以飨读者。

革命生涯起于丹东

宁武1885年生于奉天海城县 (今辽宁海城市),年少时在家乡曾目睹甲午战争的惨烈,屈辱的现实令他心痛万分,救国救民的爱国思想深植于心。中学时期,在老师赵中鹄的介绍下,加入县城的联庄会,从事宣传工作,从此有机会接触各类进步报刊、了解革命形势的发展,接受革命思想的洗礼。

宁武 (1885—1975),学名宁良志,曾用名宁梦岩、宁孟言。

宁武早年追随孙中山从事民主革命,是同盟会会员,曾在凤凰城策动团丁起义,响应辛亥革命;曾根据孙中山的指示,为讨袁斗争而奔走;曾在天津组建同盟会北方革命行动委员会。1919年秋,他受孙中山委托联合张作霖,促成了奉粤合作,先任东北军张作霖的副官,后任张学良顾问。1924年,他作为奉天省代表出席了国民党一大。 “九·一八事变”后,他坚决反对国民党的不抵抗政策,并多次劝说张学良将军奋起抗日,收复东北失地。抗战胜利后,他为国内和平奔走呼吁,并于1946年在上海参加了共产党领导的中国人民解放事业协进会。是民革辽宁省委会的创始人。曾任民革二、三、四届中央常委,辽宁省人民政府副主席和副省长等职。

1907年经过准备,为了响应南方的革命,在得到黄兴的支持后,宋教仁与同盟会部分同志、一些日本友人来到奉天安东县 (今辽宁丹东)地区创立中国同盟会辽东支部。该支部迅速而广泛地在以东北各城市为主的地区发展会员,并展开了以武装起义为主要目的和任务的革命运动,革命风云遍布东三省。丹东也成为东北辛亥革命的发源地。身在这种环境下的宁武按耐不住内心激动,用罗马拼音字母偷偷给当时在美国三藩市 (今旧金山)的孙中山写了一封信,表达自己对孙中山的敬仰之情、对革命的无限向往、希望能够被孙中山接纳,加入革命队伍。两个月后,他居然接到了孙中山的回信,孙中山让他与在奉天的徐镜心联系。1908年5月,在徐镜心、左雨农等人的介绍下,宁武在当时的海城县火车站南的一个秘密据点参加了同盟会,成为了中国同盟会辽东支部一员,正式开启了他的革命道路。

日本在甲午海战取得胜利后,独霸东北的野心日益膨胀。1905年9月,日本战胜沙俄,继续强行修筑安东至奉天间的军用轻便铁道。1909年7月,日本又胁迫清政府签订 《东三省交涉五案条款》,强行改建安奉铁路。愤怒的奉天商民派代表向东三省总督请愿,并派代表进京请愿,要求收回安奉路权。为配合争回路权,奉天掀起大规模抵制日货的运动。宁武与奉天的同盟会员一起积极行动,带领学生检查日货、阻止改建安奉铁路动工。爱国行动狠狠打击了日本侵略者的嚣张气焰,在社会上产生了不小的影响,宁武的革命领导能力也在运动中得到了体现和锻炼。由于领导能力卓越,宁武一直肩负领导东边道 (作者注:东边道系于1877年设置的行政机构,治所在丹东凤城,武昌起义前后,管辖范围为凤城、兴京、吉林海龙,安东县,庄河和长白一带)地区的同盟会工作。到1911年武昌起义的时候,宁武与辽东支部其他领导者发展的力量有了明显壮大。据史料记载,全东北的正式会员有200余人,这些正式会员控制或领导的军队和其它武装力量则达10万人以上。

奉天起义的前前后后

武昌起义后,东北同盟会的同志们和各界民众纷纷响应革命行动。他们计划,首先通过组织谘议局召开全省各界群众大会,用表决的方式驱逐奉天总督赵尔巽,其次通过议会推举蓝天蔚为关外都督,再宣布脱离清廷独立,也就是举行所谓的 “和平革命”。蓝天蔚时任新军第二混成协统领,驻扎于奉天北大营。他是辽东支部创办人之一,曾在日本陆军大学学习,在东北同盟会中很有威望,被看做是关外革命军政府的领导人。如果计划成功实施,这将如同一把利刃刺破清王朝 “发祥”之地,给予清王朝致命一击。

1911年11月12日下午,谘议局召开了包括军、政、学、商、工、农、自治团体在内的各界和各自治团体大会。谘议局是1907年 (清光绪三十三年)10月清廷正式下令各省筹设的谘议机关,主要是议论本省应兴应革事件,相当于各省的 “临时议会”。在会上,蓝天蔚疾呼,应响应南方各省的起义,进行奉天的革命起义;赵中鹄以捐税繁重、民生困苦为由,呼吁要求马上宣布东三省独立。但赵尔巽、张作霖事先已经得到同盟会活动的消息,也参加了此次大会,张作霖还带来了军队。蓝天蔚演讲完后,张作霖把手枪拍在桌子上,凶狠地说: “我张某身为军人,只知听命保护大帅。倘有不平,我张某虽好交朋友,但我这支手枪它是不交朋友的!”会场周围布满荷枪实弹的士兵,枪口一齐对准与会的代表,现场顿时陷入恐怖之中。手无寸铁的参会者大都胆怯退场,响应者寥寥,表决没有成功。蓝天蔚作为领导者也因力量悬殊、无法发言,而且被当场开除军队的协统职务,被迫出走地方。会后,赵尔巽、张作霖等人开始镇压革命党人。

在此关头,革命党人张榕与革命党人徐镜心、商震、宁武、柳大年等秘密实施成立了外围组织“奉天联合急进会”,成功地联合了由孙中山直接领导的在东北三省的其他人士,如丁开嶂领导的铁血会,胡鄂公领导的共和会,张榕领导的急进会,张根仁领导的联合急进会等,以冀把分散的革命力量组织起来,秘密组织商讨武装起义活动。在第一次会议上,公推蓝天蔚为关外讨虏大都督,任命邵兆中为东路司令,鲍化南为副司令,任命宁武为中路司令,并且东、中路并肩作战。会议还计划,与中国同盟会革命总机关部派出的杨大实、张根仁、柳大年、祁耿寰、何秀斋等人分赴庄河、复州、营口、海城、辽阳、宁远、铁岭、开原、安东、凤城等地,策动全省各地军警起义,组织发动武装革命。

宁武在此之前,一直肩负领导该地区的同盟会工作达三年之久,活动中心主要在今天的丹东凤城。他在凤城街里开了一所西医医院,以行医为掩护,开展同盟会组织发动工作,并在军队里发展了如邵兆中等一些军人加入革命队伍。凤凰的同盟会也成为当地最为活跃的组织。宁武在1911年11月12日奉天谘议局的会议失败后,作为紧急成立的奉天联合急进会中路司令,带着起义作战计划迅速从奉天 (今沈阳)来到了凤凰城西部的白菜地乡(今凤城鸡冠山镇白菜地村),召集已经分散各地的同盟会武装人员向白菜地乡集结,准备武装起义。其中最大一支武装力量就是此前经他策反成功的清军管带邵兆中的队伍。根据宁武的回忆录和诸多文献记录,武昌起义成功后,当地除了同盟会的革命武装1000多人外,甚至宽甸县的清军和安东县的铁路警察三百多人也行动起来,打着共和的旗帜,拥护宁武领导的革命党。

1911年11月下旬,宁武、刘雍、何秀斋、鲍化南于凤城白菜地先夺取了地方警察手里的武器,编练成军,接着又制定了进占凤凰城和安东县的作战计划。为了传达军事行动计划,宁武在凤凰城街里借用邵兆中的军马,只身来到凤城市西南20公里的老平顶山,这里是鲍化南和刘雍的根据地。

不料,革命党人的大规模起义计划行动被凤城当地的清军头目马龙潭渗透在邵兆中的密探发觉,遂逐级报告给张作霖。赵尔巽和张作霖惊恐万状,接报后立刻派出清军右路巡防营陈锡九部三个营兵力约六七百人围剿老平顶山。在宁武骑马到达老平顶山的第二天晚上,清兵大队人马约五百余人就到达此地。老平顶山前后立陡,南北各有一条路,路两侧是悬崖峭壁,路的坡度也很陡,有 “一夫当关万夫莫开”之势。所以,革命军居高临下,经过一夜激战,敌方死伤200余人,革命党一方则轻伤30余人。此后敌方又增加五六百人力量,总计1200余人,而在老平顶山上的革命党武装力量当时才200余人,敌我力量悬殊,不能坚持长久。为了保存实力,革命党半夜紧急开会,制定了突围计划。在突围中,除了一少部分盟员牺牲外,多数都从前后方向突围到当时的关东州 (今大连市)了,使革命的有生力量得到保存。宁武则骑马向北穿插成功,但马匹在山下受伤死亡,只好沿着大河边往西北方向步行几十里走到了薛礼站 (今辽宁省凤城市长虹村),然后乘火车秘密潜回奉天向奉天联合急进会汇报。

策反朱清澜等参加反袁斗争

二次革命失败后,孙中山总结经验教训,决定改组中国同盟会,成立新的政党——中华革命党。经过分析二次革命失败原因,孙中山等人认为,新一轮反袁斗争应选择在敌军力量相对薄弱又靠近北京的东三省地区,只有在东北奠定基础,才能成功实现南北合举起义。于是陈其美化名朱志新、戴季陶化名木村藤吉前往东北发展中华革命党党组织和吸收党员,组建军队,开展反对袁世凯的斗争。1914年1月26日,陈其美和戴季陶抵达大连。在大连,他们与宁武、朱霁青等人共同组建了中华革命党奉天机关部,并派宁武和朱霁青两人前往奉天和辽西招集旧部;派遣王云峰、鲍化南两人潜入安东 (今丹东市元宝区)、凤凰城 (今凤城市)等地联合当地绿林武装、运动队等民间力量。经过多方努力,几支小规模的革命武装被联合起来,成立了中华革命党的第一支武装队伍。在此期间,宁武接受了一个重要任务:策反东北重要军事人员加入革命队伍。

宁武首先前往齐齐哈尔进行策反时任黑龙江省督军的朱庆澜。朱庆澜早年主持军务,历任奉天乡镇巡警局总办、奉天陆军标统、四川新军第三十三混成旅协统 (相当于旅长)、第十七镇统(相当于军区首长)。武昌起义后, 受孙中山思想影响,他通电响应革命、拥护共和,宣布四川独立,被推为四川大汉军政府副都督,成为著名的辛亥元老之一。此后,被袁世凯任命为黑龙江省督军 (相当于今省长职位)兼巡按使,同时被授予镇安右将军,常驻当时省会齐齐哈尔。主政黑龙江期间,朱庆澜整顿吏治、赈灾救民,移民垦荒,巩固边防,还收回了沙俄所占的黑龙江航权,是一位口碑颇佳、有所建树的 “边疆大吏”。20世纪30年代,朱庆澜为电影 《风云儿女》的主题曲确定曲名为 《义勇军进行曲》,即后来新中国的国歌,成为一段佳话。

之所以选择让宁武去策反朱庆澜起义,一是宁武的夫人与朱庆澜的夫人关系密切,是同乡同学关系,两家此前就经常往来,接触相对方便;二是朱庆澜本身对袁世凯的复辟深表不满,曾愤然拒绝过袁氏封给他的爵号、不愿同流合污。宁武与朱庆澜见面后,就革命的大趋势做了几次坦诚真挚的说明,认为只有孙中山的三民主义才是中华的未来、袁世凯复辟逆历史潮流、不得人心。而朱庆澜也是拥护共和之人,所以当即表示: “护国讨袁义不容辞,请宁兄向孙中山做负责介绍。”而东北也成为两位辛亥革命风云人物的第一次见面和合作的地方。

在成功策反朱庆澜后,宁武又迅速赶往哈尔滨,策反时任黑龙江第一师第一旅陆军少将旅长巴英额。根据哈尔滨革命党人杨雨辰报告,黑龙江驻军旅长巴英额为报叔父桂升为袁世凯所杀之仇,欲参加革命。经过一番长谈,宁武了解到巴英额确有参加反袁革命的意向,并通过巴英额了解了另一名旅长英顺也有反袁倾向的情况。宁武认为有可能策动巴英额、英顺起兵反袁,遂向陈其美汇报,请求派人前来开展有关工作。孙中山得到消息后,非常高兴,迅即派蒋介石化名石田雄介、丁仁杰化名长野周作,携带自己的亲笔信前往,蒋、丁二人于1914年9月中旬经过安东县来到齐齐哈尔。由宁武陪同丁仁杰会晤了朱庆澜,面交了孙中山亲笔信。朱庆澜再次表示坚决起义倒袁。蒋介石则与巴英额取得联系,对巴开展策反工作。遗憾的是,朱庆澜手下师长许兰洲被袁世凯收买,率兵哗变,迫使朱庆澜远走天津,起义最终没有成功。而巴英额也因军费筹措等问题,中止了和革命党人的合作。

此后,根据孙中山的指示,宁武也去了日本。1915年又受孙中山派遣,到广州从事革命工作。1919年,宁武再次根据孙中山的派遣,化名宁孟良,潜回东北,以实业家的身份与张作霖接触,在张作霖身边致力于粤奉合作工作。

以上就是宁武在辛亥革命历史时期与东北辛亥革命历史有关的部分史实,今用拙笔写出,希望能与大家同温革命前辈的光辉事迹,共商伟人革命精神的传承和弘扬。

猜你喜欢

同盟会奉天孙中山
别开生面先行者——孙中山的哲学创意
孙中山的绰号
宫廷杂剧《奉天命三保下西洋》视域下的明代外交图景
影像志
同舟共济,统一战线
论陕西辛亥革命中同盟会的作用
奉天讨罪
孙中山祖上因迷上风水致贫
兴中会与同盟会之异同比较
清末民初奉天地区女子教育问题的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