齐齐哈尔2.4亿元户改成本压力大
2014-12-24崔靖芳郭铁
崔靖芳+++郭铁
王守业(化名)家里放着两个户口簿,户主都是他。一个户口簿的户口性质一栏中清楚地写着“农业”两个字,而在另一个户口本的同一位置,则出现了“非农业”三个字。王守业,究竟是农业户口还是非农业户口?
其实,自2014年11月1日起,无论王守业有几个户口簿,无论户口簿的户口性质一栏写着什么,他的户口性质都只能是居民户口。
因为这一天起,黑龙江省在全省范围内取消农业与非农业的户口性质划分,统一登记为居民户口。
今年44岁的王守业是黑龙江省齐齐哈尔市甘南县兴十四镇兴十四村村民,自然在黑龙江此次户改范围之内。
先期改革带来的不便
此次被媒体普遍关注的黑龙江省户籍制度改革,在齐齐哈尔市户政支队户籍管理大队大队长庄跃兰眼里,“与2009年齐齐哈尔市户改基本一样”。
早在2009年,齐齐哈尔就已先于黑龙江省迈出了户改的步伐。
齐政发【2008】48号《齐齐哈尔市人民政府关于印发齐齐哈尔市户籍管理制度改革方案的通知》(以下简称《通知》)中,“改革内容”的第一项就是“建立城乡统一的户口登记管理制度。在全市范围内取消农业户口、非农业户口性质划分,统一登记为‘齐齐哈尔市居民户口”。
甚至,在齐齐哈尔推行户籍制度改革之前,黑龙江省曾经选取哈尔滨和牡丹江进行试点,“但是,这两个城市并没有推行开,齐齐哈尔就推出去了。”齐齐哈尔市户政支队户籍管理大队副大队长王军说。
自2008年12月19日《通知》下发后,齐齐哈尔市各相关部门就已经开始了换领居民户口簿的动员工作。
为了配合这次户改,齐齐哈尔市加大了宣传力度。除了拉条幅、插彩旗、做展板外,还印发了宣传单,并选取了3个位于农村的派出所,于2009年1月4日,同时举办了居民户口簿首发仪式。
但是,推出去不一定是好事。
没过多久,王军发现,换领新版居民户口簿的家庭开始集中到公安机关开具证明。
“户籍涉及教育、医疗、养老等很多方面,其他部门不联动,反而给老百姓办事造成不便。”王军举了个例子,比如农民要参加新农合,必须先证明户口的农业性质。
新换领的居民户口簿无法体现农业与非农业的差别,但是附着在户口上的相关政策并没有调整,依旧按照农业与非农业差别对待。
“如果国家政策跟不上,户口簿换得太快了,反而使老百姓办事不方便,会增加社会矛盾。”王军说,有好一阵子,齐齐哈尔各个派出所都在忙着给居民开具户籍证明。
“改革后,我们让各个派出所的内勤人员,年年用人工的方式查阅所有变更后的原户口性质,全部一一掰开,当时只能用手工来做。”庄跃兰说。
王军接着说:“现在系统改了,再不改,十年八年后,我们统计的数据也不准了,人工查询毕竟有漏洞。”
在户籍管理部门,除了日常工作量大量增加外,又一个新的问题接踵而至。
当时,齐齐哈尔市公安局要向公安部上报户口登记情况,“一开始上面的意见是按照新的户口登记情况上报,全部都是居民户口。”但是,王军担心一旦报上去了,国家给农民的补贴来不了,“我们办理户口的承担不了啊!”
王军重新请示,最后,还是按照农业与非农业的户口性质上报公安部。
就在齐齐哈尔市公安部门因户改忙得不可开交时,甘南县兴十四镇兴十四村村民于2009年却提出了“非转农”的要求,再次给齐齐哈尔市“户籍制度一元化改革”出了个难题。
新农标标杆“农转非”
初到兴十四村的人大多会产生错觉,在这里,乡村的痕迹早已遁于无形,看起来更像是个规划有致的现代城镇。一条笔直的大道从村里穿过,两旁是别具风格的现代化居民小区。很难想象,建村之初,这里“房无一间、地无一垄、树无一棵”。几十年来,兴十四村从当初的“三无村”实现了跨越式发展,早在上世纪70年代,就受到国务院嘉奖,成为黑龙江省社会主义新农村的标杆。
兴十四村的历史可以追溯到1956年。那一年,山东临沂428名农民响应号召,自愿来到甘南开垦北大荒。由于环境太艰苦,条件太恶劣,最后留下来的只有36人,他们成为了兴十四村最早的拓荒者。
2002年,为了使村民过上和城里人一样的生活,兴十四村开始酝酿户口“农转非”。“老书记的思想比较超前,也确实是为老百姓好,所以老书记提出的,大家一般都会支持。”兴十四村村委会副主任王振玲说。
“老书记”名叫付华廷,在村民心里,这位领头人是带领村民致富的关键性人物。
2003年,兴十四村已经是一个经济发达、城镇化程度较高的村,但是根据当时的户籍管理政策,兴十四村并不在政策规定可以进行“农转非”的范围之内。
不过,对于兴十四村提出的户口“农转非”要求,齐齐哈尔市公安局还是在当时进行了细致调研,认为兴十四村可以特事特办,村民户口可以转为城镇常住户口,时任齐齐哈尔市市长也给出了“原则同意所提意见”的批示。
从那时起,除了从事农业生产的6户外,兴十四村293户村民全部转为非农业户口,王守业也因此拥有了两个户口簿。
“按理一人只能有一个户口簿,但‘农转非时,有的户口簿找不到了,有的因为有顾虑没有上交。”在兴十四村,同时拥有两个性质不同的户口簿的,不只王守业一人。
转为非农业户口的兴十四村村民在村企业工作的,均享有城镇居民养老保险,“自己缴纳一部分,村企业再缴纳一部分。”王振玲介绍。
由于兴十四村的村民先富起来,也率先享受到了与城镇居民同等的社会保障待遇。
当年,将农业户口转为非农业户口,是兴十四村的一次“统一行动”。时隔6年,即2009年,兴十四村的部分村民再次“统一行动”,提出了“非转农”的要求,而彼时正值齐齐哈尔市户籍制度改革启动,兴十四村村民的这次“非转农”也因此搁浅。endpri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