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低年级有效朗读策略
2014-12-23张永贤
张永贤
《小学语文新课程标准》阶段目标第一学段要求:“学习用普通话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由此可见,朗读是语文教学的一个重要环节,通过朗读训练,能培养学生确切表达自己思想感情的能力。那么,怎样才能让朗读更有效呢?我在实践中做了如下的尝试。
一、准确把握读音
朗读是一种创造性的读书方式,是有声语言的艺术表现形式,同时也是对普通话声、韵、调和音变的综合运用、综合检验的一种形式。低年级课文的特点是汉字夹拼音,以及纯拼音课文,这给低年级学生提供了很好的学习语言的材料,教师要充分利用这一有利因素,对学生加强朗读训练。准确把握读音,首先要解决课文中每个字音的声母、韵母、声调问题,难点字音及多音字尤其要重点把握,扫除朗读障碍。例如:课文8《演一棵大树》中的2.重音。朗读时,强调和突出的词或词组叫重音。重音在语句中出现,是体现语意的重要手段。通过训练,让学生初步懂得,句子中的动词谓语、用作修饰的词、对比的词、比喻的词,或能表达作者强烈感情的一些词要读重音(用“·”表示)。比如:《燕子妈妈笑了》、《毽子变乖了》、《演一棵大树》等。
3.语调。在句子中用来表情达意的抑扬顿挫、轻重缓急的调子叫语调。一般来说,陈述句用平直调;疑问句用上扬调;感叹句用下降调;复杂语气的句子用曲折调。学生朗读前可以作细致的准备,根据标点符号的提示给每一种处理做个记号,如:平直调(→)、上扬调(/)、下降调(\)、曲折调(ω),练习时着意读出效果。比如:《谁住顶楼》一课:“新楼房盖好了。(→)谁住顶楼呢?(/)”“我能爬高,(→)动作也快!(\)”还有朗读两个重复的句子,读书时必须一高音一低音。如:“不行(→)不行!(\)”两个重复的句子声调和拼音一样,依旧是前面的句子先读平直调,后面的句子读下降调(\)。另外,变音读。比如:《有趣的汉字》一课,爷爷说:“我是在写古代的‘鸟字。”元元不明白,又问:“怎么像画画儿呢?”爷爷的声音要读得浑厚、低粗,元元的要读得温柔、细高。
三、流利、有感情地朗读
怎样才能把课文读得流利、有感情呢?要让学生大声地、反复地朗读。低段学生在朗读时爱抢读,不会停顿,读不准重音,把握不准语速。因此,在每篇课文的朗读教学中,要体现教师指导和学生学习的过程:由读得不完全正确到读正确,读得不太通顺到读得通顺、流利,读得比较平淡到读出感情。朗读教学是一个系统复杂的过程,正确流利是有感情朗读的基础,初读是朗读教学的第一站。通过初读,学生切切实实地达到字字音准、句句通畅的境界。为了让学生达到这一标准,我要求学生在读书时,语速要慢点,要读准每一个字音,做到不减字、不添字、不改字、不重复、不颠倒、停顿恰当、不顿读、不唱读,做到心到、口到、眼到,总之在“准确”、“流利”上下工夫。每篇课文要读五至十遍,才能流利地读好一篇课文。同时,要让学生大声朗读课文,可以这么说,没有真正的大声读课文,就不会有真正的语感;大声读课文有利于“诗性美”的再现;每篇课文、书籍都有着“诗”的美,都有着作者美的灵感,大声读,可以将这种美还原;反复朗读,能使学生读得正确,读得流畅,读出感情,增强语感。教师在此基础上加强指导,可进一步提高学生的朗读兴趣,培养他们自觉朗读的习惯。如《春雨的色彩》一课,学生通过大声地、反复地朗读课文,把情绪调动起来,读得流利、有感情,达到出口就能背诵的目的。
长期坚持有效朗读训练,学生就会感性地、直觉地、整体地认识、体验,主动地消化和吸收;长期坚持有效朗读,就能养成眼到、口到、耳到、心到的良好的朗读习惯;长期坚持有效朗读,就能用普通话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endprint
《小学语文新课程标准》阶段目标第一学段要求:“学习用普通话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由此可见,朗读是语文教学的一个重要环节,通过朗读训练,能培养学生确切表达自己思想感情的能力。那么,怎样才能让朗读更有效呢?我在实践中做了如下的尝试。
一、准确把握读音
朗读是一种创造性的读书方式,是有声语言的艺术表现形式,同时也是对普通话声、韵、调和音变的综合运用、综合检验的一种形式。低年级课文的特点是汉字夹拼音,以及纯拼音课文,这给低年级学生提供了很好的学习语言的材料,教师要充分利用这一有利因素,对学生加强朗读训练。准确把握读音,首先要解决课文中每个字音的声母、韵母、声调问题,难点字音及多音字尤其要重点把握,扫除朗读障碍。例如:课文8《演一棵大树》中的2.重音。朗读时,强调和突出的词或词组叫重音。重音在语句中出现,是体现语意的重要手段。通过训练,让学生初步懂得,句子中的动词谓语、用作修饰的词、对比的词、比喻的词,或能表达作者强烈感情的一些词要读重音(用“·”表示)。比如:《燕子妈妈笑了》、《毽子变乖了》、《演一棵大树》等。
3.语调。在句子中用来表情达意的抑扬顿挫、轻重缓急的调子叫语调。一般来说,陈述句用平直调;疑问句用上扬调;感叹句用下降调;复杂语气的句子用曲折调。学生朗读前可以作细致的准备,根据标点符号的提示给每一种处理做个记号,如:平直调(→)、上扬调(/)、下降调(\)、曲折调(ω),练习时着意读出效果。比如:《谁住顶楼》一课:“新楼房盖好了。(→)谁住顶楼呢?(/)”“我能爬高,(→)动作也快!(\)”还有朗读两个重复的句子,读书时必须一高音一低音。如:“不行(→)不行!(\)”两个重复的句子声调和拼音一样,依旧是前面的句子先读平直调,后面的句子读下降调(\)。另外,变音读。比如:《有趣的汉字》一课,爷爷说:“我是在写古代的‘鸟字。”元元不明白,又问:“怎么像画画儿呢?”爷爷的声音要读得浑厚、低粗,元元的要读得温柔、细高。
三、流利、有感情地朗读
怎样才能把课文读得流利、有感情呢?要让学生大声地、反复地朗读。低段学生在朗读时爱抢读,不会停顿,读不准重音,把握不准语速。因此,在每篇课文的朗读教学中,要体现教师指导和学生学习的过程:由读得不完全正确到读正确,读得不太通顺到读得通顺、流利,读得比较平淡到读出感情。朗读教学是一个系统复杂的过程,正确流利是有感情朗读的基础,初读是朗读教学的第一站。通过初读,学生切切实实地达到字字音准、句句通畅的境界。为了让学生达到这一标准,我要求学生在读书时,语速要慢点,要读准每一个字音,做到不减字、不添字、不改字、不重复、不颠倒、停顿恰当、不顿读、不唱读,做到心到、口到、眼到,总之在“准确”、“流利”上下工夫。每篇课文要读五至十遍,才能流利地读好一篇课文。同时,要让学生大声朗读课文,可以这么说,没有真正的大声读课文,就不会有真正的语感;大声读课文有利于“诗性美”的再现;每篇课文、书籍都有着“诗”的美,都有着作者美的灵感,大声读,可以将这种美还原;反复朗读,能使学生读得正确,读得流畅,读出感情,增强语感。教师在此基础上加强指导,可进一步提高学生的朗读兴趣,培养他们自觉朗读的习惯。如《春雨的色彩》一课,学生通过大声地、反复地朗读课文,把情绪调动起来,读得流利、有感情,达到出口就能背诵的目的。
长期坚持有效朗读训练,学生就会感性地、直觉地、整体地认识、体验,主动地消化和吸收;长期坚持有效朗读,就能养成眼到、口到、耳到、心到的良好的朗读习惯;长期坚持有效朗读,就能用普通话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endprint
《小学语文新课程标准》阶段目标第一学段要求:“学习用普通话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由此可见,朗读是语文教学的一个重要环节,通过朗读训练,能培养学生确切表达自己思想感情的能力。那么,怎样才能让朗读更有效呢?我在实践中做了如下的尝试。
一、准确把握读音
朗读是一种创造性的读书方式,是有声语言的艺术表现形式,同时也是对普通话声、韵、调和音变的综合运用、综合检验的一种形式。低年级课文的特点是汉字夹拼音,以及纯拼音课文,这给低年级学生提供了很好的学习语言的材料,教师要充分利用这一有利因素,对学生加强朗读训练。准确把握读音,首先要解决课文中每个字音的声母、韵母、声调问题,难点字音及多音字尤其要重点把握,扫除朗读障碍。例如:课文8《演一棵大树》中的2.重音。朗读时,强调和突出的词或词组叫重音。重音在语句中出现,是体现语意的重要手段。通过训练,让学生初步懂得,句子中的动词谓语、用作修饰的词、对比的词、比喻的词,或能表达作者强烈感情的一些词要读重音(用“·”表示)。比如:《燕子妈妈笑了》、《毽子变乖了》、《演一棵大树》等。
3.语调。在句子中用来表情达意的抑扬顿挫、轻重缓急的调子叫语调。一般来说,陈述句用平直调;疑问句用上扬调;感叹句用下降调;复杂语气的句子用曲折调。学生朗读前可以作细致的准备,根据标点符号的提示给每一种处理做个记号,如:平直调(→)、上扬调(/)、下降调(\)、曲折调(ω),练习时着意读出效果。比如:《谁住顶楼》一课:“新楼房盖好了。(→)谁住顶楼呢?(/)”“我能爬高,(→)动作也快!(\)”还有朗读两个重复的句子,读书时必须一高音一低音。如:“不行(→)不行!(\)”两个重复的句子声调和拼音一样,依旧是前面的句子先读平直调,后面的句子读下降调(\)。另外,变音读。比如:《有趣的汉字》一课,爷爷说:“我是在写古代的‘鸟字。”元元不明白,又问:“怎么像画画儿呢?”爷爷的声音要读得浑厚、低粗,元元的要读得温柔、细高。
三、流利、有感情地朗读
怎样才能把课文读得流利、有感情呢?要让学生大声地、反复地朗读。低段学生在朗读时爱抢读,不会停顿,读不准重音,把握不准语速。因此,在每篇课文的朗读教学中,要体现教师指导和学生学习的过程:由读得不完全正确到读正确,读得不太通顺到读得通顺、流利,读得比较平淡到读出感情。朗读教学是一个系统复杂的过程,正确流利是有感情朗读的基础,初读是朗读教学的第一站。通过初读,学生切切实实地达到字字音准、句句通畅的境界。为了让学生达到这一标准,我要求学生在读书时,语速要慢点,要读准每一个字音,做到不减字、不添字、不改字、不重复、不颠倒、停顿恰当、不顿读、不唱读,做到心到、口到、眼到,总之在“准确”、“流利”上下工夫。每篇课文要读五至十遍,才能流利地读好一篇课文。同时,要让学生大声朗读课文,可以这么说,没有真正的大声读课文,就不会有真正的语感;大声读课文有利于“诗性美”的再现;每篇课文、书籍都有着“诗”的美,都有着作者美的灵感,大声读,可以将这种美还原;反复朗读,能使学生读得正确,读得流畅,读出感情,增强语感。教师在此基础上加强指导,可进一步提高学生的朗读兴趣,培养他们自觉朗读的习惯。如《春雨的色彩》一课,学生通过大声地、反复地朗读课文,把情绪调动起来,读得流利、有感情,达到出口就能背诵的目的。
长期坚持有效朗读训练,学生就会感性地、直觉地、整体地认识、体验,主动地消化和吸收;长期坚持有效朗读,就能养成眼到、口到、耳到、心到的良好的朗读习惯;长期坚持有效朗读,就能用普通话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endpri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