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中央企业企业大学的构建与发展

2014-12-23吕文威

中国经贸 2014年19期
关键词:大学培训企业

【摘 要】中央企业(简称:央企),作为中国国有企业,长期以来是中国国民经济的重要支柱。至2014年1月,国资委直接管理的央企数量113家。加上保监会、银监会、证监会直接管理的金融央企,一共为125家央企,其中有101家央企建立了自己的企业大学。

企业大学是一种战略选择,它要在跨职能、跨业务的综合平台上实现思想管理,以涵盖全局的辐射面传导战略,促进管理的综合协同,这也是企业对于思想引领变革、学习促进发展的内生需求。持续提高教育培训的质量和效益,创建具有影响力的品牌型企业大学,为实现组织与个人的共同成长做出重大贡献,是中央企业未来发展的刚性需要。

无论什么样的央企建立自己的企业大学都必须匹配自身企业的发展战略。进一步说,不同央企的战略、结构和组织特点决定了人才教育培训工作的途径和方式。立足企业战略与发展愿景、服务员工成长,是央企生存和发展的生命线。本文通过对中国航空工业大学企业大学、中国大唐集团公司企业大学、中国中纺集团公司企业大学、中粮集团有限公司企业大学的实地调研,总结出在发展过程中央企企业大学的特点、发展思路、以及在不断实践创新中应建立的行之有效的方法论体系。

【关键词】央企;企业大学

一、立意高远,体现特色

在众多影响企业大学发展的要素中,企业大学的定位是最核心、最根本的,而其必须由企业的发展战略、商业模式、产品类型、技术种类以及人员特点所决定。中国航空工业大学企业大学(简称“中航大学”)面临的难题是,中航工业产业分布广泛,除飞机、发动机等主专业外,还有机载设备、国际贸易、金融投资、规划建设等众多板块,业务领域宽泛,技术复杂度高,因此中航大学不可能以讲授具体的专业知识与技能作为主要目标,而需从大型企业集团的角度思考大学定位。

他山之石,可以攻玉。中航大学创建伊始,便开展了对国内外先进企业的教育培训实践的调研学习,在结合我们自身企业的特点和发展现状后,发现大集团的企业大学就是要寻找并提供那些可以“共同分享”的东西,如领导力、文化与价值观等。2011年,中航工业召开了全集团的教育培训工作会议,林左鸣董事长在会上特别指出,大集团的教育培训必须立意高远、体现特色。具体讲就是三条,一是塑造价值观,二是创新思维模式,三是培养学习能力。

首要一点,就是通过培训加强理念精神与价值观的塑造,在近现代中国历史上,谈到人才培养,言必称黄埔军校,而黄埔最大的特色在于将精神教育和人格培养放在知识灌输和技艺训练之上,孙中山先生为黄埔军校确立的校训是“养天地正气,法古今完人”,是“亲爱精诚”。美国82岁的麦克阿瑟将军在西点军校的告别演讲,将“责任、荣誉、国家”的信念烙印在每一名学生心中,并成为西点的精神传统。因此,中航大学自成立之初为自己确立的校训就是“明道、立心、慎思、笃行”,治学理念是“以思想为源、以文化为根、以人才为本、以创新为要”。校训明确了中航大学从“道、心、思、行”四个方面,培养什么样的人才;治学理念确定了中航大学如何培养人才。来到中航大学学习,首先就是明确自身的使命与责任,认同集团公司的理念文化与发展战略,树立大集团的全局意识。

此外,中航大学也非常重视高层次人才思维模式创新与学习能力养成。中航大学除讲授理论知识与技能之外,增加了许多视野拓展、素养提升的内容,特别是还创建了人文学院,利用2个月集中脱产培训青年骨干人才,不断影响并引导他们的价值观与思维方式,促进个体的全面发展。在学习能力养成方面,中航大学更强调反思的重要性,“百战归来再读书”,就是将个体经验与系统理论、与他人经验相融合的过程,是一个“反求诸己”的过程,从而实现“能力觉醒”、“能力共享”与“能力提升”。

二、聚焦战略,创造价值

直观来看,企业的教育培训并不直接创造价值,企业管理者和培训工作者时常困惑于对教育培训的价值认定,尽管已经有许多学者运用数理方法构建模型,期望找出培训投入与产出的关系,但企业作为一个复杂的综合体,蕴涵在人身上的理念思想、知识技能等综合能力难以用财富的形式进行定量衡量。然而,根据李斯特的生产力理论,决定一个国家发展的根本要素并不是财富的多少,而是生产力的强弱,一个人能否致富并不仅是因为勤劳,还要具有致富的能力,也就是他所说的“生产力”。因此,对于教育培训的价值认定应当更多地从生产力的视角进行审视与思考。

中国大唐集团公司企业大学(简称“中唐大学”)从实践中逐步建立了基于企业生产力生成的价值创造理念,即教育培训不仅限于传授知识,其价值创造的领域应更加广阔,概括来说:一是熔炉,要能够加速思想整合、促进文化凝聚;二是道场,要能够化育将帅之才、助推创新发展;三是平台,要能够融聚最佳实践,促进反思分享;四是纽带,要能够辐射思想力量,联结行业内外;五是缩影,要能够展示企业特色,塑造品牌形象。基于对自身价值的清晰认定,教育培训才有可能实现特色化的发展。

作为熔炉,中唐大学打破了目前产业板块、成员单位的组织壁垒,实现了全集团人才的汇集,真正实现了大集团思想的整合与文化的凝聚。中唐大学与中国人民大学商学院合作的的中层管理者领导力提升培训项目,面向全集团中高层的管理人员招生,来自五湖四海、各行各业的学员组成一个学习团队,通过形式多样的学习形式,实现了“向老师学习”、“向有经验者学习”、“向同学学习”以及“反思学习”四个方面的智慧分享与沟通平台共建,深化了他们对大集团战略的理解、对集团其他业务的理解及对各类工作的理解,建立了大局观和系统思维能力,更重要的是形成了一个文化的共同体,学习的共同体,为促进集团内部产业链的协同奠定了扎实的文化基础。

作为道场,中唐大学针对集团公司高潜质的管理、技术骨干人才,通过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的思想引导,努力塑造具备“阳光心态、魅力人格、责任人生”的未来领军人才。与中国人民大学商学院合作,中唐大学设置了2个月的长期脱产培训班针对青年骨干人才,以集团公司文化为基石,以革命教育与传统文化为重点在感悟中国传统文化、体认世界文明的过程中拓展认知领域,提高辨证思维能力,培育人文精神,助生优秀思想,提升综合素质,为集团未来的将帅之才夯实了坚定的思想基础。

作为平台,中唐大学建立了多种对话渠道,鼓励学员畅所欲言,在思想碰撞中不断的思辨,完成转识成智的过程。如中唐大学与清华经济管理学院合作的的技术创新力战略研讨班,既是针对集团生产科研单位的总工程师与总设计师,以集团公司战略为牵引,以培育战略思维与超前意识为重点,通过审视宏观环境、把握前沿科技、跨界学科融合、增进技术交流,为自主创新培养一批科技领军人才提供着支撑和保证。先进制造技术短训班,针对直属单位与成员单位的主要领导和技术管理负责人,以最佳实践分享为重点,通过实地考察与研讨交流的形式,实现以标杆企业成功经验带动行业科研生产能力与技术管理水平的不断提升和跨越发展。通过技术、管理等领域的深入交流,为集团全产业链发挥最大的协同效应,构筑了对话的平台。

三、高层支持,统筹策划

中国中纺集团公司企业大学(简称“中纺大学”)几年来能够实现持续快速发展,很重要的一点是得益于集团公司高层的高度关注和亲自参与。中纺大学的组织架构是校委会领导体制,集团公司党组书记、董事长任校长,总经理任常务副校长,主管人力资源与教育培训工作的副总经理任副校长,其他副总均为校委会委员,大学的日常教学、教务与运营管理工作由教务长负责。

集团高层领导每年都要多次来到中纺大学进行授课,与学员进行座谈交流,赵博雅董事长还亲自参与到中唐大学建设中来,提出了许多现代企业教育培训的超前理念。他强调,企业管理的最高境界是思想管理,而教育培训则是思想管理的重要平台;优秀的领导者首先是优秀的思想家和教育家,要求各级领导走上中航大学讲台传道解惑。在高层的亲自支持与推动下,全集团的教育培训蔚然成风,员工以到中纺大学参训为荣,领导以到中纺大学授课为荣。

中纺大学是集团培训的高端平台,十分注重培训体系建设。培训体系就其发展而言,具有历史性、延续性、系统性和更新升级等特征。中纺大学的许多培训项目已经坚持了3至4年的时间,逐步形成当前的人才培训体系。既有脱产3个月的集中系统培训,比如与中国人民大学商学院合作的迷你EMBA项目,课程数量较普通的培训项目更多、实践内容更加丰富;也有年度轮训项目,每年针对各单位党政一把手开展战略宣贯与拓展视野类短期培训;还有先进技术短训班,虽然只有短短的2天时间,但将培训地点放到科研生产一线,既有理论学习,又能够深入现场实地求解,增强了培训的针对性与实效性。目前,中纺大学的学体系基本实现了长短期相结合、系统培训与专题培训相结合、理论学习与实践学习相结合的模式,为持续深入做好高层次人才培训体系建设打下良好基础。

四、营造氛围,塑造合力

在强调培训内容的同时,也十分注重环境氛围的营造,因为,形式可以创造内容。在实践中,中粮集团有限公司企业大学(简称“中粮大学”)超越了知识与技能传授的内容层次,将环境氛围营造的形式层也作为领导力培训的一大要素,这种环境带来的不仅是舒适的学习条件,更重要的是提供反思的契机,特别是对生活的反思将成为提升领导能力的重要环节。

在教学过程管理的软件配置方面,中粮大学拥有一支专业的教务服务团队,一支高素质的教学设计团队,通过教学教务双线专人跟班的方式,在学员的管理、学习风气的养成和学习氛围的营造上,形成了自己独特的做法。在教学过程中,教学负责人与学员进行交流沟通,了解他们的所思所想,从而动态地调整教学设置与教学安排,力求为学员提供最佳的学习体验,快速的需求响应,通过这种“陪伴”式教学服务,一方面保证中粮大学的教学设计与教学实施实现无缝连接,使培训产品的研究、设计与开发能够始终扎根于客户不断变化的需求,保证培训的针对性和实效性;另一方面通过沟通交流满足了学员被关注的心理需求,使他们提高了对培训的重视、对学习的尊重,激发了学员的“向学之心”,从而营造出良好的氛围与环境。

充满人文关怀和企业文化的软硬件环境氛围,是从心理体验的角度影响着学员对学习的认识和感受,形成了一个积极正向的能量场,推动着学员进行经验的沉淀和反思,思想理念的碰撞和锤炼,从而形成能力的提升和行为的改变。

教育培训成为生产力生成的重要形式,至关重要的一点就是由原先单一要素发挥作用,转变为生产力系统发挥功效,根据系统论观点,系统的整体功能是各要素在孤立状态下所不具备的崭新特质,其功用不是单一要素累加所能够企及的。

央企开展教育培训的最大优势在于它的整体性,央企的合力同样体现在教育培训工作方面。教育培训是一个大的思想与文化整合平台,在这里,造场取势,增进集团总部、直属单位与成员单位相互之间的理解与信任,实现战略协作意识的整体提升;在这里,搭建经验沟通桥梁,促进最佳实践分享,推动行业管理水平与科技水平的整体提升;在这里,拓展企业价值创造的领域,丰富企业形象的内涵,实现集团公司品牌影响力的整体提升。

因此,为了打造集团教育培训的整体优势就需要在纵横两个层面不断加强沟通与联系,从而形成一个有机的整体。在纵向上,由集团公司统筹规划,自上而下地建立起规范的管理体系与运作机制,各直属单位与成员单位各司其职,做到分层实施、聚焦特色、资源共享、持续优化。在横向上,人力资源部门与教育培训机构要加强与各业务部门的沟通交流,通过联席会议制度及相关机制,准确把握业务发展和人才队伍建设对培训的需求,增强培训的针对性和实效性。

总之,企业大学的建设和发展没有一定之规,中国的企业大学既要学习西方优秀企业大学的办学规律与有益经验,同时也不应局限于此,毕竟中国文化有其固有的属性,中国具有独特的发展历程与社会环境,中国企业有其自身的特点。在这样的背景下,中国企业大学的发展将不拘一格,形成百花齐放、百家争鸣的发展态势,关键在于打造自身特色,助推中国企业实现持续快速健康发展。

作者简介:

吕文威(1984-),男 ,出生地:中国黑龙江省牡丹江市,国籍:中国,新加坡永久居留权。英国牛津大学博士,中国人民大学助理教授。美国哈佛大学访问学者、美国西点军校访问学者,美国康奈尔大学高级访问学者、新加坡南洋理工大学访问学者。2013年5月挂职于文化部中央文化管理干部学院担任社会教育部副主任一职。中国人民大学常驻“国际高层管理培训大学联盟”首席代表、中国人民大学商学院高管中心国际事务主任、中国欧美同学会理事、黑龙江大学兼职教授。

教育背景:

英国牛津大学博士、硕士,黑龙江大学学士。

并与2011年和2012年参加“美国哈佛大学领导力研修班”、2012年参加“美国西点军校高层管理者后备干部研修班”、“美国康奈尔大学培养制胜领导力研修班”,2013年参加“美国康奈尔大学人力资源总监研修班”,均以优异的成绩结业。

发表著作:

吕文威,(2014,09)“基于“自主经营体”商业模式下的人力资源战略规划创新”,《现代企业文化》(国家级学术期刊)

邹宇峰,吕文威,(2014,08)“文化科技融合高端培训课程体系的构建及应用”,《经济视野》(国家级学术期刊)

吕文威,(2010)“扎根理论的实践——中国学生在英国学习和生活情况的调研”,新加坡南洋出版社

吕文威,(2009)“中国学者在西方国家的适应性——问题和解决方案”,《牛津比较教育》,第25卷,37-85

讲授课程:

国际商学、跨文化管理、市场营销。

主持项目:

“文化科技培训综合服务IT支撑平台系统研发”,2013-2015年国家文化科技提升计划项目。

猜你喜欢

大学培训企业
“留白”是个大学问
企业
企业
企业
《大学》
48岁的她,跨越千里再读大学
敢为人先的企业——超惠投不动产
培训通知
大学求学的遗憾
CIT培训学院2020线上培训正式启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