创新是中职生教育的灵魂
2014-12-23朱晓江
朱晓江
摘 要: 创新是一个产品的卖点,更是一个国家民族的灵魂。创新教育对中职生来说,其意义远大于填鸭式的基本理论知识灌输。
关键词: 创新 中职教育 创新教育
Made in China(中国制造)风靡世界,全球人为能买到物美价廉的产品而高兴,也让中国成为名副其实的制造业大国。国际品牌iPhone手机已成为国人手中的街机,其手机背面清楚地印着Designed by Apple in California(加利福尼亚苹果公司设计),Assembled in China(中国组装),也就是说,我们只是产品的组装者而已。为什么我们还特别喜欢呢?原因在于苹果每一次新产品的发布都有很多的亮点——创新之处。此时此刻,我们应该这样说:“Made in China.NO!Create in China.Now!”
创新是一个民族的灵魂,更是一个国家强盛的法宝。当某些西方列强狂妄叫嚣其无所不能的时候,当我国海洋主权不断遭到他国挑衅的时候,当一波又一波的金融危机令世人惶恐不安的时候,创新便成了一个民族乃至人类生存的关键。
在人们的意识中,创新似乎是一批科学界精英的事情,其实此乃误区。创新是每一个公民都应当具有的能力。中职生将来主要从事生产第一线的实践劳动,他们是社会大厦的基石,从事着最基础的工作。如果培养他们的创新能力,则整个社会产生创新能力便具有一定基础,从社会的最基础层面便形成创新的积极因素,一颗螺丝钉、一根丝线、一粒稻谷,一旦加入创新的因子,便会生机活跃。
一、中职生创新教育的现状
1.创新教育的时间和空间少之又少。无论是对口高考班还是非对口高考班,只要看一下各班的课表,就可知道这一问题的存在。由于长期受教育思想和教育体制的影响,课程表从语数外到各专业课,还有少量体育与音乐、政治等课程,创新教学课程十分少见。学生们想创新,也知道创新是一个学生素质优秀的重要内容,但没有一定的时间与空间保证,创新便无从谈起。
2.中职生的创新教育还处在“搞运动”的层面上。中职生真正上创新教育的课非常少,那么中职校究竟有没有创新教育的内容呢?答案是肯定的,从墙报到广播,有创新的宣传;为迎接高级别的创新大赛,学校每学期会举办一两次创新大赛,于是学生老师齐上阵,大家一起“创新”,但一阵风过,大家的“创新运动”戛然而止,继续每天上文化课、专业课,忙着实习,思虑就业,埋头忙高考,一切创新都烟消云散,无人问津。
二、解决对策
中职生创新教育的现状必须尽快改善,让创新教育由增强意识、搞突发运动层面走向中职创新教育常态化、制度化,走向真正意义上的创新。笔者初探如下对策。
1.加强符合中职生实际的教材建设。中职生所学各专业为社会生活中基础性的内容,因此,教材的制定必须切合中职生知识层面的实际状况。无论是理论性的引导,还是实践性的案例,皆应贴近他们的实际状况,使学生看懂、爱学,从而激发其创新热情。比如会计、电子、机电等各专业,其创新的教学内容应该是中职生能够接受的、愿意接受的。只有这样,他们才肯创新,才爱创新。而目前一方面学校缺少成体系的创新教材,另一方面当创新“运动”到来时,或者是学生无所适从,不知搞什么创新;或者是接受的内容又过于深奥,学生无法接受。这样的结果是学生们对创新难以产生兴趣,要么碍于教师情面搞几个“金点子”敷衍一下,要么干脆不做任何创新活动不了了之。
2.给予中职生足够的创新时间和空间。首先中职生应有足够的创新学习时间,一则体现在课堂上,创新内容的授课时间应占有相当的比例,目的是让学生增强创新意识,明确创新是他们将来工作生活的必备素质。二则扩大创新的含义范围。创新不仅仅体现在专门的创新课上,其他各学科都应渗透创新内容,以激起学生时时刻刻的创新火花。其次要为中职生提供足够的创新学习的场所。教室里搞创新,实验室里搞创新,操场上搞创新,宿舍里也能创新。总之,教者应引导学生利用一切空间进行创新,创新在某些时候是“有心栽花花不活,无意插柳柳成荫”的事情。如日本一名普通男子雨天看到路旁的女性卫生巾吸雨水能力较强,因而发明了尿不湿。这一典型事例告诉我们,创新在生活的每一个角落,往往不经意间就能产生一个有价值的创新发现或发明。
3.加大对中职生创新的奖励和考核力度,营造全面创新的氛围。在“运动式”的创新过程中,存在層层相压的应付式现象,最后学生往往在无奈中搞一两个花样子般的创新作品了事,这种状况是不能达到真正培养学生创新能力的效果的。因此,要从制度上加大对中职生创新的奖励和考核力度,创新工作应向对口高考班每次月考那样定期考查,不断分析研究学生的创新能力的发展状况,对积极创新、成绩显著的学生应给予一定的物质和精神奖励,对轻视创新、创新成绩平平的中职生及时教育,帮助其在创新方面尽快“脱贫致富”,在全体中职生中树立这样一种意识。现实中有关部门力图这样做,但笔者认为力度不够大,奖励面不够广,笔者认为有必要将创新方面内容直接纳入中职生毕业、升学考试范围,让其在考试的总分值中占有一定比例。这样,每一个学生都感到自己肩上创新的任务。创新绝不是几个精英的事,而是每一个学生,甚至是每一位老师的大事。一个学校若人人皆有创新的动机,则这个学校必将焕发出无限的勃勃生机。
中职生,让我们再一次高喊那句口号:“Made in China.NO!Create in China.Now!”
参考文献:
[1]张长生.自主创新实践与启示.
[2]戴维·欧文斯.创新的困境创新的困境创新的困境创新的困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