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回归生活,让语文教学更精彩

2014-12-23邓永春

考试周刊 2014年88期
关键词:学习效能语文教学生活化

邓永春

摘 要: 生活即课程,语文与生活同在。关注现实、关注社会、关注人生、关注生活,这是语文教学的必然要求。“语文教学生活化”,既符合语文教学发生发展的规律,又切合当前素质教育的要求,这是还语文教学的本来面目。回归生活,让孩子们在本真的语文课堂中提高语文素养。

关键词: 语文教学 生活化 学习效能

新课程改革已经进行了很多年,教师已经学习、掌握了各种先进的教育理念。针对如何在更高、更新的平台上深化课程改革,提高学生的学习效能,人民教育家陶行知先生为我们指明了方向。他认为:“教育必须是生活的。一切教学必须通过生活才有效。”陶行知先生提倡教育与生活、社会的广泛联系,提倡教育与实践的紧密结合。《语文课程标准》明确指出:“语文是实践性很强的课程,应着重培养学生的语文实践能力。”生活即课程,语文与生活同在,这些与陶行知先生的生活教育是一脉相承的。所以,在语文教学中,要贴近学生的生活,让语文教学返璞归真,必须让语文教学回归生活。

那么,何为语文教学生活化?就是开放语文教学,突破课堂教学空间,向生活开放,向社会开放,让生活走进语文教学,语文教学走向生活,重视语文实践活动,使语文教学与生活相连,与课外活动互补,不断扩大知识面,丰富情感,提高鉴赏力,更热爱生活和善于品味生活,让学生真正走向学语文、用语文的广阔天地。

一、让语文教学回归生活,再现生活情景

每一篇课文都以语言文字为载体记录着一定的生活信息,学生学习语文就是在头脑中把语言文字还原成客观事物,从而获得主观感受。但有的课文内容离学生的生活较远,给学生的学习带来一定的困难。因此,教学时应借助情境的创设,再现课文所描绘的生活画面,使学生如临其境,更好地理解课文内容。教学中,可以通过现代媒体,直观地展示课文所描述的情境,还可以采用课本剧的形式,让学生演一演课文内容,从而再现生活,把语言文字变成活生生的生活展现在学生面前,加深学生对课文的感悟。

比如在教学《特殊的葬礼》这篇课文时,在学生熟读课文的基础上,我安排了一个环节:小组成员合作表演举行葬礼的场面。有的学生扮演总统,有的学生扮演生态环境学的专家教授,有的学生扮演游客,有的学生扮演即将消失的塞特凯达斯瀑布。经过一段时间的准备,各小组汇报了学习成果。学生生动的表演使我大开眼界:“总统”说:“爱护水资源,人人有责,希望大家都做有责任心的公民!”“专家”说:“森林是一个大水库,乱砍滥伐会造成水土流失!”“瀑布”说:“爱护水资源吧,要不最后一滴水一定是你们人类的眼泪!”这个过程既是学生感悟文本的过程,又是培养学生语文能力的过程。

二、让语文教学回归生活,实现学生体验渠道多样化

“体验”是用全部的心智感受、关注、欣赏、评价某一事件、人物、事实、思想的过程。只有经过体验,我们才能把一个陌生的、外在的、与己无关的对象变为熟悉的、可以交流的甚至是融于心智的存在。传统语文教学,课程的实施只注重知识积累和认知能力的增强,只是为了接受和理解他人经验,而不是学生整体精神的建构。一旦把课程内容强加给个体,便成为被强求掌握的东西,不再与可亲近、可体验的生活独特性联系起来,课程与学生是对立的,知识与学生的现实生活是隔离的。新课程非常关注学生的体验,所以语文学习中我们不是要把别人的文字化为自己的生活,而是要借体验把生活化为文字感受和理解,从而达到主动地吸收、自觉地获取、高能力地反馈,让学生从生活体验积累上升到生活体验的实践。

比如有位老师在教古诗《春晓》一课时,在学生充分读的基础上,用多媒体展示出一幅和风拂面、桃红柳绿的春景图及如音符般优雅的各种春天的小鸟的身影,再配以欢快的啼鸣……伴着这如诗如画的意境,学生一边视听一边欣赏老师声情并茂地诵读《春晓》。从学生沉醉的表情中可以看出,他们心中感受的不仅是黑白的文字,更充满生命活力的春的世界。在这里,一条线索“赏春”和“惜春”贯穿课堂始终,对“赏春”和“惜春”全面理解的过程就是培养语感的过程。学生同时获得多方位的感受:用春景图和小鸟的飞翔、啼鸣,从视觉、听觉两方面发展空间思维,凭借丰富的想象进入美妙的意境;用优美的乐曲调动音乐思维,打通大脑发展的“天然通道”,使各种信息进入人的潜意识;用教师声情并茂的诵读,使学生更沉浸古诗语言文字的韵律、陶醉芬芳醇美的春意之间,三维目标得到整合。这样的课,不能不说是一节生动的生活课。

三、让语文教学回归生活,在活动中学语文

在学校除了课堂这个天地之外,学生还要参加各种活动,比如文娱活动、各科知识竞赛、运动会、各种形式的学校活动等。那么在这些活动之前,教师可以安排学生做些准备,活动之后再进行总结。比如班上搞元旦庆祝活动,活动之前教师要安排学生收集有关元旦的知识——元旦的由来、各国的元旦庆祝习俗等。活动之后,教师要布置学生做总结,写写这次活动中的乐趣及自己的感受。这样,从活动的准备到总结,学生学到很多语文知识。学校的生活固然是学生学习语文的重要途径,但在丰富多彩的社会生活中,学生同样可以学到许许多多的语文知识。比如,学生在逛街时、购物时,会看到很多广告词,都非常简洁,且含义是非常深刻的,大多数运用一些成语或名言的谐音字,如“某蚊香广告——默默无蚊”、“某咳嗽药广告——咳不容缓”等。浅显易懂,理解起来难度不大,学生都可以从这些广告词中学到许多语文知识。为了达到更好的效果,教师可以要求学生每人备一个写或收集广告词的本子,并且开展竞赛。在这些活动中,学生由学校走进社会、生活,既感受到生活的樂趣,又提高学习语文、运用语文的兴趣。

四、让语文教学回归生活,陶冶学生情操

生活是知识的海洋,生活之中时时处处皆学问。因此,我们应当具备慧眼,寻找生活中与语文教学的结合点,让生活成为学生学习的教材。

如教完《做一片美的叶子》一文后,发现学生普遍认为只有爱迪生、李时珍之类的对社会作出杰出贡献的名人、伟人才是美的叶子,忽略生活在他们身边的普通劳动者。如果直接在课堂上用只语片言纠正他们的观点,那么他们定不会产生共鸣。于是,我布置了这样一个课后作业:生活中,还有谁也是生活大树上美的叶子?通过观察或采访,请你画一画、写一写他们,说说他们美在哪儿?在“寻找美的叶子”语文综合实践课上,学生的发现令人惊喜:救死扶伤的医生、打扫街道的清洁工、传授知识的老师等普通劳动者都出现在学生的活动报告中,甚至有的学生认为自己也是一片美的叶子:因为自己给父母带来了快乐,给朋友以帮助……这样的教学,因为结合了学生的生活实际,所以不仅丰富了教材而且拓展了教材,更使学生的情操得到了陶冶。

从一定意义上讲,生活的语文就是儿童的语文,就是基于儿童的语文。孩子们在语文实践过程中,不但是课程意义的接受者,更是课程内涵的主动建构者,他们将以自己对生活的理解和体验解读文本、建构意义。因此,教师有责任和义务让语文教学与学生生活贴得更近些,让他们在“大语文”这片天空中自由翱翔。

猜你喜欢

学习效能语文教学生活化
初中生活化写作教学实践
如何让数学教学生活化
初中数学生活化教学初探
如何将数学知识生活化
课堂管理与高效课堂的关系探微
贫困山区中小学体育教师职业发展路径研究
翻转课堂在信息技术教学中的应用研究
低年级学生课前预习能力的培养
主问题设计需“对症下药”
让语文教学更接地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