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农村社区焕新貌 文明之花别样红

2014-12-23刘美江西财经大学

江西农业 2014年8期
关键词:自然村村落村民

◇文/刘美 (江西财经大学)

农村村落社区建设,是指在以自然村或中心自然村带分散小村落范围内,以村落中的老党员、老干部、老农民、老教师、老复员军人和无职党员为主体,以热心村落社区建设的志愿者组成的社区志愿者协会为依托,通过“一会五站”的模式开展各类活动。

作为在全国率先开展农村村落社区建设的地区,我省从2001 年5月开始就在宁都、于都等县的乡(镇)、村委会、自然村3 个层面开展了试点工作,并积极推广了以社区志愿者协会为依托,社会互助救助站、卫生环境监督站、民间纠纷调解站、文体活动联络站和公益事业服务站相结合的“一会五站”志愿活动模式。经过反复实践证明,农村村落社区的建设对于统筹城乡发展,加快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全面实现小康社会的总目标,具有重大的现实意义和深远的历史意义。

发展情况

1.村落社区的建设是农村社区建设的重点。通过中央一系列有关农村社区建设的指导意见,我省相关工作小组结合国外相关理论和经验,研究发现以自然村或以中心自然村带分散小村落为范围的村落社区是农村社区定位最好的选择。自然村是村民居住最基本的一个单元,居住在此的村民紧密连接在一起,世代相衍相依。由于拥有共同的自然资源,且生活习惯和利益需求都比较一致,因此他们对于自然村具有最强的认同感和责任感,开展社区活动也最易组织和见成效,可以做到“自己的事情自己管、自己办”。这不仅体现了民主协商、民主决策、民主管理、民主监督的精神,而且也是村民自治的内在要求。

2.制定科学的江西省村落社区建设目标。为了切实做好我省农村村落社区建设的工作,相关部门明确提出要以便民、助民、利民、安民、富民为出发点,建立“党委政府领导,民政部门指导,村级组织牵头,志愿者协会主办,社会力量支撑,群众广泛参与”的村落社区建设的运行机制,促进农村经济社会协调发展,实现村民自我管理、自我教育、自我服务、自我监督。自2003 年8月开展全省关于农村村落社区建设流动观摩暨研讨会以来,今年开始就针对瑞金市、都昌县、永丰县等地区的村落进行农村村落的建设试点。在完善试点工作的基础上,逐渐扩大规模,力争3-5年在全省全面推广,实现全省农村村落社区建设上规模、上水平。

3.明确我省村落社区建设的原则。农村村落社区的建设必须坚持自愿参与、量力而行、服务村民、互帮互助、形成合力、公道正派六大基本原则。村落社区志愿者协会的会长、副会长和各服务站的站长均由村民民主选举产生,由其组织开展的活动都必须经全体村民民主协商并取得共识后,由村民共同来实施。为活动筹集的资金,其使用必须公开并接受村民的监督。只有明确好村落社区的建设原则,充分遵循村民自治的意愿,才能保障建设的健康有序、可持续发展。

截至2010 年底,全省1.68 万个村委会所辖的18 万多个自然村,已有近3 万多个开展了村落社区建设工作。农村村落社区的建设不仅在我省全面铺开,而且我省的先进经验还进一步推动了全国各地农村村落社区建设的步伐。

农村村落社区建设的新思路

我省作为全国率先开展农村村落社区建设试点的地区,一开始毫无实践经验可供借鉴交流。随着多年来工作开展的深入及经验的累积,从2005 年开始,我省农村村落社区的建设紧紧围绕“紧扣一个主题,围绕一条主线,坚持一个主旨”的新思路,着力打造农村新型村落社区。

“紧扣一个主题”就是坚持推进社会主义的新农村建设。以创新型的农村基层管理模式,抓紧农村新型社区建设,以社区建设的新成效,推进社会主义的新农村建设。

“围绕一条主线”就是推动新农村公共服务平台的搭建工作。通过搭建农村公共服务平台,形成以政府为引导、以村民为主体、社会各层广泛参与的新型农村村落社区服务机制。虽然搭建高水平的服务平台难度很高,但是通过以往新农村建设的经验,实现农民群众对新生活、新农村的多元化需求,围绕搭建新农村公用服务平台,建设新型农村村落社区服务机制是解决农村和农民生产生活中最迫切、最急需破解的基础性问题的重要途径。

“坚持一个主旨”就是培养出适合社会主义新农村的新型农民。农民作为新农村建设大道中的基石,培养出适合社会主义新农村的新型农民的需求也迫在眉睫。因此,新型的农村村落社区需要坚持培养新农村、新农民这一主旨,将先进的实用农业技术、务工技能和服务技能以灵活的方式培训村民,使务农村民能掌握基础的农业实用技术,让外出务工农民掌握基本的职业技能。

新思路指导下如何开展工作

1.以结合为切入点。虽然我省农村村落社区的建设成效显著,但是在全国范围内成功推行也需要各地政府以结合作为工作开展的切入点。一是与和谐生态村建设相结合。和谐生态村的建设一直是我国“三农”工作的重点,农村新型社区的建设必须与和谐生态村紧密结合,赋予社会主义新农村新的活力。二是与村务民主管理相结合。坚持民主管理的工作要求与村务公开的管理模式,不断丰富、创新社会主义新农村的社区建设。三是与中心村建设相结合。将村落公共服务活动场所的建设列入中心村的规划建设中,这不仅可以避免不必要的资源浪费,同时也能促使地区的统筹发展,提高社区的整体水平。

2.以公共服务为中心。主要建设1 个农村社区服务中心,设立宣传栏和文体活动场所2 个区域,开设老年人和妇女残疾人活动室、图书阅览棋牌室、司法信访调解室和多功能教育室,开展一系列相应的服务。

3.以共建共享为重点。与中心城建设相结合,活用村落社区的各类公共场所,采用多种共建形式,延伸和拓展社区活动空间。坚持“盘活资产、共建共享”为原则,加强与辖区单位的共建,促进资源共享。

实践意义

通过多年的实践,农村村落社区建设试点的基层地区形成了在党的领导下,政府、社会、群众三结合的农村基层管理新格局。这一管理模式的创新,十分贴近我省农村的实际情况,不仅改善了农村环境,繁荣了农村文化,树立了农村新风,而且在实现村民自我管理、自我教育、自我服务、自我监督,以及促进农村社会稳定和各项事业的协调发展上起到了长足的作用。

猜你喜欢

自然村村落村民
山东:2025年底硬化路铺到每个自然村
2025年山西垃圾收运覆盖90%以上自然村
定点帮扶让村民过上美好生活
张存海:带领村民过上好日子
能人选出来 村民富起来
油画《村落》
“共享村落”:乡村新的入住方式
“共享村落”:拿什么让人魂牵梦绕
河南所有贫困自然村 实现4G网络全覆盖
河南安排部署贫困自然村宽带网络全覆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