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常州高端装备制造业与生产性服务业互动政策措施研究——以苏南现代化示范区建设为背景

2014-12-22刘伯超LIUBochao

价值工程 2014年36期
关键词:两业生产性常州

刘伯超LIU Bo-chao

(常州机电职业技术学院,常州 213164)

(Changzhou Institute of Mechatronic Technology,Changzhou 213164,China)

0 引言

2013年《苏南现代化建设示范区规划》的出台,将苏南地区发展上升为国家战略。规划的出台为常州的产业定位尤其是战略性装备制造业与先进制造业的发展,明晰了定位。常州要加快发展战略性装备制造业,加快制造业的转型升级步伐,提高装备制造业的科技含量,提高产品的竞争力,加快建设一批先进的装备品牌,把常州地区制造业的模式,尽快向创造业转变,吸收和引进国外先进的技术经验,结合当地实际情况,实现创新发展。同时,规划中明确提出要在苏南地区打造现代服务业高地:提高信息化水平,以先进的信息化推动制造业的升级转型。在十八届三中全会之后,我国进入新常态下的经济发展模式,即经济增速适度放缓,经济增长质量要不断提升。这就需要常州在新时期,要重视制造业的转型升级,提高对经济增长质量的重视,把装备制造业的发展同生产性服务业紧密结合,这对提升优化常州的产业结构层次,加速常州的经济社会发展进程,缩小与周边城市经济发展上的差距,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

1 常州生产性服务业与高端装备制造业互动升级发展的影响因素

1.1 政府行为 政府在市场经济中扮演着重要的角色,影响当地经济发展同时,也影响着生产性服务业与高端装备制造业的互动升级发展。政府应通过制定相关的政策法规、培养引入优秀人才,为“两业”的互动发展创造出良好的外部环境。目前常州对生产性服务业的发展重视程度有待进一步提高,生产性服务业发展的制度性障碍依然存在,保险、电信、银行、铁路等行业基本是由政府垄断。虽然非公有制主体可以进入生产性服务业领域,但准入条件上仍存在一定程度的障碍,导致不能及时、有效地为高端装备制造业提供服务,阻碍了“两业”互动发展。

1.2 市场环境 市场环境是影响企业发展的重要因素,在我国市场化程度日益加深的今天,企业面临的竞争环境也在发生着变化。市场的效率在逐渐提高,资本的流动性也在提高,产业资本在市场上寻找投资的价值洼地,竞争规则的完善,降低了企业的相关交易成本。常州高端装备制造业、生产性服务业等产业的市场竞争机制与市场风险预警机制尚不能完全发挥作用,市场与政府协同运作机制尚未完全形成。尽管政府针对“两业”的发展出台了一系列的支持财税、金融、技术创新、产业调控等政策措施,但现有政策政府直接干预的色彩较浓,政策支持产业创新的激励不足,企业创新动力和创新成果转化动力不强,政府引导创新成果转化的功能未充分发挥。市场培育体系有待完善,市场环境建设投融资平台建设相对滞后。

1.3 需求 高端装备制造业为了降低成本,将非核心活动外包,这些外包活动带来了高端装备制造业对金融业、技术服务业、物流业、信息服务业等生产性服务业的需求。制造业(装备制造业)是生产性服务业的主要需求部门,因此没有制造业(装备制造业)的需求,生产性服务业也就失去了存在的基础。同时,发展起来的生产性服务业又反过来支撑制造业(装备制造业)的发展与升级。《苏南现代化建设示范区规划》中提到,“常州要打造有国际影响力的先进制造业中心,重点发展智能制造装备等产业,积极运用先进装备、先进适用技术及工艺,向高端、绿色、低碳方向发展。要打造现代服务业高地,坚持生产性服务业与先进制造业融合发展,推动服务业规模化、高端化、专业化发展。这里面无疑蕴含着“两业”之间巨大的相互需求。”

1.4 劳动力资源 正由于上述需求推动了生产性服务业与高端装备制造业的发展,使高端装备制造业资金、技术的密度不断增强。在这个过程中,高端装备制造业升级所需的人力资源,主要依靠培育和引进高素质人才来提供,使得高端装备制造业对能提高劳动力素质和科技文化水平的服务部门的依赖性增强(如教育、科技、信息等产业)。常州高端装备制造业与生产性服务业高端人才比较短缺,尤其是领军型、管理型、复合型“两业”人才数量不能满足常州经济快速发展的需要。

1.5 信息技术 信息技术是生产性服务业的核心产业,其发展水平不仅影响生产性服务业的发展规模和结构,还影响着高端装备制造业的效率和交易成本。信息技术的发展极大的促进了“两业”的互动发展。信息技术的发展同时也促使了更多新兴行业和就业机会,为中小型企业提供了大量的信息与服务。由于历史原因决定,常州大型龙头企业较少。2013 江苏100 强企业中,常州仅有5 家入选,其中装备制造业只有1 家,生产性服务业企业没有入选。目前常州企业的信息技术发展水平相对落后,由于不同信息系统之间缺少资源共享的措施与技术支持、信息缺乏标准化、信息平台对于进入企业网络平台要求较高等原因,导致中小企业很难进入常州信息平台。大多数企业还主要停留在生产制造业信息通讯技术产品阶段,自身研发能力薄弱。

1.6 创新能力 创新是产业升级,社会发展的动力源泉。高端装备制造业不断的研发、创新,刺激着对生产性服务需求的增加和要求的提高,也促进着生产性服务业的升级与发展。反过来生产性服务业的发展尤为高端装备制造业提供了更优质的服务,促进高端装备制造业的技术改造与升级。常州市政府在推动企业创新的过程中,可谓不遗余力,在全国政府创新能力的评比中,常州位居前列。但是在政府营造创新氛围的同时,企业的创新能力还是有待提高,由于装备制造业需要非常专业的科学基础,并且在创新方面也需要经过大量的设计实验,常州地区在这方面的经验积累不足,在一定程度上制约了其装备制造业创新的发展。产业核心技术依靠国外的多,所需要的先进设备,仍主要依赖进口;科技中介服务体系不健全,没有充分发挥应有的作用。可见,常州高端装备制造业技术创新能力不够强。

2 常州生产性服务业与高端装备制造业协同互动发展的相关保障措施

2.1 营造生产性服务业与高端装备制造业互动发展机制环境 消除阻碍“两业”协同互动的体制性障碍,营造健康的市场环境,保证“两业”企业有一个公平竞争的平台,提升资源配置效率。①由政府相关部门牵头,成立生产性服务业与高端装备制造业于一体的协调小组,构建“两业”互动发展的合理化管理模式,推进产业融合,整合各种资源。②对于有利于高端装备制造业升级的生产性服务企业加大政策优惠、支持。③完善的市场监管体制,推进行业标准化工作,提高服务质量,规范服务行为。

2.2 编制指导生产性服务业与高端装备制造业协同互动发展的战略性规划 建议政府明确提出推动“两业”互动发展战略,营造战略指引的前瞻性。①制定生产性服务业与高端装备制造业互动发展的专项规划。根据常州两种产业发展的实际,专题制定两者协同融合发展的中长期规划,确定实施方案,推动生产性服务业与高端装备制造业协同互动发展。②各级政府部门应该进一步统一思想,建立自上而下的领导、统计、协调、考核体系,形成加快发展的合力,为生产性服务业和高端装备制造业互动发展提供有力的保障。③遵循市场发展规律,健康有序地发展生产性服务业,研制并实施以高端装备制造业促进生产性服务业的手段,加快形成生产性服务业发展基础。

2.3 打造促进生产性服务业与高端装备制造业互动发展的良好税收环境 从税收的组成来看,影响高端装备制造业与生产性服务业协同互动发展的主要是增值税、营业税。政府在条件允许的情况下适当调整征税方式,改进税率,对于重点两种产业的项目实施税收优惠。

2.4 设立生产性服务业与高端装备制造业协同互动发展的专项引导基金 ①设立高端装备制造业企业服务化发展引导基金,对于影响力大、示范效果明显、带动范围广的高端装备制造企业重点的服务化过程、项目给予补贴。②设立服务剥离发展引导基金,扶持实力雄厚的高端装备制造业企业进行服务活动剥离外置,特别是金融业、现代物流、信息服务业、商务服务业等领域的重点项目建设。③设立服务业、高端装备制造业协会建设专项基金。选择或组建优秀的的行业协会,进行政府职能授权试点,树立行业协会的权威。完善行业协会对所在行业服务功能,拓展企业视野,协调企业关系,增强行业凝聚力。

2.5 加快生产性服务业的市场化改革 目前,常州跟我国大部分地区一样,很多生产性服务业是具有垄断性质的行业,如金融保险、铁路运输、邮电通信等。由于垄断的属性,进入门槛较高,市场竞争不活跃,生产性服务业的竞争力被削弱。同时,生产性服务业内部专业化分工程度由于进入壁垒的存在也因此降低。因此政府应在制定政策时应促进生产性服务业的发展,尽快取消其实、阻碍生产性服务业发展的政策,使其能够与制造业保持一致,允许市场自由进退,引入竞争机制,有利于服务质量与效率的提高,促进高端装备制造业与生产性服务业良性互动协调发展。

3 结束语

2013年《苏南现代化建设示范区规划》的出台,将苏南地区发展上升为国家战略。规划的出台为常州的产业定位尤其是战略性装备制造业与先进制造业的发展,明晰了定位。在这样的时代背景和政府规划指导下,常州市地区的装备制造业面临着很好的转型发展机遇,通过上述政策措施的推动,在未来的发展中,常州市装备制造业的发展与生产性服务业的互动应该会进一步提升。

[1]霍景东,夏杰长.制造业与生产性服务业:分工、互动与融合的实证分析[J].安经济研究参考,2007,7.

[2]曹亮.江苏生产性服务业与制造业的互动发展研究.[D]南京大学硕士毕业论文,2011.

[3]常州市统计局,2013年常州市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统计公报[R].2014.2.

猜你喜欢

两业生产性常州
常州的早晨
以“两业融合”壮大实体经济
全省唯一!大湾区“两业融合”高地如何炼成?
常州非遗 灿烂多彩
促进生产性服务业与制造业融合发展对策建议
“两业”共进敲响百姓“幸福门”
少数民族传统医药知识生产性保护研究
煤矿工人生产性粉尘对身体健康影响的研究
基于生态的京津冀生产性服务业发展探讨
新媒体时代的生产性受众浅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