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析我国突发公共卫生事件报道的特点和演变
2014-12-20刘姝媚李可心徐珊珊陈双虹于承州
刘姝媚++李可心++徐珊珊++陈双虹++于承州
【摘 要】本文采用内容分析法,以《人民日报》、《京华时报》、《重庆晚报》、《新民晚报》、《南方周末》五家纸媒对非典和H7N9的报道为研究对象,通过纵横向对比分析其报道内容、报道类型、报道倾向以及所在的版面位置,从而探究以五家媒体为代表的国内媒体对突发公共卫生事件的报道方式,并对报道方式在十年中的演变进行探究。
【关键词】突发公共卫生事件 报道方式 报道特点 演变
从2003年的SARS到2013年的H7N9这十年跨度里,我国媒体应对突发公共卫生事件的能力有了质的飞跃:“抗击非典”战役的打响标志着我国媒体突破报道突发公共卫生事件能力的开始,2013年的H7N9报道则是新时期媒体新的作战能力的佐证。
本研究以报纸为目标媒体,选取《人民日报》(全国版)、《京华时报》、《重庆晚报》、《新民晚报》和《南方周末》五家在国内具有代表性的媒体作为取样范围。时间范围的选定:选取2003年1月1日至2003年9月30日为非典报道的研究时段,2013年2月1日至2014年5月31日为H7N9报道的研究时段。因为《人民日报》报道过多,不便于全样本采集,故选取两个疫情的高发期,即2003年4月1日至5月31日,和2013年4月1日至5月31日为研究时段。
在本研究选定的时段内,五家媒体关于非典的报道有2836篇,关于H7N9的报道有383篇,综合两个时期共有3219篇报道。首先,本文将以五家媒体在两个疫情时期的3219篇相关报道为研究样本,来梳理国内媒体关于突发公共卫生事件报道的总体方式和特点;对比分析五家媒体在报道上的不同特点;对比非典和H7N9两个时期,探讨10年来媒体对突发公共卫生事件的报道发生的变化。
一、数据统计及分析
1、对报道议题的分析
(1)对突发公共卫生事件报道议题内容的分析。从表1的数据中分析发现,以总体的3219篇相关报道为研究样本,前四家纸媒在议题内容倚重上呈现出极大的相似点,议题内容所占比例最多的分别为防治工作和宣传活动。因此,可粗略地概括,国内媒体对于突发公共卫生事件的报道议题集中在防治工作和宣传活动两方面。
(2)对不同媒体议题选择的对比分析。从表1中可以发现,《南方周末》在议题倚重上与其他四家媒体表现出很大的不同。在关于议题内容的六个类目中,《南方周末》报道比重最多的为对相关政策、制度的宣传、反思和质疑,比例高达31.71%,这体现出《南方周末》独有的平民视角和辩证批判精神。
此外,与另四家媒体相比,《南方周末》更为关注对疫情工作者的个案报道,这也体现出了《南方周末》作为一份以文化报起家、关注“人文精神”的特点。
(3)从SARS到H7N9,突发公共卫生事件报道的议题变化。综合五家媒体的数据,可以发现与非典时期的报道相比,H7N9时期媒体报道的议题选择发生了较大的变化。非典期间,媒体的议题重点放在防治工作上,占比51.66%,其次是宣传活动,占比30.15%;H7N9时期,媒体更加关注宣传活动,比例增至44.65%。这表明与非典时突出表现政府行动相比,H7N9时期,媒体更加关注疫情通报、病例通报等客观数据,以透明公开的方式为民众解惑,更能起到缓解因疫情引发的恐慌之效。
2、对报道类型的分析
(1)对突发公共卫生事件报道类型的分析。我们将上述5份报纸的报道类型进行了统计,分为消息、通讯、评论、专访、深度报道、照片、图表、观众来信、编辑解答及其他。在报道类型上前四家报纸均呈现出以消息为主的特点,《人民日报》消息所占比重为70.40%,《重庆晚报》60.48%,《新民晚报》62.69%,所占比重高达六成以上。此外通讯、评论、图表在四家媒体中也体现出较大的比重,占总体比例依次为13.2%、43.38%、27.14%、21.72%。
前四家媒体以消息为主的报道类型特点代表了国内日报对突发公共卫生事件报道中的体裁特点。
(2)对不同媒体报道类型的对比分析。作为以深度和评论见长的周报,《南方周末》在报道类型上体现出与其他四家媒体不同的特点。评论、通讯和深度报道分别以34.15%、23.58%和21.14%的比重占据头三名,消息以5.69%的比重退居第五。这体现出《南方周末》作为一份周报,将着力点放在深度和观点上,从而在弥补时效缺陷的同时,将新闻做专做强。《南方周末》在报道体裁上的特点代表了大陆周报的一般特点。
(3)从SARS到H7N9,突发公共卫生事件报道体裁的变化。经数据统计,与非典时期的报道相比,H7N9时期媒体的报道在体裁倚重上没有明显的变化,两个时期的报道均以消息为主,其次是通讯。细微的不同在于,H7N9时期评论的比重由8.64%下降到5.48%,退居第四;而深度报道的比重由4.48%上升为6.01%,位居第三。
3、对报道所在版面的分析
对于突发公共卫生事件,五家媒体都倾向于将其放在国内新闻版、要闻版;《重庆晚报》、《新民晚报》、《南方周末》在科教文卫新闻版的报道比重位居第二,《京华时报》在社会新闻版的报道比重位居第二。我们发现在报道所在版面这一类目上,五家媒体不存在明显的区别,并且非典和H7N9两个时期的报道也不存在明显变化。
4、对报道倾向的分析
经统计,媒体均以中性报道为主,比重在五成以上;负面报道所占比重最小,在一成以下。这反映出我国媒体对突发公共卫生事件报道倾向的总体特点,以中性报道为主。五家报纸中,《南方周末》的报道在报道倾向上分布较为均衡,均为三成左右。其中,负面报道以略多的比重占据第一位,其次是正面报道和中性报道。从非典到H7N9,大陆媒体的报道倾向虽仍以中性报道为主,但正面报道呈现下降趋势,负面报道呈现上升趋势。
二、媒体对突发公共卫生事件报道的特点和演变endprint
1、国内媒体对突发公共卫生事件的报道特点
以五家媒体在非典和H7N9两个时期的3219篇报道为研究样本,经统计分析我们发现:国内媒体对突发公共卫生事件的报道,在“议题内容”上倚重防治工作和宣传活动;报道类型上以消息和通讯为主,其中消息以超过四成的比例成为重中之重;在版面上,国内媒体倾向于国内新闻版、要闻版;在报道倾向上,国内媒体总体上以中性报道为主,负面报道所占比重最小。
2、10年来“突发公共卫生事件”报道的动态演变
在议题内容上,H7N9时期的报道议题选择与非典时期相比发生了较为明显的变化,议题重点由“防治工作”转向“宣传活动”。这表明了在新时期,媒体吸取了非典期间因信息的不透明、不公开引发大量流言和恐慌的教训。新时期,媒体更加关注疫情通报、病例通报等工作,以透明公开的方式为民众答疑解惑,这符合媒体在突发公共卫生事件中应有的角色定位,能更好地发挥媒体的社会功能。当然,信息的公开和透明离不开政府信息公开制度的不断完善,制度是媒体更有效地发挥社会功能的重要保障。
在报道类型上,与非典时期相比,H7N9时期的报道在体裁偏好上没有明显的变化,细微的不同在于评论的比重由8.64%下降到5.48%,退居第四;而深度报道的比重由4.48%上升为6.01%,位居第三。
在报道倾向上,从非典到H7N9,大陆媒体的报道倾向虽仍以中性报道为主,但正面报道呈现下降趋势,负面报道呈现上升趋势,且负面报道的比重远低于正面报道的比重。这表明,一方面媒体的环境监测功能正不断增强,另一方面我国应对突发公共卫生事件的能力和整体态势良好,受到媒体的肯定。
3、不同媒体间报道方式的比较
因媒体背景、定位和报道动机的差异,《南方周末》在突发公共卫生事件的报道构建上与其余四家媒体呈现出较大的差异。
在议题选择上,《南方周末》突出对相关政策制度的宣传、反思和质疑,这一议题所占比重高达31.71%,这体现出《南方周末》独有的平民视角和辩证批判精神。此外,与前四家媒体相比,《南方周末》更为关注对疫情工作者的个案报道,体现出了其以文化报起家、关注“人文精神”的特点。
在报道类型上,《南方周末》以深度和评论见长,评论、通讯和深度报道分别以34.15%、23.58%和21.14%的比重占据头三名,消息以5.69%的比重退居第五。这体现出《南方周末》作为一份周报,将着力点放在深度和观点上,从而在弥补时效缺陷的同时,将新闻做专做强。
在报道倾向上,《南方周末》的报道较为均衡,“正面、中性、负面”均为三成左右。其中,负面报道以略多的比重占据第一位,其次是正面报道和中性报道。
总体看来,《南方周末》是五份报纸中特色最鲜明的报纸,以通讯、评论和深度报道见长,重视批判精神和人文情怀。
(作者:华中师范大学新闻传播学院2011级学生)
责编:周蕾endprint
1、国内媒体对突发公共卫生事件的报道特点
以五家媒体在非典和H7N9两个时期的3219篇报道为研究样本,经统计分析我们发现:国内媒体对突发公共卫生事件的报道,在“议题内容”上倚重防治工作和宣传活动;报道类型上以消息和通讯为主,其中消息以超过四成的比例成为重中之重;在版面上,国内媒体倾向于国内新闻版、要闻版;在报道倾向上,国内媒体总体上以中性报道为主,负面报道所占比重最小。
2、10年来“突发公共卫生事件”报道的动态演变
在议题内容上,H7N9时期的报道议题选择与非典时期相比发生了较为明显的变化,议题重点由“防治工作”转向“宣传活动”。这表明了在新时期,媒体吸取了非典期间因信息的不透明、不公开引发大量流言和恐慌的教训。新时期,媒体更加关注疫情通报、病例通报等工作,以透明公开的方式为民众答疑解惑,这符合媒体在突发公共卫生事件中应有的角色定位,能更好地发挥媒体的社会功能。当然,信息的公开和透明离不开政府信息公开制度的不断完善,制度是媒体更有效地发挥社会功能的重要保障。
在报道类型上,与非典时期相比,H7N9时期的报道在体裁偏好上没有明显的变化,细微的不同在于评论的比重由8.64%下降到5.48%,退居第四;而深度报道的比重由4.48%上升为6.01%,位居第三。
在报道倾向上,从非典到H7N9,大陆媒体的报道倾向虽仍以中性报道为主,但正面报道呈现下降趋势,负面报道呈现上升趋势,且负面报道的比重远低于正面报道的比重。这表明,一方面媒体的环境监测功能正不断增强,另一方面我国应对突发公共卫生事件的能力和整体态势良好,受到媒体的肯定。
3、不同媒体间报道方式的比较
因媒体背景、定位和报道动机的差异,《南方周末》在突发公共卫生事件的报道构建上与其余四家媒体呈现出较大的差异。
在议题选择上,《南方周末》突出对相关政策制度的宣传、反思和质疑,这一议题所占比重高达31.71%,这体现出《南方周末》独有的平民视角和辩证批判精神。此外,与前四家媒体相比,《南方周末》更为关注对疫情工作者的个案报道,体现出了其以文化报起家、关注“人文精神”的特点。
在报道类型上,《南方周末》以深度和评论见长,评论、通讯和深度报道分别以34.15%、23.58%和21.14%的比重占据头三名,消息以5.69%的比重退居第五。这体现出《南方周末》作为一份周报,将着力点放在深度和观点上,从而在弥补时效缺陷的同时,将新闻做专做强。
在报道倾向上,《南方周末》的报道较为均衡,“正面、中性、负面”均为三成左右。其中,负面报道以略多的比重占据第一位,其次是正面报道和中性报道。
总体看来,《南方周末》是五份报纸中特色最鲜明的报纸,以通讯、评论和深度报道见长,重视批判精神和人文情怀。
(作者:华中师范大学新闻传播学院2011级学生)
责编:周蕾endprint
1、国内媒体对突发公共卫生事件的报道特点
以五家媒体在非典和H7N9两个时期的3219篇报道为研究样本,经统计分析我们发现:国内媒体对突发公共卫生事件的报道,在“议题内容”上倚重防治工作和宣传活动;报道类型上以消息和通讯为主,其中消息以超过四成的比例成为重中之重;在版面上,国内媒体倾向于国内新闻版、要闻版;在报道倾向上,国内媒体总体上以中性报道为主,负面报道所占比重最小。
2、10年来“突发公共卫生事件”报道的动态演变
在议题内容上,H7N9时期的报道议题选择与非典时期相比发生了较为明显的变化,议题重点由“防治工作”转向“宣传活动”。这表明了在新时期,媒体吸取了非典期间因信息的不透明、不公开引发大量流言和恐慌的教训。新时期,媒体更加关注疫情通报、病例通报等工作,以透明公开的方式为民众答疑解惑,这符合媒体在突发公共卫生事件中应有的角色定位,能更好地发挥媒体的社会功能。当然,信息的公开和透明离不开政府信息公开制度的不断完善,制度是媒体更有效地发挥社会功能的重要保障。
在报道类型上,与非典时期相比,H7N9时期的报道在体裁偏好上没有明显的变化,细微的不同在于评论的比重由8.64%下降到5.48%,退居第四;而深度报道的比重由4.48%上升为6.01%,位居第三。
在报道倾向上,从非典到H7N9,大陆媒体的报道倾向虽仍以中性报道为主,但正面报道呈现下降趋势,负面报道呈现上升趋势,且负面报道的比重远低于正面报道的比重。这表明,一方面媒体的环境监测功能正不断增强,另一方面我国应对突发公共卫生事件的能力和整体态势良好,受到媒体的肯定。
3、不同媒体间报道方式的比较
因媒体背景、定位和报道动机的差异,《南方周末》在突发公共卫生事件的报道构建上与其余四家媒体呈现出较大的差异。
在议题选择上,《南方周末》突出对相关政策制度的宣传、反思和质疑,这一议题所占比重高达31.71%,这体现出《南方周末》独有的平民视角和辩证批判精神。此外,与前四家媒体相比,《南方周末》更为关注对疫情工作者的个案报道,体现出了其以文化报起家、关注“人文精神”的特点。
在报道类型上,《南方周末》以深度和评论见长,评论、通讯和深度报道分别以34.15%、23.58%和21.14%的比重占据头三名,消息以5.69%的比重退居第五。这体现出《南方周末》作为一份周报,将着力点放在深度和观点上,从而在弥补时效缺陷的同时,将新闻做专做强。
在报道倾向上,《南方周末》的报道较为均衡,“正面、中性、负面”均为三成左右。其中,负面报道以略多的比重占据第一位,其次是正面报道和中性报道。
总体看来,《南方周末》是五份报纸中特色最鲜明的报纸,以通讯、评论和深度报道见长,重视批判精神和人文情怀。
(作者:华中师范大学新闻传播学院2011级学生)
责编:周蕾endpri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