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乡村少数民族地区的人际交往方式及特征

2014-12-20郭鑫孙璐汪德强

新闻世界 2014年11期
关键词:差序格局人际交往少数民族

郭鑫++孙璐++汪德强

【摘 要】以乡村人际关系为主体的社会交往格局变迁是体现乡村发展及变迁脉络的重要方面。本文选取乡村少数民族地区进行实地调研,厘清该地区人际交往的方式和功能,对于研究少数民族人际交往对社会关系和社会结构的影响具有重要意义。乡村少数民族人际交往的内容主要包括日常生活、来自于传统媒体和新媒体的信息;就交往方式而言,主要是传统的人际交往、媒介作为平台的人际交往和媒介作为仪式化情境的人际交往。乡村少数民族人际交往具有交往主体以中老年为主,以情感交流和维持关系为主要目的,对传承民族文化的作用微弱和以基于地缘的面对面交流为主,线上交往增长迅速等特征。

【关键词】少数民族 人际交往 差序格局

哈贝马斯的交往行为理论认为“所谓交往是两个或者两个以上言谈与行为主体以达到理解为意向而进行的活动”①,这种交往是广义社会互动上的重要一环。以乡村人际关系为主体的社会交往格局变迁是体现乡村发展及变迁脉络的重要方面。目前学界针对我国少数民族自治地区,尤其是乡村地区的社会交往方式的调查研究较少,尤其在新媒体迅速发展的传播环境下,对于社会交往中的人际交往方面的研究相当缺少。选取乡村少数民族地区进行实地调研,对于厘清该地区人际交往的方式和功能,研究人际交往对社会关系和社会结构的影响具有重要意义。需要指出的是,这里“乡村”的概念是与“城市”相对照而言的,是指由乡(及镇)与村两种社区构成的社会生活范围,标志着社会生活方式的区域差別。

新宾满族自治县是全国设立的第一个满族自治县,满族人口占比达70%以上,下辖9个镇、6个乡,21个社区居委会和255个居民委员会,人口30.70万。其中我们根据行政区划和少数民族人口比重抽取了新宾镇、黄旗村、达子营村、下坎村、永陵镇、老城村、红升乡白旗村等7个乡村的116个非概率样本进行深度访谈,以保障处于不同年龄层次、不同社会地位以及不同行政区划的受众均有所涉及,来尽量全面地了解新宾县受众人际交往的情况。

一、人际交往的内容和方式

通过对新宾满族自治县人际交往的调查,我们发现乡村少数民族地区的人际交往在内容和形式上具有以下特征。

1、人际交往的内容

(1)日常生活。通过深度访谈发现,在人际交往中涉及最多的是与日常生活有关的内容,主要包括家长里短、村中发生的大事小情以及工作生产等。

(2)来自于传统媒体的信息。马杰德·泰拉尼安提出,要“将媒介传播的作用置于人类传播的更大背景中,包括意识形态构成、文化表达,以及人际的、组织的和媒介的传播渠道”②。而媒体对人际传播的影响首先通过人们对媒体的接触行为起作用,进而产生信息的流动和交换等传播行为。绝大多数深访对象表示自己和家人平时主要接触大众媒体,尤其是电视,不再收听广播,也几乎不看报纸。在平时的人际交往中,从电视上看到的信息也是构成他们人际交往的重要内容。

现在的电视媒体上充斥着各色信息,在乡村少数民族地区的人际交往中,新闻信息,尤其是国家大事(如“两会”召开)、国际要闻(尤其是中日关系,这与东北地区的历史和地缘特点有关)等最常被提及,并常常引发讨论。

(3)来自于新媒体的信息。随着经济和传播技术的发展,乡村的很多家庭和一部分人拥有了电脑和智能手机,使用者以40岁以下的青年人和少年儿童为主。这些人常常浏览网站、使用微信等社交媒体,从中获取的信息主要是新闻和朋友圈近况,这成为乡村少数民族地区人际交往的新内容,但仅仅是一小部分。

不过也有特例。一位60多岁的村医务室的医生由于工作需要,拥有一台电脑。除了使用医疗系统之外,他还常上网浏览网站,了解从电视上看不到或不及时的新闻动态,并在聊天时讲给村里的人听,而且很受欢迎,很多人希望了解这些信息。这仅是个案,另一位与之同龄的村医务室医生则表示除了使用医疗系统以外,不敢使用电脑的其他功能,担心把电脑弄坏,这是很多老年人面对新的传播媒介时的状态。

2、人际交往的方式

(1)传统的人际交往。传统的人际交往的互动符号系统主要借助面对面的交谈、电话、书信等来完成。在乡村少数民族地区,最主要的人际交往方式就是基于地缘和亲缘关系的面对面的交往。地缘关系在乡村社区的各种角色联系中占主导地位,血缘关系是构成乡村人际互动的主要纽带。以新宾镇黄旗村为例,这里很多人都是满族正黄旗,“关”在这里是一个大姓,很多村民都是同宗,互相都有亲戚称谓。在他们的日常人际交往中,串门聊天是每天必不可少的交往活动。闲下来的时候到邻居家、附近的亲戚家串门,并不一定要规矩地面对面坐着,一边择菜,一边聊聊家长里短、农业生产是最常见的景象。这种交往不一定有特定的目的和主题,它已经成为了日常生活的一部分。

另一种常见的人际交往发生在乡村公共场所。这里的公共场所包括户外也包括室内的。户外的公共场所一般比较固定,到了某个时间(比如饭后),村头墙根下、某棵阴凉的大树下或村部大院等,常常会聚集很多人。他们经常会围绕一个主题进行信息交换并展开讨论,然后一个话题接着一个话题,直到人群慢慢散去。男人们常在这种场合下讨论国家大事。室内的公共场所主要包括村卫生院、小卖部、棋牌室等。人们到这些地方来并不是为了聊天,但在完成主要目的的同时,寒暄、交流总是免不了的。不同的人来到这里,带来不同的信息,使得这里形成一个“信息场”。公共空间人际传播已经成为农村社会结构的一部分。

基于风俗的人际交往也是乡村少数民族地区人际交往的重要方式。在婚丧嫁娶等活动的仪式上,主家会邀请全村的人来参加,为全村人提供了一个交往的平台。一地的人际交往除了常规的方式,还潜移默化中蕴含和体现了地域文化的特点。对于地处东北的新宾满族自治县来说,就不得不提酒文化。这里的饮酒方式融合了满族和汉族的特点,以多喝表示尊重,奉行喝到一定程度之后感情自然升华的观念。如此,很多情感通过酒桌得以沟通,很多矛盾通过酒桌得以化解。满族有供奉“祖宗板”的习俗,每逢重大的年节活动,就要召集全宗族的成员举行祭祖仪式,这对于维系宗族关系有重要意义。endprint

广场舞越来越成为人际交往的一种重要形式。在新宾县文化局的倡导下,广场舞几乎普及到了每一个村庄。每天晚饭后,村民就会在村部集合跳广场舞,主要是中年妇女。除了参加跳舞的村民,很多村民还会站在旁边围观,其中既有年轻妇女,也有很多男性。对跳舞的人来说,他们共同学习的过程就是一种交往,跳舞时的互相传递的眼神和表情也传达了自己的态度。对围观的村民来说,他们可以单纯观看,可以寻找特定的交往对象,也可以随意加入一群人进行交流。对所有人来说,广场舞提供了一个交流的平台,各种观点和思想齐飞。广场舞已经成为一种人际交往的仪式。

现在电报、书信等人际交往方式已经鲜有人用了,电话通讯是乡村少数民族地区与不能经常见面的人进行交往的最主要方式。尤其是维系年长的父母与在外地生活的子女关系的重要纽带。

(2)媒体作为平台和手段。采用一对多方式进行传播的大众媒体能够为人际传播提供内容,却并不能成为人际交往的平台。而正在蓬勃发展的新媒体则既可以为人际交往提供内容,也可以成为人际交往的平台和手段,允许受众在新媒体上进行交往。这里的新媒体主要指微信、QQ等即时通讯软件和微博、论坛等社交网站。在这些新媒体平台上,受众可以自由地与希望交往的对象进行线上的联系,而不必受到地点的束缚,打破了面对面交往方式基于地缘的限制,扩大了交往范围。

我们通过访谈了解到,虽然网络可以实现陌生人之间的交往,但乡村少数民族地区的用户使用新媒体仍然主要与熟人联系。以微信为例,永陵镇的一位家庭主妇表示偶尔会加陌生人为好友,但很快就会删除,更多的人则表示根本不会与陌生人聊天。而使用微信主要是闲聊和关注朋友圈的新动态,真正有事情的时候还是会选择打电话的方式。

(3)媒介作为仪式化的情境。大众媒体虽然不能作为人际交往的平台,但可以为人际交往提供情境,新媒体亦可。当大家围坐在一起看电视的时候,可能并没有完全把注意力集中在电视节目上,而是将其当作一种背景、一种聊天的情境。此时聊天的内容可能与电视节目有关,也可能是与电视节目无关的其他内容。对媒体的使用把大家聚集在一起,媒介作为一种仪式化的活动介入到人际交往中。

新媒体也具有这种功能。黄旗村一位村民表示他们一家会一起玩微信上的游戏,玩游戏的过程也渗透着人际交往,塑造着他们之间的关系。

二、人际交往的特征

1、从交往主体来看,以中老年人为主

在我们走访六个村镇的过程中,可以很明显地感觉到村镇人口年龄比例的失调。每个村镇目前的常住人口都以老人(50岁以上)和儿童居多,青壮年很少。红升乡白旗村的村委会书记说“由于经济压力,年轻人都出去挣钱了,有些老人也出去挣钱给孩子花。现在村里只剩老人和小孩,妇女主任、会计、出纳等职位想找些年轻人来担任都很难找到。三五年内这些老人还可以搞搞农村建设,等这些人都去世,村子里就没有什么人可以出力了。”年轻人的出走使得乡村少数民族地区的交往主体以中老年人为主。年轻人对故乡的接触减少,共同语言渐渐消失,对地域文化的认同也会随之下降。

2、从交往目的来看,乡村少数民族地区的人际交往主要是以情感交流和维持关系为主要目的的私人交往活动,对传承民族文化的作用微弱

费孝通对中国人际关系有一个经典论述,即“差序格局”。他认为乡土中国的社会关系是按照亲疏远近的差序原则来建构的,“以‘已为中心,像石子一般投入水中,和别人所联系成的社会关系,不像团体中的分子一般大家立在一个平面上的,而是像水的波纹一般,一圈圈推出去,愈推愈远,也愈推愈薄。一个差序格局的社会,是由无数私人关系搭成的网络。”③这在乡村少数民族地区也同样适用,人际交往主要是以情感交流和维持关系为主要目的的私人交往活动。

虽然有些地区的满族还保留着供奉“祖宗板”等满族传统习俗,但大部分风俗都已经淡化。绝大多数人不会在人际交往中主动推广满族文化,而与传统满族文化相悖的生活习惯却可以通过人际传播不断发展。如白旗村的村委会书记所说:“满族原本不吃狗肉不戴狗皮帽子,但现在很多人都吃,也就跟着吃狗肉戴狗皮帽子了。”而且是随着年轻人的出走,满族生活风俗、文化、美德的代际传承也会发生断层。

3、从交往方式来看,以基于地缘的面对面交流为主,线上交往迅速增长

这种局面的形成与年轻人的出走有关。构成乡村少数民族地区人际交往主体的中老年人对新的传播技术的接受能力较差,他们习惯的仍然是串门以及到公共场所聊天这样面对面的人际交往方式。而在接受能力较强的中青年中,对线上交往有较大需求,用户增长迅速。不过在部分女性群体中,目前用户最多的即时通讯软件微信仍然处于普及阶段。

【基金项目:中央民族大学研究生实践创新项目】

参考文献

①[德]哈贝马斯 著,洪佩郁、蔺青译:《交往行动理论》)M].重庆出版社,1994:86

②殷晓蓉,《当代美国发展传播学的一些理论动向》[J].《现代传播》,1999(6)

③费孝通:《乡土中国生育制度》[M].北京大学出版社,2005:24-30

(作者:均为中央民族大学文学与新闻传播学院传播学硕士研究生)

责编:姚少宝endprint

猜你喜欢

差序格局人际交往少数民族
我认识的少数民族
社交网络对大学生人际交往的影响及对策研究
浅析校园心理剧的应用及其对中小学生心理发展的影响
被人情绑架的乡村酒席——记忆乡村文化
G20经济体创新能力差序格局与创新驱动发展中的中国情景
当代大学生人际交往的特点
基于总经理超额薪酬视角的上市公司绩效差异分析
微商信任分析
民营高科技企业高管信任危机问题与对策研究
少数民族治疗感冒的蕨类植物(一)